名著读后感

时间:2023-06-12 09:47: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名著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1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何苦闷。而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出自曹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不但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从而使一个繁荣的荣国府走向衰败。

  当我看完了《红楼梦》后,我感到无比的心酸,我甚至有点怨恨作者为什么把这《红楼梦》的结局写得这么悲惨,这与《红楼梦》前部分的那生气、繁荣的景象一点有不符合。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黑暗,这只不过就是社会的演变过程罢了。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身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身,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贾宝玉,一个外表看上去柔弱带点天真的男孩子,其实也有刚强男子的一面,也许到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吧,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自由的人,当姐妹们成家后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内心渐渐的成熟了,更何况在这种”指腹为婚”的时代,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水深火热。同时他又是一个痴情的人,他对林黛玉可以不顾一切,从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不禁替贾宝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断送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几乎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都能体现出来。曹雪芹先生曾惨痛的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谴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生命的年轮在不停的轮转,但又有谁能读懂这曹雪芹的梦中泪!

名著读后感2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里,宝玉挨打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又怕黛玉跟着担心,于是派晴雯送了两条半新的帕子过去,黛玉收到帕子后,明白了宝玉的用心良苦大受感动,当即动情写

  下了题帕三绝,其一正是——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道出了黛玉心里藏了多年的秘密,道出了黛玉一生还泪的.本质使命,更道出了从古至今无数如这般才子佳人的共同心声。

  稍加注意,我们会发现从这次“题帕”事件后,黛玉和宝玉之间也再没像先前那样吵架怄气。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耳鬓厮磨,虽然是郎情妾意,却从来没有真正表过心迹,这也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身这份早已深种心底的爱情。当爱情已不知不觉地深种心底,面对“金玉良缘”之说,情郎也无力改变长辈的安排,而自身却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敏感多愁如颦儿又怎能不暗洒闲抛泪空垂?美丽的爱情才刚刚发芽就注定要破灭,这当中又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于是,林妹妹带着她无限的忧愁终于泪尽人亡,留下一个宝玉也终于实了他的愿出家做和尚去了,只永远地留给世间一个落寞背影,一段填补不了的遗憾。

  不禁想起唐婉和陆游,那对把臂同游情深意重的可怜夫妻。他们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成亲结为夫妻,相约要携手白头到老。可是变化来得那突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曾经的欢乐和誓言统统成了往事,而一场夫妻留下的却只是一纸休书,一对钗头凤留下的也只是“错错错”“莫莫莫”的无声叹息。离开后,固然思念,固然不舍,却不能不擦干眼泪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只因为,他们还要生活。后来,他又娶了,她又嫁了,可他们的爱情被千古传诵万人瞻仰。

  面对失败的感情,我们有权利悲伤,我们也可以选择放下重新开始。

  人生哪得不伤悲,或喜或悲,却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著读后感04-13

经典名著读后感05-17

《骆驼祥子》名著读后感06-09

名著读后感15篇01-07

林海雪原名著读后感11-26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08-06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02-20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05-12

名著《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