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2-05-07 15:11:5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

  昨日,我读了《儿童美术教育》一文后,感触很大。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所以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机械模仿成分过多,创造成分不足。

  我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还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多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活动时间一味的拉长,活动内容如大拼盘,而且是事先准备好各种活动的拼凑表演,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

  文中提到,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是意味着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需要表现的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情感和感受。教师应该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

  传统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观念上,过多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绘画色彩、造型及其结果,以像与不像、是与非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运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常采用临摹范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幼儿对美术的个性表现,抑制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

  我们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内容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应用,忽略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在活动中是否自由、大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使他们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这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幼儿作品的理解,避免对幼儿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的表露。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2

  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中的第一编中,作者针对教师的语言运用方面给我们列举了八个细节,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或许都不陌生,这些细节或许曾经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许正发生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但希望阅读和思考之后再也不会发生。

  一、对“把你送到小班去”的思考

  类似在这一细节描述中所提到的鑫鑫这样的孩子,或许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当幼儿违反规则或顽皮淘气时,很多保教人员就会用“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来警告幼儿,期望幼儿不再犯错误,当幼儿再次犯错 “忍无可忍”时就真的把幼儿送到小班作为一种惩罚。对于老师,可能是因为气急了做出这样一种惩罚的选择,觉得送到小班就清净了,就可以以此警示其他幼儿了,似乎可以很快地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正如书中所分析的,“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可以造成幼儿强烈的内心冲突,并可引发幼儿强烈的反感、抵触乃至怨恨等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这样的一句话说的轻松,但却给幼儿造成了严重的不安全感,损害了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而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那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何不寻找其他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呢?当幼儿出现捣乱行为时,教师应慎用“行为改变技术”,尤其是不能以他喜欢的活动作为条件来“制止”他的行为,相反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忽视他,或在他自己出现良好行为时再让他玩喜欢的游戏,慢慢会巩固、强化他的良好行为。这将比“把你送到小班去”的惩罚显得明智而有效。我们给孩子的教育不能采用简单而粗暴的做法,只要老师耐心加用心地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对“正话反说”的思考

  正话反说在语言运用中其实是一种强调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话语的力度和效果而表达的一种口语形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反语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会从老师的表情、语调、手势、动作中感知到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如果老师经常把这种语言运用在与幼儿对话中,无疑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细节七中的王老师随着调皮军军的表现不断地说出了一些挖苦、讽刺的反语,不但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整个班级的混乱,给师幼关系造成了紧张的`气氛,可想而知,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当遇到幼儿问题行为时,我们需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通过一些鼓励的、激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明确努力的方向,还可以辅助一些动作去提醒幼儿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修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追求一种积极向上、文雅适宜的语言风格,一定不能养成“正话反说”的语言习惯。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3

  《幼儿教育》这一杂志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从“研究与探索”中学习到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从“经验荟萃”中吸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保育与健康”中体会如何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也许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书中蕴涵着多么强大丰富的营养,滋补着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知识层次渐渐增高,总之,我会诊视我读的每一本书。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4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班级管理、幼儿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孩子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我不由地思考,教师和孩子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作为幼儿教师,在我的孩子面前,我们要保持着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里面去,让孩子们感受你的爱,并和你做朋友。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我想我们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向孩子学习”,真诚地尊重孩子,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应该充满人情味。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

  作者强调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孩子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教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从事幼教工作四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促进孩子进步还是抑制孩子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责任。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5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情绪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刻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职责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一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一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齐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齐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此刻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好上幼儿园,因此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一样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快乐。正因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正因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正因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一样。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6

  借着假期时间,我读了一本关于区域活动方面的书——《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这本书从区域游戏入手,围绕教师在开展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最关心的五大方面,即区域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区域活动的一般流程、评价要点、问题与对策以及活动案例,进行了理论结合大量实践案例的阐述。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从某中意义上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

  我班幼儿是大班孩子,每当他们玩完区域活动后,总会有一些材料被破坏,比如说搭建区的纸箱,孩子们就很随意的坐在上面或用脚踢来踢去,通常遇到这样的事件后,我都会批评不爱惜的孩子,然后自己把箱子修整一下或扔掉,可是,孩子仍旧不爱惜箱子,导致搭建区的纸箱越来越少。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我的做法都是错的。我们制作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耐用性、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的破损;摆放材料的位置也要适合幼儿的取放,防止幼儿在取放过程中的自然破损;每当投放新的材料时,我们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讨论这种材料是什么做成的,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了解材料的制作过程,使幼儿产生爱惜材料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爱惜材料的良好习惯。我们还要制定游戏规则,和幼儿一起商讨,每个区域应有什么样的规则,比如:轻拿轻放、摆放整齐、材料分类,放在固定位置、按正确方法使用材料、及时整理清洁等;对不爱惜材料的幼儿要及时提醒劝告制止。在材料破损后要指导幼儿及时修补破损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能体会到爱惜材料的重要性,又能掌握一些基本的修理办法。

  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我班幼儿之所以不爱惜材料道具,教育过后又屡教不改,就只因为我没有把他们放在主导的位置,当发生不爱惜材料的情况发生时,我批评他们几句后,剩下的“烂摊子”就我收拾了,孩子们并不能深刻了解、体会到爱惜材料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再遇到不爱惜材料的的情况发生,我会用以上的方法采取措施,我相信我班幼儿不爱惜材料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少,会越来越好。

  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我会努力成为幼儿游戏的发现者、支持者,角色扮演的引导者、矛盾冲突的协调者,在孩子的区域活动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让更多的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7

  《慢教育》为你打开的,是一种慢慢氤氲心灵、慢慢丰富生命、慢慢滋养职业的教育之美。我们现在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

  《慢教育》这本书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平和的内容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从而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态”——慢一些,平稳一些。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气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迟钝的孩子,教师就如一个母亲面对蹒跚学步的婴儿,站在他的对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迈出第一步,哪怕是摇摆的,哪怕是瞬间的跌倒,允许他失败,给他鼓励,给他目标,吸引他向前,一步,两步,从摇摆到平稳,从磕绊到连续,从害怕到从容。在不可预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子成长,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我们现在需要把自己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想,放慢自己教育的脚步,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耐心与平和,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径之一!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8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9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记得还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教师就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科学领域的教育很深奥、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门学科。当时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是心里对科学这两个字有了点模糊的印象。

  后来学校专门开设了《幼儿园科学教育》这一课程,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从字面上理解了“儿童的科学”与“成人科学”的不一样:“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他们所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我们意义上所指的抽象的、概念化的科学知识,而是具体的科学经验,是经验层次的知识。它是直接的、具体的,而不是间接的、抽象的;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所以一旦要让幼儿说明具体事物背后的间接联系,或是解释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幼儿就显的无能为力。其次“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影响着他们现有知识结构,并且通过不断地同化和整合改变着知识结构,换句话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过程中的科学认识。最后,“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因为他们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如认为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很勇敢),这既是它的不成熟之处,也是其独到之处。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制定科学教育的目标,如何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并介绍了一些科学教育的方法。特别是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如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操作性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技术操作性活动都逐一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了很多实例进去。

  虽然当时“接受”了,但真的遇到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时,却仍然觉得很茫然。特别是这学期,我尝试着带了几个科学活动:小班的《水果全家福》、《苹果丰收了》、《树叶妈妈和孩子》大班的《庄稼妈妈的好帮手》等,就越觉得自己迷糊了,尤其是经过了《庄稼妈妈的好帮手》这一活动,从原先的《田野漫游记》到最后的《庄稼妈妈的好帮手》,整一个的磨课过程让我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无论是从对科学活动的目标制定,还是活动的过程制定,都比原来有了一个深一层次的了解。

  从书中的角度看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它并不是让幼儿操作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但又区别于一般的语言讲述活动。它是建立在幼儿对小动物已有的或从其他途径(如从成人、电视、书本等一些渠道)建立的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交流学习活动。通过收集资料—共同分享来展开活动,并利用视听媒体的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他们的眼界。

  其实书中还有提出了很多其它类型的科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如观察认识型的活动、实验操作型的活动等等,此外还有如何对科学活动进行评价等等的详细描述,感觉书中的一些知识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真的比较有用,值得大家阅读欣赏。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0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1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2

  杜威在《艺术经验》一书中谈到了“经验”的概念,定义为“我们经验过的物质完成了历史,有了经验”。这个定义表明“一个经验”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完整性,即“完成历史”。二是圆满性,即“完成”。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经验”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求。例如,给幼儿讲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歌,帮助幼儿完全体验科学的探索活动等。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幼儿经验的完整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断催促幼儿完成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答案,教师会缩短探索时间,给幼儿很多直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教育活动完整,教师引导幼儿获得完成某种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肤浅,没有积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任务,在关注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完整圆满?

  一是分解。分解是将原来巨大的“经验”分解为小的“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他们可以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浮动等不同特性。一首歌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习歌唱、歌唱和表演、音乐游戏和创造等几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次都获得比较完整的“经验”,小“经验”的积累构成了完整圆满的大“经验”。这就像我们大人读长篇小说,看电视剧时的经验模式。

  第二,留下空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构图方法,接受虚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时间歇地预约一部分不安排教育的时间。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空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能脱离紧急教育任务,可能用更多的心力观察、分析幼儿: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可以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想让幼儿经验完整圆满,老师就要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脚步去探索。有了丰富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不急于给幼儿一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体验挫折和成功,感受到困惑、兴奋、喜悦、失落、悲伤等各种感情,幼儿获得的经验丰富、充实,在与原有经验的集合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3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式的技法训练。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封闭性之绘画教学显然是应摒气的,必须加以改革。那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到底应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到底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呢?

  一、更新绘画教育活动观念

  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从临摹开始,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内容之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

  二、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之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涂色”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2、在教学中运用趣味形象语言提高幼儿时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之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

  三、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之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一堂成功的绘画教育活动,应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中得到智力、个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满足。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4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关注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目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关注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记录需要特殊关注儿童的必要性。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程度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进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进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可以“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帮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惹是生非的儿童建立同情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观察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从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以及游戏等更方面,观察儿童如何协同运作。书中通过观察现实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在的问题。例如: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协助,是多大程度、什么类型的协助等。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并记录。当然,我们也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每一次的观察和记录不一定要给出怎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做的仅仅是客观如实的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经过数月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也许过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看到孩子有一点变化和进步,这才是观察和记录的意义。

  三、特殊关注儿童的总体印象。

  除了个别类型的行为之外,引发特殊关注儿童有一项突出的特征可以预示他们存在发展性异常、障碍或学习能力欠缺问题,那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肢体、社交、情感、认知、语言以及言语交流,当这些行为中的多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它们反复、持续地发生时,便可以预示着儿童身上存在着某种需要教师进行干预的问题。

  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都是笼统的描述,这些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正确的观察应该要抓细节、记要点、全面具体,“他做了什么及如何做;与他有关联的人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也包括他说了什么”。类似于这些细节的记录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观察记录中,因为这些细节从来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的记录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和大致观察的基础上就进行了概括的笼统的总结性表述,所谓的分析和措施现在看来也成了肤浅的解决方式。看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省,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新的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更应该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关注,并且因材施教。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

  今年我带的是大班,为了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认真阅读了《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一书。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看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观点谈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

  我们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

  我认为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

  教师与幼儿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做到“热爱”二字。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前国家教育部长柳斌同志在贯彻幼儿园两个法规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爱孩子,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当幼儿教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因此,“爱”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生长素。作为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个孩子。首先要主动亲近幼儿。课上,从教态到语气都要十分真挚而亲切,使幼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课下,要主动接近幼儿,爱抚幼儿,给他们讲故事。其次,要真心体贴幼儿,既要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还要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关注,事事细心,还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些看似婆婆妈妈的小事,正能够体现出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要正确引导幼儿,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善恶美丑,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

  总之,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敏锐而细致的心,洞察一切事,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切实为为幼儿,为家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