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2-03-27 10:44: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宫》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1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屈峰在雕刻佛像,一边雕刻他一边说,

  每个人对佛的理解还都不一样,这也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净的微笑,那是最难的。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鱼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啊,古代故宫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面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到里头了。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我其实很怕去博物馆的,所以一般不去博物馆。一开始是因为深圳的博物馆没有什么可看的,之后来了纽约也极少去大都会博物馆或者其他的博物馆。因为自觉去了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看了也跟没看一样,这些是什么,那些又是什么,又跟我何关?

  我没去过故宫,我想,不过当年母亲去北京的时候,可能带我去故宫转了一圈,但是当年实在太小,早已没了印象,所以就还是算做没去过吧。对于故宫的印象还停留在走在雪地里不知为何突然想故宫下小雪的模样一定很美之上。再早一点的印象,就是《末代皇帝》里,溥仪在故宫里骑着自行车,却不知为何和纪录片里,那些老师傅和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的场景重叠了。

  我从未去过故宫,但自觉对故宫似乎更熟悉了一点,那些人,那些物,还有御猫的后代以及院子里的杏树漆树和樱桃树。

  我想,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它讲的都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故事,人生百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它甚至让我生出了一种想要拍纪录片的冲动,想要把某种生活记录下来,想要让很多年后的人知晓这个人和故事。

  它也让我,生出了一种去故宫的冲动,想要站在这些文物面前,仔仔细细地看上一整天,看每一个细节,看所沉淀下的岁月,以及站在它们背后的,那些人的影子。

  所谓格物,以我观物,以物观我,然后物我两相忘也。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2

  细想自己一直以来做的无聊的事--在学校时,很少能逮住一整个下午的空闲时间,如若有,总是很有仪式感的去看些什么东西。「首先是提前下载好在我看来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睡上一个浅浅的午觉。坐起来摆好架势开始看,好的电影总是能看它个三四小时,有些时候陷入情节不愿动一下,又遇到漂亮的构图。就只嘚看完这一段返回来,一点一点的截图,一下截不到好的就倒回去重新截。看完了电影,再去微博豆瓣上翻翻别人的影评,再写一篇不算长的评论。说起来也不能算是评论,更多的是自个对其的理解与感悟。接下来的几天在做事情时可能也会有所回味。」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有些繁文缛节的啰嗦,可每次这样有仪式感的做下来,不仅是一种放松,还有生活在生活里的愉悦。说到这里,不禁感叹高中时做过的傻事。戴好耳机放上喜欢的音乐,打开帖吧的旅行贴,一页一页的浏览别人出去游览的照片,看着看着时间就过去了,简直像是自己也去旅行了一遍一样。

  说回正题,<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只有三集的纪录片,介绍了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工作,不过讲的也只是匠人们平和朴实的日常生活。不像现在的`上下级制度,他们沿用的还是古老的师徒模式,感到有种亲昵,特别好。这种工作环境呆一辈子都不会心冷心烦的哪儿去。朝八晚五的工作时段;蹬着自行车在故宫里晃悠;每逢时令季节,一群人去摘杏枣子无花果;修复器物与过去对话。这项工作看起来繁杂枯燥,可却很考验人的各项素质,审美、耐性、美术功底、文化底蕴、知识储藏,你要是没个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就干不了。这群不娇躁不买弄的人,博物馆展出的来之不易,这种匠人精神无一不令我肃穆敬重起来。

  年少的我们少些轻狂,多些谦卑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好不容易假期,就会钻进某些大部头的书里,平日没有耐性但好的有些冗长的纪录片里。

  有些文字是难懂的。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大部头的书,读第一遍的时候,自然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可毕竟还是读懂了些什么,比买回来放在那里,除了书名外一无所知要强得多。然后读第二遍,第三遍。写很多很多的笔记,遇到顶困难的地方就停下来思考。或者干脆不去管了。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读--总有累的时候,只不过这个极限随着面对困难的经验增多而拉长。- -勺布斯

  你问时间是不是变快了?时间没有变快,只是被我们过快了.交往一天便想知道是否合适,努力三天没有希望就彻底认输,一周没有答案就认定这是人生死局.生活开始像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快速方便,但热量和水分也消失得迅速,过时就被扔进垃圾桶.凡事若少了走心的过程,告别都开始索然无味.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3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这座气势宏大的古代建筑。

  从酒店出发经过了几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抬头一看,呵!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那朱红的大门,以及大门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坐落在园内。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我这儿摸摸,那儿瞧瞧,看得不亦乐乎。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建在高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光明正大"匾。前后各有三座石阶,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其图雕刻活灵活现,足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阅览之后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赞不绝口。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又称为"金銮殿"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宫殿。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这是皇帝的寝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清宫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比其它的宫殿差了。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为黄琉璃瓦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宝座两头还有暖阁。乾清宫的确很酷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咸福宫,永寿宫,钟粹宫,千秋亭,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她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4-29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12-16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09-01

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11-12

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04-28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11-26

故宫观后感04-27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03-13

故宫教学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