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题报告

时间:2022-11-03 11:20:0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开题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开题报告

旅游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目的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丰富且具有极大的潜能和价值。但是如何将旅游资源作为促进经济的,怎样更好地发展淮南市的将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淮南市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利用相关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为宗旨,尝试为合理、科学的开发淮南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规划。这些建议将对淮南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有利于维护神会稳定。此外,有关旅游的产业链比较长,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社会文化融合与传承。淮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的淮河流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进行,可促进该地区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先进文化的吸收。

  3,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会使得城市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改善。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于此同时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计划

  20xx.11.19-12.31:完成查阅及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1.1-3.15: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查阅、整理、分析资料。

  20xx.3.16-4.16: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xx.4.17-4.30:对初稿修改、整理,二次定稿。

  20xx.5.1-5.16: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并将定稿后的论文正文按统一格式打印。

  本课题研究现状(需附适量参考文献)

  由于合肥、淮南一体化发展,对淮南旅游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一体化发展,淮南旅游业的市场必将扩大,同时由于政策的倾斜,必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淮南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服务水平底下等现实因素。因此,要健康科学的'发展淮南旅游业必须加快该地区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努力把淮南建设成安徽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于此同时对淮南旅游开发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较多。

  丁朝群的《淮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设想》一文中主要介绍:淮南的古人文、地貌、如古遗址、古化石等,侧重“古”字,以古为特色,以古为招牌来开发淮南市旅游资源。不过面对当前的80、90后的这一代对这些“古物”并不买账,他们追寻的是现代艺术风格,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

  陈苹苹在《合淮旅游经济圈构建研究》一问中认为:目前淮南与合肥两地旅游资源相对较为独立,没有形成旅游资源一体化。强调要融合两地区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促进区域内旅游企业合作,共建旅游市场,增强合淮地区旅游经济圈的竞争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得坚持政府为主导,引导两地区域合作。

  沈长霞在《淮南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中对淮南市自然条件,人文旅游资源,个性化旅游项目(草莓节,渔家乐,花鼓灯旅游节)等优势分析很详细。也对淮南市旅游资源的诸多劣势如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总体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低,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研究较为深刻。并且提出了淮南旅游业发展对策。

  综合以上观点,目前对淮南市旅游现状研究颇为深刻,但主要强调淮南各自旅游景点的发展途径和方向,以及两区域间的合作和发展。不过我认为淮南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各自开发较为落后原始、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而解决事物发展的矛盾是要抓住其主要矛盾,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为此,我提出为更好地发展淮南旅游业,首先要清楚自身有哪些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然后发现这些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经济意义促进的积极作用,最后在这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旅游资源发展模式,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把淮南旅游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丁朝群.淮南旅游资源开发设想[J].能源基地建设.1990,(5)

  [2]陈苹苹.合淮旅游经济圈构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9)

  [3]章锦河,陆林.资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淮南为例[J].人文地理.2001,(2)

  [4]朱晓辉,段学成.资源型城市开发研究—以淮南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8)

  [5]杨效忠,冯学刚,王咏.淮南市旅游发展资源特征、功能分布及线路布局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3)

  [6]徐茹.淮南市旅游业发展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沈长霞.淮南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32)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

  概况:淮南市位于中国华东腹地,是一座美丽并具活力的的城市,享有五彩淮南的美誉,这里是黑色煤炭富集地、红色火电输出地、蓝色生命起源地、白色豆腐发源地、绿色生态宜居地。她北滨淮南,南依舜耕山,大小湖泊星期罗布,可谓“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她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令人瞩目的史前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和浓郁深厚的民间习俗等资源概况以及区位、人文、气候等开发优势和潜力。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恶化、老城区建设缓慢、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制约了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 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丰富多姿

  2、史前文化令人瞩目

  3、历史文明博大精深

  4、民间习俗浓郁深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原始性

  (1)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2)缺乏现代旅游项目

  2、落后性

  (1)旅游经济不发达

  (2)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3)管理水平低下

  (4)服务质量不高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

  (一)旅游资源独特优势

  1、区位优势

  2、人文优势

  3、资源优势

  4、气候、地貌优势

  (二) 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

  1、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

  2、老城区建设、改造较慢

  3、工业城市忽视对旅游业的打造

  4、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且相互独立

  5、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不足

  (三)旅游资源发展潜力

  1、老景区的提升

  2、新景区的开发

  3、有利的外部因素

  (1)煤炭资源作为经济支撑

  (2)合淮一体化带来新的机遇

  三、关于今后旅游资源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突出特色文化,加强宣传,推出精品路线

  (二)政府主导,强化调控职能。

  (三)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

  (四)积极融资,加快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明析思路,构筑新的旅游发展格局

旅游开题报告2

  一、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教师指定选题范围,自己又进行了具体细化

  目的及意义:选择该论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导游讲解的能力,提升旅游景区,了解导游讲解与景区的关系及其影响,提升导游人员讲解的专业水平,也为未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储备人才,让旅游管理的学生们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希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让旅游管理得到发展和重视。也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检索文献资料目录

  1.李XX:《旅游学概论》,北京工业出版社

  2.薛XX.现代旅游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陈XX.导游讲解实务.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5.尹XX.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6.彭XX.景点导游.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7.导游语言艺术,导游语言艺术的美学价值[M]中国旅行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

  8.XX省旅游局:《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年。

  9.林XX;针对性训练性应用性——《导游语言》教学探索与实践[J];XX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年04期。

  10.肖XX 杂志《经济师》20xx年第05期。

  设计内容

  第一章旅游景区形象和导游讲解的内涵

  1.1旅游景区形象

  1.2导游讲解

  第二章 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2.1影响游客评价

  2.2代表景区形象

  2.3宣传景区文化

  第三章导游讲解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3.1导游讲解的内容违背客观事实

  3.2导游讲解语言缺乏艺术性

  3.3导游讲解服务业务水平低

  第四章如何通过导游讲解提升景区形象

  4.1提升导游形象

  4.2以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建设高素质景点导游队伍

  4.3.丰富旅游景区的导游词创造

旅游开题报告3

  摘要: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困乏、学生兴趣不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能为力是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旅游管理教学需要不断提升和探索,笔者认为“论文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教学法;旅游管理

  一“、论文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1.弥补实践教学的缺失。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课程都需要大量教学,但是目前由于课程设置、实习经费等客观原因的制约,旅游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很多实际的案例,并在作者的引导之下学习如何分析这些案例,从而对旅游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弥补学科的不成熟。

  旅游管理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都不完善,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其中有不少好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都蕴含在大量的论文、文献中,这些最新最好的东西都没有纳入到旅游管理的教材中来。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思想、方法、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多的是教学生一些常识和有限的知识,缺乏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以问题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二“、论文教学法”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笔者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试图尝试用每周一节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读论文,并讲解论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由于学生的惯性和惰性,容易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很舒服的方式,因此,如果让学生去读论文、去钻研一些研究方法、去讨论一些思想,对他们来讲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惰性和惯性,要从这种惰性和惯性中扭转过来非常困难。而且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对专业课程毫无兴趣,对这些论文的内容显得无动于衷。

  2.由于论文比课本更加难懂,所以讲解难度大。

  学术论文涉及的概念、内容、方法等是学生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的,老师讲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比如旅游的很多论文是用数学方法分析的,而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科生,所以对数学方法理解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还有比如,旅游的很多论文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很多概念,这些对于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3.由于课堂的局限性,缺乏充分的交流。

  学术论文是需要详细分析、仔细品读才能理解的,有时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专著等,还有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交流、讨论,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理解论文的思想,才能进一步深化认识、升华思想,而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老师讲解的论文似懂非懂,也没有提前做好充分吸纳和质疑的准备,因此也缺乏有质量的交流。

  三“、论文教学法”实施的解决方法

  1.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接受“论文教学法”。

  首先要让学生对“论文教学法”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一些教学方法的抵触很多时候是由于不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造成的,他们把老师的要求当成是负担来对待,而对其中的益处知之甚少,再加上老师平时很少和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课堂上单向交流,所以必须建立师生之间双向沟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一些高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

  高校一般都有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但由于学生大部分对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了解,觉得和自己没任何关系,因此,总体上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是老师和研究生参加,本科生参加的很少。老师可以给班上的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去感受学术氛围,让专家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3.提升学生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让学生主动参与。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某一活动对个体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其中:M———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大小。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强调学习论文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例如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论文,让学生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写论文并指导他们发表。

  四、结论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困乏、学生兴趣不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能为力是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旅游管理教学需要不断提升和探索,笔者认为“论文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如果在实践中不克服诸如学生的惰性和惯性、师生交流不畅、讲解不透彻等一系列问题“,论文教学法”也很难发挥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接受“论文教学法”,必须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一些高级别的学术活动,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目价标效和期望值,让学生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开辟培养旅游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徐栖玲,詹俊川,陈国强高教探索1994-02-15

  2、生态旅游管理及其目标实现方晓亮;旅游研究与实践1996-03-20

旅游开题报告4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几 年来,许多企业、个人纷纷开办旅行社,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我国旅行社行业的 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 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却因激烈的竞争在逐年下降,数据显示在 20 世纪末旅行社的利 润还在 8%左右,但到了 21 世纪的最近十几年旅行社的利润已经跌到了 2%左右,我国旅 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 低水平重复旅游线路。缺乏创新,特别是对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旅行社来讲,没 有专门的策划开发人员和相应的设备基础。 内部管理能力差,专业化分工体系不完善。对于中小型旅行社,人员不足、效率低 下的问题屡见不鲜:或一人扮演多名角色,或工作量太大、过于繁琐而疲于应付等等。 运作成本高,信用不足。

  中小型旅行社资金相对较为缺乏,不可能大规模的投资到 开发新产品,和扩大企业规模上。而且,中小型旅行社大多都是独立成户,一盘散沙, 缺乏与同行的'沟通,甚至相互敌视,其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 而该系统便是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任务目标和其功能的设计便专为解决和基本解 决以上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有:

  1 游客功能

  1.1 普通游客功能:查询旅游信息,按条件搜索合适的旅游景点,预定等。

  1.2 会员游客功能:普通游客功能加上修改注册信息,修改登录密码等。

  2 员工功能

  2.1 业务员功能:处理游客订单(发计调部或退订) ,与游客签订合同,合同管理, 收款(发财务部)等等。

  2.2 计调员功能:检查订单,定制组团表,与其他合作旅行社拼团,联系外勤,新 增、修改、删除旅游线路,下达计划,编制结算等等。

  2.3 导游功能:查询计划,与游客、地接社等联系、确认等等。

  2.4 财务功能:从业务员处收取游客款项,为计调结算提款,填写财务报表,定时 结算盈亏金额等等。

  2.5 经理功能:随时查看各种信息、报表。

  2.6 管理员功能:分配各员工的账户和初始密码,及时为各员工解决软件上的问题, 随时检查系统和数据库的运行状态等等。 因此,使用该系统便能很好的明确和分工各员的任务以及协助其更容易的完成任 务。同时该系统旨在与其他同样运行该系统的中小型旅行社进行密切联系,如与其他旅 行社拼团、交流信息,加强与地接社的联系等等。

  这样便可把独立的、实力较弱的各个 中小型旅行社联系起来,组成一张实力强大的网,不仅信息共享,资源充分利用,自然 还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与信赖。 该系统拟采用 ASP.NET 开发,方便联机、联网使用,不论是游客在网上浏览景点信 息、预定景点,还是内部员工独自操作或是他们之间的联系,都可以通过该 B/S 架构轻 松实现。数据库拟采用 SQL Server 来实现,其强大的功能,良好的安全性和易用性足 以满足该系统的需求。

  合作旅行社(使用该系统的其他旅行社)的数据可以统一存放在 同一个数据库中并建立好备份;也可以各自存放到自己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数据库同步功能来实现数据的同步。这样便可将独立的中小型旅行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 定规模的强大旅行网络点。

旅游开题报告5

  文献综述(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和收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被列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从资源现状,产品开发,景点规划,研究方法等较多的方面做了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规划成果。国内研究情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旅游业恢复发展不久,就有学者指出了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的学者从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这个方面入手,主要针对的是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关系。

  高舜礼认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许多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近几年来,专家和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真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性到系统性的过程。早期对本真性研究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本真性的描述都限于对文化的根的描述,这种描述暗示着一种静止的和向后看的文化观念。二是对本真性的保护趋向于对游行民俗实体的保护和民俗环境的封闭型的保护。这就说明,我们对本真性的认识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的,也即一个真实的文化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处在一个静止和封闭的环境中的。

  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入,对本真性的保护和研究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人们开始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本真性。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认识到,真实性只是某一特定组织和特定人群对某种文化制定的一个相对的标准。真实性是当代人对一种文化的过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会带着这一代人认知的烙印,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对这种文化的真实性的认识也会发生相应地变化。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存都是其传承和变化的综合结果,这种传承和发展还会随文化的延续而继续下去。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真实性的理解如果处于一种静止状态,都不能涵盖这种文化的真实发展状态。

  国外研究情况

  (1)迈克坎奈尔(MacCannel)在其著名的“舞台真实论”中认为,旅游者旅游和获得旅游经历的动机是出于追求真实性,但由于旅游景观的“舞台化”,旅游者只看到一个貌似真实的“前台”,而“后台”才是当地人的生活空间。这个观点比较符合当今民族民俗旅游的现状,确实来说,旅游者看到的民俗歌舞表演不能说完全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写照。

  (2)库恩、莫斯卡多和皮尔斯(Cohen;Moscardo & Pearce)认为,民族民俗旅游和文化旅游,把民俗商品化,破坏了地方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三位学者可能把民族民俗旅游对民俗所造成的副作用过于夸大了,就如马波学者所说的,这两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3)博纳和克什布兰特(Burner & Kirshenblatt-Gimbleet)认为,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是要提供真实,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现实感,一种可以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舞台。II

  对此结论我表示同意,虽然它并不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但同样可以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文化。

  (4)美国康纳尔大学教授戴维(Davydd)在《文化可以用金钱衡量吗?从人类学市郊探讨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问题》中提出了旅游业中的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在旅游业发展中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争论得较激烈的一个学术问题。瑰丽迷人的.民族文化的价值一被发掘,就成为了旅游开发商的目标,而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商品化。

  在对民族文化(也可以叫民俗文化)的研究中,国外研究情况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民族文化存在一个商品化和真实性的矛盾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对民俗文化的真实性的保护上来,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种研究趋势。现将查阅资料中具有典型性文章综述如下:

  <1>、冉光荣.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1月<2>、张文勋.民族文化学论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张军.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思考.旅游学刊,2005年第5期<4>、Juicy.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

  <5>、吴钦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研究泛论.<6>、刘存沛.云南文化的丰饶之美.昆明日报

  <7>、宋云飞.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第15卷第1期

  <9>、杨跃萍.美学者盛赞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11>、高舜礼.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Plansky 区域与旅游规划空间站,P2,P7<12>、金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2)<13>、潘鲁生.关注旅游文化.山东社会科学,2000,(5)<14>、任维东.云南丽江实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双赢

  选题意义(包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族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同时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举措。21世纪中国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增加人文含量,提高文化品位充实民俗文化的内容。

  2实践意义

  旅游业作为云南省发展优势良好的产业,它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做为旅游业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民俗文化过于舞台和商业化,文化欠缺传承与保护。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一定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意识到它们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非凡意义。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实行传承与保护的策略,找到一条适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走的路,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类比法。

  通过对大理白族的民俗文化的现状调查和具体分析,结合当地旅游业和旅游商品的开发以及云南省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的比较,得出大理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实现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又独具白族特色文化的道路。

  时间进度(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拟订写作提纲,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2月~3月):撰写毕业论文

  第四阶段(20xx年4月):毕业论文修改

  第五阶段(20xx年5月):毕业论文正式定稿及答辩

旅游开题报告6

  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xx镇工业园区模拟导游设计

  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1、通过图书馆收集专业教材、图书、报刊、杂志、和网络数字资源。

  2、收集相关本专业的统计资料、数据,辅助性影像视频。

  3、实地考察xx工业园区,记录、汇总考察数据内容。

  4、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数据、图片、视频

  二、选题的背景

  郑州xx产业集聚区(xx食品工业园区)位于郑州市区西南6公里处,是一个以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主,集商贸、休闲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是二七区“四大经济板块”和“三大功能区”发展规划的重要板块,是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西南生态文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xx产业集聚区是在当地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聚集后形成的经济繁荣区。上世纪80年代,以xx东方挂面机厂、天方方便面厂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逐渐发展壮大,形成集聚效应,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在xx落户,带动了xx以及周边5个村的迅速发展。1993年,二七区设立xx经济开发区,对xx乡镇企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园区化管理。1996年5月,xx经济开发区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998年6月,xx经济开发区更名为xx工业苑区,XX年6月,正式更名为郑州xx(食品)工业园区。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298家,其中规模企业69家,建立国家、省、市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9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共计360多项。康师傅工业基地、河南花花牛乳业基地、新大方重工、三中收获、东方食品机械、天方集团等一大批企业成为集聚区发展的龙头。XX年,xx产业集聚区成为郑州市产业优势明显、规模效益良好的五强产业集聚区之一。XX年1—6月底,xx产业集聚区全部企业营业收入完成60.3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年目标的50.3%;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完成46.4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年目标的50.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97亿元,占全年目标的55%。

  xx产业集聚区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由此也获得了各项荣誉,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跨越式重点产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特色品牌工业聚集区。XX年被列入河南省“xx”规划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XX年被省中小企业局批准为河南省重点食品产业集群,XX年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XX年被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同年被认定为河南省民营科技园区,XX年被评为郑州市五强产业集聚区。中央政治局常委xx,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xx,原省委书记领导先后到xx产业集聚区视察。

  目前,xx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集聚区以康师傅食品工业基地等食品企业为龙头,已集聚食品加工、食品机械制造及其关联企业180余家,集聚区食品工业规模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总产值60%以上,支柱产业框架已初步形成。二是品牌规模日益扩大。康师傅系列饮品、妙可奶业、万家食品、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公司等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日益扩大,为xx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的长足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三是产业链条辐射作用明显。集聚区汇集了特种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制造、食品机械制造、食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包装、食品仓储物流等多个食品业态,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食品产业链条。四是集聚区形象快速提升。设计精美的集聚区logo、充满特色的文化墙、丰富齐全的网站功能、高效便捷的`服务,大大增强了集聚区的魅力和吸引力,集聚区对内对外的形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选题的依据:(包括设计的目的、要求、思路及预期成果)?

  1、设计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希望能通过本次xx经济工业园模拟导游设计的毕业设计来检验四年的学习成果。通过对xx经济工业园区的实地考察,制定合理的导游线路,撰写相关的导游词,拍摄导游视频并对视频进行后期的剪辑和动画制作。在毕业设计的制作和完成的过程中,我期待能发现自己的缺陷,在实践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我将尽我所学、竭我所能,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团结小组同学,力争圆满完成本次模拟导游设计。

  2、设计的要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论证严密充分,格式规范,符合要求,按时提交论文及相关材.。

  (2)、结合所学的知识,借鉴相关景区的开发设计经验,学会规范编写毕业设计,独立自主的完成毕业设计。

  (3)、采用数据真实可靠。

  (4)、毕业设计成果完整,有创意。.

  (5)、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注意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

  3、设计的思路与预期成果:

  本设计通过对xx经济工业园区的实地考察、研究,了解xx的工业园区的发展,挖掘其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撰写导游词和制定合理的导游线路,制作创意独特的动漫形象并进行科学的视频拍摄、剪辑,最终呈现出一段完整的,穿插动画设计的旅游工业经济园区区讲解视频。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1、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

  (1)、前往xx工业经济园区实地考察,并进行资料总结。

  (2)、完成开题报告,以及前期导游线路设计。

  (3)、完成景区线路设计及视频拍摄,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线路设计初稿。

  (4)、后期视频剪辑、动画、音乐插入,形成初步设计结果。

  (5)、修改完成最终设计成果。

  2、任务完成的时间安排:

  (1)、第1周—第2周,xx经济工业园区模拟导游总体方案(路线,重点景点)和表达形式(图,语言解说,动画,视频)的拟定,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第3周—第4周,导游路线场景设计,编写脚本。

  (3)、第5周—第9周,导游路线表达形式制作(图,视频,动画,解说词)。

  (4)、第10周—第12周,导游路线表达形式编辑与合成。

  (5)、第13周—第14周,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五、完成设计所具备的条件因素:

  1、积极和导师进行沟通,综合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制定系统的计划;

  2、与小组其他成员积极沟通协作,定期探讨交流,发挥团队力量。

  3、图书馆、网络的信息储备。及时收集、筛选、总结相关资料。

  4、工业园区的实物资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及时记录收获感想,并将其可行的方案应用到设计中去。

  5、学院为保证设计完成所提供的高配置电脑、高分辨率摄影机等等专业设备。

  6、学校提供的电子科技设备。充分利用校方提供的设备,虚心向相关老师学习、请教,完成视频的拍摄及制作。

旅游开题报告7

  论文名称: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大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2.1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2.2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3.1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3.2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3.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3.4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4.1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4.2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4.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4.4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20xx.12.15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20xx.12.27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20xx.01.14

  4 完成论文三稿 20xx.03.11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20xx.04.15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20xx.04.02

  2、Chuck Y.Gee.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20xx.03.23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xx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xx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0xx.22(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xx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xx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xx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xx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xx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xx(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08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7、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xx年01期

旅游开题报告8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微软雅黑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微软雅黑小四号)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对于毕业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进度计划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参考资料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四、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例如“20xx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六、开题报告内的页码格式为“-1-”、“-2-”等、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旅游开题报告9

  论文选题依据

  选题的背景: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现在愈来愈受到国民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境旅游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出境旅游成为国民的一种新时尚。出境旅游市场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ATE沈阳办事处处于刚起步阶段,初期的发展现状市场开创还不太成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ATE,是以ATE大车租赁有限公司和德国汉堡ATE旅游有限公司为要约人,以境外旅行社,车公司,免税店,酒店等相关旅游地接服务商为应约人,本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平等互惠、诚信合作的原则共同组建的战略合作地接联盟,目前有成员10家。法国公司资质:法国指定接待中国旅游团的旅行社资质20xx年获得,NO.33。德国公司资质:德国指定接待中国旅游团的旅行社资质20xx年9月,国家旅游局No.142号。经营法国、德国出入境旅游地接业务,商务考察,公务邀请函,以及培训,会议和展览,巴黎大巴士租赁,文化交流等。ATE沈阳办事处是20xx年11月初在沈阳成立的,处于市场开创初期,其发展现状面临很多问题。

  研究意义:本文对ATE沈阳办事处的发展现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阐释了旅行社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与旅游者的实际特点,提出适合ATE沈阳办事处发展道路的方案。本论文的特色在于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对ATE沈阳办事处的实践考察、分析相结合。依据ATE的发展现状,从实践出发,不断挖掘、发现有利于法国五洲漫游的发展之道,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xx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xx-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出境旅游是指中国公民去国外旅游,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港澳旅游三部分。作为国际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的出境旅游是指一国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包括公务旅行、商务旅行和观光旅游等。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是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去国外旅游度假,20xx年出境市场人数更是多达4000多万人次。20xx年的中国出境旅游经历了金融危机与甲型流感的双重冲击,仍然保持了小幅增长。在各种政策因素利好的情况下,中国出境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境外旅游机构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力度。出境旅游业作为国民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国际交流的功能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关文献综述:

  [1] 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 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杜江.《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J].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4] 杰伊·巴尼 ,孟卫东译.《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J].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xx.

  [5] 杨军.《影响旅行社绩效的深层次原因透析》[J].旅游学刊,20xx.

  [6] 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第九版[J].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7]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8]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9]张道顺.《旅游产品设计与操作》[M].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内容

  研究思路:深入了解ATE沈阳办事处,对法国五洲漫游沈阳办事处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寻找其发展策略,使旅行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规模逐渐扩大。主要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类网站的相关文章等等。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一、出境游概述

  二、ATE沈阳办事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ATE沈阳办事处发展对策

旅游开题报告10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论文题目: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旅游开题报告11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71.7%,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

  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旅游开题报告12

  [提要]本文对郑州市节庆旅游市场的内容、开发现状、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性建议,期望郑州市的节庆旅游能够蓬勃发展。

  关键词:节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节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收录日期:20xx年5月29日

  节庆旅游是以节庆形式对区域特色进行策划和包装,使其产生定向吸引力,为旅游业利用,从而产生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效益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和重要的旅游城市,节庆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节庆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91年首届少林武术节举办以来,郑州已有十余年节庆文化的历史,且部分节庆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国际少林武术节、拜祖大典、月季花会等,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提升了郑州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郑州市大力发展节庆旅游,运作形式由政府牵头办节过渡到政府指导、公司经营、社会参与,保证了郑州市节庆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郑州市节庆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节庆经济为郑州市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活力,节庆经济也为各个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但是,郑州市节庆旅游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举办形式单一,市场营销理念薄弱。郑州市举办的节庆活动没有多角度开发和利用,主要由政府组织,举办的形式单一,市场运作明显不足。郑州市及附属县市现有节庆活动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节庆活动的组织安排呈现出很浓厚的“官气”、“官味”,使节庆效益大打折扣,往往多数节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的结果都是历年效益的减少和游客的意见直线上升。

  (二)特色不鲜明,难以留下持续的深刻印象。和众多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节庆活动比起来,郑州的节庆活动还处于萌芽阶段,活动内容单一,没有体现本区特色,民众参与性不强,许多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较低,许多节庆活动缺乏创新,特色不突出,从内容到形式,从招牌到口号,从举办初衷到营销对象,从宣传手段到包装技巧,每次举办都没有什么变化和创新,也没有突出其特色所在,所以很难形成对游客和大众的吸引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郑州市节庆活动应该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和节日体系,根据游客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良,让其特色与众不同。

  (三)忽视品牌效应,知名度低。郑州市在节庆旅游品牌打造过程中,没有找到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对国内外旅客吸引力不足。而且郑州市许多节庆旅游活动举办时间短,缺乏经验,有的节庆旅游活动昙花一现,没有连续举办,导致知名度低,更不利于建立品牌效应。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举办地的品牌形象,重视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优势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重活动,轻产品,活动收益性较差。郑州市现有的大多数旅游节庆活动只是表面做做,而真正的活动做到最优的并不多,大部分节庆活动都是把活动的开头做得很宏伟,声势很大,但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带动作用,只重视了活动的举办,却没有看到旅游产品的重要性,所以最后都是导致了活动的收益性较差,给活动的下次组织和举办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五)缺乏足够的参与性和开放性。举办节庆旅游活动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群众的支持,离开了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会成功。节庆旅游运作涉及部门、行业和企业众多,所以也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对节庆实行整体协作,以维护节庆期间的正常社会秩序。群众的广泛参与性是节庆活动长盛不衰的永恒主题,而开放性则是参与性的延续。如今不少节庆活动远没有调动起广大旅游者、市民群众与各企业部门的参与积极性,致使参与性和开放性受到很大限制。

  二、郑州市节庆旅游营销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扩大销售渠道。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包含吃、喝、住、行等各个方面,要想举办成功的节庆旅游活动,除了向新闻媒介发布消息外,还应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在火车站、汽车站和交通集散地设置旅游节庆宣传牌、导游图和游览手册,还可以到周边地区开展花车巡游等宣传活动,尽可能吸引游客。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让每一名来旅游的游客都能够做到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起到巨大的宣传效果,提升知名度,促进了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宣传到位,有了知名度,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来。

  (二)利用文化优势,突出地方节庆旅游产品特色。节庆活动作为潜力无限的旅游产品,举办节庆活动,展现的是多姿多彩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节庆活动不能从某种程度上正确反映当地人一些实质和灵魂性的东西,那么它给游客的经历将是残缺不全的、易混淆的,或是空洞的。离开了文化内涵,节庆活动就会停留在较低档次上,不会有较快、较好的发展前景。郑州市在举办各项旅游节庆活动时,应摒弃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切实从保护地方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问题。我国许多著名的旅游地都是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曾是商朝的都城,历史久远。充分利用其自身文化优势,能够产生无穷的魅力。没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是难以持久下去的`。如利用千年古刹少林寺而打造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例。

  (三)重视形象,打造品牌。目前,旅游市场上旅游节庆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能形成地方特色的却很少,各地“昙花一现”的旅游节庆数不胜数。造成的后果就是既劳民伤财,又没有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应有的推动作用。旅游节庆的开发不能凭一时兴起,而是要以品牌化开发为原则,以长时间的品牌塑造为目标,通过品牌的力量对国内外游客形成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节庆品牌化有利于游客及时了解旅游节庆信息、缩短选择时间,能够增加节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广告是品牌管家,打造郑州市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可以通过由政府出资,在央视等传播力比较强的大众媒体上做广告的方式,塑造郑州市节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目前,郑州市节庆旅游从策划设计、宣传包装、接待宴请等一系列具体业务都由政府自己操办,而较少考虑由专业的公司或群众来承办。政府主导模式虽适应郑州目前的实际情况,但政府主导变成了政府主干、政府主财,缺少了大众的参与,造成了运作成本过高,财政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所以应当鼓励公众参与其中,部分项目由公众展示,联合社区力量,组织市民广泛参与,举办过程中鼓励公众建言献议,组织形式应贴近生活,符合公众需求,营造欢快的节庆活动气氛。

  (五)重视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旅游节庆活动具有影响大、参与群众多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将人们聚拢在特定环境中,并使人们在心情舒畅之中释放较之平日更强的购买力。旅游购物的巨大潜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举办部门可紧扣节庆主题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出能留给旅游者美好回忆的旅游纪念品,如节庆的标志物、会标以及所在地的微缩模型等。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方面,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品质优秀、品种丰富、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国庆,刘彦平.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苟自钧.旅游市场营销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xx.

  [3]樊传果.论节会活动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M].北京:学术交流,20xx.

旅游开题报告13

  选题依据: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

  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20xx年11月11日—20xx年11月30日实地调研,相关访谈,拟草稿。20xx年12月01日—20xx年12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20xx年12月21日—20xx年12月30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一周内根据指导教师的点评,完善论文,并做好答辩前准备。20xx年06月19日—20xx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旅游开题报告14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影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的日益普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所以许多商家将盈利的矛头指向了两者的结合体,即影视旅游。然而,在国内与影视旅游相关的调查与研究较少,出书的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旨在通过近段时间大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展开论述,能够更加生动而具体的获得影视与居民出游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商家们从此处着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更加注重影视在旅游中的价值与地位,运用影视拉力造就影视旅游者。而且希望相关文化与旅游部门能够抓住影视这一契机,向韩国学习,更好的让广大居民了解和体会到我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与壮阔,物产的丰富,食物的多彩。

  二、学术回顾

  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江苏无锡太湖之滨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建起西游记艺术宫,标志着我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开始。这次旅游主要是指在空间尺度上进行的影视旅游,我国绝大多数文献是以外景地、故事发生地及影视文化城为案例展开研究的。

  在影视旅游的研究中,关于影视对旅游的影响研究是最充分的。它包括影视对旅游主体的`影响和影视对旅游客体的影响。巴斯比和比顿以两个影视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对旅游者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影视的观众群即很有可能成为潜在旅游者,而旅游主体大部分为适宜的影片观众。在影视对旅游客体的影响研究上耐利探讨了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他们以美国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发现影视可以拉动游客到外景地出游,而大量研究也强调了影视曝光的目的地营销方式。 虽然学者们从多方面展开了影视旅游的相关研究,但是作为影视的受众群体及影视旅游的潜在旅游者,学者们对居民关注的力度还不够。居民对影视的关注

  度及对影视旅游的兴趣意向,将会对影视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所以关于居民的影视出游意向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借由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影视影响居民出游意向的课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解决关于影视旅游对于居民是怎样的存在,影视从哪些方面对居民出游产生影响等问题,并引导居民正确而冷静地对待影视中出现的各种宣传景地,做到关注自身需求再进行景地选择。本文还列出了影视旅游的相关优势和劣势,希望通过对比和研究能够让影视旅游稍作改变,让影视取长补短,更能促进居民进行相关外景地旅游。

  三、框架结构

  1 引言

  1.1 影视旅游概念

  1.2 发展背景

  1.3 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1 研究过程及思路

  2.2 问卷调查方案

  3 居民对《爸爸去哪儿》的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3.1 《爸爸去哪儿》简述

  3.2 《爸爸去哪儿》产生的直观效应

  3.2.1 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3.2.2 对居民出游产生的影响

  4 影视旅游左右居民出游时产生的优势与弊端

  4.1 影视旅游带来的好处

  4.2 影视旅游带来的弊端

  5 影视旅游的规划

  6 结论与展望

  四、主要观点

  理论研究较难直观的阐述影视旅游对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将影视可能影响到居民出游的几点因素一一列出来,透过具体明确的数据解决问题。在得到数据的同时,教会居民和旅游运行商如何看待和利用影视旅游:旅游运行商通过影视文化激活特定观众的某些需求,形成潜在旅游者;居民学会理智地从影视中选择自身看中的旅游要素,针对自身的旅游目的做出合理的判断。

  五、研究进度计划

  1. 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 关材料,撰写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2. 20xx 年 X 月 X 日—X 日,提交文献综述。

  3. 20xx 年 X 月 X 日—X 日,提交开题报告。

  4. 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完成论文初稿撰写。 5. 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实习期间与指导老师至少交流两次以上,进行 论文修改。

  6. 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完成论文最后修改,并提交答辩论文。

  7. 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论文评审、答辩及答辩后的修改工作,并提交 最终定稿论文。

  六、资料准备

  【1】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OL】.旅游学刊,20xx年第3期.

  【2】孟飞.人在囧途对济南市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xx.

  【3】何远江.影视剧对城市居民出游意向影响研究—以《血色湘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xx.

  【4】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5】李伟清.旅游经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6】王玉海.《爸爸去哪儿》为何带来旅游热【N】.海外版,20xx-06-28.

旅游开题报告15

  内容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多样,生态旅游因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符合现代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旅游体验,得到迅速发展。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发展以及存在的现实矛盾,并对和谐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 键 词:生态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关系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剖析生态旅游的兴起

  (一)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经济学存在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的 而言,资源总是有限的。由此延伸到生命的有限性,于是人们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尽量满足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漫长的地球演变和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也给后人留下了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现代文明也造就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和科技奇迹。人们由此产生了旅游的意愿,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多的探索环境、尽量的享受美景。

  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取向。与传统的观光休闲旅游形式不同的是,生态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融入程度。也就是说旅游者更重视旅游的体验。由于对自然与人文生态认识的深入,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休闲的旅游经历,而更希望以体验的方式充分理解旅游地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内涵和特征,从中获得美学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与避世体验。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多地具备了购买旅游产品的能力,另外从传统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来看,收入和闲暇之间存替代关系。收入水平越高,人们越有条件以较少的劳动换得所需的收入,同时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精神需求也更为强烈,也意味着以劳动替代闲暇的机会成本愈高,因而更愿意将时间用于闲暇。更注重旅游产品品质、强调旅游者旅游体验的的生态旅游无疑成为人们的优先选择。这使得对生态旅游的消费需要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并且市场潜力巨大。

  (二)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供给者具有很强的供给意愿

  在市场经济中,只要有市场需求,同时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那么就会有相应的供给。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主要提供休闲消费服务,因此旅游市场的商品价格往往会高于一般有形消费品市场,生态旅游更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和资源,其投资回报率更有优势,所以企业也乐于投资。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如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娱乐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即旅游需求增加能带来多倍的旅游收入的增加,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高了地区GDP、增加了政府税收,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生态旅游业而言,兼具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关联产业的发展更可以吸纳大批的劳动力。因此政府很乐于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壮大的旅游需求。

  对于供给者而言,为了满足消费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要求,必须把保护旅游景区的资源和环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努力生产出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因此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对现代人消费需求的一种迎合,符合经济学的原理。

  从经济学角度看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

  实践中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以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为代价,这也为现代经济理论所诟病。但是良性的生态旅游发展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可以同时实现三重目标:一是保护旅游地环境和自然资源;二是实现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三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旅游者更高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只有保护资源与环境才能给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这就从客观上促使旅游开发部门改善旅游区的环境,以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对旅游者的吸引又能带来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提升了他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性。由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个良性循环的形成根源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与生态旅游开发相关的投资者、经营者、政府以及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群体可以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同时获益,这也体现了生态旅游在旅游经济系统运作过程当中公平性的经济学原则。另外生态旅游发展为生态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开辟了稳定的融资途径,大大缓解了政府拨款不足带来的资金缺口。近年来政府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开发中旅游经济关系的失衡

  生态旅游系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和自然生态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和谐、共存、共赢的关系。但是生态旅游本身并不会因为其提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必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存在着固有的、潜在的非持续发展因素,比如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冲突。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割裂与自然生态的联系,使其发生不可逆的破坏,产生生态危机,最终影响自身的利益。因此尽管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旅游本身的使命,但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矛盾,因为任何形式的开发或多或少都是对已有系统状态的破坏。

  在生态旅游开发实践中,生态旅游参与者,无论是政府、开发经营者、当地居民甚至包括旅游者都曾出现过理性缺失的情况,最主要表现为因缺乏对旅游承载力的科学评估而超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开发。这种开发背离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初衷和积极意义,带来的是严重的生态威胁。在这种生态危机背后隐藏的实际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生态旅游系统内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如政府对生态旅游市场缺乏科学评估导致生态旅游地盲目开发,使其无法真正满足生态旅游者的高体验需要;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因为利益分配失衡带来旅游地发展危机;旅游经营者盲目扩大市场规模导致旅游产品供给违背生态原则;经济利益最大化与游客数量控制的矛盾无法协调等。长此以往,只会使生态旅游经济难以为继,最糟糕的是可能带来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子孙后代付出代价。从经济学角度的意义来说意味着子孙后代丧失了未来选择和参与这些旅游活动的机会,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凌驾于生态利益之上,利益诉求者割裂了与生态系统的联系,在孤立的经济系统内寻求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长远来看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和谐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构建

  (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者属性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所有参与者,在一般社会生产关系中,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是在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中,他们不自觉的更多地以消费者的身份自居。事实上在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中,他们同样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不仅消费自然,向自然索取,同时也在进行能动的生产,这种生产不仅意味着发展旅游经济、增加物质财富,更意味着作为旅游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可以能动的建设自然,管理和调控人和自然的关系。比如通过科技的发展来改善自然,拯救濒危资源;通过教育的进步来教育人类,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制度的创新来改进管理、科学决策;通过法制的健全来规范、引导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使之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充分发挥能动的建设者作用,主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

  (二)充分发挥旅游地居民的能动作用

  有别于传统旅游开发的是,生态旅游开发应当充分强调当地居民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主力作用。传统的旅游开发往往强调旅游者对环境的爱护,重视旅游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忽视对当地居民直接经济利益的影响。事实上当地居民应当是保护旅游景区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居于旅游环境中,对环境保护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居民自身对生活环境的美学追求,更多的来源于因所居地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优势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这也意味着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他们也将是最直接的受损者。因此即便多数居民未必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对于所居环境和资源却有着朴素而直观的保护意识。因此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居民的这种环保意识,并将这种直观意识转化为更为积极主动的意识,根植于他们的内心并加以传承,这样会使他们成为环境保护最直接而有效的力量。

  (三)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资源属于公共资源,产权归属是模糊的,其消费没有排他性,生态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试图能在活动中“分一杯羹”。但是该产品是有竞争性的,尤其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竞争性很大,即每个人对生态资源的消费活动都具有负外部性,都会降低其他人可以得到的资源质量,而个体在消费中是不可能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的,就会产生过度消费。因此如果单纯运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不可避免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这也是政府应当介入当地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的直接依据。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对生态旅游市场进行适度干预,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比如政府可以在经济效益的考核评价机制上尝试进行改革,以此引导当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开发。如改变传统的投入―产出的效益评价机制,重新构建一套对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价值可以进行定量评估的体系,将旅游项目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损益作为核心指标纳入该评价机制,并且严格推行,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再比如采取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将反映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比如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纳入核算体系,从现行GDP中予以扣除。尤其对于依赖生态旅游资源比较明显的地区, 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成绩考核可以考虑采取这一指标,这也是对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经济开发的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引导。

  (四)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并实现区域旅游竞合

  旅游经济的开发必须考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旅游服务设施承载力,它是旅游者能够顺利实现旅游目的的基本条件。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在满足旅游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同样为提高生态旅游地的可进入性,生态旅游开发也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关键是要尽量降低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一方面是做到合理的开发以及后期良好的经营管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这对旅游资源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在保证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旅游地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无疑是更有益的。比如可以规划区域的旅游竞合,从相对更大的生态系统空间范围去合理规划和共同发展生态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减少生态旅游开发地内的旅游设施开发,发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将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区域旅游竞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优选之路,对于生态旅游来说,更需从区域范围内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与平衡性,从而真正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

  因此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应当坚持遵循生态规律、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是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慧芬。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邹君,杨玉蓉,谢小立。生态旅游的经济学内涵浅析[J]。生态经济,2003(10)

  3.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

  4.翁钢民,赵黎明,杨秀平。基于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的相关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5.朱元秀。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发展与竞合条件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

【旅游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数学开题报告07-19

开题报告范本07-21

开题报告范文07-22

开题报告范例07-29

医学开题报告08-25

开题报告摘要06-17

论文开题报告06-21

设计开题报告06-09

开题报告写法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