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13 16:40: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这学期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

  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折磨,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

  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工作以前,以为教师的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假期又多,一定非常幸福。可当过几年教师后,才真正感觉到当教师的辛苦和劳累。每天备课,学习,辅导,上课,批改作业,这学习,那反思,还要迎接这样那样的考试和比赛……日复一日无休无息。回家累了、困了,可还要坚持在孩子睡后查资料,批作业,搞研究。每日的工作何止是8小时啊?

  做一个人民教师不容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特别是现代教育,教育改革、知识更新、理念转变等必须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手段,在那8小时之外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来洗脑,换脑,训练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不说教学,就是这些业务提高也的确不容易。读了陶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之后,深知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拥有的只是那么丁点专业知识,不仅术业无专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说实话自己非常清楚读书的好处,也一度下过决心要读好书,总是觉得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自从读了陶老师的书后,被陶老的读书精神所感染,陶老师能够在四十六岁时开始背论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坚持背古诗,所以我想我也要使读书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手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奋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现在看来,这段话说的是那么富有哲理,我们是大海中的一滴,只有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老师们越来越忙了,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

  做人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做教师同样应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人需要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快乐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需要做一个充满目标和志向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怎么样做一个有目标和志向的教师,让我们从中学会成为幸福教师的秘诀。在自己工作的同时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真是一本好书!

  老师们,投入书海,打点自己的幸福人生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教师个人阅读经验总结人们之所以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是与他们持续不断的学习密不可分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识是无限的。

  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相反,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就会落后于时代。

  歌德说,谁落后于时代,谁就要承受那个时代的一切痛苦,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无法接触新知识将被时代淘汰,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学习新知识以迎接新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拥有知识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1.阅读可以使我们从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从而减少错误和弯路

  牛顿说,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谦逊自然值得学习,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书籍与人类整体的`关系就像记忆与个人的关系。

  书籍记录人类历史,记录所有新发现,记录古今历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研究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不再重蹈覆辙,有更高的起点。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他们的学习,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他不断提高自己,这极大地促进了他的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无论人们多么伟大,无论他们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都会停滞不前。这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2.阅读开阔了视野。

  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它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使我们能更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许多现代实践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我们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它将不可避免地阻碍我们自身的发展。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把未来不确定的风险降到最低,就像股票持有者应该了解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以便更好地分析股票趋势研究物理的学者必须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取得成就。我记得诺贝尔奖得主在他的演讲中曾说过。在复旦大学,现代科学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了解所有相关的科学

  在这方面,伟大的恩格斯导师是广泛学习的典范。虽然他只上过中学,但由于努力学习,他在19岁时就能够用12种语言说和写文章。参加工作实践后,他没有停止学习和研究,因此被马克思称为真正的百科全书。

  广博而深刻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准确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帮助。

  从经验中,我们可以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书籍作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强大武器的巨大作用。阅读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好的老师和朋友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书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老师。它可以教会你如何做人,为自己和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书籍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把我们从悲伤和痛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书籍可以把枯燥的岁月变成愉快的岁月;书籍将把各种信仰注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充满高尚的喜悦和思想,让我们忘记我们的感受,升华我们的灵魂。

  因此,我们应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支持教育的蓬勃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如果学会了微笑,我们每天的生活一定会充满温馨与感动;如果学会了微笑,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充满幸福与激情;如果学会了微笑,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智慧与阳光。”只是我读了美国作家黛安娜罗曼斯的《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一书后的感受。

  当我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里从中得到很多东西。我深深感觉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乐趣,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发展,课堂要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学习,避免过度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味学习带来的快乐。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沮丧、失望时常困扰着我,让我不再微笑,让我时常不得不去完成一节课或是一天的工作。这和第一位老师有什么区别呢?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没有热情的人,也懂得激励,可不知何时,那满腔的热情却被疲惫和无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离我而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是什么?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学习者,还是将他们看作是一群没有规矩的麻烦制造者?我们是将教育看作是困难艰苦的过程,还是令人激动的探险历程?我们课堂中的沉闷或欢笑正能反映出我们对待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如果我们觉得白天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就是在传播恐慌、沮丧和急噪。如果我们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学看作可怕的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假期中找到了一本好书《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是一本在教育过程中起导航作用的书,它既适用于教育学生,又适用于教育孩子。结合书中的实例我对照了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

  “亲其师,信其道”,很多教师总喜欢让学生听自己的,但不善于与孩子沟通,喜欢做个指挥者,在这本书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处理方式各种各样,里面有与我观点相同的,也有完全不同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世界看问题

  在书中提到了接纳孩子的情绪这一观点:

  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

  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

  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类似的例子,我的儿子在考上了大学后,因为感觉所选学校和专业都很不理想,所以决定退学复读。当时我很郁闷,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参考偏离了孩子的初衷,导致报考志愿失败,于是我尝试走进孩子的世界去看这个问题,做法跟书中的差不多,首先,我跟孩子沟通,电话、短信不断,让孩子知道他的不满情绪我能理解和接受。然后,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给孩子分析退学复读的利与弊,建议孩子自己拿主意。最后,告诉孩子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妈妈永远支持孩子的决定,结果孩子接受了我的建议,他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是这样写的:“老妈,这应该是你醒来的第一条短信,对不起,我不该那么武断,既然在来报名之前我就已经决定不后悔,现在我坚持我的选择,我想继续留在这里,这段时间又让你们操心了,我会好好努力的,我把今年当成高三,一定给你们考个好成绩回家,不用再为我担心了,转告爸爸。”接到短信的那一瞬间,我哭了,然后给孩子回了一条短信:“儿子,做出这样的决定我知道你很痛苦,但人生就是如此,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在做决定之前不妨想一想,我所选择的是最适合我的吗。儿子,妈妈冷静下来想想,觉得现在的大学真的挺适合你的,你的表现你的发展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退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之所以支持你退学,是因为当初报考志愿时给我留下的遗憾,我认为你大了也许更应该尊重你的决定,而你爸爸的态度开始让我清醒,他的坚决反对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应该替你冷静思考到一些问题,我是一个爱你的笨妈妈,儿子,你做的决定让妈妈很欣慰,我感觉我的小不点儿子终于长大了。”因为担心儿子,我跟他爸爸又坐车去看了看孩子,孩子状态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当家长如此,当老师也一样,师者父母心啊!

  三、沟通交流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书中说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表面看效果不错,但隐患很多,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教书育人意义重大,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教师的辛苦付出,善于沟通就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只有你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他才能反馈他的喜怒哀乐,才能让你找到教育的契机,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有一首主题曲这样唱道“为爱放手,让心自由,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美丽哀愁。”让我们也放开手,做好心灵的沟通,让每一个自由的生命都能绽放他的美丽人生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我成长,我快乐

  带着期待,带着激情,带着梦想我加入了那支被烈火燃烧的团队,成为了一名燃烧的铁棒。我很骄傲,我很庆幸能够接受这样专业的培训,这样钢铁般的磨练。我成长了很多,我会铭记这段历史;我很充实,我会珍惜这个过程;我很快乐,我会传递这种正能量。 正能量首先要从好的习惯开始,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团队中都有素养得分,包括凳子、本子、外面水杯的摆放整齐度,队伍进出场的秩序。这就是从细小的方面教会我们养成有序化一的好习惯。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是习惯帮我们下决定。我们公司的礼节上有素养礼、拜师礼;行为上有三不文化。好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应该感谢公司给予我们养成好习惯的平台。好的习惯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养成的,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养成好的习惯。所以我会不断以正能量鞭策自己,把正能量当成一种习惯,不断创造、不断传递正能量。

  当每一个人都充满正能量的时候,那个由正能量组成的团队会更加强大,势不可挡,坚不可摧。“一个人的优秀不是优秀,一个团队的优秀才是优秀”。因为我们都是要在一个团队中生存发展,团队强大的时候就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的强大。每一次风采展示都是一个团队正能量爆发的时候,展示出来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节目,更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团队的能量集聚。能量来的时候就像是洪流抵挡不了前进的趋势,那是集智慧、创新、力量为一体的火团,在这几个催化剂的`作用下会燃烧的更旺,更持久。

  每一个节目的背后是付出,是热情。晚上为了演练节目,大伙整夜的熬,整夜的练,练了又改,改了又练。把自己真正投入到团队的时候就忘了什么是劳累,什么是害羞。有的只是默契、配合、建议。还记得我们亮剑队的“接亲到牧原”的节目,我们的队长男扮女装,袒胸露背,不顾自己的寒冷乘上我们的奔驰车辆(带有奔驰标志的垃圾车)高兴快乐的神情。到评委面前调戏,害羞,真真正正地把自己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了。还有其他团队那些匍匐前进的勇士、那些抗沙袋的战士,都是在折腾,在付出,没有半点怨言。

  牧原人要求与时俱进,要求开拓创新。付出是可贵的,但是有创新的付出更可敬,更值得赞美!创新包括道具上的创新,素材上的创新,主题上的创新。团队中有唐僧四人取经的新故事,有抬竹篓的环保卫士,有抗震救灾的猛士??在这种场合下你会充分发挥你的智慧,你的创新潜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你敢想,就有办法做到。所以在这次培训中我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了,我们团队的好多节目都有我的思想,包括最后那一个“不朽的胡杨”节目也是被激发出来的。所以一个人有无尽的潜能,我们要时时刻刻把这种潜能发挥到极致——“豁出去了,反正死不了”。

  在这为期3天的正能量培训中我收获了很多,记得很清楚一句话说“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持续做到才有力量”,把所学所感所知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相信这种力量是最好的营养配方。我也要把我的正能量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成长了,我快乐了,我也要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新课程标准给我指明来了前进的方向,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新认识: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改变

  首先我们教师要三个方面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通过新课标学习,我对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强调要把它作为第一学段的重要内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新课标里,我们降低了学生识字写字的量,强调要多认少写,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字。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字呢?不同年段的学生识字写措施也不一样,具体这样落实:

  (1)低年级的学生写字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示范、指导、复习、巩固学生练习写字;

  (2)中年级的识字教学是由扶到放,教学生不会写的,难写的字,加强词语教学,掌握口头书面表达的词汇;

  (3)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理解词句含义。在新课标里,还新推出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常用字。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新提出一条新的教学要求,就是语文教师每天必须安排十分钟让孩子练习写字,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借助田字格练习写字;中年级的学生用中方格本写字,高年级的学生用条格本写字,并且要注重速度。同时,还要注意写字跟课文的内容要同步,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阅读教学方面的改变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新课标强调: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重点是积累和理解少量词语和句子,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真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不同文体的教学时要有不同的模式,我们教师要谋篇布局。如:

  (1)童话故事类文章,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技巧、学习概述、讲述、转述等学习方法来要让学生悟得一种教训,并学习文中所运用的譬喻法;

  (2)状物类的文章,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要把抽象景物,转化为形象的景物,把枯燥的景物变得有趣。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并懂得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诗歌类的文章,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要以情入诗,抓传神的诗眼,让学生理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4)写人类的.文章,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要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结构,学习具体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辅助儿童自我意识的发达;

  (5)叙事类文章,通过对事件的学习,以事感人,因事明理,从文章的学习中,透出人性;

  (6)议论类文章,在教学策略上,要抓精华,抓支柱,让学生在议论文中,获得理趣。

  (三)作文方面的改变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批和相互批改。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非教师“代庖”所能及。教会学生批改作文,既解放了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作文批改上,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和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又可锻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即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既可欣赏到不同学生的作文,又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魏书生曾说:“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的批语的程度。”为此,必须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一是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二是实质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看文章结构、看表达方式、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这样的批语就像批判地鉴赏一副“艺术品”,让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作文的闪光点。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同时,容易吸收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也会引以为戒。

  以上几点是我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但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只有理论配合实践才能提高效率。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本人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最近看了篇文章“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有很多的感想,特地写下了读书笔记:

  一、教师应当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当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会用自我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教师会用自我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我的教学进程;生活中,教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教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二、教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教师以往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教师以往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坚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教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我时,教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孩子,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三、教师要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教师必须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孩子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假期之中认真研读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会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做一个博爱的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师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词,它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既为老师指点方向,也考察着教师的行为道德点。读暑期师德培训之书,结合个人经历,颇有体会,经思考总结,现归为三点:

  一、思与行。

  三年的教学生涯,斑斓多彩,五味纷呈。直面学生,我也曾言辞犀利地骂过,也曾舒适婉转地笑过,也曾怒发冲冠地气过,也曾倍感温馨地暖过。但那些都是“曾”,为何?--往事未曾沉淀,精华与糟粕混合,劣根与清水相衔,纵使再过璀璨的金子,也没入沙堆隐不见光。此处的金子,并非指学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见金子而不淘,处三事而不思,即便闪光点熠熠生辉,却也终将寥落尘泥碾作尘,不复长存。故而,教师遇事要三思,思过、思功、思心得,思之后再付诸行,行中再思、思后再行,

  循环往复,渐次上进,为了教育事业的光辉蓬勃而付出一砖一瓦,为学生,亦为自己,为社会,也为国家。我爱“曾”,也惋惜过“曾”,但我更想珍惜“现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与人交谈时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后更能有一番“现下”的成功事迹与“未来”的期望预设。

  很可惜,本人较懒,三年中应上方要求也写过许多各类心得与总结,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数为东拼西凑,他人之语,为我而用亦。

  二、勤与志。

  照实说,“懒”很难克服,谁不留恋舒适的被窝,谁不享受惬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平日里无比渴望一丝清静、一丝悠闲,闲看云、野养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终是尘世之人,若要出尘,必先入尘,若想悠远娴静,必先经纷扰的洗礼,平日里诸多事情--不管美事、丑事、琐事,还是无事,都能处理得风轻云淡游刃有余,那么我想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懒中勤,勤中懒,所以教师,若能在教学的繁忙中偷得“闲”,在大事小事不断上演的学生世界中能识出天地之自然无华时,那便拥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谓大隐隐于市,未必不如此。

  再懒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丝一毫的“勤”,作为教师,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无心无得也是一天。为自己找个借口,教师的“懒”情有可原,这份“懒”是工作下班后的放松身体、放松头脑,是清清耳根子缓一缓酸软的臂膀,是正常的`放松,是回归于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赐予人类一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人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如何处理利用--但话到极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鸿鹄与落雁,难道因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驳另一方的盲点吗?于此,对于那些“懒”中愿意也能够剥离出一丝“勤”的人来说,若有心飞天,就应该抓住“勤”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尽力游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陆彼岸,看另一世繁华。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给个借口于自己,人生有童年,事业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头三年为“事业童年期”,那么童年期之后呢……

  人应有志,志当长存,存必实践,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便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教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教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教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提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教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我。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供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为《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的书,从读完书的那天起,我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改变——教育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太过严肃!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家长观察两名教师共同在一个七年级课堂教授社会研究课。课堂非常嘈杂,充满了频繁的中断和骚动。一个小时后,一位教师叹息着,对家长说,“这些孩子会让我短命的!你看到我们需要多么频繁地纠正他们吗?谢天谢地,今天的课终于结束了!我想我要赶紧回家睡觉!”她踉跄地走出教室,孤独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第二位老师说:“他们多棒啊!情绪高昂,精力充沛!现在他们还有点散漫,但是我计划教他们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方面。我希望这些中断不要令人不安。我的目标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会有时间捣乱!”

  当家长问其秘诀所在时,这位老师回答道:“我的座右铭是:每天笑一笑,调皮捣蛋都跑掉。这是大的方向,所以我要花一年的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他步伐轻松的走出了教师,吹着口哨,挥舞着手臂。在短短的四分钟内,家长的情绪由绝望转变为欣喜。毫无疑问,热情和轻松是具有感染力的。

  我特别欣赏后一位老师,因为他出色、有激励能力、热情、幽默,更富有趣味性,总之,他身上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乐趣,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发展,课堂要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学习,避免过度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味学习带来的`快乐。

  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沮丧、失望时常困扰着我,让我不再微笑,让我时常不得不去完成一节课或是一天的工作。这和第一位老师有什么区别呢?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没有热情的人,也懂得激励,可不知何时,那满腔的热情却被疲惫和无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离我而去。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是什么?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学习者,还是将他们看作是一群没有规矩的麻烦制造者?我们是将教育看作是困难艰苦的过程,还是令人激动的探险历程?我们课堂中的沉闷或欢笑正能反映出我们对待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如果我们觉得白天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就是在传播恐慌、沮丧和急噪。如果我们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学看作可怕的工作——劳累、疲乏、甚至危险,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武断、僵化和恐惧。

  如果我们认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奋发向上和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会充满热情、容忍和关怀。如果我们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教授我们的教材,改变学生的生活,我们将会充满平静和坚定。

  热情和欢笑具有感染力,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具有创造性的思路,改变古板严肃的教育风格,成为一名欢笑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知识。

  我相信,当笑声和教育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今年暑假,在教育局的组织下,我阅读了两本好书,书名分别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和《教师的五重境界》。这两本书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诠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达到的五重境界,同时也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喊出了教师要善待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下面我主要就《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斧正。

  每辆车的车窗都有两个雨刮器,每当天落雨时,雨水将窗玻璃上灰尘淋得浮起来,弄花我们的视线,将雨刮器左右一打,玻璃即可明净通透,雨点旋即落下,溅成一朵朵雨花,再刮再净。每每读到神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我的脑海总会想起雨天开车的情景。

  我们的教育就是那块窗玻璃,终日纠缠于学生的繁琐事务与学校和家长中,如何能不染尘埃,我们只有透过这块玻璃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继而反馈自身。因此我们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得学学神秀的笨功夫----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教育之法与擦玻璃颇有相通之处。擦玻璃不得法,反而搞花了玻璃,任你怎样勤拭,也只是越擦越模糊。同样,日夜埋头苦教,不断重复自己,终究会产生疲怠感,反而事倍功半。原因有二,一为离本依末,二为无计可施。

  有的放矢是擦玻璃的第一步,必须洗净抹布,用净布拭之。在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目标,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首先,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长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在当前中考的指挥棒下,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但是分数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状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单纯利用作业量来机械的记忆知识点。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一个是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当然,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在教学中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社政课要有社政味,让他们学会自学、学会阅读。再次,发扬学生长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想方设法将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刻意指出学生的短处进行打压,补短的'终极目的在于扬长。

  对症下药又如擦玻璃的第二步,做任何事必须要有恰当的方式方法,否则就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与考试分数,还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过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过程中,我们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主导者,不要把自己对他们的期望过分强加到他们身上,毕竟孩子即将迎来逆反期。其次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贴近生活的事物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共鸣,太过抽象的东西学生听不懂,就更别指望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了。再次,我们要分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无非在于信心不足、贪玩分心和回报遥远三个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突破方向主要还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拆分目标三方面着手。

  人世间的道理遍布于万物之间,通过这两本书的学习,我发现我们的教育同样也能从生活中得到启示。通过遵循这些教育原理,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方法肯定会越来越科学,而我们的教学成果肯定会越来越好。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07-09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08-01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8-15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8-15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4-19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07-07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05-31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07-13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5篇01-08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