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2 18:16: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样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齐来呢?我说:“透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主角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适宜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资料。浩浩很用心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资料。”浩浩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资料,进步很大。

  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透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明白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之后我透过问题“我不明白,你们怎样评价渔夫?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明白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能够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对课文的主要主角进行了分析,我又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巴尔扎克说的一句名言: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但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透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透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

  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目标是:简要讲述课文资料。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样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我请小班长先到台前讲给大家听。她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了复述,并重点讲了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透过她的复述我告诉同学们复述课文要详略得当,并把掌声送给了小班长。最后,我出示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并透过资料袋了解《一千零一夜》,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超多的课外阅读中。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

  一、阅读教学的共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三是要正确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1、精读课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多样;(2)教学形式的丰富;(3)学生活动的充分或语文实践的多样;(4)文本解读的深入。

  2、精读课的教学

  (1)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根据思考·练习安排教学思路;(3)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三、课文特点:

  1、精读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其所在课文组的重点训练是“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从种树人如何给桃花心木苗浇水、这么浇水的道理,以及作者从中领悟到的育人道理,是文本内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

  四、对《桃花心木》的的教学评点如下:

  林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顺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反映了学生较高的素质;课的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较好得体现了课文类型特点,体现了林老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比较娴熟的教学艺术。

  1、林老师语文课的教学过程

  林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写字;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感悟道理(感知事实、明白道理)——创设情景、表达阅读。

  林老师的课努力实践新课标,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非常重视读书实践,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又各具特点。

  2、从教学内容上看:

  林老师的课以文本意义的理解为主,和课堂上作写字的指导。林老师的课既关注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意扩展延伸,课前讲《夏令营里的较量》,课中有作适当的联系,课后作业增加了一篇阅读短文。在教学中初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体现对研读专题的着力探究。

  3、从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看:

  林老师非常明确本文借事喻理的特点,非常明确本文教学重点、难点的所在,在突破重点、难点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

  林老师采用的是:(1)循路法,即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作者认识的变化,跟作者一起感知种树人浇水的事实,聆听浇水的道理,跟作者一起联想育人的道理,从而明白本文所要阐发的道理;(2)表达阅读法,林老师在课的结束前,创设“假如作者来到你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阅读的感受。林老师运用常规教学法,“旧瓶装新酒”,“旧瓶”指的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沿着作者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意义。“新酒”即新教材、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导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与时俱进。在林老师的课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感情朗读充分,几次合作学习有效。教学中,林老师指导学生联

  系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语“不确定”“独立自主”的词义,效果相当好。要是“语重心长、生机勃勃、优雅”等词语能随文指

  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学会显得更加到位。力求指导学生研读,体现了老师大胆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又要不乏对新教法的探索。

  总的来说,该课教学目标设立明确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恰当,快慢节奏合适。例题选择典型,方法归纳科学。讲练安排合适,注重学法指导,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3

  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候,课堂上发生的一场争论。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我国家喻户晓的童话诗,在教材中是一篇阅读课。在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部分同学喜欢忠实善良的渔夫,不喜欢贪心不足的老太婆。而有几个同学却一反常态的.提出喜欢“我喜欢老太婆,不喜欢渔夫”的言论。

  他们认为:文章的中心是在赞扬渔夫的忠厚善良,但是他这种忠厚善良近乎于懦弱和无能,一味地听老太婆的指使,机械地完成老太婆教给的所有任务,明知是老太婆贪得无厌,还把她的话当作圣旨去执行,在办事的过程中不假思索,不动脑筋,对于老太婆的错误行径非但没有及时的制止,而且还象执行公务一样敢怒而不敢言,他的听话成了对老太婆的纵容,最终连一个金鱼要报答他的木盆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忠厚善良难道还值得我们去喜欢他,欣赏他,效仿他吗?

  再说老太婆,她的凶狠、贪心不足,当然是可恶的,可是她“抢抓机遇上台阶”也挺值得欣赏。她抓住了渔夫的忠厚善良、听话的特点和金鱼报答救命之恩心切机会,使生活一次又一次得到改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不过她没有很好的认识自我,若不是她太不知足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激怒金鱼,她就是永远富贵的女皇。如果老太婆能改变一下自己生活的态度,与渔夫和睦相处,一道在生活稍微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了。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老太婆的言行,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听了个别同学的争论与分析,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觉得孩子与众不同的观点映射出了他们高度的分辨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力,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事物了。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也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用不变的眼光看发展中的事物!虽然学生的回答与教材的本意有所出入,但是这种同中有异应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4

  本文重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诈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克服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剖析,而是经过领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比较,学生经过前后比较,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简便协调的气氛中,狡诈的魔鬼与聪慧的渔夫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答复,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5

  5月25日我按教导处的安排在四(1)班上了一节《渔夫的故事》阅读课,我在备课时有这样几点思考: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2、这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复述课文。

  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训练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渔夫撒网捞着了一只胆瓶,这里有一系列的动作的词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动作的描写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是:读句子——划动词——悟写法。我是这样问的:你能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学习到一个什么写作的小窍门呢?

  二是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救了它命的渔夫呢?这是文章的第11小节所讲的内容。教学这一段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读故事——复述故事——指名复述故事——师生合作随机创设谈话情境——感悟魔鬼的凶恶。

  三是课文的第16至25节,讲的是渔夫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我采用的方法是: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指名对话——感受渔夫的智慧。

  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贯穿其中,但这节课上完,总感受欠缺些什么,后来请教了听课的孙老师,他说这篇课文内容比较长,采用朗读的方法,作为听课老师的角度来看缺少观赏性。

  我也一直在反思这节课,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今天我突然想到一训练点:

  以感悟人物形象入手,抓住课文第11节魔鬼讲述自己的故事,老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魔鬼说渔夫是运气不好刚好碰到第四个世纪把它捞起来,所以要杀了渔夫。照魔鬼这样的说法,魔鬼应该是个言而有信的神呀?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能否从文中找一些依据来说明。

  这样应该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说明魔鬼凶恶狡猾的语句读后感悟。然后进一步去感悟渔夫的智慧,与魔鬼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只是我教后的一点思考,还没有进一步进行实践,不知是否可行?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6

  最后说一说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也很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今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堂课居然拖了10分钟左右,天哪,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唉,不想说了。

  以后再也不敢轻视每一堂语文课了。

  听了课的老师也给我多提提建议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选学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古诗,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效果就比较好。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5、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一定要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7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有不少对话语段。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表演《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现出了魔鬼的'凶恶,从语言、动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来,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啊。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通俗易懂,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但是故事很长,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课堂上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因而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是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己默读课文。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是分为三块:一块是让学生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将长课文变短的概括能力,第二块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

  因为课堂只有40分钟,而这篇课文又非常的长,所以在第一块、第二块的用力上,比较少,大约一共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农夫、魔鬼的说话时的表情、状态、说话的语气,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学生通过多次的练读,将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特别是能抓住这两句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来体会到: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则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次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将魔鬼的凶恶狡诈和渔夫的聪明等都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几个同学在说旁白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掌握分寸,一些可读可不读的旁白都被省略了,使得整个分角色朗读非常的流畅、清爽。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0

  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的故事》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而且是最长的课文。对于这么长的故事,我们该如何找准突破点呢?我想首先得关注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渔夫与魔鬼。就这篇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脉络之后,可以首先抓住“魔鬼”这个恐怖的形象。文章中对魔鬼的描绘虽然简短,但却非常形象直观。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像这样的语言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想象、体悟。当我们把魔鬼的形象做足、做厚,再来揣摩渔夫这个普通的人物又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魔鬼的。而渔夫的机智勇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表演他与魔鬼之间的对话来感受。这样通过魔鬼的反面衬托,再加上人物语言的`体会,渔夫的形象才能真正“立”起来。

  我在教《渔夫的故事》一文时,第一节课学习到渔夫救了魔鬼,可魔鬼却还要杀害渔夫。此时,下课铃响了。渔夫智斗魔鬼而获生的情节,须在第二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我是这样结尾的:“这个魔鬼不但不感谢、报答渔夫,反而还要加害渔夫。究竟渔夫的命运会怎样呢?……”我的话还未讲完,就有学生接着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嘿,想不到接得还真溜!于是我顺水推舟,借古章回小说的结回语来结束本堂课,既风趣,又勾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念。第二节课我又这样开讲:“上节课我们的渔夫遇魔了,这个魔鬼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要杀害渔夫,那渔夫是否就束手待毙呢?”这样启发思考、留有余味的过渡性语言,既使学生不因下课而中断学习兴趣,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无中断之痕迹。

  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渔夫的故事》后面的资料袋里介绍了《一千零一夜》,但只有几个故事的题目,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同学推荐好书、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淀,丰富语文素养。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1

  《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课文语文形象生动,个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十分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的用心性。在学习中,学生都十分用心主动,小组汇报学习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主角朗读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语句来谈感受。个性是能抓住这两句话:(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取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来体会到: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阅读中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见解。整节课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理解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取、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问题就应从孩子当中来,由学生的需求产生问题,这样的问题指向才是学生真正愿意学,并学得有好处的资料。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的内涵。为了孩子完美的明天,让我们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经历习得知识的过程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2

  一、按照“思维递进理念”说教材

  初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在第四、第五两个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第六单元“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这是颇具匠心的。由观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到了解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它体现了思维递进理念。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渔夫的故事》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甚至感化国王?因为它是神奇的想像。如果没有想像,那就没有渔夫和魔鬼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就没有了《渔夫的故事》,甚至没有了文学。反过来,要让初一学生领悟渔夫战胜魔鬼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觉醒,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胜利,也必须借助想像,否则就只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了。由此可见,思维从现实向想像递进,是何等的重要。

  二、围绕“现实和想像”要求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学生通过《牛郎织女》的学习,已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因此。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宜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课文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o

  “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也是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初一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学修养等影响,不明确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所以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手法难以理解。他们或把虚构的人事信以为真,或者相反,把艺术形象价值全盘否定。因此,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像结合起来的应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初一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理论,要求我们教学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根据学生通过上一课《牛郎织女》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这一实际情况,用鉴赏分析法来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原则要求我们:语文能力训练要借助于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已知的有关民间故事知识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初步学会赏析未知的《渔夫的故事》,这种方法正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民间故事,故事全属虚构,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要让初一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铺设台阶,化难为易的目的。

  四、紧扣“赏析人物形象”的重点说设计

  第一步,简介作品,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明确目的。

  通过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指导赏析民间故事思路,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学以致用,赏析课文。

  (1)根据“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赏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出“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人瓶”,“投瓶人海”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特点,让学生的想像依托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又使原有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

  (2)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赏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具体分析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3)根据“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来赏析语言特色。运用举例分析法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第四步,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第五步,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当堂提出“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解救了魔鬼”、“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等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达到由感知想像到创造想像的升华。课后要求学生“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3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么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起来呢?我说:“通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角色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浩浩很积极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浩浩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进步很大。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4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完美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透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比较,学生透过前后比较,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简单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此刻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取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能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述。从他的想法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明白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能够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5、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必须要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5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个小小音乐剧,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自己创编一个有说、有唱、有歌、有舞的综合音乐剧,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着这一目的,我先让学生熟悉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讲一讲,然后完整的给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了这两次的聆听经历,学生对故事的大概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学习歌曲,边听边体会俄罗斯歌曲的特点,运用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说、演、唱、创等多方面的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小组合作,发挥大家的智慧,为歌曲做简单的表演,最后形象生动的加入了解说词,边说、边唱、边表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音乐表现了,达到了小小音乐剧的目的。

  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本节课中学生的创编有的同学没有积极参与,而是看着别人去做。老师应该及时的启发、鼓励,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慢慢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虽然表演是学生的弱项,但做为教师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后我在上课时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能得到提高。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0-02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02-16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01-01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06-28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07-18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01-17

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04-07

剪纸故事教学反思05-03

索桥的故事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