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5 15:14: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图书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教学反思

《图书馆》教学反思1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一)中三位数笔算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小小图书馆”这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同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继续培养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依据教材创设的情境,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回顾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搭建一个获取数学信息的平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用课件出示了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哪些减法问题,然后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而且将数学计算融入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圈一圈格子图、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在讲解笔算退位减的方法时,学生说,我用课件配合演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多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选择一种对大家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的选择。

  3、让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习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竖式修改变成了“森林医生”,看谁能帮助“森林医生”找到大树的病因,医好大树的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我存在着以下不足:

  1、因为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我的预设发生冲突,直接让学生提减法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在教学中对课堂时间的调控和分配能力还差一些,前面提出问题的时间过长,导致后来的练习时间较少。

  经过反思,我认为今后的教学应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图书馆》教学反思2

  今天,我组织孩子们学习了故事《小熊图书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符合幼儿的逻辑思维。本次活动目标有两个: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2、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优美的语言讲述并续编故事。

  在活动前,我布置了回家调查,让孩子们回家找一找,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书,再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幼儿园。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一猜“小熊的图书馆”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书?他们根据已有经验,都积极地回答了问题,把自己的一些书猜到了小熊图书馆里去。

  在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倾听、讲述、绘画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想说、敢说、会说,同时及时进行组织,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特别是有的幼儿每次都简单地回答几个字,我就及时进行提醒,让他们养成用完整的话来表达。

  故事中的图书都是根据小动物的特点来制作的`,如,小鱼是在水里的,就用不会湿的书,刺猬有刺,就用撕不破的书,等等,在让幼儿了解了这个思路后,再让幼儿想象设计出适合其他小动物用的书,进行续编故事,但从幼儿的回答来看,他们的想象力不丰富,喜欢说别人讲过的书,自己不肯动脑筋,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我想,这也要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幼儿平时多看一些适合他们的书,有很多绘本之类的还是很好的,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延伸时,让幼儿制作连环画,在绘制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投入,有一组是合作完成的,我们以后就可以多提供这样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

《图书馆》教学反思3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幼儿回答问题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图书”。因为在教室的阅读区有很多幼儿自己带来的图书,有的可以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属于幼儿的东西参与到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故事的内容也就更感兴趣了。

  有的大班孩子已经识得一些字词了,讲故事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识字上,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环节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看到自己的书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一开始都很兴奋,纷纷说道:“这是我的书。”课堂秩序一度比较混乱,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

  虽然环节的增加可以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帮助他们续编,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上需要下更多的功夫,考虑到孩子们的情绪,应当在大班孩子的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图书馆》教学反思4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真心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分析学生的内心感触与想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地放过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细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及错误的原因,趁热打铁,有的放矢,就势带领学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改一改,纠正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

  3.注意学生的练习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时,教师没有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回顾 “满十进一”的法则,注意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对于自己做出的题目,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自己做题的错误之处,并想一想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于他人所做的题目,也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能同自己的方法比较,发现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

  4.评价内容多元化,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下面几点感触较深。

  1.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时空,还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18+27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2.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地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仅仅充分交流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教师应该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方法,而且要引导相互间的理解;不仅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理解方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比如在课堂中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 “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的还有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深化理解,让他们真正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和碰撞,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并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熟练灵活地计算的目标。

《图书馆》教学反思5

  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个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去图书馆读书的完整情境,体现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得有趣,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都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耐心倾听、提出问题,协助学生从单项交流迈向多项交流,同时擦出新的交流火花。而且能够注重学生的收获,但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使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思维特点的途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我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境提出问题,更深入的是在活动中进行质疑、交流,如此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意识。“谁能再讲一讲,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好吗”,这样邀请其他同学重复方法的过程,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同时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基础之上,也在对学生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了2”,而这正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教师从汇报开始多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公开、真诚地对他人表达欣赏之情。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亲密,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间感到合作愉快。多样化的算法还需要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应该是学生,优化的过程也应该是有学生自身特色。

  在练习的过程中,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练习既新鲜又兴奋还很认真。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最后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和同伴学习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分享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将不同方法进行梳理、归类,这将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书馆》教学反思6

  《图书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棒操作,并用算式记录操作的过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共有3捆又2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则把4分成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来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30+2=32。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10根捆成 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打下了伏笔。

  二、在拨计数器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后,请学生拨计数器。重点解决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个位原来有8个珠子再加2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要将个位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个位再加上2个珠子,得到结果是32。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个位原有8个珠子再加上4个共有12个,满十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因而结果也是32。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在沟通联系中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满十进一”有了相当的理解之后,请孩子们列竖式计算。在这一环节还注意将前两项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时,以“为什么8和4要对齐?这是拨计数器的哪一步?”“8+4满十了怎么办?怎么做不会忘了进一?”“十位变成了几?这个过程是前面两项操作的哪一步?”“当你看到竖式上的“进一”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来沟通操作与竖式计算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道理。

  虽然整节课非常重视学生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竖式计算时都能较得心应手,正确率较高。但由于考虑这一节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所以不敢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而是一种方法接一种方法逐一进行,导致时间花费的较多,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到即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又让课堂有学生练习的空间是我下一阶段要研究的问题。

《图书馆》教学反思7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通过谈话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从学生熟悉的机灵狗开的图书馆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经历算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最优化的算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计算的方法,在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用时太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没能很好的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时间,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图书馆》教学反思8

  课标指出:“要合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应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本节课在引出八个方向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老师的家在杏林花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教学走近生活。

  1、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节课把本课知识融入到整个位置与方向这个范围当中,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于是整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合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的论一论、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层次深入,重点突出。

  3、注重学生参与与学习体验。

  如以直观的演示,动手比方向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各个方向,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4、练习情境的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有效。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新知。比如在练习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注重对比感悟。

  让学习在几次说法中不断完善,通过对比,层层深入地感悟要准确知道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图书馆》教学反思9

  一、教材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加法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与比较中优化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感悟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动手操作、明确表达、认真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设计意图:通过说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引出主题图,同时对学生进行勤奋好学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

  (二)提出问题,初识进位加法。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几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

  3、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你们会计算吗?(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算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一般有以下三种算法。)

  算法一: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然后从4根中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把它捆成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28+4=32。

  算法二: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用彩色笔在横线下标出思考过程。)

  算法三:用竖式计算。(学生说竖式计算方法,教师写竖式。)

  师:8+4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学生讲,教师板书“满十进一”。)

  (3)小结:小朋友真棒,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计算28+4=32。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能让学生先倾听他人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便于理解,便于掌握。]

  4、理解进位加法。

  《海底世界》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问题你们会计算吗?请你们选其中一个问题来做,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类似的问题采用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的形式,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人人参与,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汪汪乐园》每本9元,《海底世界》每本36元,《淘气历险记》每本13元,《咪咪学校》每本8元。请你算一算自己选购的两种书要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再指名说说算的过程并简单评价。)

  买《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各一本,一共多少元?9+36=45(元)

  买《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各一本,一共多少元?9+13=22(元)

  买《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各一本,一共多少元?36+8=44(元)

  买《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各一本,一共多少元?13+8=21(元)

  买《汪汪乐园》和《咪咪学校》各一本,一共多少元?9+8=17(元)

  买《海底世界》和《淘气历险记》各一本,一共多少元?36+13=49(元)

  [设计意图:在主题图上添上每本书的单价,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喜欢的书并算出一共要多少钱的活动,不但巩固了计算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看谁摘的苹果最多。

  (1)“摘苹果”游戏。(出示图)这儿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看到这么多的苹果,你们想摘吗?请听清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练习本上先算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谁算的题目又对又多,就到树上摘苹果;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还能说出是怎么算的,摘下的苹果就是你的了。

  (2)评价“摘苹果”游戏。(摘一个评价一个,最后评价9+18与9+28,26+6与24+8这两组题的秘密。)

  [设计意图:先独立练习,保证人人参与,再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计算练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新知,提高口算技能。]

  3、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

  (1)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啄木鸟图)它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来帮它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说明错因。)

  (2)小朋友帮助大树治好了病,谢谢你们。今后用竖式计算,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这三道题反映了学生用竖式计算最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帮助啄木鸟“医生”治病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说理,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评价,一方面进行情感评价,另一方面对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

《图书馆》教学反思10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第5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并借助数线和计数器,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1、创设情境:出示几张小朋友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渗透读书的好处,并根据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及时捕捉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2)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2、探索与体验:(1)解决第一个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先列式,再让孩子估算,到底估算得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算一算,接着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画数线图,有拨计数器,有竖式计算的……交流算法时,我重点让孩子借助计数器来理解竖式计算,但在展示算法时,我忽视了算法的层次性,应从直观到抽象;接着在沟通3种算法的联系,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明白方法不一样,但本质都一样,都是相同数位相减;最后再把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比一比,发现很接近,让孩子明白估算是计算的.一个好帮手,让孩子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大胆放手,让孩子直接回顾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自行解决第二个问题:先估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为了让孩子对竖式计算有更多的感悟,在这里才择优算法:你更喜欢哪种?大部分孩子都认同竖式计算比较方便,同时再次小结竖式计算要注意的地方…… 计算课本来就比较无趣,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个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竖式计算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孩子会算但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借助直观演示如计数器,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脱离了计数器也能说,真正做到心中有计数器,这需要我们再接下来的计算教学中继续努力!

《图书馆》教学反思11

  《去图书馆》这一课整合了原来二年级上册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内容,用“去图书馆”的生活情境代替了原来直接呈现路线图的数学情境,增加了“画出笑笑所走的路线”的问题,由显示情境抽象成路线图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描述方向、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方法。

  1.引发需求,激发学生热情

  本节课创设简单的奖励糖果的课前活动环节,学生介绍从位置到拿糖果的路线图,借助学生平面图和现实生活中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回顾了前面学过的方向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此外,通过老师根据学生前面介绍拿糖果的路线再走一次,并故意在不同的位置停下来,让孩子们感受就这样介绍的话,别人并不清楚实际路线怎么走,引发学习本节课的需要。

  2.规范语言,清晰描述路线

  在学生认识、了解笑笑家到图书馆的地图的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从学生的“向西走500米,再向北走250米,最后向西走700米”,有的学生觉得在看图的基础上,这样说是可以说清楚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明确的距离,需要注意转弯的地方,引发学生讨论介绍路线时,需要注意的内容,感受介绍路线中方向、距离和拐弯地方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出示“笑笑向 (方向)走 (距离)到 (转弯的地方)。”的语句描述路线,更为清晰,也更让别人听懂。

  3.学会绘制,方便介绍路线

  在前面学生口头表达路线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于多个路线,绘制更易于别人记住,需要画出什么?怎么画?在学生的绘制上进行讲解,在讨论中,明白路线该怎么样去画。本来在回来的路线上,是让学生选择一条路进行绘画,这样学生不仅仅对于画图有了再一次的实践,也更深入的去感受技能。由于前面的教学用了时间较多,在这个地方改为学生介绍,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下次的教学中,需要机遇学生再一次尝试的机会。

  4.多样路线,整合练习内容

  学生对于前面两种路线的描述和绘制都是基于正东南西北方向,为了整合练习的内容,给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增添了西北方向这一条路,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这条路的学习难度比较小,明白如何判断方向。为了增加环节的.意义,增添了选路的环节,更好的结合教学,增添现实应用。对于353米的选择,是通过45°角斜边计算出来的,比较科学的长度。

  5.往返相比,感受变与不变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渗透学生路线介绍中变与不变的思想,因而设置本环节,也在前面的介绍中有渗透,什么变了?怎么变得?什么没变?在观察和描述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教学时间把握不足,也使得课的后面上得比较仓促。

  其次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也出现随口而出,并没有认真的去探索过渡语言,过渡有些别扭,跨度大。

《图书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呈现了从笑笑家到图书馆的主要道路以及沿途主要参照物的平面图,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多样化的画图方式尝试、探索描述从笑笑家途经一些建筑物最终到达图使馆的'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是描述路线图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并在描述路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由于八个方向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册学习的,与本课时内容是个较远,所以我先结合情境图,应道学生对八个方向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如请学生说一说,以商场为中心,其他各个地方分别在商场的哪个方向。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笑笑从家出发去图书馆的路线。学生必须明确三点:

  (1)要走的路线有几段路组成?

  (2)每一段路朝着什么方向走,从哪里走到哪里?

  (3)每一段路要走多少米?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路线。

  有了以上基础,接着让学生画一画从笑笑家到图书馆的两幅路线图。最后请学生用语言清楚地描述所画的路线图,进一步感受方向与距离是描述路线图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图书馆》教学反思13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第5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并借助数线和计数器,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1、创设情境:出示几张小朋友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渗透读书的好处,并根据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及时捕捉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2)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2、探索与体验:(1)解决第一个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先列式,再让孩子估算,到底估算得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算一算,接着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画数线图,有拨计数器,有竖式计算的……交流算法时,我重点让孩子借助计数器来理解竖式计算,但在展示算法时,我忽视了算法的层次性,应从直观到抽象;接着在沟通3种算法的联系,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明白方法不一样,但本质都一样,都是相同数位相减;最后再把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比一比,发现很接近,让孩子明白估算是计算的一个好帮手,让孩子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大胆放手,让孩子直接回顾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自行解决第二个问题:先估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为了让孩子对竖式计算有更多的感悟,在这里才择优算法:你更喜欢哪种?大部分孩子都认同竖式计算比较方便,同时再次小结竖式计算要注意的地方……

  计算课本来就比较无趣,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个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竖式计算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孩子会算但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借助直观演示如计数器,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脱离了计数器也能说,真正做到心中有计数器,这需要我们再接下来的计算教学中继续努力!

《图书馆》教学反思14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们对计算教学课有了更多地了解和认识。

  1、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本节课针我把教材中小小图书馆中的情境图进行了改动:“学校的图书馆又向我们开放,然后一起又去图书馆借书看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2、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让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讲解退位减的方法时,通过学生摆一摆小棒,拨一拨珠子,用嘴巴说一说,再用本子算一算这些活动,探索减7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提倡算法多样化,最优化。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在体验多种方法的基础上优化选出最佳方法。本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算退位减法,更重要的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悟出口算和笔算这两种最优化计算方法。

  4、让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到图书馆借出三本书,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

  有待提高之处:

  1、在教学中我对课堂时间的调控和分配能力还差些。

《图书馆》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出示课件,以“蓝猫”为中心的卡通人物图。说说各人物分别在蓝猫的什么方向上?

  2、导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几个基本方向,我们的笑笑可高兴了,周末笑笑要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可妈妈只给了她一张路线图,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板书课题):去图书馆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

  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朝那个哪个方向走?每段要走多远?在哪里转弯?

  2.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要抓住哪几个要素?

  板书:方向 距离 途经的地方

  追问:能用一句话把上面三要素连成一句话吗?

  3、学生尝试描述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行走路线。

  4、引导学生画一画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图。

  课件出示画示意图提示。

  5、学生展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再次描述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体会示意图的好处。

  6、借助质疑,深入研究

  笑笑借了图书要返回家,又该怎么走呢?学生描述。

  7、同桌借助所画示意图一人描述去的路线,一人描述返回路线。比较往返路线的区别。

  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

  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地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8、归纳概括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汇报。部分同学可能辨别不了“东南”“东北”必要时可在出发点标上十字方向坐标。

  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仿照第一题填空的形式说一说。小组内或同桌间互说,注意说清方向,距离,途经的地方。其中科技馆到光明路,商场到天文馆,幸福路到动物园要重点指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别平面图上的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路线图,会根据路线图描绘路线。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身边的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知识理解很好。课标指出,要使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应用图形描述,利用直观来思考。本节课采用卡通人物图引出八个方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描述行走路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层层深入,重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介绍路线时,有部分学生刚开始说的很不完整,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距离来描述,不过通过后面的练习巩固,还有十字方向标的使用,学生逐渐能准确完整的用语言叙述。

【《图书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21

教学的反思12-10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衔接教学教学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