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2 17:29: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对于每一次公开课,我都用心准备。因为,我觉得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锻炼和成长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本次公开课也一样。根据教学进度,本次公开课我上的是《孙权劝学》。文言文公开课我从未上过,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虽然有些担心,但我从未惧怕。

  为了更好地上好这一节课,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广泛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料,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及能力,选用适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根据文言文教学的需要,我选用了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1、教学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读”贯穿课文始终。课伊始,通过“三读”(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课文,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读懂文意;最后引导学生研读对话,读出语气。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较好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实效。本节课小组合作的任务是疏通文意。在课前,我对这个环节持犹豫的态度,因为我怀疑学生们的`能力。但结果让我兴奋。我想,这也得益于小组合作任务明确(将个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学生有研究的目标,合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得到落实。这个环节的效果在随后的开火车轮流译文时得到证实,这也让我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在自信的同时,我必须冷静地思考这节课的缺失。因为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从课堂教学的容量而言,如果以一课时教学,课堂容量偏大,如果以两课时教学,教学内容又有单簿之嫌。为了求得课堂教学的完整,思考良久,最终决定安排一课时教学。所以课堂容量偏大,课堂节奏偏快,因此导致了某些教学环节不够丰满。

  这节课让我重新审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我仅布置学生预习,告诉学生第二天要上公开课,连课文事先都没来得及带读一遍,我对这节课没有信心。但公开课上,我发现孩子们自学非常到位,而且自学能力非常强。这让我想到我们在教学中越俎代庖的时候太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样约束了学生的发展。

  另外,还有一点遗憾:本来答应给学生们摄录像,事后放给他们看。但可气的是那个机子的秉性我没摸清,它一次只能摄10分钟。我很伤心,我欺骗了那些纯真的心。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最近从市教育局组织的构建课堂教育模式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颇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知识和能力是鲜活而又充满人性的东西,不能用某一种模式或者构建一种“万能”的授课程序来达到其最终的目的,但是就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易乐观,在此种情况下,统一思想,相对的构建一种在大多数情况下较为适用而又合乎语文教学规律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的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 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的支 离破碎。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 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当教学中的某种遗憾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 教学现状时,其原因之纷杂自不待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开启智慧,放开眼光,大胆创新 ,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她的魅力。

  我一直想:怎样的一堂课(文言文教学)才是有成效的一堂课?怎样的一堂课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从课文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革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先前教学思想的一种反思、借鉴和超越。反观传统的教学(文言)的模式,从最早的私塾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直观而又简单的教学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说,他们的结果是好的,就是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章)的一种感悟力,就是所谓的“慧根”,而我们批判的应该是他们的教学方法,传统文言(建国后,白话文)教学因为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自然不如古人学习是的自然和流畅,一般情况下:“教师读,学生看;教师译,学生记”的教育模式大兴其道,究其原因,大家认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显性因素明显,即学生能够基本明白其义,并能翻译。但是文章的意蕴何在?文章所体现的鲜明的人性和个性以及鲜活灵动已怡然丧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从教学方法来说,80年代以来变化最为显著,但其主要变化是一种联式的变化,例如,由教师的讲转变为教师的问,由教师的问转变为学生的问,由教师的答疑转变为学生的讨论等等。这里所要探讨的,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课堂的方法、手段,通过正确的途径来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1.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有其不可测的方面,例如,也许学生对这一些课有兴趣,但对整体的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有的学生对某些内容兴趣,对其他内容就不感兴趣。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说,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保持这一兴趣。这就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几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这也不是课堂教学评价中关于教学策略的重要评价依据。(1)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谓的新鲜感,也就是学生对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中可能是陌生的,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个成语,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就接收大量的信息,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当然,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还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不能游离教学内容旁逸斜出地引出许多的幽默、笑话,因为,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毕竟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内容中中去,同时,也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扩充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不是只由教师来完成,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先来表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由学生引发的'内容,有时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2)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满足他们的期待心理。

  先是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是远远不足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新鲜感的产生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期待每堂课都能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在分析、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满足他们的期待心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这堂课的目标之一是品味生动准确的语言,一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得还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儿。课后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一,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二,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重定位。语言的品味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他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味上,让学生更多地进入到语言中,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有着7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清醒认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于《春》一文,粗略想一下,从自己上班起,已经交了5、6遍了。回想以前的课堂:字、词、句、章、语法、修辞等等一拥而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不是”满堂问”,就是”满堂练”,一篇课文化作几十道阅读题,搞”碎尸万段”,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不灵单。原因是传统教学仅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过于强调了学科本位。

  读过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语文课上描绘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本学期的'课改实验班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引用绘画,唱歌,名曲欣赏,配乐朗读。甚至让学生用雕塑动作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学不仅用五彩画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还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像百花争春、轻风唱春、烟雨润春等;还有的同学唱《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声》等。这样通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用心体味春天,达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会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课改后的课堂应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人文素养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这次《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课程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观念转变到位,教学实践到位,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有很深刻的人文性,在所有的学科中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写作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接下来,我就来简单地说一说。

  首先,坚持让学生写日记、随笔、读后感,这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关键。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创新文章,强调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实际上,很多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只是为了作文而写作,没有让学生养成自愿、自觉构思作文的习惯,作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有的只是词语的堆砌和干巴巴的叙事,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

  其次,课外多积累词语、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写作的基础。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科目增多,各科老师都感到时间紧、任务重,而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忙着完成作业,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课外阅读。很长时间以来,学生对阅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很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通过课外阅读来充实自己,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最后,口头作文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口头作文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口头作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果断性,增强自信心,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最终达到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目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学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们被文章的内容所震撼。

  怎样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我启发他们道:这是有前提的,我们先一起来看前面的语段所写“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我说这里运用了“此时无声更胜有声”的艺术手法,我们来看句中的俩字“它”和“她”分别指代什么?学生们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个“它”指安塞腰鼓,后一个“她”指出奇寂静的世界。我进一步启发道:你们的回答很正确,我们可以尝试想象一下曾经喧闹的腰鼓一旦安静了,确实会留给观众格外寂静的感觉,但是倘若我们认为“鸡啼”是实写呢?在黄土高原上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传来一声意外的“鸡啼”也属正常;但是倘若这是虚写呢,作用何在!一同学解释说:人们当时沉浸在激情的回响中,“鸡啼”反衬这份寂静。我继续发问:还有其他理解吗?另一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人们沉浸在激情的回响中,被一声“鸡啼”唤醒。我问全班同学:大家觉得他们俩的回答怎么样?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的。我评价道:两个同学的理解都非常合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教授这一课时,我大胆地运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法,即是上课一开始就较全面地对这篇课文的有关问题提问,然后再回转来读书、补充完善、巩固、加深。

  钟声响过,我就走进了教室,问:“同学们《皇帝的新装》都读过吗?”生:“读过。”师:“好,那下边我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分别提了如下的问题,括号内为学生所答。师: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生:童话。)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安徒生其人其事。(生:答案略。)师: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本文的故事梗概。(生:答案略。)目的是熟悉课文,为下边的提问设伏,或曰铺垫。师:本文这个皇帝的特点是什么?(生:愚蠢,爱好虚荣。)师:**为什么行骗能够得逞?(生:抓住皇帝及大臣们的虚荣愚蠢的特点。)师:为什么皇帝要选派一个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生:派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的并不存在的布,回来尚且说谎,骗自己,骗皇帝,其他的大臣们就更不消说了。这样写更能揭露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师:皇帝在选派这位诚实的大臣之前的`心理活动怎样?说明了什么?(生:前一问答案略。皇帝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他心虚,害怕也不称职。)师:后来又派了一位诚实的老大臣去,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进一步表现了皇帝心虚怯懦。写法上是略写。)师:后边接着又写了皇帝亲自圈定了一批人去看**织布,如果不写这部分行吗?(生:实际上是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来揭露。)师:最终的骗局的揭穿,为什么要由一个小孩的口来说出?(生:小孩子天真无邪,说的话更能揭穿其骗局,暴露统治者的丑恶本质。)师:本文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生:幽默、讽刺)师:最突出的修辞方法是什么?(生:夸张。)……

  在回答中,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整个课堂气氛热烈积极,课文基本得到了解决。接着我让同学们翻书,再读课文,要求进一步加深巩固,方法是圈点勾划批注。其二,提出问题。其三,限定时间完成,鼓励竞争,相互间展开竞赛。看谁读得最认真,速度最快,收获最大,提的问题最好。有明确的要求,又有强烈的竞争气氛,所以学生们读得特别认真,全场雅雀无声,全神贯注地进入了课文中。结果只用了一刻钟多点便全部解决了课文,老师、学生都感到特别轻松,那是因为紧张快节奏的教学把同学们紧紧地沾住了;也是因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产生了特别的学习兴趣;更是因为时间用得少而收获特别大,怎么会不轻松愉快呢!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后传》(正题),“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副题),并作了如下的提示:1、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2、大臣、随员们在这种尴尬局面下又会作怎样一番表演?特别是那两位老大臣又会对皇帝说些什么?3、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4、最终**们呢?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几乎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全诗洋溢着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情绪,深受人们喜欢。对诗歌的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但诗歌有背诵要求,于是在备课时,我突发奇想,决定用一种浪漫的形式引导学生来背这首诗。

  众所周知,读是背的基础。但平时惯常采用的听读、齐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由于运用较多,难免会产生怠性,怎样才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我决定采取“人浪法”来读这首浪漫的诗歌。

  我先以小组为单位,把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读一节,以“人浪”的形式来朗读,即第一组起立齐读第一小节,第一组坐下的同时,第二组马上起立读第二小节。第二组读完后,第三组再紧接着读第一小节,然后是第四组。这样把诗歌读完两遍后,再以男女生为单位,继续做人浪朗读。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就把课文读了三遍,为顺利背诵全文打下了基础。

  由于之前学生从未做过这样的朗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因为事先我就跟学生说:“这是一首浪漫的诗歌,我们要采取一种浪漫的方法来读”,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方式对“浪漫主义”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地认识。

  教学是需要一点激情的,只要我们能全心地沉浸其中,多想办法,我们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一、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二、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今天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咏雪》,它是《〈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为了完成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借助于课文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自主地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其中,对“儿女”、“差”、“未若”、“因”这些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不太好,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积累与运用。

  在了解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再整体感知。我设计的问题是“同学们,你们更欣赏谁对雪景的描绘?为什么?”。旨在指导学生品析名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参考书时所给的赏析内容,不能充分展开想象,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白雪纷纷”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这与学生平日里是否用心观察以及用心去品味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静下来,聆听心声,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件琐事。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相关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语文,重在积累、重在细细品味。它象一杯茶,只有正浓,才能散发出悠远的清香。若是你能够在某个日落的下午,映着余辉,慢慢品尝,用心去感悟,定能陶醉其中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反省与自我观察,反思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对象是教师本人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经常以自己的教学为反思的对象,去反省,去探索,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一节课40分钟,单位时间内能传输多少信息。我应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切实把握知识的深浅和学生实际接受程度,特别要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获得真实而准确的反馈信息。

  近年来,语文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我平时花了不少精力在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基本知识失分严重。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节课的理性审视工作,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备学生。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这启示我要做到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内外

  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业。尽最大可能亲自来到每一位学生身边,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边探讨,边批改。改善师生感情,使学生做作业更具有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3、备练习。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三点:①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②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③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三、数困生的转化

  语文困难生简称“数困生”。本班情况显示,数困生占30%。这些数困生的存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我在这个学期中非常重视数困生的转化。青年语文家魏书生说得好,“学困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首先我给每位数困生找了一个同学当小老师,分层要求,给每个人订了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一周一小结,达到目标给予加分,弥补前段时间的低分状态。平时加强指导,注意心灵沟通,使数困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希望并得到收获,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关心、期望着,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今天早上第二节课之前的课间,我与一同事在办公室闲谈,一位刚从办公室出去的老师A把七(1)班XX学生连拎带推的拎了进来(老师高大,学生瘦小,老师右手拉着学生衣领),并说了句:“踢嘛,继续踢!”另一个从外面进来的老师B也附和说:“他们班不只他一个踢,还有好几个的!”语句里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出极端的怨恨。这个学生站稳脚跟后抬头看到我也在办公室,有些胆怯的说:“是老师教我们踢的!”A老师怀疑的问:“是你们老师教你踢的,是XXX老师?”学生则更加的胆怯的“嗯”了声,低着头不敢声张了。A老师好像是有些想求证学生说话的真实性的样子说:“好嘛,是你们老师教踢的,那就站好等好了!”说完转身走了。B老师也在他后面走了,留下学生站在办公室里。

  和我谈话的同事C看了学生一眼,问了一声:“下节课是哪样课?”学生简短的说:“语文!”C又转头看我说:“你的课?”我以为A与B出去,是找教学生踢墙壁的XXX老师去了,他们会立即给学生一个公正的结果,我只好无奈的笑笑,无语。一直坐在办公室微机前的D老师,眼看快要上第二节课了,还没等到A、B老师的到来,上第二节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知道我与C是无力给面前站着的学生什么帮助,(补充一句:A、B、D老师都是学校的中层领导,我与C是普通教师)就站了起来走到学生身连推带哄的`安慰着说:“好了,去上课去了!”

  原来,该班教室前的栏杆内墙壁脱落了几块瓷砖,为了安全起见,学校总务主任教该班主任组织学生自行处理,班主任安排好工作后就有事走了,让学生自行处理,被不明原因的A、B老师遇上,认为是学生有意破坏学校公物,事后我才得知。

  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当我走进教室,这个学生则伏在书桌上轻声啜泣,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会看他一会看我,没有人发出任何声响,似乎在等待我什么,我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才能宽慰他,尽量小心的说些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别把小问题想得严重的话,好让他转移注意力,但却适得其反,他哭的更伤心。我努力的让自己别心慌,好让心情平静下,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越想越毫无办法可想,我又做不到有学生在伤心流泪时我却无动于衷若无其事的上我的课。

  于是,故作轻松的我说:“好了,男子汉,生活中我们遇上的困难还会有很多的,这点小委屈都让你这样伤心难过,那以后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委屈你又如何去面对,去承受呢?”停了一下,我看他心理似乎有些许变化,接着又说:“还记得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体肤,动心忍性,其所不能。’这样的话吗?孔子也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发现他像是在听我的话了,心情也象平静了好多,知道不应该在为这个问题所纠缠不清了。“好了,忘记昨天的伤与痛,抬起头来,笑对明天!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我的信念》,看看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学生止住啜泣,用手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看了讲台上的我一眼,轻轻的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九课《我的信念》。也许,我上面说的这些话,他不一定都明白,但他能止住泪水,听我的话,那也让我感到心理好受许多。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一共分为三大部分,总分为120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4分。第三部分为写作,半命题作文:一个的微笑,共50分。

  综合整套试卷,试题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题目难度适中,对初一学生在前半学期语文素养的形成可作一个阶段性检测。

  二、考情分析:一般。

  三、试卷得失分分析。

  在“选择题”部分,下设13个小题,总分为26分。第1-11小题主要对学生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包括对字词及拼音的书写、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为67%,失分最多的是第11小题。第11小题是选择题,易错点在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及对选项“《论语》的作者是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的明显错误做出判断。学生大多由于看题不认真,或是上课不认真,没听讲才做错。

  在“非选择题”部分,第19小题是对古诗文的背诵及默写进行检查,总分为6分,所选为课内常见名句,满分率却为1.5%。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会背,但是容易写错字,不得分或者背不熟。

  阅读理解下设1篇课外阅读,1篇课内阅读,分别为《面对秋阳》和《我的母亲》,总分24分。这1篇课外阅读,主要立足于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感知,难度不高,得分率较高,为80%;1篇课内阅读,主要考察对中心语句的理解以及对字词的理解和赏析,难度也不高,得分率较高,为82%。

  在“写作”部分,总分为50分。其为半命题作文——一个___的微笑”,选该题的学生大多能把握写作的中心。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甚满意,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同时,一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不流畅,结构思路不清晰。

  四、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题失分的原因:

  ①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做好相关的预习和复习工作。

  ②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扎实;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较差。

  ③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

  2、课外阅读失分原因:

  ①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②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较差;

  ③有些学生虽然答题方向正确,但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简洁,不明确。

  3、作文存在问题:

  ①个别学生字数不足,书写潦草,涂改较多;

  ②审题不到位,要么立意不深,内容分散。

  ③有的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

  ④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相对典型的'材料。

  ⑤内容不够具体,记流水账的文章较多。

  五、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规定阅读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期末考试考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担任的是七年级一班、三班的语文课,我的主导思想是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学到我要学。因此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学生的思想,二是抓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不如意之处:

  一、在思想上:在思想上主要结合课本中现有材料,如:课本中的《论语十则》等一系列古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

  二、在学习上: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背诵 :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全不放过,达到全员会背诵、全员会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愉快学习方法、古典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下学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够特别满意,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最困惑的'就是学生不能吃苦,做事没有常性,没有目标,连短期目标都没有,所以实施起来就特别困难,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期末考试结束了,面对成绩,认真检讨自己,才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

  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2、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议论文训练太少。

  3、学生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不愿学,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纪律也不严。

  四、今后措施: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谈话,指导优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但愿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