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21 19:09: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青岛版《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是青岛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表示物体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提升,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更加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摒弃了教材呈现的素材,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采用学校,家乡的地理位置等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描述学校地理位置、简单了解济宁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渗透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体现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新授知识点是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学会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对于方向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探究,所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上借助描述北门小学的位置时,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动态演示,指名说,同位互说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层次的扶放结合的教学,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对于用角度表示方向,借助描述北门小学和市政府的位置,巧设矛盾,有意识同时呈现描述语言,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产生质疑:它们不在同一位置,这样描述不精确,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精确更具体地描述北门小学和市政府的具体位置呢?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索,在体验角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出用角度表示方向的方法,从而掌握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常规习惯的培养外,针对本节课所处的领域及知识内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主要体现了三点: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找观测点,明确方向、角度以及相应距离的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巧设矛盾,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想敢讲和质疑的良好习惯。

  3、注重方法的指导,体现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小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小结,在练习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体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自评互评和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角度的必要性体验,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确,这一块教学教师收得太快,说得太多,放的太少,没有真正激起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所以在后面量角独立描述通信幼儿园和八中的位置时少部分学生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没有掌控好时间,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够干脆利落,也不扎实,导致后面练习时间紧凑;对于环节思考性小结处,虽然学生能够说出方法的关键点,但是并没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总结方法,教师这一点处理得不到位。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我们的教研组给予更多的建议,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体来说,设计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其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海上搜救演习”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如“新枝”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我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

  生先确定指挥舰正北(西)的物体位置,再到确定指挥舰东北方向的物体位置,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艘搜救艇都在指挥舰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

  3、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新知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9号艇的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测量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确定一、二号艇的位置,明确在一个平面内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通过三、四号艇位置的`确定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定五、六、七、八号艇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而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练习,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九号艇位置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九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明珠”号货轮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定搜救艇和“明珠号”货轮的位置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请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和数对的方法在一个平面内找宝藏,并小结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共通之处,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拓了课堂学习的空间。请孩子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三位空间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更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展到课外,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所以我在上课的形式和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都比较地“生活化”。课的一开始“猜”的游戏设计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让学生感知位置---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完成了数对的.认识和数对的写法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在学生很好地掌握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用两个数确定位置的应用。这样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也能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三次试教,听取年级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比较成功的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再到最后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1、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最初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感到这节课很简单,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这么简单,这么少的内容不知如何去讲。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网上观看学习了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和另一位老师上的《确定位置》的录像课,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开始设计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吸取名家课堂上的精华,不断地研究探索,始终想着每一个活动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学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通过老师们的评课,使我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师都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后续将要学习的内容。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家长会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由于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有的描述得很清楚,有的描述得不但麻烦,而且不清楚。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为新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 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组与排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后,结合“地图”、“平面图”、“找位置”游戏、“介绍自己座位”、“介绍好朋友座位”等练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体会体会数学的价值。

  3、注重拓展教材

  在课堂练习中挖掘教材隐含知识,地球上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介绍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对学生进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学习,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思想教育。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其中之一是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利用动态演示,边演示边讲解: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先横着数,小青在第3组,把3写在前边,再竖着数,她在第2个,把2写在后边,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使学生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另一处是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我渗透了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不用告诉学生,但教师心中有数。在小学数学课中都应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思考。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由于我的评价性语言太少,开始上课时,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2、年轻教师的青春与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面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作为年轻教 师的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你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我想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试教时,由于是借班上课,在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采用“第几组第几个同学”和用数对如“(3,2)同学”回答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但正式上课时我有些紧张,没有很好的发挥,今后应多在公开场合历练,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

  4、在讲完本节课以后还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个的时候需要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注意对教材的深层领会。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一、注重了知识的含量与外延

  确定位置(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这一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但为了让学生把简单的知识学得更牢固,我注重了知识的外延,例如让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起立,我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数对,让学生知道原来数对还有这么多特点的;再比如,猜英语老师的位置、帮助同学找座位等,让学生明白了确定位置的数对缺一不可;让学生把大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更是初中直角坐标系原点的渗透。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这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课的`伊始,让学生独立探索用更简洁的方法表示出小青的位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尊重学生,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

  这一点在整堂课上有着最明显的体现,利用班级座位说说好朋友的座位?按老师的指令起立,抽取今天的幸运之星、重新找座位等等。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着学习,乐此不疲,最后孩子总结时说:这节数学课很有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最大收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着!

  我还是赞成这句话: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进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自己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地成熟起来,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压力给我带来的收获!感谢朋友们对我课的评价与赞赏,你们将会是鼓励我进一步成长的动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11月1日,11月的第一天,我开始了踏上新岗位的第一堂公开课——《确定位置》。

  开学到现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教学技能。从与我的指导老师确定课题,我便开始准备我的第一堂公开课。不断地否定、不断地出现新想法、不断地修改PPT,上课的前一天,我最终完成了自己较满意的一份教学设计和教学PPT。

  正式上课时,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的前辈老师们,我的心“砰砰”狂跳。我努力让自己放轻松,开始我的导入小游戏。随着同学们的配合和参与,我也渐渐融入这个课堂,完整地上完一堂课。

  之后,在研讨会中,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1.上课音量够大,但语速过快,应适当放慢语速,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2.一堂课中,自己讲的内容太多,给学生表现的时间过少;

  3.对于数学用语“数对”的表达不够准确,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有待加强等。

  在会上,前辈老师们也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建议,让我明白了以后的数学课可以改进的'方面,如:

  1.让学生上台板演的时候要使用白色粉笔,彩色粉笔可以用来标记重点;

  2.设计课堂问题时,应直逼数学本质,多问数学问题;

  3.课堂中要注意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经验。

  一堂公开课,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一节课,而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今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尽力增取、努力做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本周执教了一节《数对确定位置》这样的小型的公开课,全体数学老师和华静老师来听课。对于这节课,去年我讲过,犹记得当时也是在教研的时候讲的课,如今拿出来旧菜炒新书,也是上出了另外一番韵味。经过评课和我自己的反思,有这样几点反思:

  一、如何考虑学情转变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从原来的第四单元调整到现在的第一单元,我们就应该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新书、新知的一种好奇性,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如按照我自己的预想让学生描述出小强在图中的位置,学生应该是不知道自己正确的表达方式的。可是我忽略了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对于第一单元的知识,即使是最懒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翻阅第一单元的知识,对于新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学生站起来说出“第三列第二行”的时候我就知道原本在第二环节出现的在第一环节就出现了,瞬间我的思路就有点被打乱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经验尚浅的我又不敢顺着杆子往上爬,只能自动屏蔽正确答案一步步按照原来的套路走。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备课不考虑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已有经验,遇到事情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题设置是一门学问

  在讲课中遇到这样的两个小问题。第一个:认识了数对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练习,小芳的位置是(1,5),小亮的位置是(5,1),你能在图上找到他们的问题吗?在这里的重点是想让学生把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列在前行在后的规定很重要,但是我的问题设置出现了问题,我问了一句:面对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有种被我问蒙了的感觉,现在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大屏幕前面,指指数对,指指位置,然后像华静老师提出的那样问一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会不会更有指向性呢?学生的疑问会不会立马就出来了呢?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数对(x,x)出现的时候,我问学生:x能表示不一样的数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能,我现在依然在想学生为什么会回答能,除了惯性思维,剩下的就是我的问题范围太广,x确实能代表任意一个不同的数,可问题的关键在于x同时出现的时候,他们只能表示相同的数,我觉的当时如果我引导孩子:x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我们来试一下,当x等于1的时候,这个数对就是。。。。。。这样孩子顺势就可以说出(1,1)。看来问题的提出不仅要适时,还要恰到好处。

  三、心急总是年轻老师的一大弊病

  本节课我自己上完出了一身汗,不用别人说我自己都感觉出来——这节课又说多了,说多了不要紧,还说的比较心急。这也是我从教四年来一直在努力改,但收效甚微的一个大毛病。其实我最烦在课上自己呱呱讲不停,但又怕学生听不懂,所以经常说着说着就多了。所有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仔细观摩自己的弊端也是好的。

  通过这节课我也总结出,一节再简单的课,上过多少次,每一次的韵味、感觉,都是随着不同的学生发生改变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参,更要备学生,才能把自己和课堂有效地发挥到最好,再好的教案也要随着自己学生的转变而适时地作出调整,所以我们更不能以教过一年五年级,作为自己的优势,或许这会是我们最大的弊端。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高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高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限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运六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发现,想要知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要知道兵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素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就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子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30°用课件漠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验收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形报快发现也可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镜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子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帮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样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但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由未,并且把度数标出米以混司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一角度一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没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的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其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在区创优课复赛中我执教学了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二)》。本课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习 “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点: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观测点、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及两点之间路线图。

  4、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或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并能用之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以及灵活的运用这一知识是难点。

  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首先,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创新的以教材内容为根源,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习资源: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将学生置身于有实际意义且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

  其次、我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这一有着实际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天津、青岛、上海三个城市都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时,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找一种更加明确的方式来描述它们各自的具体位置。这时,带着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在以“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为主线的新课教学中,以学生们的观察、思考、发现、交流、总结为主,我只做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看、想、说中体验并总结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在体会中发现规律,在发现中总结结论的能力。其中,确定位置三要素之一:方向和角度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除了利用演示之外,我将绳子这一普通的物品作为教具帮助学生在动手旋转的过程中理解“哪偏哪”的这种新的描述方式,效果较好。在教学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时有效的运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设计的巩固提高练习也做到了精讲多练,尽量使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回归生活,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从确定旅游胜地的位置,到确定自己学校三个校区的位置,再到最后为听课老师设计回去路线的活动,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才会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才会觉得学习数学的的确确是有用的。其次,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效果上来说,从开始探究,到巩固提高,一直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节课上,学生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让我感觉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也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语言的简练清晰、倾听的认真仔细、思考的有理有据等等。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轻松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本节课资料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资料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资料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透过让学生看队列训练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透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忙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统一标准,找到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用心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圆点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透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圆点图的过程,最后把圆点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透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于我班键盘坏了,导致课件播放不了,这一过程很有缺憾。

  3、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透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透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班级座位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透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2、过于依靠课件,在课件出现问题播放不了的时候,圆点图和方格图失去了原先的作用,导致课堂失去了部分精彩。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学校近期举行“过关课”观摩,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备课中,关于“行”与“列”的定义出现了困惑,请教数学组的其他老师,大家意见不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 H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 T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出现的争议源 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我只有请教《教师用书》,认真拜读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发现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 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H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以上争议,按照H老师的意图,我事先做好。把我左边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学的名字放在数对(1 , 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学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后的顺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坐标)。先让孩子们观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说出数对;然后我通过报数对随机点名,还故意报出数对(9 , 2)、(4 , 7),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两个是空号,因为我们班没有9列,也没有7行;最后我分别点名数对(3 , 1)(3 , 2)(3 ,3)(3 , 4)(3 , 5)起立,(1 , 3)(2 , 3)(3 ,3)(4 , 3)(5 ,3)起立,让同学们分别思考:看到这些数对,再观察起立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第一次起立的同学在同一列;第二次的在同一行。不仅避免了争议,还使得每位同学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反思

  ——牛献礼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昵?

  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1:从门口开始数。

  生2: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2: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

  生:(齐)好。

  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反思: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创设“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在生活,1,的应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探索方法

  (师连续写了几个“第X组第X个”之后)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简单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你为什么把前一个数写成汉字,后一个写成阿拉伯数字呢?

  生1:我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让看到的人不会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7”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后而的"3”为什么要加括号呢?

  生2:也是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两个数隔开,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两个数弄混了。

  师: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一个数不是更省事吗?

  生:因为只有确定了他是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他的位置。

  师: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个。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两个数分别表示“组”和“个”来确定位置。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他们也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只不过是用“,’,把两个数隔开,这种表示方法叫数对。

  师让生把黑板上的“第几组第几个”改写成数对的形式。

  “数对接龙”游戏:老师说数对,让该生起立,其他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再让该生说数对,大家说名字,依此类推。

  师:如果想让第一组的同学全都起立,你认为该说哪些数对?

  生:该说(1, 1) ,( 1, 2) ,( 1, 3) ,( 1, 4) ,(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

  师:如果想让各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昵?

  生:该说(1, 3) ,( 2, 3) ,( 3, 3) ,( 4, 3) ,(5, 3) ,( 6, 3)。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3。

  反思: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尝试和思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而认知水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种师生交流中,,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也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历程,而这此恰恰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三、应用拓展

  1.出示“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

  生:小青在第3组第2个。

  生:小青的位置是( 3, 2)。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点表示)

  师:现在你还能很快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生:能。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清楚了。

  (多媒体显示,动态出现横线和竖线,生成方格图)

  师:小敏的位置在哪儿?(2, 1)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2.下图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根据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吗?

  (2)游戏:猜地点。

  (3)任选你想去的一个地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全班交流:指名说数对,大家说地名)

  (4)图上(3, 2)和(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师小结: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 5)小青想去的地方是在(4,__),它是哪里?能确定吗?为什

  么?

  师小结:人家刚才用的“第几组第几个”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横、竖两个方向的数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反思:通过把座位表上学生的位置由实物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3.数学史话:介绍笛卡尔和坐标的故事。(略)

  4.介绍经纬线的知识。

  (课件显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东经116°。

  反思:通过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略)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资料。不仅仅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条”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应用升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透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习的潜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知识源于实践的启迪,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热情。我在这节课始创设了“笑笑的妈妈带笑笑到动物园玩”这一情境引出这么多景点都在什么位置呢?透过地图和课桌构成鲜明的比较,设下疑问。透过引发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学习才有动力;有了欲望,才会发现问题,思维就会有方向、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潜力、观察潜力、分析和概括潜力。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节课,我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科学的设计联系

  教学时我还注重联系设计的层次性。精心、科学地设计练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最后设计的拓展应用是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上教学的容量是有限,学生这时还意犹未尽,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这样才会构成持久的研究兴趣,才能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投入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简单的氛围,用心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26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6-1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篇07-06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04-08

位置教学反思09-09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6-29

认位置教学反思09-15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4-09

《认位置》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