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2 08:18: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

  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从生活中的斑马肤色开始引出黑白条纹的规律。然后出现彩旗、花朵、灯笼的组合,让学生体验规律。这些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竞猜入环节。通过课件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相当热闹。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此外我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往往只有15分钟,所以后来部分学生在开小差;同时学生回答时没有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此外在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讲清要求;在找寻和辨别规律的组合时,没有用线条区分开来,影响了本节课的时间和效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2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苹果》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由于一(5)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聪明好奇,善于表达,乐意合作,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具和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因为学具是在课前用纸包住下发的,学生感觉它很神秘,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包装。当形象的小苹果卡片捧在手里的时候,学生感到很兴奋,自然而然地就分起了苹果,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加上原有的计算基础,便能自己攻破学习难点了。

  二、 动手合作,发展思维。

  本节课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比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做到动而不乱。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多种分苹果的形式,从而探索出10的几种不同分成。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我比较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领悟加减法算理。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巧换方式,固化学习。

  本节课我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喜欢易上口的歌谣及短时记忆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边拍掌边唱10字歌,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 练习跟进,画龙点睛。

  教学中我通过考反应、巧应用、我能行等专题练习跟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学习效益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动手操作10的分成后,让学生口头表达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在学习10的组成歌谣后,让学生与我合作,我说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立刻说出凑成十的另一个数字。接着完成水果拼盘、小狗爬梯、看图列式等问题,练习层层递进,课件图新颖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了学习。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再丰富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将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在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活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

  不足之处:

  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钟表》是本学期的一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使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自带各式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勇敢发言。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在练习时,通过幼儿的亲手制作钟表,拨钟等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师因初次接触课件教学,对课件的使用不够熟练。

  二、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但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三、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记录时间时,最好让幼儿先来拨,再通过课件来验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我执教的《一起做游戏——玩一玩》一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借助扑克牌来玩较复杂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理解、运用、完善游戏规则;在游戏难度的提示推进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寻求取胜的策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游戏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对这节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做以下反思。

  1、基于学生实际,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安排。

  首先,学生在学前就玩过很多的扑克牌游戏。其次,前期的加减法教学中也采用了玩扑克牌来巩固计算的方法。再次,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利用扑克牌让学生玩过比大小、对口令等相关游戏。所以学生对扑克牌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很熟悉的。所以这节课所涉及的让孩子们用扑克牌来体现数学内容,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此,没有在课程开始去安排认一认的环节。

  2、符合学生认知,将游戏规则分解呈现。

  这节课让我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存在的价值,借助于学到的数学知识(10以内加减法)来提取有益的数学信息,开展一系列数学游戏活动。既然是游戏,我们就应清楚游戏规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能读懂规则、理解规则,并将规则还原到游戏之中,却有着着实不小的困难。特别是出现了4条游戏规则,这里不只是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不仅仅是提取并应用数学信息来解决游戏问题,是边遵守着规则,边计算着牌面上的点数之和,还要想着获胜的策略。游戏中体现出学生边思考边玩,边比较,边猜测,是一种多元的、综合的思维能力的体现,玩的非常不简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规则,我在教学设计时采取了分层、分梯次解读游戏规则的方式。以规则为主线贯穿了7次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一次次提升游戏难度的活动中,体会到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体会到之所以不断地补充完善游戏规则,是游戏趋于合理公平的目的。通过对每一条规则的“尝试——分析——再游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形成规则的游戏才公平、好玩。也促使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思考、猜想、判断,来体验数学真的很好玩。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游戏一个接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环扣一环。孩子们在层层深入的游戏中,逐步体会到想玩游戏就得知道怎么玩。在不断的玩的过程中感悟到玩游戏也是需要技巧的。在课堂上正因为有了孩子们充满灵性而智慧地玩,他们才真正从成功或失败中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有智慧的去玩游戏,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是好玩的,学生才能发现在游戏中思考的重要性,才会真正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3、结合学生特点,加强小组合作指导。

  一年级的孩子爱表现,往往比较自我。他们有了收获会急于与人分享,但又不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他们活泼但是好动,往往会只顾玩学具,不善于边思考边活动。如何组织好这种游戏活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四人游戏之前,我特别设计了小组成员编号、分工、明确活动中任务这样一个环节。在给孩子们明确任务时,不仅仅说了职责、提了要求,甚至细化到活动中的语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们一个活动有“法”可依的支持;活动有“章”可循的指导;活动有“序”推进的力量。让他们明白小组活动的流程顺序,知道小组活动中自己以及他人都该做些什么,从而学会如何进行活动。

  当然控制课堂不是这节课才开始的,是从平时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要求和培养的。从我接这个班起,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由始至终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到这节游戏课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孩子们能玩起来,在收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我们平时不能怕孩子们活动时混乱而不去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课其实是体现了教师平时对孩子的调控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并非十全十美,我认为自己在活动课的时间调控和把握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节课在游戏中体现着数学知识,游戏的进行也依赖于数学知识。我认为自己在“游戏之后是不是可以回归数学”这个问题上的研讨力度还应更深入些。最后,如何给一年级孩子上好数学游戏活动课也是值得我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6

  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成为序数。本节课学习的是有关序数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一、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序数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梁耀宇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序数。

  主题图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看主题图,明白主题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穿粉红色衣服的阿姨排在哪……”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第一、第二……

  三、学生主动参与,巩固新知。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主题图是静态的,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排队的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的表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表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四、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为了帮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我想考试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第几”。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7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

  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在我的教学当中,有如下几点感受: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一定让学生说出来才好,不仅仅说给老师听,还有说给父母听,更重要的是说给同学听,渲染大家学习的气氛,所以我教的孩子对数学还是比较的有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学生学习起来就主动了,爱学习了!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3、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这册教学也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8

  1、留给学生较大的“时空”

  修改后的案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一个钟面,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要让学生去欣赏、体会教学的美。如果这个钟面只是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说或被教师灌输理论,学生就没有那种兴奋,智慧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这不是一大遗憾吗?本案例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2、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人人享受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教师所需的答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本案例中,每位学生都仔细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时针、分针的独特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认识钟面的快乐。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索的境界中,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创造。本案例中,用课件显示了一个动态的钟面的情景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生活的境界中。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新颖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操作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行动开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提供动手时间的机会,让学生有意去学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避免了学生死板的记忆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并且牢固地记住一些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9

  1、整节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

  如:导入。结合地理位置用大福源超市场景导入,有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整理衣服以及这部分的拓展交流,感知分类的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比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课改理念。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比较到位。

  本节课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大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并在其他几个练习环节中,贯穿了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指一指等不同的交流活动。这样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表达、合作能力。并激发了他们小组之间竞争的欲望,使学生们更主动快乐地融入导课堂学习中来。

  3、小组评价比较到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以小组之间比赛的形式竞争,老师把每个小组回答问题、合作过程都纳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此外一些评价语运用的也是比较到位的。评价及时达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一学期多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分类、会认物体、简单统计、认识钟表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

  二、优点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不足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我所教的这个班,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对待作业敷衍了事,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对作业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后进生基础太差,如聂嘉阳、徐豪扬这两位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差,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一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施压,并化压力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3、及时复习。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新授知识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总结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认真落好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学校和家长了解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努力为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1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这是学生学习加法及其计算的开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点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的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为了有效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合理地优化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本节课重点所要解决的,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片段一:认识加法

  师: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

  生: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大声响亮的说清楚?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生:3+2=5。(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在认识加法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学生“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这样的问题,自然地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加法算式,有效利用学生生成的算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片段二:理解算法

  (指着3+2=5)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

  2表示什么?(又来了2个小朋友)

  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说得真准确,谁再来说一说?反复请学生说,同桌说3+2=5表示的含义。(再指名说)

  师:你怎么知道得数是5?

  生:因为之前学过3和2合成5。

  讲述: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加手势),一共是5。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学生已经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得数是5的原因。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学生对算理理解清楚。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习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2

  一、《连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二、《连减》教学反思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有几瓶牛奶》,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11~20各数及10加几、减几。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以孩子的生活实际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倡导方法多样化,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优化。

  不足之处:

  1、应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只感知了凑十的方法,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在教学中,我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说,开拓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说得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种解法时,时间用得过多,导致后面比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课的准备过程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讲课后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正是在反思中体会的这些不足,让我进步,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4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2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0-30

一年级数学上册《6、7》教学反思03-08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06-09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反思10-19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8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28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