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5 10:22:3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科学教案集锦10篇

科学教案 篇1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研究;

  ●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 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初步确立什么是纸,了解纸的多样性

  1 谈话: 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谁愿意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2 学生介绍。

  3 谈话: 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天天都要用到纸。有了纸,我们可以读书、写字、画画、看报;有了纸,我们可以包装各种物品;有了纸,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总之,自从人类发明了纸,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当然,关于纸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你们想了解关于纸的哪些问题呢?

  4 学生讨论,并把自己的问题填写在资料卡上。

  5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 分析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1 提问: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2 学生回答。(板书:观察、实验)

  3 谈话: 对,观察与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常用方法。首先,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纸的特点,你们想研究纸的哪些特点,准备怎样研究呢?

  4 学生讨论、回答。

  5 讲述: 老师在教室后面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所要用的纸和用具,请各小组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6 学生实验。

  7 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8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特点,正是因为纸的这些不同特点,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三、 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纸的发明、制作、用途等内容

  1 谈话: 同学们,还有一些问题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譬如,上网查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师已经把有关纸的`资料搜集整理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就请大家到网上去边查询边完成资料卡片。(板书:上网查询资料)

  2 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3 讲述: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4 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同时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卡。

  【注意】(1)当学生交流到纸的历史和发明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 当学生汇报到纸的用途时,进行节约用纸教育,并指导学生做一项课后调查(见下表);(3) 当学生交流到造纸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自制再生纸活动的指导。

  附: 课后调查表

  一学期来,个人使用、消耗纸的情况:

  ●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书?

  ●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练习本?

  ● 其他纸张的使用情况又怎样?

  ● 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 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出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

  ● 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5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样上网查询资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将成为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老师。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手机”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

  2、回顾“手机”的发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引出本课的课题《艺术与科学》

  观看课件

  2、新课

  一、艺术与科学概念

  1、艺术: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美观、愉悦、舒适)

  2、科学: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实用、合理、便利)

  二、分析实例:

  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1、长信宫灯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神态、动作、色彩、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课件

  造型)

  2、安济桥(赵州桥)

  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3、蒙娜丽莎

  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三、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欣赏图片,同桌讨论后说出安济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如: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

  3、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例如: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教师加以点评。

  4、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教学反思:

  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果实又是怎样变化呢?

  二、观察叶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叶子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 、“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图片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电池

  (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谈话激趣,了解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观察过。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没有观察过。

  设计意图: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师活动: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

  教师活动:请第一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有一个黑点。

  教师活动:黑点下面还有什么?

  学生活动:有一点是灰色的。

  教师活动: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

  学生活动: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

  教师活动:画上去了吗?在哪里?

  学生活动: 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

  教师活动: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

  教师活动: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

  学生活动: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

  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小灯泡的构造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

  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

  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金属架

  中间弯着的丝叫——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

  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

  学生活动: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

  教师活动: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

  教师活动: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

  学生活动: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 ( 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

  (一)引出导线

  学生活动:一根线。

  学生活动:是导线。 教师出示导线实物。

  学生活动:还需要一节电池。教师出示电池实物。

  (二)观察电池

  教师活动:(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三)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师活动: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小灯泡接亮了吗?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活动: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画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

  教师活动: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

  教师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学生活动: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

  学生活动: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活动: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边讲边课件演示)

  教师活动: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活动: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

  学生活动: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

  教师活动: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看实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

  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

  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教师活动: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

  学生活动:不能连。

  学生活动:这样会破坏电池的。

  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教师活动: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

  教师活动: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

  教师活动: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

  教师活动:咱们发现了几种?为咱们的成功鼓掌。

  教师活动: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五、综合运用,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1、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师活动:2、延伸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学生活动:能!

  教师活动: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课件:介绍爱迪生。

  4.节约用电教育: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

  设计意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学生回答。

  4、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5、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

  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科学教案 篇7

  学习要点

  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

  (1)引入活动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2)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3)制定考察活动计划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张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 考察计划展示会

  学习要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自己比较、自己讨论、自己总结,使他们能够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悟出计划

  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2)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怎样进行

  (1)考察计划展示会

  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重点活动。教学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也可以把各组的考察计划复印若干份,每组发一份,这样便于下面的讨论与总结。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内容,只是一个样张,决不是标准答案。教师要根据所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了解计划与组织的一般内容和要求,这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2)评选最佳考察计划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内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科学教案 篇9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景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的图片,你们看,漂亮吗?在咱们的平度有这样的美景吗?你在哪儿见过?那你们知道,是什么把这夜晚装扮的如此美丽?咱们同学真是聪明,对,是灯光,那灯光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哦,灯泡亮了,就能发出这美丽的灯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灯泡亮了的秘密好吗?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

  师:在研究灯泡亮了之前,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既廉价又实用的电器,看,你们认识吗?

  生:手电筒

  师:对,是手电筒。那你们能让手电筒的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

  师:哟,都能,好,你来试试。给大家看看,灯泡亮了吗?灯泡为什么会亮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吗?请大家先猜一猜。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到底咱们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咱们把手电筒怎么样就知道了?对,拆开看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小手电筒。不过,在拆开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提几点要求:(课件出示)1、小组合作,把拆开的部件按顺序摆放好。2、仔细观察,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哪几部分?3、小组讨论一下,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4、快速把手电筒安装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解决两个问题)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拆开手电筒,一定有很多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要是灯泡亮起来,关键需要哪些材料?

  生:电池

  师:(实物讲解)对,电池分为正负极,你们知道哪是正极和负极吗?(讲解或板画)电池有什么作用吗?还需要什么?

  生:灯泡。

  师:对,灯泡是用电的,还有吗?

  生:开关。

  师:开关有什么作用?哦,控制灯泡亮还是不亮的,还有吗?

  生:铁皮。

  师:铁皮有什么作用吗?在手电筒里,铁皮起连接作用的,可以导电。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电筒大体可以分为这四部分,把这四部分组装起来,手电筒的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对吗?

  (活动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在我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只小灯泡,你想不想也让它也亮起来?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材料。(实物讲解)

  电池,灯泡,开关,这是什么?你认识吗?电线,这些电线有什么作用吗?对,就像手电筒的铁皮一样,可以导电,我们在科学上称它为导线。为了便于大家操作,学具袋里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看,这叫电池夹,你们知道他有什么作用吗?对,真聪明,电池夹是用来固定电池的。这个呢?还认识吗?它叫小灯座,是用来固定灯泡的。材料我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就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吧,不过,老师还要给大家几点提示:(课件出示)1、注意,千万不要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2、在装电池之前,先把开关断开。3、灯泡亮了之后,断开开关,小组合作,组长代笔用你们喜欢的符号把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学生组装电路,画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你们的灯泡都亮起来了吗?同学们真聪明,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先展示并交流电路连接方法,后展示电路图)

  师:同学们看,你们用了这么多的符号,在科学上,电路中的每一部分都有标准的符号,你们看:(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好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电池、导线、开关,灯泡

  师:手电筒中的.铁皮就相当于导线(擦掉“铁皮”,换上“导线”),导线是用来导电的,那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电池)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你还认识什么样的电池?(学生回答)老师这儿还有几种电池的类型,你们看,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咱们几天上课用的电脑,用电池来供电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对,电池的电力太小了?那么,电还来自哪里呢?对,电还来自发电厂,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这是太阳能发电厂,是用什么发电的?风力发电厂呢?水力发电厂呢?咱们平度也有一个发电厂,你们知道它使用什么来发电的吗?对,烧煤,这就叫火力发电厂。电池和发电厂都是电的来源,人们习惯把它们叫做电源(擦掉“电池”,换上“电源”)。灯泡是用电工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用电来工作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洗衣机……)凡是用电工作的,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用电器(擦掉“灯泡”,换上“用电器”)。开关是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的,把开关合上,小灯泡就亮了,断开,灯泡就灭了。看来,一个完整的电路就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这四部分组成的。只要把这四部分正确连接,灯泡就会亮起来,或者说用电器就会工作。

  三、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探究出了电路的组成部分,还学会了画电路图,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看,是什么?(西红柿)西红柿好吃吗?对,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非常好吃,老师也很喜欢吃。不过,西红柿不但好吃,还可以做西红柿电池,你们信吗?想自己做一个西红柿电池试试吗?好,课后请同学们参照课本32页,自己来做一个西红柿电池,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科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排序是苏教版教材的新内容,属于过程技能显性化单元。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排序,生活中的排序远没有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其作用也不一样,本课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讨,以让学生重视数据收集过后的整理步骤。

  《排序》这课,主要解决五个问题,

  1、怎样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进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

  2、学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得出规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整理数据的环节;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单一特征,还可以按照两个甚至多个特征来进行;

  5、通过对三种塑料纸的排序,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对事物进行排序的高级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难点是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设计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多种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铅笔、排序欣赏图片。

  学生准备:

  文具若干,活动记录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层次一:知道排序的含义。

  层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层次三: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有联系又有差别的。

  过程与方法:

  层次一: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一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二:通过自己设计的排序活动,能对数据进行排序。(数学能力)

  层次三:能发现排序后的数据、资料的优点。(分析、概括、迁移)

  层次四:在小组活动中,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两个或多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五:能比较三种塑料某些性质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这些数据资料,按照顺序排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谈话建构排序的概念)

  1、 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回想这几方面的问题。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29届奥运会的入场式,在运动会的入场式时,经常用到,你注意他们入场人数这么多,显得乱吗,为什么?

  生:按国家排列顺序入场的。

  2、体会排序的广泛应用与作用。

  师:同学们上课间操时,是怎么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按照其它特征来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排序这种活动。

  二、民主导学

  (一)独立尝试简单的排序

  1、谈话:排序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尝试独立排序。

  出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记录表(附件)

  学生独立排序,交流排序结果。

  师:从排序后的数据中,你能发现些什么吗?

  3、找出铅笔排序的特征。

  4、根据树干的年轮推测树木的年龄。

  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但是不同的需求排序可能不同,下面请一组同学上来做一个排序活动。

  (二)讨论拓宽排序的特征

  1、小组同学按照身高特征排序。

  2、问:你们能不能按照其他特征进行排序呢?

  是按什么特征来排序的?小组讨论,看那组的方法新、科学、快

  可能性预设:身高、体重、胖瘦、头发长短等等

  3、得出: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征排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看问题也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三)分组探究排序的多样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应用不同的塑料,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了三种常见塑料,请同学们研究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1、分发材料。

  2、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对探究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录。。

  3、各组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其他同学做出及时评价。

  三、检测导结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 )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 )。

  2、在科学研究中,排序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

  自评: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感受、收获?

  2、学生谈感受、收获。

  四、布置作业

  1、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比较下列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提示:较低温度时,手摸感觉越凉的导热性能越好)

  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2、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刷子09-20

认识头发科学教案05-13

【精选】科学教案7篇05-19

【精选】科学教案5篇04-10

大班科学教案11-19

中班科学教案01-08

大班科学教案11-05

有关科学教案三篇05-27

【必备】科学教案四篇05-28

【必备】科学教案3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