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10 16:39:2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知道地受爱,不知道爱别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尊重,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他人。所以必须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和爱心,并让他们乐于助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生产与生活,(三)交通与生活,(四)通信与生活。

  2、教学目标:

  (1)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的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地图中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会工人和农民为社会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知道生产是为了人们的生活。

  (3)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热情。

  (4)社会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通信的使用方法讲究通信道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事例感受通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生活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四、完成本学期教学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措施:

  1.提高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和诊断意识;

  2.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整理、交流所收集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3.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满感激;

  4.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暴露学生的思想困惑,坚强针对性,有效解决;

  5.组织活动,选好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6.重视课外延伸,使课内的学习活动落实到课外的实际生活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评价要多鼓励,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消除畏难情绪。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己成长的锻炼机会。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能力。

  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第二单元

  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0xx-20xx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生命的美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2.初步具备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懂得与邻里乡亲相互理解关照,不给邻居添麻烦。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没有伤害的行为,敬佩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3.引导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教材分析。

  1.《珍爱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2.《安全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的生活,出尽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

  4.《关心你、爱护他》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6-8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10课时

  第四单元8-10课时

  总复习

  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主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的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教材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的体系结构基本一致。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全书23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学生分析:

  我们这里四年级的学生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结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的人格,实现“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

  2、让学生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

  3、注意培养他用人文化自觉意识,要使中华历史与文化成为少年儿童现代人格之根基,要使他用对本民族有历史与文化产生归属感、认同感。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调查、探索、感受、体验等个体经验的环节,促使他用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自我的人格建构。

  三、各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我们的合作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和人之间需要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人和人之间需要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2、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有关友情的`事例,引导学生回顾、体验自己所结识的朋友,获得的友谊,逐步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获得交友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标准,逐步学会把握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教学目标:

  通过回忆自身经历、体察他人情绪,懂得分享他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痛苦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以及增进彼此友谊的有效方式,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激发对同伴的关心,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从而真正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分享他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痛苦。

  4、面对欺负和威胁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倾诉和举报,不能逃避,要向有关部门求助,避免无情的心灵伤害。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不做欺负者,也不做受欺负者。

  5、我要攀登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学习中与社会交往存在着困难和挫折,体验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过程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锻炼并提高学生适应挫折的能力。

  6、抄袭害了谁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学生中发生的抄袭事例,让学生辨析认识抄袭事一件对己、对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对诚实做人、诚信为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体验做人诚实守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教学目标:

  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知道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并作出评价;做到为人诚实,表里如一,遵守诺言;收集社会中关于诚信的事例,明白现代社会需要诚实和守信。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做到为人诚实表里如一,遵守诺言。

  8、擦亮眼睛

  教学目标:

  分析周围生活中的一些迷信活动的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观念,激发热爱科学的感情,能够相信科学,宣传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相信科学,抵制迷信。

  9、逛商场

  教学目标:

  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知道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哪些权利,逛商场时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灵活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消费技能,帮助儿童逐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0、衣食的来源

  教学目标:

  知道衣食对人类生存的重要,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感悟农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勤劳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能够采取行动减轻“白色污染”;初步学会通过事例分析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工业文明。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能够采取行动减轻“白色污染”。

  12、从一滴水说起

  教学目标:

  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节约用水、用纸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做”相结合,讲求实效,引导学生言行一致。

  2、积极诱导,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力求严谨生动,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及学生的先进事例教育学生。

  3、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情动人,做好学生的表率。

  4、利用晨会、班会评价学生的行为,给于恰如其分的批评或表扬。

  5、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6、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教育环境灵活把握内容。

  7、发挥榜样作用,教学相长,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激发中明白道理。

  8、结合家庭和社会教育,实行开放式教学,将课堂移至社会。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发明,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期

  教学内容备注

  2

  9.4~9.8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谊》

  3

  9.11~9.15

  4

  9.18~9.22

  5

  9.25~9.30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7

  10.8~10.13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4、《面对欺负和威胁》

  8

  10.16~10.20

  9

  10.23~10.27

  5、《我要攀登》

  6、《抄袭害了谁》

  10

  10.30~11.3

  11

  11.6~11.10

  12

  11.13~11.17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3

  11.20~11.24

  14

  11.27~12.1

  15

  12.4~12.8

  9、《逛商场》

  10、《衣食的来源》

  16

  12.11~12.15

  17

  12.18~12.22

  18

  12.25~12.29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2、《从一滴水说起》

  19

  12.1~12.5

  20

  1.8~1.12

  21

  1.15~1.119

  复习考查

  22

  1.22~1.26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有40人,学生基本素质较好,优秀学生占全班的30%左右,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但是也有20%的同学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他们学习有些困难,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本册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六、教学进度安排:

  见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和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二、现状分析

  (1)四年级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150名新入学儿童,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他们懂礼貌,文明习惯较好;经第一天培训后发现,绝大多数孩子不仅识字量大,而且非常乐于助人,理解能力也较强。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相信在品社课上,他们会认真听课,收获更多的好习惯及更好的品德行为。期待他们的进步!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三、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

  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

  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

  四、教学工作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与方法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三)知识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五、保障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

  一、基本情况

  我任教四(2)班,有学生44人。根据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而言,两个班与其他班级都有一定的差距。而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想认识、了解社会、形成自己品行的愿望很迫切。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学生都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的。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宽容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我们天天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出行真方便》、《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教材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和了解社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加深认识和了解。注意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理解并做到宽容待人。

  (2)激发学生对人类创造及智慧的敬仰之情;控制自我,培养网络文明道德;感知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看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培养自主意识,安全出行。

  (4)尊重农民,爱惜粮食;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尊重工业生产者劳动的意识。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正视困难和挫折,自我调节,提高适应能力;认识自己,充满自信;欣赏他人,发现他人长处。

  (2)适选通信方式,文明通信,解决生活问题;学会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合理使用传媒,获取、处理、运用信息;

  (3)知道交通发展的方向,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熟悉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并且在旅途中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了解、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自己,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取长补短,学会合作。

  (2)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及作用,邮件的传输过程;了解网络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网络文明公约;知道大众传媒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知道各种交通工具,发展方向及带来的问题;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能识别交通标志;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会自护自救。

  (4)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感受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工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五、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了解自我,培养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正确使用电话、适选通信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了解各媒体,感受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对生活的重要性。

  3、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看待和解决问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根据不同情况,出行前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4、探究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探究工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工业生产密切合作的特点,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

  六、教学难点

  1、遇到挫折会勇敢面对;发挥自己的优点,明白自信能使人快乐;了解自我,取长补短。

  2、遵守通信公共道德、法律法规,爱护设施;正确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辨别信息,不沉迷网络;学会筛选信息,锻炼和培养选择、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确立安全意识,体验生命价值,遵守交通规则;出行在外会自护、自救,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4、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意识。

  七、教学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转变教材观和教学观,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端正学生思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扎实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向同行学习。

  6、对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做到课堂内外尊重个体,点燃自信,磨砺性格,欣赏、鼓励、张扬优点,正面评价,使这些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八、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具体实施由开学初政教处进行)。

  2、开展一次"通信王国探秘"的活动(由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

  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则意识比较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天帮助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帮助他们。

  此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第五单元《养育我的家乡——贵州》

  2、教学目标:

  1、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习并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2、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

  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5、通过第五单元《养育我的家乡——贵州》的学习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贵州。结合第一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巩固与贵州有关的地理知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搜集整理,了解到贵州的特色、民俗,进行汇报交流,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报效家乡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学习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学会保护自身安全。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①我的家乡在哪里2课时

  ②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课时

  ③浓浓乡土情2课时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①吃穿用哪里来2课时

  ②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2课时

  ③生活中的各行各业2课时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①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课时

  ②交通与我们的生活2课时

  ③从古到今话交通2课时

  ④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2课时

  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①通信连万家2课时

  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2课时

  ③小窗口大世界2课时

  ④从看电视说起2课时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共五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共17课。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通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

  单 元周 次课 题课时

  第一单元 有困难 我不怕第一周1.这点困难算什么

  第二周.成功一定有方法

  第三周3.每天都有好心情

  第二单元 我们的快乐大本营第四周4.成长的故事

  第五周5.“我”和“我们”

  第六周6.我们要做最棒的

  第三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七周7.各种各样的商店

  第八周8.购物有学问

  第九周9.我是理财小能手

  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讲道德第十周10.无声的朋友

  第十一周11.大家生活在一起

  第十二周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十三周13.我们是邻居

  第十四周14.文明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第十五周15.天有不测风云

  第十六周16. 在这危急时刻

  第十七周17. 灾害无情人有情

  五、教学措施

  教学内容及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吴威、漆希、吴江等)、优异生(谢佳霖、田鑫、李一凡等)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坚持辅潜工作,两周一次。

  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建构教材体系。

  2、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教材编写模式。

  3、在内容上遵循三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拓展;以生活原型为依据使内容生活化,标准化;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教材内容呈现上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

  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学期教学主要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单元: 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相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敬佩, 愿意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 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与憧憬,棉队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 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 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具有合理的消 费观

  第三单元: 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友谊的珍贵,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 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第四单元: 感受信息技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各种传媒和多媒 体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享用 他所提供的便利时亦能自觉遵守各种共同的规则

  能力目标

  第一单元: 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个 诚实的人,学会一些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应该做的事情学会拒绝;学会面对与人交 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方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调整自 己的心态,并能尝试加以解决

  第二单元: 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主动关心家人,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 会初步统计家庭收支情况,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初步学会一些与父母和家人沟通的办法

  第三单元: 宽容地对待他人,能欣赏和发现朋友身上的优点,平等地与伙伴合作交流;自觉地遵 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生活出谋 划策。

  第四单元: 学会用电话、书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人交流。养成规范书写信件的习惯,注意通信、 通话的文明礼仪,不私自拆阅别人的信件和撕取别人信件上的邮票。遇到土法事情会正确 拨打应急电话。能有节制地、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和上网,不沉溺于看电视和玩网络游 戏,自觉抵制、远离不健康的书报影视以及不健康的网站。能利用交往工具进行交流、沟 通合作,利用传媒、网络获取信息,初步养成看好书、读好报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知道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同样是诚实的孩子;了解迷恋 游戏机、沉溺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免冲突,与人 愉快相处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二单元: 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了解家庭经济 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开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 任感

  第三单元: 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知道自己是集体的小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 任;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按规则办事

  第四单元: 了解邮政、电信、传媒、网络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邮是一项健康、高雅的活动。知道 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行为。明白乱拨应急电话的后果。懂得传媒、网络是两把“双刃剑”, 使用不当会影响甚至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知道写信和打电话是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教学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并做好课后小记。

  2、重视课前准备环节,努力使每次上课老师学生都有充分的准备。

  3、精心策划,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4、专课专用,不占用品社课的教学时间。

  5、多看教学杂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新动向。

  6、充分利用班队课,谈话课进行教育,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整体提高。

  7、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8、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良好的成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明的购物者》。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的态度,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2) 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信心。

  (3) 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 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2) 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体会家庭责任感。培养学生家庭理财能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强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观察活动,了解、认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它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合理购物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四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我是中国人”、“我与学校”、“我的家乡”、“走近世界”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正确搜集整理信息、独立观察及合作探究,在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懂得自己与同学、朋友间要相互尊重,建立真正的友谊;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初步了解有关祖国和世界的地理常识;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懂得遵守交通法规。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会科技技术能为人类造福。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使他们懂得自己与同学、朋友间要相互尊重,建立真正的友谊;关心集体爱护集体。 2.初步了解有关祖国和世界的地理常识;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懂得遵守交通法规。 3.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会科技技术能为人类造福。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名,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了解,本班学生普遍热爱劳动、团结班集体、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有不少可以帮助老师的得力助手。部分学生在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上存在消极、不勇敢、不自信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将通过循序渐进、合理利用、因势利导等方式进行改善和提高。

  五、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二)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己,创新自己,做到终身学习。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

  六、教学进度(共18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时数

  第一周 1、蓝色的星球 了解地球表面主要陆地地形种类和基本特征,树立“只有一个地球”意识,懂得保护地球。 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保护地球演讲活动。

  第二周 2、东方雄鸡了解我国主要邻国,会读《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培养爱国情感。课外实践活动搜集地形照片,了解家乡地域。

  第三周 3、祖国的心脏 知道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体会北京首都重要地位,热爱首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外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交流。

  第四周 4、指南针的故乡 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外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四大发明的故事,并交流。

  第五周 单元复习 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课外实践活动小演讲,说说咱们的祖国

  第六周 5、说了就要做 知道讲诚信,要有原则,能实事求是,努力实现。课外实践活动谈谈我的诚信小故事

  第七周 6、男生女生懂得同学朋友间建立的真正友谊,男女同学互相尊重,友谊交往。

  第八周 课外实践活动 说说我们的友谊

  第九周 7、我为集体做了什么懂得集体荣誉是靠集体共同努力得来的,关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 课外实践活动 说说我我们的集体

  第十周 8、我们来约定 知道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的作用,形成规则意识。 课外实践活动 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第十一周 9、天斩变通途 了解当地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感受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给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课外实践活动 调查本地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十二周 10、放眼看交通 了解交通发展状况,能针对交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议。 课外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资料

  第十三周 11、我当小交警 知道一些交通法规,能自觉遵守,感受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 课外实践活动 制作有关交通标志的头饰参加活动 第十四周 12、从烽火狼烟到电子邮件知道古今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变化。 课外实践活动 搜集古今通信发展过程并交流

  第十五周 13、书信传佳音 了解在邮局工作的人们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通信方式。 课外实践活动 调查邮局工作人员一天的工作交流体会

  第十六周 14、喂,您好 知道各种通信方式的基本礼仪,学会正确而文明的通信方式。课外实践活动 小话剧:打电话

  第十七周 课题研究人民币上的学问 课外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总复习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目标:

  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生活需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

  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9-20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1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21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19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3-30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1-27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26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1-25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