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2 16:40: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活动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教学设计15篇

活动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认识,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2、能积极观察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根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个。

  学具准备:

  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帽子(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展示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认识。

  师提示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认识这些帽子吗?谁认识的最多?这里有你不认识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察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欢的帽子,找个舒服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欢它?(自由交流)

  你喜欢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励幼儿先和好朋友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

  2、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朋友发现帽子有很多的用处……小朋友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朋友想不想把这些帽子根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并把自己想法设计相应的标记记录在操作纸上。

  3、鼓励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扩展有关帽子的知识和经验。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错!那除了这些帽子,你还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儿自由表达)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图片:你们看,这些是谁?他们戴的是什么帽子?

  请小朋友阅读操作材料相应画面,师幼一起阅读、讲述,进一步拓展孩子对帽子的认识。

  四、激发思维,启发幼儿创造设计的欲望。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帽子,你最喜欢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顶帽子,你想让你的帽子有什么特殊功能呢?(鼓励幼儿自由到动手区去设计、创造)

活动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懂得写浏览活动要写清楚人物,浏览的时间、地点,要抓住主要景物来写。

  3、感受自然景物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浏览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难点:记叙时要突出重点、写具体。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怎样写一次浏览活动。

  2、能把自己浏览的时间、地点交待清楚,主要景物能具体描述下来。

  教学过程

  1、启发式谈话,明确目标

  本次习作的任务是把秋游活动有顺序地写下来。

  2、组织讨论,明确写作方法

  (1)自学课文,找出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记一次秋游活动,按浏览的.过程把在秋游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讨论,怎样才能把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第一,应该把浏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

  第二,浏览中见到的景物,可以按照浏览的过程和地点变换的顺序记叙。

  第三,要有重点地记叙浏览中印象最深的景物。

  (3)结合《秋游景山》来体会写作方法。

  ①理出课文中地点变换的顺序。

  走出景山大门――果园――万春亭

  ②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哪个景点?是怎样具体介绍的?

  ③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的?

  3、习作指导

  (1)这次秋游的路线怎样?你打算写哪些景物,理出浏览的地点变换顺序。

  (2)在你印象中,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把它具体描述下来。

  (3)点拨:可以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变化、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描写。

  (4)学生进行重点段的描写。

  (5)选择1、2例重点记叙的片断交流,评议生,学生自行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感受自然景物美,提高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和方法。

  (1)请学生读一读本次习作要求。

  (2)齐读习作方法。

  (3)点拨:一般一个自然段介绍一处景物,自然段之间要写好过渡语,感受最深、最有特点的景物要具体写。

  2、当堂书面作文。学生模仿《秋游景山》的写作方法,独立作文。教师指导。

  3、评议、抄写作文。

活动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次综合活动,主要是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步:准备资料

  一、布置任务

  在单元学习初,指导学生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

  第二步:练习、排演

  一、认真练习:

  1.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朗诵好。

  2.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诵。(可在课下进行练习。)

  二、排演

  1.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

  2.师生观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

  第三步:召开朗诵会

  一、提出要求:

  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

  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三、评议

  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

  一、集体评议朗诵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题的倡议书。写完后,全班交流

  三、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来

  四、活动总结

活动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一、引入

  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漫谈。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

  2、自由朗读:

  (1)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

  (2)想想自己读懂什么?怎样把自己读懂的说给同学听?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把自己读懂的用一、两句话说给同学听,再要求老师把最重要的词板书下来。

  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店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段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6、第二段

  (1)货柜敞开,自由挑选

  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

  只见顾客不见售货员

  自己看说明,了解商品

  ……

  7、在阅读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一些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地方

  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记号

  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帮忙。(向好伙伴、老师请教)

  三、指导造句

  1、………又……(两件事一般是接着发生)

  2、假如——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活动教学设计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拍打正确的节奏。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3、能正确使用乐器,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二、活动准备

  铃鼓、小铃、圆舞板、图谱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熟悉乐曲)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杨柳青》。我们一起说一说。

  2、熟悉音乐的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伸出小手跟着拍一拍。

  3、出示图谱

  师:刚才我们拍了这首乐曲,现在老师带来了一副关于这个音乐的图谱。我们一起看看,看看能怎么拍?X X|X X|;X-| X-|; X X X|X X X|(小朋友可以伸出小手自己来拍一拍)谁来试一试?幼儿拍节奏

  师: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拍一拍。

  4、看图谱学习打击乐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跟着图谱拍了一遍,现在老师要换另一种方式来代替我们的`小手。

  师:我们用我们身体的部位(小腿、肩膀)演奏图谱

  师:现在小朋友看指挥分组用身体动作来拍打节奏。

  5、看指挥随音乐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我们分组来演奏。

  6、利用乐器演奏

  7、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活动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开始了主题《小医生》的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孩对于如何看病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我们在区域活动里开设了新的环境《小医院》,并提供了大量的医用品方便幼儿们活动时的需求,孩子们很喜欢去小医院里当医生做病人,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活动往往只是停留在当医生的就只会给病人打针吃药,许多孩子在当病人时也只认为生病了就要打针吃药,以为看病就只是简单的吃药打针关系,对很多提供的医用器具都只是拿在手里随意的摆弄,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名称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医生是如何给病人看病的,去医院看病的步骤、过程全然是一无所知。这时我想:其实医院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个陌生的地方,因为孩子只要一生病家长就会带他们去到医院进行检查,但是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我发现在他们的幼小心里就是认为去到医院就要打针吃药,甚至有的孩子都产生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感,看到孩子的现状,针对孩子们当前对医院知识经验的缺乏,我意识到应该抓住教育的契机,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认知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是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的道理,同时还要培养他们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的勇敢精神。于是我便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小医生》。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活动中,了解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医药用品和简单的健康安全常识。

  2、有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听诊器、课件、各种常见药品、幼儿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说一说小药箱

  1、播放录音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心跳声)请你们找找看,小药箱里的什么可以听到这个声音?(听诊器)想想看听诊器还能听到什么声音?

  2、教师小结:

  3、出示图片提问:看,这是什么?(半片药)请你们想想,在平时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药?

  4、教师小结:

  5、出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数字卡片)请你们看看,在小药箱里的哪些东西上有数字?除了小药箱里,在医院里你们还看见哪里也有数字?

  6、教师小结:

  ●听一听故事《迪迪医生》

  1、播放课件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乌龟爷爷它怎么了?医生给它打针时,它是怎么样的?(学说词语一声也不吭)如果医生给你们打针,你们会怎么办呀?

  2、播放课件讲述第二段故事,提问:第二个是谁来看病了?它怎么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鼻子呢?

  3、播放课件讲述第三段故事,提问:谁来看病了?它怎么了?我们怎样预防打喷嚏呢?

  (经验提升:说明书的看法)

  4、教师小结:

  ●学一学小医生

  1、情景模仿“看病”。(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师幼互动编念短句儿歌:“一声不吭”)。

  如:宝宝打针一声不吭。宝宝看鼻子一声不吭。宝宝吃药一声不吭。

  2、教师提问:还有什么时候也会一声不吭的?(继续编短句儿歌)

  3、教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不生病?

  4、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成功的开展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体现的最突出:

  1、经验方面:二期课改中提倡的是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及时参与与支持也是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保证。家长们在帮助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可让家长协助教师在活动前丰富孩子一些和主题活动相关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所以只有在活动前期充分调动家长资源才能为后期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是直观、浅显的,但这毕竟是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观察感受到的,是他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因而在活动中调动孩子这方面的经验激起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活动变得更有价值开展的更加顺利。

  2、问题开放:本次活动中我设计提出了多个开放性的问题:

  1、想想看听诊器还能听到什么声音?

  2、除了小药箱里,在医院里你们还看见哪里也有数字?

  3、如果医生给你们打针,你们会怎么办呀?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鼻子呢?

  5、平时我们怎样才能预防自己打喷嚏呢?

  6、在医院里还有什么时候也会一声不吭的?

  7、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不生病?活动中的提问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手段。而根据二期课改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就是在活动中要多提能引发幼儿讨论、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能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并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些理念的理解,我在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到了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问。从这次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了幼儿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能自主的展开思维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同时问题的开放也是提高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3、整合的意识:本次活动在设计初我考虑了很多,那就是如何将幼儿现有的经验更好的提升,如何按问题的不同更好的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层次性整合,所以在活动设计好后,我就明确将每个环节中要给予孩子什么?要让他们得到什么?及环节中整合的重点是什么?这些都明放与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随机的给予幼儿,提升幼儿的经验,让他们通过多渠道更好的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的较好,所以在对问题的回答上就显得特别的积极,因此也导致了教学活动场面的失控。

  2、对小班幼儿来说活动中的问题也要有挑战性,而这样的问题幼儿在回答上就会产生困难,所以如果在活动中更好的帮助幼儿等待幼儿,相信活动开展的会更成功。

活动教学设计7

  大班综合活动:生活中的防盗

  设计意图:

  一天早晨,明明一来院就跟大家介绍昨天在公共汽车上妈妈手机被盗,以及众人帮忙抓小偷的事情。小朋友们听得非常投入,并自发地加入讨论。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我们自然产生了“生活中的防盗”主题。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观看有关录像。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过东西,是怎么一回事?(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被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幼儿借助实物投影仪,把准备的图片资料通过大屏幕展示。)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等等的图片资料;有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门”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那些防盗门。注重拓展,如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并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网上下载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等录像,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拓展视野。注重新课题的及时生成,如幼儿在讨论时提及电子警察,“公路上还有那些电子装置?”教师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在活动后继续去探究。)

  3、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头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的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关门先看猫眼等生活习惯,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索,增加了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须做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意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了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独特改良。)

  5、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活动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设计活动方案”教材呈现的编写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

  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其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提出设计的方案后,教材呈现几种提示性的设计情况,这是反映了学生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当然,在学生的实际设计中,各种方案会丰富得多。“练一练”是通过另一个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设计。而“实践活动”的内容,则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请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销售的设计方案。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随后,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自主的设计,因此,可以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各小组在设计时,教师不要作过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与不同的方案。在开展交流时,首先请各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对于学生设计出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否认,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并从他们的想法中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在开展练习中,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可以把练习作为学生独立的设计活动。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仍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小组共同设计,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

  〖实践活动〗

  本题的设计是呈开放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打折的销售设计。打折的销售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均打折,另一种是根据购买的数量多少确定打折的范围。二是摸奖销售设计。摸奖销售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每销售一个商品,都有一个摸奖的机会,而且得奖的数额相同。另一种是得奖的数额不同。三是打折与摸奖混合的销售设计。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内),剩余部分的让利进行摸奖。当然,无论开展哪一种设计,其让利的总数都应是1000元。学生在设计本活动中,可以是独立地设计,也可以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对设计的结果尽可能开展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数学与生活〗

  本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由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迎新年〗

  在开展活动前,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先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按顺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迎新年”的活动在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而后,当场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本班学生迎新年的设想(如果本级的人数较多,也可以把调查活动安排在小组内)。

  〖接力长跑〗

  “长跑接力”的活动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5个接力点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确定都应是有根据的,不要出现盲目的现象。第二次讨论位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为什么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讨论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前也可以行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然后再组织讨论新的设计。

  〖有奖游戏〗

  “有奖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在回答第⑴个问题时,并不一定以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来确定参加的游戏,它还包括各人对奖品的喜爱程度。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把每一种游戏获奖的可能性表示出来,随后再说一说每个学生愿意参加的项目,并说出理由。第⑵题的设计也是开放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当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在课前进行布置(也可以安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设计),这样在教学时可以直接进行讨论。

活动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春天的词语,增强识字、学词的能力。

  2、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儿歌,积累评议,培养语感。

  3、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提高识字、学词的能力。

  2、培养说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漂亮可爱的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她吗?

  2、课件出示春姑娘,画外音: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春姑娘,听说大家都很喜欢我,今天我特地起来和大家一起活动活动,相信我们一定会玩得开心。

  3、出示课题。

  (二)万花筒

  1、创设情境,引出词语。

  2、认读词语。

  (1)大家快试一试,借助拼音读读花儿上的词语吧。

  (2)指名读词语,大家评,正音,小组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3、自主发现:写春天的词语。

  (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听听春姑娘的评价吧。

  (2)春天来了,你有什么新发现呀,请你们像小鸟一样把自己发现的`春天写在杯子上吧。

  (3)分组比赛汇报词语,写得好的鼓励。

  (三)百宝箱——读读背背儿歌

  1、小朋友们真会用心观察,有这么多的新发现,春姑娘又有话要对大家说呢。

  课件演示,出示儿歌《春天来啦》。

  2、读读背背儿歌。

  (1)春姑娘的礼物真特别,你们能读好儿歌吗?快试试吧,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轮流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

  (4)试背儿歌。

活动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学习色彩的渐变知识。

  2.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3.感受色彩渐变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活动难点:感受色彩渐变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绘画纸、课件、彩笔、勾线笔、水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引导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彩虹呢?有没有发现彩虹有渐变效果的呢?

  2.引出主题:什么是渐变色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说明渐变色。

  教师:渐变色是指某个物体的颜色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缓慢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的颜色。

  2.认识材料

  依次认识操作材料:蜡笔、水彩笔、勾线笔、水粉、画笔

  3.选择色彩

  教师:小朋友会选择哪些颜色来完成渐变效果呢?怎样涂色会让渐变效果更好呢?

  4.完成构图和涂色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渐变色完成一幅美丽的画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还可以创作出怎样的渐变画呢?

  《神奇的渐变色》微反思

  本节活动是大班的一节艺术活动,本次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各种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渐变色,知道渐变色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知道什么是微课?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微课能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通过微课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如何利用微课有限的时间,给孩子们传递出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应该利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来制作?等等一系列的疑问在我们心中围绕,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我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的进行努力,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后来我们三位老师坐在一起,把这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经过我们不断的研究,也查找了很多关于微课的'资料以及相关视频,在不断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和目标也不断的清晰,并在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确定了本次微课的选题《神奇的渐变色》,以及活动的教案,活动目的明确,主题鲜明,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渐变色,并能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大胆的运用和使用渐变色。

  通过本次微课的制作,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提升了我们的业务能力,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微课制作中,一定会制作的越来越好,一次比一次优秀。 此时,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其实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上美好的风景,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坚持,选择努力,选择相信,当我们在次回放自己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时,感觉自己真的很优秀,很棒,我相信,无论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学习中,我们一定会不断的超越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还有机会参加下一次的微课制作,我们一定会借鉴更多优秀的作品,让自己制作出来的微课,更加适合孩子们的学习。

活动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2页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例2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这里曹冲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首战成功

  1、教学例2。教师出示例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教师明确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教师让学生观察前两个图并思考: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使学生明白: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怎样才能知道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对于个别学生教师适当提示:从第一个图中知道一个西瓜重5千克,如果能知道多少个苹果也重5千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一个西瓜和5千克砝码同样重,5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引导学生想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5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5倍(即20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个西瓜和20个苹果同样重。]

  (二)我能行

  1、完成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要求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2、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图略)(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比较。)

  (三)题目大变脸

  1、求出△、□所代表的数。△+□=240△=□+□+□△=□=[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2、△+△+○=30○=△+△+△△=○=

  3、求出○、△、□所代表的数。(2)○+□=91△+□=63△+○=46○=△=□=[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挑战自我

  1、玩具店运来一批卡通猫,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一样多,4个木箱同一个大箱装的一样多,那么装在16个纸箱里的这批卡通猫要装几个大箱?

  2、6把斧子换1只羊,3只羊换1头牛,3张猪皮换1碗盐,4把斧子换7张猪皮,问:李家一头牛换几把斧头?张家有4只羊换几张猪皮?王家有7碗盐换几只羊?

  3、△+△+△+□+□=41□+□+△+△+△+△+△=59△=□=

活动教学设计12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活动教学设计1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活动教学设计14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蚕宝宝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1.你好,蚕宝宝。(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 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1. 采桑叶(1) 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 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 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 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活动教学设计15

  一、活动内容:

  1、本次教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教材前后联系。

  ①教育活动的内容:

  新《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宝宝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最用,所以,我们应该细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经过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小养成生活的规律化,可以在人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中建立起具有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我们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②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生活习惯入手。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孩子的不适应感普遍较强。因此父母就应该配合老师,在家中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轻他们不适应。

  ③在教育前后的联系:

  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小班幼儿大多是处于3—4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我的观点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出好性格的坚实基础,好的性格又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因此抓住关键期,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忽视的。

  2、本次教育轰动的重难点及依据

  ①活动重点:让幼儿懂得怎样午睡好;学习一些正确的午睡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社交习惯和劳动习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生活习惯入手。每年九月份一批新的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孩子的不适应感普遍较强。因此父母就应该配合老师,在家中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轻他们不适应。

  ②活动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做到不大喊大叫。

  依据:生活习惯对于成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也无所谓对或错,可是对于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宝宝来说却意义重大。我认为生活习惯可以包含很多方面:饮食穿衣、运动睡眠、日常保健、文明礼貌、阅读学习等等。好的生活习惯一定可以造就好的性格魅力。所以我组织了安静的活动,在孩子午睡时,大脑皮层逐渐适于进入抑制状态,为了使卧室保持安静,我们培养孩子要保持安静,不能喧闹、幼儿园是宝宝除了家庭以外最有利的学习场所,而且在幼儿园里,没有了家长的呵护,宝宝的成长更加坚强。

  3、活动准备

  寝室环境布置“怎样午睡好”,布娃娃一个。

  二、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

  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孩子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意旨是: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我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①认知目标:在睡午觉时,能把脱下的衣裤、鞋子,较整齐地放在固定处。并学习何钻被窝入睡,加强保暖。

  (依据)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孩子自立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孩子脱衣服睡觉没问题,而穿衣服起床就麻烦了。还会常闹出笑话:穿错鞋、穿错裤子、漏穿了、穿反了衣服都是常有的事。针对幼儿穿鞋难的问题,可以利用儿歌等方法对孩子进行手把手的技能练习②情感目标

  ③能力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依据)幼儿园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和要求。家长在幼儿未入园时或入园后的双休日中也应该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幼儿,这样幼儿会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同时能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提示(每个教学法之后,都要写上依据,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方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应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精神,因此,在活动的始终,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幼儿有广阔的空间发现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探索的快乐。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幼儿实际,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表演法: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演示娃娃的午睡)让幼儿在感知“娃娃”的午睡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以下两点:

  a为了避免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袜,就应该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b为使在睡觉时不受凉,就要盖好小棉被,学习钻被窝入睡。

  (2)直观教学法: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化为凭借主要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语言和词义,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我亲自将脱下来的外衣,鞋子等叠整齐,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事物,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解读儿歌内容,让幼儿用自身的动作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了解养成好的习惯的重要。

  (3)自主操作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是通过主动的实践经历来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动中我让孩子充分让体验、实践,让他们知道养成好的睡眠习惯的重要。

  (4)游戏法:17世纪(捷)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过程的基础。游戏是幼儿自由结伴进行的,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四、活动流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在活动的开始,我会拿出准备好的布娃娃,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演示娃娃的午睡)

  让幼儿在感知“娃娃”的午睡过程中;

  a为了避免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袜,就应该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b为使在睡觉时不受凉,就要盖好小棉被,学习钻被窝入睡。

  (二)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1、边表演边念儿歌《午睡》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让幼儿边听边做、将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处。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2、教幼儿把小鞋子放整齐。教师边念儿歌《小船靠岸》边引导幼儿把鞋子放整齐。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

  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

  谁的小船靠得好。

【活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活动教学设计06-22

大班教学活动设计08-03

幼儿活动教学设计09-11

冬天活动教学设计03-04

心理活动教学设计12-18

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12-10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12-15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03-22

小班健康活动教学设计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