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2 08:21: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

  三、课时安排一节课

  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投影器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针对空气,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与同学有争论的问题,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关空气的科普知识小故事。由班长组织进行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投票,选出几个得票高作为同学们学习的课题。课题提出者作为组长,自行组成小组。

  2.课堂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想想为什么风会动?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会长得更快?

  看图思考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那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以下我们就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请同学们看课本。板书

  板书,看书,思考

  切入主题

  上一堂课已经要求大家去准备了,那现在由各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起来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根据自己找出的资料,各自谈谈了他们最想知道的'和最有兴趣的,并且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空间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肯定学生的结果,重点讲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和有疑问的。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装置图,课本图2-2

  找图,看图

  进一步引进内容

  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占1/5;后来陆续发现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观看空气成分示意图

  那你们想不想来亲眼看一下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

  齐声叫好,期待实验

  初次接触实验,增强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操作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细心观看,跟着老师的操作思考

  让学生初识仪器,有利于以后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识认知

  提问: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学生举手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解释现象:瓶内增加水约瓶的1/5,说明消耗了氧气。板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加热)重点

  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消耗氧气而不消耗氮气?

  肯定学生的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现在证明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取一瓶氧气一瓶氮气,让学生观察其颜色,闻起味道,然后示范操作的规则,请两位同学上来自己操作。取两根带火星的火柴,分别伸进瓶中,发现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

  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以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去解答的自己所产生的疑问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所包含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先由图片引出,用以来证明前面的学生的回答的正确与还可以补充他们想不到的或没有见过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各种空气成分的作用

  看图思考,记笔记

  通过生动的图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氧气用途:潜水、医疗;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

  2、氮气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医疗、麻醉;超导材料性质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3、稀有气体: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医疗麻醉(氙)

  学生认真做笔记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保护空气: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5分钟,环境的变化,例如谈谈郊区的空气与市区空气的不同

  通过讨论,由小组推选一个人回答

  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养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投影图片,形成对比

  解释图片。

  回忆自己身边的环境与图片中哪个比较相近

  形成对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电影片段

  通过片段,让学生懂得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缓解压力

  3.课后作业:学生自行分组,设计研究方案,采取调查、采访、实验、统计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区的空气情况,并完成调查报告。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屏住呼吸会有什么感觉深呼吸后又有什么感觉(指名谈感受)

  [点评: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儿童的体验,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产生关注的情感,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师:空气对人类多么重要啊!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随时呼吸到它,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今天我们学习的18课讲了一只小狐狸卖空气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吧!

  2、师板书课题《小狐狸卖空气》。(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观察老师一笔一画写“卖”“空”两个字。)生借助拼音读课题。

  3、指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

  [点评:鼓励学生设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

  (2)生再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划出要求“学会”和“会认”的两种生字,读一读,读给同位的小朋友听一听。

  (3)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采取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生齐读课文。

  [点评:上课起始阶段,要给学生较多的自读课文时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的'每句话。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这部分时,特别要注意把准新教材的特点,教好两种不同要求的字。]

  三、再读课文

  (一)读好1至4自然段。

  过渡: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呢生自由读1至4自然段。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1)小狐狸进城看到许多高楼和汽车,会说什么(生畅所欲言)

  (2)师:对呀,小狐狸感到多新奇呀!我们怎么读出它的感受呢!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新奇的语气)

  (3)学生自由试读。

  (4)指名读。齐读。在读中体会小狐狸看到许多高楼和汽车的新奇之感。

  2、指导读好2、3自然段。

  可是小狐狸到城里没几天就生病了,它得了什么病呢生自由读2、3自然段。

  (1)指名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1:缺乏树木的高楼之间,汽车穿梭不停,排放出许多尾气,小狐狸吸进了身体里,用力揉鼻子,不停地咳嗽。)学生看课件,体会浑身不舒服的感觉。

  (2)学生试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狐狸得病后的“痛苦”感受)。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读好第二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师引:小狐狸浑身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医生怎么说生齐读医生的话。

  (4)小结: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就能治好小狐狸的病。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3

  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理念来自“做中学”。做中学强调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要动手动脑,要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会语言的学习、也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

  《流动的空气》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小组实验的学习中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并且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三年级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课的。例如: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还知道了空气受热会上升这一性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风这种现象,对学生来说很常见,但是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将这一环节利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处理,有助于分散难点。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无形的事物,也要借助有形物体把它表现出来,例如:风,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才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与表达。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分为了两个层次,原因也是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第一个层次是体验,通过自身的感受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第二个层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利用观察实验方法,借助香产生的烟流动的路线,了解形成风时空气的流动,将看不到的空气的流动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释自然界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风(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压力大小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不提压力这个词)。这样,在学生亲身的感受,亲眼的观察,亲自的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式分析

  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空气流动形成风,来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逐步深入,认识风的形成。第一,学生利用各种方法使空气流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初步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冷热差别促使它流动而形成的,分散了教学难点。这种探究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4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授课人

  王丽辉

  学校

  大庆市

  第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

  以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讨论、猜想、尝试、交流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仪器、药品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木板。

  药品:红磷、木炭、蜡烛、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课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

  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

  2.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注】

  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1.观察、思考、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

  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

  【分析讨论】

  ①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③另一种物质具体来自于哪里?

  ④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

  ⑤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体验化学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由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学生可自选做如下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维的意识。

  【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2、能力培养:

  (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对比实验了解植物与空气的关系。

  (3)学习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和进行网上交流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交流的方法,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进而明白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对比实验所用的一次性塑料杯、绿豆芽、塑料薄膜、不同条件下豆芽生长的照片或者实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大屏幕出示两张图片,内容是登海拔较高的山和潜水的人带着氧气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在登山或者潜水的时候要带着那么沉重的氧气瓶?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离不开的空气(板书)

  (二)活动一:人与空气

  同学们,游泳时你试过憋气吗?憋气久了你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进行几个小测试。

  1.正常情况下,我们测试一下自己10秒钟呼吸的次数。

  2.连续做十五次蹲下、起立,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可以互相推拉。

  3.再测一下10秒钟内你的呼吸次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憋气10秒钟,你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在憋气的过程中如果觉得难受就不要勉强)

  讨论:我们的.教室或者家里,为什么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如果不通风,会怎么样?(学生讨论后,回答房间通风的好处)

  (人呼吸时,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若人多不通风,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空气的质量下降,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室内必须经常换气。)

  思考:其它动物的生活是否也需要空气?

  (三)活动二:豆芽的生长

  1.人和动物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么,植物的生长是否也需要空气呢?空气对植物的生长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教师指导此实验的操作:

  用两个大小一样的一次性塑料杯,在底部垫了几层吸水纸(两个塑料杯所垫的纸一样多),放入刚发芽的绿豆(一样多),加入适量的水,其中一个塑料杯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两个塑料杯子放在同样通风、阴凉的地方。2~3天后,观察两个塑料杯中的绿豆芽生长的情况。

  学生完成实验的操作,并且把实验用的塑料杯放在教室的后面,以备以后观察。

  (运用对比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突出主要问题,既做空气充足和空气不充足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其他变量)

  用大屏幕展示不同环境下豆芽的生长照片,说说看,他们的生长情况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植物的发芽、生长需要空气)

  (四)小结:

  1.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动物的生活也离不开空气。

  2.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

【离不开的空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空气》教学反思04-18

《空气的成分》教学反思02-10

空气环保标语10-21

《空气的力量》教案05-0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分数教学设计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