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06 15:40: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燕子》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教学设计15篇

《燕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饥寒交迫”等词语。积累文中大量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比手法使用的效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的主题,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对比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看一组动物和人类和平相处,充满温馨之情的图片。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欣喜。它们春来秋去,撒播着友谊的种子,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危险!今天,我们要学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燕子专列?读第一段,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先出示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的图片,从情感上拉近动物和孩子们的亲近感,为后来的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导语的设计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使孩子们在学新课文的同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对比,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二、初步感受课文,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应在通读全文之后,对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考虑到在表达的完整性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设计让孩子们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这样有个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汇报交流,教师检查

  1、指名读词语。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春寒料峭、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气温骤降、救护、濒临死亡”注意“殊”不要读成 chū;“骤”不要读成 zòu;“濒”不要读成 pín。齐读词语。

  2、理解“气温骤降”“濒临死亡”“春寒料峭”等词语。

  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到课文中学词语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春寒料峭”时,让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到所在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找找哪些句子表现的是“春寒料峭”,这样就能达到“以文学文”的效果,而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恰逢当地遭遇“倒春寒”,孩子们在理解这个词语时,就会很自然地联系实际,谈出的自己的感受也很到位。

  3、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围绕“爱”的主题,感受课文谱写的真情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什么麻烦?找一找文中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漫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冻僵、皑皑白雪、僵硬)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词语的积累靠平时的点点滴滴,结合本课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写作特点,课文有大量的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等)让孩子们熟记这些词语,为下面的用好这些词语打好基础。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引导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设燕子专列);二是群众方面 (竭尽全力寻找、车站送行)。

  (1)政府方面: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如果你是瑞士市民,你看到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不幸,你会怎样通知政府呢?提示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组内交流,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适时安排了简单要求的口语训练,抓住课文中的“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问学生,政府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孩子们在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

  ②什么是“呼吁”?请你替政府来向大家呼吁一下。比如:各位观众,瑞士国际电视台现在向你们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

  设计意图:“呼吁”这个官方色彩浓重的词语,学生一下子不好掌握,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还学到了呼吁的基本要领,一举两得。

  (2)群众方面。

  ①找一找人们寻找燕子时的动词,用笔划出来。

  ②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段有连续动词的话。自己练说,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仿写是一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药,在课文出现类似的语段后,抓住时机,让孩子们现场也来仿说一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模仿的敏感度。

  五、指导朗读,读出爱的情意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小动物无私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读第3段时,读出居民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大无畏的精神。

  2、读第4段时,感受小姑娘贝蒂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精神。突出路险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 “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不为自己着想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男女生分别读三、四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有效途径,在朗读时,我设计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学生体会人们救助燕子时的大无畏精神。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认读。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笔画传授,更多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地识字,巧妙地记住字形,并能触类旁通地到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二、创设情境,指导小练笔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1)政府的举动。

  (2)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3)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孩子们会欣赏文章的结构布局,课文往往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需要教师的概括总结,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有个初步地了解就可以了。

  2、课文中的小贝蒂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她美好的心灵如同她红扑扑的脸。现在请你再仔细读一读第四段,看着课文的插图,把自己当作小贝蒂,向大家介绍那天救助燕子的经过,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

  3、学生自主写。

  4、 指名读,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上的词是否准确。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合乎情理即可,在评价时对于能恰当地用上黑板上词语的学生,应该大加鼓励。这个环节应多花时间,因为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如: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小贝蒂裹紧了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寻找燕子。脸冻得通红的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拿者一根小树枝,来到树下草丛里轻轻地拨弄。突然,她好像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在雪地里用双手轻轻地拨动着,果然,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已经快没气了。“爸爸,妈妈,我找到了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还不停地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救助燕子的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明星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可爱的贝蒂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面对善良、可爱的小贝蒂,有谁不想夸夸她呢,让学生在这时候畅所欲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诱发其天生的爱的情感的最佳时机。

  6、指名说。

  三、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播放爱护动物的歌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设计意图:以上的3个小环节,既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课外寻找资料的兴趣和对资料及信息筛选的能力。

  4、总结。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人和动物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小贝蒂那样爱护动物,使其它动物都能像课文中的燕子一样幸运,幸福而又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救助燕子的过程中,人们用爱,用真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文学到最后,能让学生流露真情读好课文,恐怕是每位执教者最美好的愿望,所以,在学生有情之发的时刻,引导文本诵读,是最明智之举。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充分地准备。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的设计,给学生充分地自我发展的机会,充满对学生的信任,也把时间的支配权还给了学生。第二个作业则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主题学习的精神。

《燕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检查背诵课文情况,能够熟练默写句、段、篇。

  3、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继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4、继续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找出以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进行复习

  1、展示自己以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知道了小燕子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一篇课文《燕子》。

  二、再次回顾并了解文章脉络

  1、小组合作复习生字词:

  ⑴ 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⑵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 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3、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复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4、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⑴ 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⑵ 出示生字:

  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

  四、复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可爱、机灵)

  6、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7、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8、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9、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检查复习背诵课文情况

  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自由背诵。

  集体背诵。

  指名背诵。

《燕子》教学设计3

  一.特点分析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春光中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深思熟虑,我决定把《燕子》一课的教学,在“美”上下功夫,让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从而感悟到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二.设计理念

  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运用的学习过程,运用“读中研,研中悟”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三.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用具:五线谱画图,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动画《燕子:情境动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

  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大家就知道它是什么鸟了。

  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让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利用动画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进行范读指导。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

  4、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6、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探疑解谜,深入体会

  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

  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4、再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飞行”一节,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停歇”一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6、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7、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并力求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从哪里来”一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学习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略

《燕子》教学设计4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3.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设计意图: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学生交流资料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自学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小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

  2.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

  3.小结: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4、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5.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

  泼的基调)

  6.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设计引导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想开去,体会写景物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燕子特点的认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燕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要认真、仔细才能有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

  1、规范、正确的书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件,燕子妈妈及小燕子图片。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①“绿枕头,当中空,包棉絮,蓬松松。”

  ②“紫花结紫瓜,紫瓜包芝麻,形状像香蕉,生的不能吃。”

  (板书:冬瓜 茄子)认识这两个词,并点出课件“瓜” 字,指导记忆和书空。

  2、出示灯片(1)——地里的冬瓜和茄子

  师:现在我们就到菜园里去看看。瞧,“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能读读这句话吗?(齐读。“躺、挂”两个字稍微读重点。)

  师:躺在地上的冬瓜和挂在枝上的茄子长得一样不一样呢?

  嘘!先别说,因为有只可爱的小动物想和你们一起去观察观察。看,它来了。

  3、出示灯片(2)——燕子飞出

  师:它是谁?(认识“燕子”,以顺口溜记住“燕”: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做保镖,四只小燕在下瞧。)

  师:小燕子飞到菜园里观察到了什么呢?贴出小燕子图。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每个孩子眼到、手到、心到、耳到。(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2、生自读课文。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热情的掌声把燕子妈妈都吸引来了,他好想听听孩子们的朗读。能像老师这样读读课文吗?

  3、出示灯片(3)——带音节的词语

  师:真有信心!不过要读好课文,得先和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交朋友。

  ①先自由练读词语。(我要请读得最认真的当小老师。)

  ②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语。(小老师真不错,平、翘舌音和后鼻音都读准了)

  ③全班齐读词语。

  4、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下面你们就自由的、大声地读课文,已经会读的请加上自己的感情读;还不太会的就指着字一句一句读准。比比谁读得最认真。

  生:自由练读课文。师巡视、指导。(读完后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检查自读情况。

  师:乖娃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小燕子到菜园去了几次?(三次)

  它每次都有什么样的发现?出示灯片(4)——冬瓜茄子图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板书:大 小 青的 紫的 皮上有毛 柄上有刺)茄子的柄在哪儿?谁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

  师:真会读书!下面我们就一起做一道填空题。

  (2)出示灯片(5)——填空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一到填空题(生口述,师点击出示答案。)

  师:我想问一问“为什么前两次小燕子没发现冬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第三次才发现呢?(小燕子第三你看得特别认真。)”

  师: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得认真仔细,难怪燕子妈妈笑了。(再读课题,强调“笑了”。)

  三、指导朗读,读好课文。

  师:乖娃娃,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了,而且也读懂了,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啦!你们都是小燕了啦!你们到菜园里看了三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多开心,多高兴啊!

  师:小燕子们,赶快把这三句话读读(出示灯片(6)——小燕子说的三句话)

  看怎么读才能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小燕子聚在一块儿商量商量。

  生:自由分组练习朗读。

  师:哪只小燕子来读这句话。

  生:读小燕子第一次说的话。

  师:有点儿高兴,这两个妈妈要读得快点,听老师读。(师范读)你再试试,笑眯眯的,开心一点。

  生:再读第一小燕子说的话。

  真高兴!还有哪只小燕子像他这样高兴地读这句话。

  (再指名读)多开心呀!

  师:第二次发现谁来读?你们四只小燕子一起读。

  生:四人齐读小燕子第二次说的话。

  师:你们真聪明!“妈妈,妈妈”读得很好,如果把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声音往上扬一点,高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指名一生读)

  生:想读的一起再读小燕子第二次说的话。

  师:小燕子,妈妈听出来了,你们更高兴啦!很好,你们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师:飞上来告诉妈妈呀!

  生:边飞边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

  师:孩子们要注意了,现在小燕子不仅高兴,还很惊奇呢!再一起来读读。

  生:起立齐读。(读得非常好!)

  师:你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想和你们合作分角色读一次。

  (师读叙述部分和妈妈的话,生读小燕子的话。)

  师:还想读吗?那就男女声分角色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燕子的话,叙述部分老师读。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出示灯片(7)——课后的问题)

  生回答。

  师∶小燕子观察这么认真,做别的事肯定也会很认真,所以燕子妈妈笑了!

  五、运用方法,延伸知识。

  师:观察事物的方法很多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鼻子闻等等,不仅可以看外面,还可以看里面,你们回去可以尝试尝试,把冬瓜和茄子切开来,一定还能发现很多很多。

  师: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了一些图片,请观察它们的区别。

  出示灯片(8——11)——水果蔬菜图片

  六、生字书写。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得很认真,读得也很美,如果字也能写漂亮,老师相信坐在后面的爸爸妈妈们会比燕子妈妈笑得更开心!

  请认真观察老师写“认真”两个字,注意笔顺和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照着各写一个,然后送给家长看看。

  七、布置作业。

  田字格中的生字各写三个,带一个音节,组两个词。

  板书设计:

  燕字妈妈笑了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青的 紫的

  第三次 皮上有毛 柄上有刺

  教学反思:

  一、可取之处

  (一)以激发兴趣为先导。

  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的生字掌握较好,课文朗读也基本做到了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

  1、课始我就用两则谜语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揭示了冬瓜和茄子的特征。认识“燕”字也以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做保镖,四只小燕在下瞧。

  2、课中设置情境,把小动物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学习伙伴,一同参与,学生学习更具趣味性了。

  3、同时,设置燕子妈妈这个角色来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进入角色,读起来有声有色,再加上老师的指导,效果自然很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自始至终将孩子们的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的先决条件,从而使孩子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兴趣盎然”。

  (二)以指导朗读为重点。

  朗读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孩子语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这节课我始终抓住朗读不放,并以读代讲,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蕴含其中的道理。

  1、初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一遍遍有目的的听读、练读,基本做到人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致使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2、师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放声朗读。

  3、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拔、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读好了小燕子说的话,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师生共同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完全陶醉其中,入情入境,边演边读,几乎能背着表演读了,效果非常好!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础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且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以教给方法为目的。

  “受人以渔”、“学以致用”当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语言,还应学会观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1、本课教学中,帮助小燕子总结收获就是在帮助孩子们梳理一节课的收获。

  2、教给学生学习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请学生观察尖椒、菜椒和苹果、梨、苦瓜等,运用课文中的句式来表达,使其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去,从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本来设计的以“读”为主,因让孩子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但在教学中,还是有些受“功利心”的影响,为了给家长展示一个更为完整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部分孩子的朗读。同时,孩子们展示的面也不够大(没能做到人人发言。)。

  我想,任何时候的教学都应真正以学生为本,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育人。

《燕子》教学设计6

  【教学流程】

  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

  1、创设情景: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2、质疑: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过设问句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快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课──燕子专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让

  我们边读边想,比比谁的答案最正确。

  (学生快速扫瞄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根据学情引导,要求学生先具体讲讲,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反之亦可。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作好认知与情感上的铺垫。引导学生先具体讲后概括讲既是整体感知内容的需要,也是一种较好的语言训练。)

  三、再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提出学习要求:

  师:请大家按照下面的阅读要求,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一根据音节读准生字字音;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学生可独立学,可同桌合作学;教师座间巡视,个别指导、答疑。

  3、等学生充分学习后,教师逐项检查,予以纠正落实第一步,多媒体出示课后不带音节的生字,抽生认读,努火车”巩固;第二步,请五名学生分段落依次读课文,相机作好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使个别读与全班读适当结合;第三步,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依托课文感知大意即可。

  (阅读要求的逐步落实,既是落实学生常规性语言知识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感悟课文铺垫认知和情感基础。)

  四、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1、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⑴汇报。

  ⑵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借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⑶想象成千上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

  2、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师: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3、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师: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表现怎样?

  ⑴多媒体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____走出家门,冒着_______的春寒,顶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寻找冻僵的燕子。

  ⑵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⑶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⑷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⑸感情朗读。

  4、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师:让我们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随爸了爸妈妈一天就救护了十几只冻僵的燕子,虽然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僵硬,但她却一点也不在乎。(相机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⑴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⑵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受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五、续读课文,唤醒生命感触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师: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师: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师大段的独白,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催生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第二个“创生”环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意达到高潮,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燕子》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 瑞士政府 专列接送 关爱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关爱。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扣词释文

  1.分步出示下列三组词。

  (1)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满天飞舞 皑皑白雪。

  (2)长途跋涉 疲劳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指名读,齐读。注意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想一想每一组词语与什么有关。

  2.用上其中几个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啊,当时的天气是如此恶劣,燕子的处境是如此艰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下当时的情景。出示课文一二两段,齐读。

  (二)细读第三段,析词品句

  1.燕子的处境激起了同学们深深的同情,更激起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深切关注,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读读第三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导。

  出示句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着读着,哪些词语让你有话想说?

  紧扣“纷纷、四处、冒着、顶着、踏着”等词让学生谈体会,再进行朗读指导。

  (2)同学们猜想下他们中间可能会有哪些人?(白发苍苍的老人,怀里抱孩子的妇女,小孩等。)

  (3)引读提升:白发苍苍的老人听到这个消息,焦急万分,蹒跚地走出家门,生读:冒着——

  一群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甩下书包,走出家门,生读:冒着——此时居民们哪顾得上严寒与危险,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生读:冒着——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一个句子的两次巧妙的出示,引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步走向高潮,天气越冷越能体现人们的爱心炽热。这时让学生读出居民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浓浓爱心就有感而发了。让学生领会课文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这个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三)学习第四段,感受关爱

  1.这群人中有个小女孩,名叫贝蒂。出示第四段,轻声读这段,读后哪句话让你特别感动?

  2.交流,紧扣“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这句话。

  小贝蒂不在乎什么呀?预计学生回答:她不在乎自己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不在乎寒冷。

  那么她太在乎谁了?是燕子。

  3.仔细看图,想想下,小贝蒂是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自己练习说,再指名说。指导学生从小贝蒂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燕子的处境等方面进行想象,感悟小贝蒂付出的真情。

  4.配上音乐,我们来一起感受小贝蒂对燕子的这份真情。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析词品句“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将“爱”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和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入境始于情”,让学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达,让贝蒂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沉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思想的碰撞,语言的磨砺,必然能带来学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引读最后一段。

  2.选题写话:

  (1)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2)贝蒂望着渐行渐远的列车,在心里默默地说……

  (3)读完课文后,我感慨万千……

  独立写话,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语言中的砥砺中,丰盈自己的心路历程。

  3.是啊,燕子专列启程了,这燕子专列不仅载着的是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什么呀?(出示:燕子专列载着——驶向远方。)

  4.交流:人们的祝福、燕子的感激、关爱。

  【设计意图】这是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总结,把这份情感升华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友情,唤起学生对动物的那份爱,以及对所有生命的那份尊重。

  5.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这些生动可爱的画面描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友情,人类对动物的那份爱,以及对所有生命的那份尊重。

  6.课件出示美丽的画面,还有许多保护环境广告语,齐读。

  7.作业:

  (1)试着写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2)可以去看看《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冒着 顶着 踏着 一点儿也不在乎

  燕子专列载着——驶向远方

  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在读的时候让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融读、悟、说为一体,增加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机会。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育以及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燕子》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燕子》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环保意识、爱鸟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 、攀疑入境,缘词解情

  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引入图,让生观察)师引:快速朗读课文,找到课文中描述这张照片的段落。齐读这段文字。

  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齐读。

  说说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过渡: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理解“严寒”:

  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理解“冒着、顶着、踏着”

  (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理解“纷纷”:

  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理解:“四处寻找“:

  都在哪些地方?在……在……(野外 山谷)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个远方会是在哪儿呢?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2、结课。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感人的爱心故事。课文学到这儿就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齐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燕子》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本设计凸现“用教材”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词析句的一个范例。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表达的效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唱一支赞美小燕子的歌或背一首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读了课题.你想了解点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歌曲、诗入手,虽简单、朴实。但这是“真功夫”,是“厚积而薄发”。“发”在哪儿?这就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巧妙引导。灵活渗透,实现新旧知识的建构。当学生面对《燕子专列》这一富有个性化的课题时,趣——自然浓!情——自然深!问题——自然也不少!可以说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寻找燕子,开出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燕子,专程为燕子送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自读向浅悟发展,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在对文本“预设”与“生成”的双重情境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标出小节,画出生字新词。

  2.分学习小组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检查反馈:(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u;“骤”不要读成zou;“濒”不要读成pin。

  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妙招。

  (3)开火车读词语: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饥寒交迫、温暖、救护、车厢、致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5.汇报交流: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态,更应该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进教学的进程,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扫除阅读障碍,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四、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小结过渡: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罢,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情感。

  (2)第四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要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这三层意思。

  3.指导看图,引导想象。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是怎么做的?会说什么呢?

  (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谈话: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吧!

  [设计意图:攀疑入境,缘文解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用“爱”来凝聚学生的思绪,让学生潜心会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人们对燕子的深深爱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描红,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2.熟读课文,上网搜集或查阅报刊资料:①了解燕子的信息;②阅读有关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文章。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课堂,每一节课我们都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搜集或查阅资料看作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有惊喜,更有收获……只有这样,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听写词语: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饥寒交迫、温暖、救护、车厢、致谢。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3.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4.解题、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用专列送?课文哪一节说明了原因?

  5.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交流用专列送燕子的原因。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对词语的识记和对文本内容的粗浅认识,应该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

  二、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结过渡: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1)居民:纷纷( ),冒着( ),顶着( ),踏着(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概括写)

  (2)贝蒂:脸冻得( ),手冻得( ),但她一点也( )。(具体写)

  3.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先自己练习讲一讲。再指名说一说)

  5.让学生看图,将课文第四节内容进行扩充、写具体。

  6.交流。

  7.总结过渡: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是重点。应通过析词品句,将“爱”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和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达,让贝蒂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沉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三、品读欣赏,迁移运用

  1.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话。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2.表情朗读,体会感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情感充溢而又迫切需要表达的时候.教师就要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与“析”的平台,思想的碰撞、语言的砥砺。必然能带来学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1.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讲述歌曲中的故事。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4.写倡议书,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一粒沙子看世界。”演唱歌曲、朗诵诗歌、写倡议书……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经意间学生已经迈进了保护环境的行列,因为语文的拓展就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到这儿,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专列”?课题为什么叫“燕子专列”?

  2.出示有关家燕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也写一首关于燕子的诗歌。

  (1)春天的时候,家燕们随着温暖的春风来到它们的故乡。在那时,家燕们大量繁殖,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天气转凉的秋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移,飞到印度、南沙群岛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个新家。

  (2)家燕有一个“怪癖”: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3)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4)家燕返回家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没多久,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5)有时,霸道的麻雀会坐享其成,强占家燕们舒适的窝,家燕可不会就此罢休,它们群起而攻之,把麻雀轰走。有时实在赶不走麻雀,家燕便会十分“残忍”地衔来泥土、树枝,封死巢穴。把麻雀们统统“活埋”了。

  (6)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家燕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嗖”地一声发射出去,它是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哟!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因此对同一问题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就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个情境下的刺激也就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鉴于这些.教师要恰当地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整合各种各样的材料。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诗歌。]

《燕子》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贴近儿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在诵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燕、躺、茄、挂、能、错、仔、细、皮、刺”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所发现的不同之处及心理的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冬瓜和茄子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出现两条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a、紫色树,开紫花,紫色果里有芝麻。(猜一蔬菜名)

  b、身穿绿衣裳,身胖地里躺,生的籽儿多,个个白脸膛。(猜一蔬菜名)

  2.引出课题,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宝宝与同桌同学互相认读。

  3.出示生字宝宝卡片(带拼音),指名读、带读、齐读。

  4.生字宝宝会认了吗?去掉拼音,个别读,开火车读。

  5.这些生字宝宝真调皮,一眨眼它们又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吗?

  6.点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7.想想: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自读课文找出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划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再和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谁来读? 评,看谁读出小燕子和妈妈不同的'语气来。

  3.冬瓜大,茄子小,大家用动作表演一下吧。

  4.师生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师总结:小燕子真聪明,第一次就发现了冬瓜和茄子大小不一样。(板书: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燕子第二次又发现了什么?它和妈妈又说了些什么呢?

  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

  2.谁来读?把小燕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点读、互评,男、女生分角色读。

  3.师总结:第二次去小燕子又有新的收获,它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颜色不相同。(板书: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小燕子飞到菜园里认真观察的情景。)

  师:这一次小燕子听了妈妈的话,它又飞到菜园里,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呀!认真地找呀!终于它又有了新的发现,它高兴地——叫了起来!

  师:高兴地叫起来,谁来读一读小燕子的话? ﹙点读、点评、再点读、点评,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师总结:呀!小燕子第三次来到菜园里,它又有新的发现。(板书: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

  3.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燕子妈妈为什么会满意地笑了?

  4.全班交流讨论

  四、分角色演一演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燕子妈妈和菜园图片)

  师:前几天燕子妈妈邀请我到它的菜园里去做客呢!看,我还拍了几张照片,临走时燕子妈妈还让我给小朋友们带回些礼物,大家看!(老师拿出冬瓜和茄子实物,分到各个小组。)

  2.学生分组活动。通过看,动手摸,切开观察,说说发现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3、全班交流。根据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我发现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燕子》教学设计12

  一、解读教材:(即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组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和文本特点、学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活泼”“偶尔”造句。

  4、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一点和第四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和谐美。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并学习燕子的外形,了解抓住主要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助设施,如:幻灯片、mp3歌曲。

  二、理念指引(即说教法、说学法)

  1.情境创设: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即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课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孩子们便在不知觉中随着音乐轻哼、跟唱,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投入,这便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如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时,将品味文字与欣赏图片相结合,学生兴致盎然,在优美的视觉享受下更深、更好地体味了文本的语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且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再如感受“电线杆之间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一抽象的情景时,借助于幻灯片的演示,孩子们便较轻松地享受到了这一意境美。

  2.自主品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体会,如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春天带给你什么感受?再好好读一读,你是从哪儿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过一些粗略、宽松问题创设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中品味。再如学习燕子的飞行、歇息时,同样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体会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动一静的美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是谓“教学相长”。在本节课中,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如教师的多次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同桌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等,课堂明快、活泼。

  4.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摘抄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2创作歌词,这有助于学生运用积累、创新表达,深化体验。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设想(即说教学程度)

  本节课教学程度简明、朴素,共分为三大块:

  1.情境导入:即由复习燕子的外形切入到精读。

  2.精读品悟:即指导学生感受春景美和燕子美。着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对文本进行朗读,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品味,做到有感情朗诵,尝试背诵.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主线,应保证充足的时间。

  3.小结拓展,设计开放的作业,延伸深化。

《燕子》教学设计13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燕子过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闭莆毡究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备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庇胮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庇肁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倍链视铩

  2卑涯闳衔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绷废啊#ㄑ∽匝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倍量挝摹#ㄑ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毖嘧庸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毖生自学,小组交流。

  3毖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蹦阍敢庾约阂渤晌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北硌莺螅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比梦颐腔匙啪磁逯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燕子》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畏艰辛在飞过海的情景,赞颂了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表达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片断一:如此激趣导入,结果事倍功半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春天到,百花开,有种小鸟往南飞,白肚皮,黑衣裳,身上还有一把小剪刀。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燕子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对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师:(板书:燕子)你们见过燕子吗?你能来描述一下燕子吗?

  生:燕子有小小的头,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燕子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板书:海)

  生:海

  师:你们看到过海吗?

  生: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有的没有看到过,那你们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大海吗?(生用手比划)比划的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小的燕子要过那么大的海,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一起读读课题《燕子过海》(把刚才的板书补完,学生齐读课题)。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没有飞过大海?

  生: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

  生:燕子会不会在飞的时候累死?

  ……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老师想来表现一下,先听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析:这段上课前的导入,从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谜语、有用手比划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细想来,这么费神费力的引入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过是一个课题。而要引出这个《燕子过海》的课题,为何不选择更简洁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节约时间而且也能让学生直接明白本节课上课的内容。可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上,在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开头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

  片断二:学习重点句

  生: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师:(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来看看,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个词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昼夜

  师:那你能说说不分心昼夜的意思吗?

  生:不分昼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说得真棒,请你们用笔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语

  生:寒冷---温暖

  生:北方----南方

  生:昼----夜

  师(板书这些反意词)燕子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昼夜地飞,一定非常累,你们想来体会一下?(全体起立,学燕子飞)采访几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轻松

  生:好辛苦

  师:你们才几分钟就累了,而我们的燕子要不分昼夜地飞,可想而知它们一定非常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它们的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好不好?(集体朗读)

  师:你还能找到其它表现燕子过海艰难的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

  师:你的句子好长啊,说一个句子,好吗?再想一想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上课的新老师没有上课的机智,其实刚才学生说的两个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说了出来,老师给予的就是否定,让他想一想再说。其实完全可以表扬这位学生,他不但能找准确,而且把两个句子连起来说了,更说明这个孩子的聪明所在,老师可以表扬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内容。而老师的这一否定,不但让那个孩子心里感觉不好,而且后面的内容也许那个孩子也没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课的时候随时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给出正确的反溃这是很重要的。)

  生: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请你四人小组合作,说说你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谁来说一说?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顽强

  生:我学得那些不能飞的'燕子很可怜

  师:嗯,大家读出了燕子的顽强,同时对那些死去的燕子也产生了一种同情,那么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我们来试试。(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组讨论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四个学生在一起说,可结果却没有能讨论出什么来,更没有调动一些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是在做给老师看。这种讨论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说理解一个句子先从理解重点词语开始,那么这个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词表现了燕子的艰难与辛苦吗?

  生:太疲倦、落、伏

  师:(板书这些词)从这些词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艰难辛苦。我现在想来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块儿出示,让学生找改了些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太”没有了,“落”改成了“飞”,“伏”改成了“停”)这样改了以后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了,这样改了后就不能表现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说明没有力气了,而飞还能力气;“伏”也是没有力气,而“停”的话,它还能站着。

  师:你来表现一下伏,是什么样子的。(全体学生伏在桌子上,再次体会燕子的辛苦,劳累)我们就把它们这种劳累的语气读出来,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试试。(集体朗读)

  再次集体朗读三句话,体会燕子过海的艰难与辛苦。男生与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课后反思:

  这是《燕子过海》的第一课时,上完后,也听了不少的评析,再对照自己的上课过程,似乎发现了有许多问题。

  表演流于形式。开头为了引出课题,却花了大量时间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更深和地考虑到学生。

  小组讨论中,也是在走过场似的,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样子,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讨论的帮助。

  在课堂上的机智仍没有,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而且整一节课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只会让学生机械地反应些问题的答案,却不能让他们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它的内涵。更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因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无法从情感上去体会。

《燕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三次观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小燕子三次观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一些词语的理解,如:发现、细毛、柄上、小刺。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图片(冬瓜、茄子、西瓜、苹果等)、苹果、萝卜的实物。《小燕子》歌曲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播放《小燕子》歌曲,带领学生做小燕子飞的动作进教室,坐座位。

  2、教师引导:春天到了,燕子妈妈领着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今天他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学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燕子妈妈笑了》,学生齐读课题。

  4、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带着"听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全课。

  4、提问: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生字词复习:游戏:找水果、蔬菜宝宝。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水果、蔬菜宝宝。并读出词语。在小组内互相读词语,并用词语说话。

  2、指导学生游戏。

  四、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读书边思考: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2.理解"躺"、"挂"(采用演示法)

  (1)教师贴图提问:冬瓜是怎么"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怎么"挂"在枝上的?

  (2)学生演示。(突破"躺"、"挂")

  (3)模仿说话:教师出示西瓜、苹果图片,指导学生说话:果园里,西瓜躺在地上,苹果挂在书上。

  (二)、讲读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1、整体感知:学生齐读2——7段,回答问题:

  (1)、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

  (2)、每次的发现都一样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妈妈的话,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看什么?(板书:冬瓜、茄子)

  3、学习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1).请学生分别读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2).回答去了几次。(板书)

  学习:第一次去菜园

  (1)、.小燕子第一次到菜园看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2、请一名学生读第三段,其他学生思考。(教师板书:→大、小)

  (3)、燕子妈妈先是怎样说的?读妈妈的话,回答。理解"不错"这个词语。指导朗读燕子妈妈的话

  (4)、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

  总结学习方法:

  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三段的?方法:看到什么--说了什么。

  5.学生自由读第四、五、六、七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题:

  ①小燕子飞到菜园里看到了什么?

  ②燕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第二次看到了什么?(板书:青、紫)

  (2)妈妈是怎样说的?理解"很好"。

  (3) 分角色朗读。

  8.第三次看到什么?

  (1)问:小燕子飞到菜园里看到了什么?(板书:皮上细毛、柄上小刺)

  (2)观察实物:"冬瓜"、"茄子",解决"细毛、小刺、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