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5-19 15:09: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合集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合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

  2、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我们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独有钟情,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领会,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这位诗人就是──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问──同学,……回答正确的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⑴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⑵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⑶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⑷“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⑴“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⑵“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你和杜爷爷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你们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⑶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⑷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叶子一般都是怎样的?可我们的枫叶呢?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饶,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四、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五、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你和杜爷爷一起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让孩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这首“拍手歌”,这是个游戏,但绝非儿戏,拍手之间,我们在感受着一个重大的主题,感受着一种责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方式,会读,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牢、丛”二字。

  2、熟练并有节奏地诵读拍手歌,感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在学习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

  2、教学难点: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朗读法、交流合作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五、课前反思

  教学之前在百度网页上搜索《识字七》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动物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动物的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法国女孩蒂比和动物的合影及动物图片做成PPT给同学们演示,拉近学生和动物之间的距离,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今天可真精神。老师有两句话想对你们说,你觉得老师说的对,就鼓鼓掌。老师说的不对,就摇摇头。

  师: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

  2、师:老师真高兴,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好朋友,我还有一位好朋友,她叫蒂比。她是法国人,从小生活在非洲,有许多非洲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PPT展示蒂比和各种动物的合影。)【百度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蒂比的好朋友呢?蒂比对我说,谁喜欢动物谁就可以做她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些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

  1、 师:(板书课题:识字七)这些动物就藏在在识字七的拍手歌里,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这些动物找出来,并划上“_____”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多读几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中藏着哪些动物?

  4、生汇报,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百度图片】孔雀、锦鸡、雄鹰、雁群、老虎、黄鹂、百灵、熊猫的图片。

  5、美丽的大森林里有这么多动物,可真热闹呀!可是动物们说了,大家把儿歌读熟了,它们才愿意和大家做朋友呢!赶紧练练吧!

  6、指名读,师生共评。

  7、全班齐读。

  (锦鸡、百灵、黄鹂学生并不熟悉,利用学生爱动物的心理,展示色彩艳丽的动物图片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让他们读书的性味更浓)

  (三)认读生字

  1、师:动物们听了大家的朗读,心理可高兴了!不过它们还要考考大家,看看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生字,自己读一读,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识字方法。

  3、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师相机点评,对有创意的方法加以肯定。

  4、游戏:摘苹果

  5、猜字谜

  (四)感情朗读

  1、师:同学们,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你喜欢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让别人也喜欢它。(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2、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的怎么样了。(指名读,师生共评)

  老师也喜欢一些动物,我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还有谁愿意读?(多请几位同学读,师生共评)除了这些动物,你还喜欢其他的动物吗?为什么?(让学生自述,畅所欲言。)

  3、师:小朋友都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好朋友,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三句。(生齐读。)

  4、 师:为小朋友们鼓鼓掌。(生鼓掌)

  5、 师:掌声真好听。那我们边拍手边读儿歌,还可以加上动作。(同坐边拍手边读儿歌。)

  6、师:我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拍手读儿歌,而且还加上了动作,表演的真好,谁愿意到前边给大家演一演?(指名拍手表演,自由发挥。)

  (五)学写生字“牢、丛”

  同学们读得好,演得好,我们一定也能写得好。

  1、指导学习“牢、丛”的写法,分析字形,让学生说出每个字写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2、学生练写。

  3、展示评议。

  (六)拓展:读一读,说一说,我们以后要怎么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七)全文总结

  师:你们演的真好,写的也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我们一起走入它们的家。生看视频,师话外音,将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八)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和《第七条猎狗》。

  2、法国女孩蒂比的《我的动物朋友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P128注释1 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 重点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难画在哪里?(第5段)(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激趣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

  1、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

  交流。

  5、齐读课文。

  荷花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迷人,荷花的魅力是呢么令人难忘,我们陶醉了……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笋芽儿思想感情的变化,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好第2题中的句子。

  2.使学生知道笋芽儿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励下,勇于锻炼,终于茁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作业本》2比一比,组词。(2)听写个别生字词。

  2.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出示课后1(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思考。

  (2)讨论课后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谁能来扮演笋芽儿,央求竹妈妈让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两位学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这段中,春雨姑娘、笋芽儿、竹妈妈的话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由试读)

  ①指名读春雨姑娘的话,并说说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

  (温柔、关心)(声音要稍低些)然后齐读。

  ②指名读笋芽儿的话,说说该用什么语气?

  (撒娇、畏缩)(声音要尖嫩些)指导齐读。

  ③指名读竹妈妈的话,说说该用什么语气读?

  (担心、害怕)(声音要粗些、快些)指导齐读。

  (5)齐读第一段,并选好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对话部分站起来读。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第一段的。

  (2)小结:①围绕课后思考题,理解内容。

  ②抓住对话部分体会,并感情朗读。

  (3)自学并反馈学习情况。

  ①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做?(讨论)

  ②自愿扮演雷公公、笋芽儿和竹妈妈,朗读他们所说的话。其余学生进行评议。

  ③师生共同讨论本段中对话应采用的正确语气。

  雷公公粗重(声音低沉)

  竹妈妈不放心(理解唠叨)

  笋芽儿坚决(音稍高、有力)

  (4)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讨论,有感情朗读。

  小草:坚强、不屈不挠

  笋芽儿: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阳公公:关爱。

  分角色读,齐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板书:长、 短[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学会猜谜语,懂得偏旁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

  4、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写好6个生字兴趣的培养。

  2、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两个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出几个谜语让你们猜测,好吗?(好)

  ⑴ 左一片,右一片,说起话来听得见,隔个山头不见面。(耳朵)真棒!来告诉大家,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⑵ 一十一不是二,猜一个字?(王)真棒!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把你的技巧告诉大家,好吗?

  2、今天,有位漂亮的姐姐也要出两个谜语来考考我们,孩子们要不要看啊。(要)那我们就快来看看,是什么?对了,老师还要提醒你们,要动脑筋想想,哪些字或动物有这些特点,这样子就可以猜出谜底了。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

  3、出示课题《识字5》。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自已读读课文:

  ⑴ 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⑵ 用笔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

  ⑶ 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⑴ 同桌读课文。指名试读课文。齐读。

  ⑵ 学习认读生字。按顺序认读。

  3、猜谜语:

  ⑴ 第一个谜语:

  ① 提示:姐姐要我们猜的是字。

  ② 出示苹果,按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先得到苹果?

  ③ 学生猜谜。

  ④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⑤ 老师小结猜谜窍门。

  ⑵ 第二个谜语:

  ① 朗读谜语(多种形式读读)

  ② 老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红的又是什么?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的?

  ③ 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用红、绿粉笔写出秋字。

  ④ 找出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练习:把你们带来的谜语拿来考考同学,看能不能猜的出来。

  5、学习课文的句子:

  ⑴ 自由读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⑵ 同桌讨论?反馈。

  ⑶ 朗读课文句子。

  ⑷ 你能说说哪些字的部首吗?

  说 话 语 愿 总 感 晒 春 明 淋 洒

  ⑸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字的部首都表示了一定的意义,如果写错了,那就是和这个意义完全不同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全部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观察6个要写的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名说)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4、老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鼓励学生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

  五、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

  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育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烘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多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达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3、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环节与策略】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

  (将《城南旧事》简介、作者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

  生阅读)

  二、导入

  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2、导语:母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轻柔,让人夸赞和难忘,而父爱是“平静的水波深处的激流”,同样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背影》中的父亲如此,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父亲也是如此。

  三、整体感悟

1、标题初探,屏幕出示问题:

  你在没有读文之前,看到标题产生了哪些感想与疑问?

  (此环节只要求学生有疑并存疑,以激发对文章感悟的动机。教师只在积极思考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读全文,读后交流自己疑问解决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交流后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视具体情况告诉他们随着下面的学习,一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领会,课堂上没有领悟到的问题在课后再予以解决 )

  3、引导感知:

  快速朗读全文,投影出示引导问题:

  ⑴ 谈谈你对文中爸爸的印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⑵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长大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相关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⑴ 问题⑴:先读出与爸爸有关的事,逐个分析,再归纳起来。

  师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赖床不起时,爸爸打“我”。“我”上学去,爸爸给“我”送衣服、送钱。

  分析: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由此示例引导,其他方面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总结出“重感情、特别爱花”。

  ⑵ 问题⑵:先思考“爸爸”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再思考这些事与“我”的成长有哪些联系?最后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一组 合作,共同讨论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我”长大了,是爸爸严厉背后的爱的结果。

  4、体验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认识父亲”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通过上述探究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严中有爱的父亲,得到了不少的教益,这只是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何不来欣赏一番呢?请大家自己先谈谈对文章写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让大家学习学习。

  二、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问题,自由读文,进行探究:

  ⑴ 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⑵ 文章既写了眼前的事,又写了过去的事,文中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

  的?

  ⑶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

  讨论点拨:

  ⑴ 问题⑴: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的“花”仅仅是指花吗?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细细思考一下它们的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探究结果:标题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了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⑵ 问题②:共同读出眼前的事和回忆的内容并进行分析。

 示例引导: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明确(投影出示具体内容)。

  ⑶ 问题③提示:运用伏笔的方法进行暗示。

  2、语句品析。

 ⑴ 细读“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 读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说说它的含义。

  ⑶ 回顾课前疑问的领悟情况,讨论解决尚未明白的问题。

  3、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谈谈体会,把自己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课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上进行总结。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长中的师长”为话题,完成一篇小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