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31 18:19: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 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2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语句生动、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一篇好素材。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

  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有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现在让我们穿上潜水服再到这美丽的海底世界看看还有什么奇幻新奇的吧!【播放视频】

  二、感受鱼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鱼多)

  2、这么多的鱼,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赶紧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鱼很多。

  【出示句子】:

  1)生1: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生汇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出示选择】

  渗透写法:作者夸张地写出鱼占了海洋的'一半,这样写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鱼多,还能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这么好的修辞手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试着用上哦。

  2)生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引导学生理解“成群结队”】

  师:对啊,这里是说海底一群群的鱼聚在一起游,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也喜欢成群结队的呢?

  3、除了“成群结队、各种各样”,老师还找到了一些表示多的词语呢!【出示词语不同形式读】

  过渡: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写好习作,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可要记住了!

  4、作者不仅在这段的开头总体写出了鱼多,他还对鱼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

  5、1)你喜欢哪种鱼?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并板书:颜色、外形、动作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讲讲排比句的好处:

  大家有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句式把这四种鱼的颜色、外形、动作写具体的呢?(排比句)

  小结:作者运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就把鱼写得更有趣、更生动了。来,一起读一读这些好看的鱼吧!(齐读)

  6、好看的鱼还多着呢。想不想看?【出示图片】

  7、1)现在你就动笔从颜色、外形、动作三个方面写下你喜欢的鱼,再用上比喻、拟人把它写得更生动。

  2)学生写作

  3)片段展示:来,把你写的鱼介绍给大家。(展示两到三篇学生习作)

  8、小结:从同学们的笔中,我们又见到了这么多种鱼,不过就算我们全班人一起写,写个几天也写不完西沙群岛的鱼。怪不得人们都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学总结:

  在这节微课中,我主要讲授课文第四自然段鱼多的部分。我能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运用排比的手法,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示的鱼的图片的基础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鱼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过程与方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4、重点: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掌握加聚反应历程;能够正确书写加聚反应方程式。

  5、难点:加聚反应历程。

  二、教学过程:

  1、导课: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制造人造血管的高分子化合物。

  2、新课: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展示基本概念: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甚至几千万,通常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有时,又称高聚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等。

  学生思考:已知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如图: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吗?

  讨论: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判断不属于高分子。

  (2)、高分子的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结构并不复杂,往往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

  例:聚乙烯

  聚乙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M=28×n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链节的相对质量×n

  (3)、高分子简命名:在单体名称前加一“聚”字。

  例如:

  单体:乙烯高分子:聚乙烯

  思考:试写出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单体的结构式。

  (4)、合成方法

  加聚反应: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实质:加成反应

  对象:含碳碳双键、叁键的有机物

  反应历程:flash动画展示乙烯加聚历程

  加聚反应特点:只有单体中双键或叁键上的碳才能成为聚合物链节的主链碳,其与碳链均作为支链。

  例如:丙烯的加聚反应

  flash动画展示丙烯加聚历程

  (5)、练习:基础题

  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油脂C.纤维素D.蛋白质

  2、思考与交流

  单体名称

  单体结构简式

  聚合物

  乙烯

  CH2=CH2

  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乙炔

  HC≡CH

  练习:提升题

  1.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同B.两者都是纯净物

  C.两者的物质状态相同D.两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2、请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

  聚合物:单体:CH2=CH-CH=CH2

  聚合物:单体:CH2=CH-CH3

  (6)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对高分子基本概念、结构、命名进行了了解;而是体会了不饱和键锻裂形成高分子的过程,这一加聚历程是我们本次课的重难点。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4

  教学背景:

  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本单元要。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

  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

  3、明确目标:

  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

  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

  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

  2、介绍俞伯牙;

  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5

  【教学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缓冲溶液。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定义;

  2、缓冲溶液的作用;

  3、缓冲溶液的组成;

  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7.45?

  知识准备: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盐类水解。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

  弱酸及其盐。

  弱碱及其盐。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1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以HAc — NaAc为例 HAc、NaAc足量。

  HAc+H23O+Ac-;

  +左移3O+ 抗酸成分+抗碱成分 右移-2H2O共轭酸 — 抗碱成分 共轭碱 — 抗酸成分。

  三、讨论:

  NH3—NH4Cl的缓冲原理。

  四、练习:

  五、小结:

  概念: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

  缓冲原理;

  六、作业:

  搜集资料:

  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6

  微课名称

  菱形的定义

  知识点来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课题菱形的定义

  设计思路

  学生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具体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问题1、做一做:画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平行四边形:

  画平行四边形ABCD,使角A等于60°,AB=AD=2cm。

  预设学生行为

  通过观察生活中菱形的图片(静)――结合小区伸缩门的运动(动)――平行四边形的移动(理论),认识菱形并得出概念,画图并观察并指出它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氛围,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教师活动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菱形并板书课题

  学生再举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推拉门、衣帽架.

  菱形的定义

  通过学生观察、活动、交流,刚才的作图请同学尝试给出菱形的定义教师归纳总结

  预设学生行为

  生甲: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乙: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评价,然后给初菱形的确切定义并板书。同时指出菱形是具备:“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渗透集几何学习的基本思想,为后面学习其他特殊平行四边形打基础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7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小测验:

  1、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米,这个喷水池的直径是()米,半径是()米。

  二、问题引入

  1、师:出示图片,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生:尝试说出一个数学问题。(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

  3、师:要想求出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先求出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1)

  三、探索新知

  (一)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1、我们一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分别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长方形。

  (2)把圆128等分后,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长方形。

  3、在图形的拼凑与转化中,同时观察与思考以下问题。

  a、拼凑中,圆在转化成什么图形?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起回到,一边板书以下填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学生齐读公式

  S= πr2

  教师强调r2= r × r(表示2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2、要求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计算。分组合作交流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小结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可直接代入计算。

  例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先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面积,能直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吗?不能,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分组合作,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与结果。

  4、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本题的关键是先要求出圆的面积,是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四)知识应用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组合作解决,并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本题属于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坛的面积,应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组合作交流完成本题。

  3、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展示解答过程。说出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公式后,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齐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圆的半径。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4题。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难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水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的,用符号 表示。氧气由 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 构成,用符号 表示;氢气由 构成,一个氢分子由 构成。

  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便于本次新知识的.理解。

  二、观看手工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手工视频,将学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观看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视频,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水通电分解的连续的、动态的微观认识。

  知识升华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分解成 , 有重新组合成 。

  设计意图:知识升华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规范描述语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巩固练习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电解水的试验中水分子没有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蜡笔、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小朋友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背诵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下面就让我们来展示展示吧!(指名背诵)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为了表扬你们,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识字3》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好吗?(看视频)

  1、观看视频。

  2、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3、师:对呀,看到这如诗如画的风景,老师都想把它们画出来了,你们知道老师最想画什么吗?

  三、教学儿歌

  1、配乐范读儿歌。

  师:老师读得好吗?给老师来点掌声呀!小朋友们想读吗?老师要问小朋友们,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2、读懂儿歌,读出感情。

  (1)自由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9页,大声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儿歌。(强调读书姿势)

  (2)同桌互读。

  师:您能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吗?读书建议:如果同桌的小朋友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读得不好,你就帮帮他。

  (3)检查儿歌中的生字词。

  ①、出示词语:蜡笔竹子河川石头小燕什么我们好河山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④、去掉拼音读

  ⑤、齐读。

  (4)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师:把词语宝宝放到儿歌中,你还会读吗?

  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

  (5)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第一句

  ①、拿出“绿、蓝、青、黑”四种颜色的蜡笔,辨别这四种颜色。

  ②、质疑:为什么用绿蜡笔画竹子呢?用蓝蜡笔画河川呢?青蜡笔画石头呢?黑蜡笔画小燕呢?

  指名说。

  ③、齐读第一句。

  ④、拓展。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子就是我们祖国河山的一部分,如果给你许多颜色的蜡笔,你想画什么呢?

  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红蜡笔,画,

  黄蜡笔,画,

  绿蜡笔,画,

  青蜡笔,画,

  白蜡笔,画。

  (同桌先交流再展示)

  听到小朋友们说得这么美,老师也想用五彩的画笔来画一画,看,这就是老师想画的,谁来读一读?

  红蜡笔,画太阳,

  黄蜡笔,画菊花,

  绿蜡笔,画小草,

  青蜡笔,画石头,

  白蜡笔,画云朵。

  (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句。

  ①、师:我们祖国的河山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老师再给小朋友们介绍几处,看!这是秀美的黄山、这是巍峨的长城、这是美丽的青藏高原,这是波涛汹涌的黄河……

  ②、师:这些地方风景优美,不仅咱们中国人喜欢去,还吸引了了无数的外国人呢!所以书上说――引读: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

  (6)诵读韵文

  ①、配乐朗读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吗?

  下面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儿歌。(老师为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②、指导背诵

  这么好听的儿歌,你能永远地记住它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美美地背一背这首儿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笔、画、黑、问、什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自学笔顺表,记住字的笔顺。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怀素是怎么写字的吗?你能记住它们的笔顺吗?老师给小朋友们一些帮助,请你们用1分钟的时间,借助笔顺表记住它们的笔顺。

  【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孩子们仿照怀素写字的`方法,借助笔顺表记住字的笔顺,旨在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对于写字姿势,低年级的孩子总是自控力差,所以在写字过程中,就要做到反复提醒、激励、示范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时间短,通过游戏可使学生得到适当的调节,为能更好的写好字做准备。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15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然后到小组学习查读字、词,人人过关,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20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描红。

  师:你能按笔顺描红吗?描红时应怎样做呢?

  强调写字姿势并示范。

  5、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讨论,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组词。

  6、师范写。

  7、做写字操。

  8、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设计各环节具体的学习方式及教学过程。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情境,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词,在记字、写字部分采用小组讨论记字;自学笔顺图、自己描字、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只对难读准的字,如“黑”加以示范,对不易理解、读好的词,如“河山”加以点拨,对难记、难写的“黑”字加以指导,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各方面得到发展。

  2.求实。

  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20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15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如:读儿歌部分,师说:“这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记字时,师说:“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这个字。”

  4、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检查读书习惯:两手拿书、书斜立;

  眼到、口到、心到;

  督促写字习惯:身正、足安、肩平、臂开;

  看清字形,记准笔顺,找好重点笔画,再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发现、积累……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0

  一、指导思想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和展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更加精彩。根据我校电子白板配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通过此次培训,教师将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将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丰富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环境的种种弊端,技术真正融合于课堂之中得以实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训目标

  1.对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科的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师基于互动技术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电子白板及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技能,引领教师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协作活动的开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改进教学观念、探索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课程整合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技能、教学技能、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操作、交互式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备授课系统应用等专业技能。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

  五、培训内容

  1.为了确保培训过程顺利实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个方面的培训内容:

  (1)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功能培训

  意在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让教师对电子白板应用有一个细致的认识,产生兴趣。在演示型培训的过程中,讲师会逐步渗透电子白板初级使用的基本功能,如产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养的培训。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知识和教学应用技巧培训硬件基础知识

  软件安装及设备调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软件开启方法。版面快捷键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四种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学资源应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注功能。

  3.介绍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资源库使用。

  4.如何利软件的脱机使用进行备课。白板与学科巧结合案例,学科组进行。

  六、培训方式

  1、教务处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协同落实。

  2、主要形式

  (1)指导教师开展讲座,讲述使用技巧。

  (2)教师听取讲座,并做笔记。

  (3)教师间充分讨论解决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师做一份课件,作为本次培训考试的作业,作业要求打印上交。

  3、关于电子白板培训的视频与相关的资源的下载地址: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校园qq群

  七、培训要求:

  1、提高电子白板运用的意识,真正使电子白板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子白板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电子白板运用能力,将电子白板运用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电子白板也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关键。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电子白板的基本运用及课件制作。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实行三级管理:即行政、教务处、教研组共同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培训项目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规定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3、教师请按活动安排及时上交培训材料。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九、培训奖励机制

  1、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2、相关资料未按时上交者、未完成听课任务者扣相应考评分,具体办法见《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教师考评细则》。

  十、培训组织

  领导小组

  1、组 长: 副组长:

  2、组 员: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1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来写的,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是如何修建花钟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在语文知识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由于平时积累的知识少,写作基础较差。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3、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花钟》第1自然段。

  4、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上期的学生。

  5、教学环境:配有多媒体的教室。

  6、教学要求:遵循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采用“导、学、教、练”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运用多样式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注重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美。

  3、让学生仿写句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认识哪些钟?

  2、出示“花钟”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钟。这个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钟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这个钟是由花组成的。

  师:这个钟的名字叫花钟。花钟上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

  (三)教

  1、提问:谁来说说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师:一天之内只有这些花开放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品读重点语句,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体会语言美。

  (1)个人展示读。

  师:这么多的花竟先开放,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我最喜欢牵牛花。

  师:好,你来读一读描写牵牛花的句子。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生:这句话把牵牛花当成了人来写,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形象,很生动。

  师: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形状和颜色。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得美呢?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师:蔷薇开花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朋友张开了笑脸,很美很美。这么美的花,这么优美的句子,让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吧,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分组读描写花开的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到你们的朗读声,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欣赏吧。(多媒体课件播放。)

  3、赏花。

  师:这么美的花,我们似乎还没欣赏够,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齐读第1自然段。

  5、小结。

  (1)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出示花钟课件演示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四)练

  仿写句子。

  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也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

  万寿菊睡莲

  月光花烟草花

  《13花钟》第1自然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现象。我采用了“导、学、教、练”的顺序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课件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导入方式,美丽而简洁,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2、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花开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写花开的句子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朗读的指导,抓住重点语句,比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采用个人展示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美,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4、拓展练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让学生也试着用不同的句式来描写花的开放,然后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这简短的十分钟内,通过读议重点句子,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灵活运用不同句式表达意思的方法,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加强了情感和美的熏陶。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俺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同学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身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同学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俺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同学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俺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俺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身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身心中的独特感受,让俺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身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俺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知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同学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俺们表达自身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他人表达自身意见时,要通过自身的考虑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俺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知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俺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俺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假如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胜利!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附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伊琳娜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3

  教学目标: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通过分享、交流,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爱父母,回报父母之爱。

  教学难点:

  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感恩卡

  教学过程: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文意,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悟出关爱父母很重要)

  2、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交流,如何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何把爱的思想以行动形式展示出来)

  3、回报父母的爱,只是在特别的日子里吗?还可以怎样回报?

  (启发学生爱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4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感恩卡。请大家在上面写写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5、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感恩卡

  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恩卡,分享感恩的快乐

  6、 总结:同学们,孝顺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暖席,老莱娱亲,今天你们也要用你们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这个卡可不要丢了,回家后把它放好,让他提醒你懂得感恩,每年有两个日子很重要。希望这节课也给你们带来成长,给你们的父母带去幸福与快乐。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瑞雪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读课文。先说说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三、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要点:

  (1)第三自然段,应读出夜静、雪大。“一会儿就白了”,“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句,应认真体会并读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仅要读出雪大,还要读出雪美、孩子乐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应体会到作者快乐的原因“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读出作者联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2、学生再练习读。

  四、一场雪固然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可是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满怀如此强烈的激情来赞美这场雪吗?

  随文阅读小资料:

  《瑞雪图》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写于1962年。1960一 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歉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 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这人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写下了这篇短文。的确,这第一场雪,是我国经过三年困难时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个喜人的信号,怎不让人高兴呢!

  加上自己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课堂练习

  1、在两首写大雪的诗中,任选一首背诵下来。

  第一首: 夜雪

  自居易

  己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瑞雪图》,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 读一读”。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 ,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5

  设计思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并且由于学生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成的“牢笼”内,生活范围狭小,很少有机会到空旷的地方活动,加之学校校园面积和操场面积很小,学生缺少建立千米表象的现实条件。所以,教师只能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合理的想象活动,建立千米的表象。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估测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千米长度的表象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大家请看————出示孙悟空的图片。他有一个能上天入地的武器是什么?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表示它的长度比较好?金箍棒无限延长,请问现在用哪个单位描述金箍棒比较好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创设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先前经验、促使学生“思维参与”的探究氛围,引领学生唤醒对已有长度单位的感知,搭建已有知识基础和新知之间的桥梁;为接触新知识做预热】

  3、请同学们张开双臂估一估大约有多长?(1米)站成100米长的队伍需要几个人?1000向你们这么大的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长?(1000米)

  4、播放学生熟悉路段1千米的视频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我们来看一看。

  (本节微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建立1千米表象,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微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微课教学设计02-22

微课的教学设计07-25

微课教学设计04-11

数学微课教学设计03-27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12-20

微课教学设计(15篇)05-11

微课教学设计15篇11-24

伯牙绝弦微课教学设计12-29

微课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