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04 13:20: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秋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直至背诵。

  2、揣摩语言,口味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

  【教学重难点】

  1、对诗歌语言意境的感悟。

  2、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⑴ 导读,把握节奏停顿。

  ⑵ 自读,整体感知诗意。

  ⑶ 合作讨论,领会诗歌意境,学会诗歌欣赏。

  2、媒体设计:

  ⑴ 计算机课件:

  ① 配乐朗读(教师自己朗读录音)。

  ② 音乐、画面、朗读相结合的意境欣赏。

  ③ 诗歌欣赏小结。

  ④ 课堂小结。

  ⑵ 投影胶片。

  3、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带着憧憬和希望,我们已走过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拜访了夏日山中的朋友。今天,就让我大家走进宁静悠远的秋天。

  解说:

  这一段导语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二:

  1、激发学生在学习完《春》和《山中访友》后对《秋天》的学习兴趣;

  2、提示了《秋天》一诗的意境是宁静悠远的。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出示课件A,听朗读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待。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朗读,学生可轻声跟读。

  解说:这是为了正音,明确节奏,让学生初步课文。

  ⑵ 出示投影胶片,补充注音:

  栖息 撒下 小桨 芦篷

  ⑶ 让学生朗读课文1~2遍。

  ⑷ 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想想写景的次序: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的背出。

  2、课文研讨:

  (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发言。)

  问题设计:

  ⑴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⑵ 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⑶ 你注意观赏过秋天的景象吗?你印象中的秋天景象与这首诗是否一样?

  解说:这些是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

  ⑷ 试为诗中的几幅画面各拟一标题。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念图。

  ⑸ 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所起的是什么作用,均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所起的是总结,画龙点晴的作用,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体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必须对秋天饱有什么样的情感才能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

  明确: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出示课件B:

  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让学生完整的欣赏《秋天》。

  4、逐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出示课件C)

  ⑴ 反复诵读,整体理解。

  ⑵ 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把握意境。

  ⑶ 还可从其它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5、课堂小结:(出示课件D)

  全诗以“秋”为线,通过对不同场景,画面的描绘,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令人心动!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秋天》。

  2、比较阅读《秋天》和《秋景》(狄金森)。(课后练习提供)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栖息在农家里 农家丰收图

  秋天{ 游戏在渔船上 霜晨归渔图 } 宁静

  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少女思念图 悠远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此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速度和技巧,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应加强对孩子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及时点评和指导。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清晨当我们走向学校的时候,风儿吹到身上,感到丝丝凉意,路旁大树上的叶子飘落,你们知道什么季节来了吗?(秋天)秋天是一副美丽的图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一起来欣赏吧!(播放《秋天多么美》)

  2、多么美的秋天啊!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好吗?那么自信,让我眼见为实吧!(开火车读词语)同学们认字的本领真棒!

  2、下面的句子更长了,但读起来更有味道了,有没有信心读好?(指名读)你们真了不起,句子也读得这么棒!老师期待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有有更好的表现。

  三、出示自学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画出带有课题“秋天的雨”的句子。

  2、作者在文中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四、朗读感悟,品析语言

  (一)感受“秋雨的五彩缤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伴奏)

  2、谁来读一下带有课题“秋天的雨”的句子。(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里,最有趣的是每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些话来展开的,这些句子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你在文中看到了什么?(五彩缤纷的颜色)

  4、抓颜色词,感受“五彩缤纷”(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5、除了用大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作者还通过其它方法为我们展示出了秋天的五彩缤纷,出示句子。(这两个句子,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6、田野里丰收啦,果园里怎么样呢?“你急我碰”说明了丰收啦,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得真好,就像美丽的花仙子,秋天的美丽写也写不完,文中用哪个标点表示?

  (二)嗅嗅“秋雨的气味”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指名读——(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

  2、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也在那里,你们怎么做的呢?

  3、秋天的雨多香啊!我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倾听“秋雨的声音”

  过渡: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小动物们听到了吗?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出示第四段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连一连、表演。

  五、指导诵读,升华情感。

  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让我们尽情地赞美秋雨吧!

  六、小练笔

  写一写你看到的秋天的美景。

  七、布置作业:

  1、爱读书的你,读一读12课描写秋天的小诗《听听,秋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画一画秋天的美景。

  3、爱观察的你,和爸爸妈妈到郊外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秋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品词析句,领悟文章涵蕴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3.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和深情。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

  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媒体出示史铁生的两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作者介绍:

  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活动一:

  一场灾难降人生,品悟心情显真情。

  1.双腿瘫痪后,“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了呢?品味“暴怒无常”一词。(学生在文中勾画能体现“暴怒无常”的句子,指明同学读一读。

  2.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我的“暴怒无常”。

  3.指导“砸,摔,捶打”的读法,品人物内心。

  4.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弟弟妹妹,你会对他怎么说?

  四.活动二:咬文嚼字知母爱,细节之中品深情。

  1.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才合适呢?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的句子。指明同学朗读这些句子)

  2.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师生共同交流品读。

  3.细读课文,找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当中?全班交流。

  4.朗读媒体出示的一段文字。

  五.活动三:品读菊花悟人生,泼泼洒洒无限情。

  1.母亲的唯一希望就是----让儿女好好活。儿女读懂了她的这份苦心了吗?

  2.细读感悟文章最后一段,交流,探究“菊花”的意义。

  六.结束语。

秋天教学设计4

  一、课文特点

  《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诗不长,仅三节。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诗歌意境美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难点突破方法:内联(已知的同类作品),外延(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导对个体的解读,强化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教会学生如何读诗,在读中如何感受语言美;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兴趣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讨论质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语文教学的终级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不待老师讲解,学生自能读文;不老师评点,学生自能作文。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让学生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3、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引秋(2分钟)

  1、图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

  2、你是否记得写秋的名句?

  3、那诗人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环节: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正音

  (积累字词,丰富语言材料)

  3、读“课前提示”,想一想,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读?

  “深情絮语”说明节奏不宜强,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怀着对求的热爱赞美之情

  (使学生朗读找到依据,明确诗歌的朗读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

  4、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5、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秋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析诗中那一个个生动画面,体会收获季节给农家、渔家、牧家带来的欢乐和喜庆。

  2、品味重点词语如栖息、游戏、梦寐等在诗中的作用。

  3、学会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的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技能。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并背诵全诗。

  2、通过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视觉再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在脑中形成一幅画面,然后试着说出听后的第一感受。(培养学生感悟和视觉再现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1)师配乐诗朗诵,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划分诗的停顿和重音。

  (2)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重音后,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3)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思考: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三、研读赏析

  1、将自己想像成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优美语句赏析:

  (1)先找出优美的语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a.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c.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d.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e.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f.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

  四、小结点评

  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感情。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生: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六、作业布置

秋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我为秋天画张像。

  教师带领学生们把自己看到、想到的秋天美景,通过手中的画笔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

  二、美丽的秋叶娃娃。

  1、将准备好的树叶做成面具,每人一个。

  做法:⑴将较大的树叶直接盖住脸部,在眼睛处挖洞。

  ⑵形状较小的树叶贴在硬纸板上,眼睛处挖洞。

  2、自我介绍。

  学生一个一个地戴着面具出场,向大家介绍自己叫什么叶子、什么形状、有何特点等。

  3、树叶知识竞赛。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如:杨树的叶子什么样?

  柳树的叶子什么样?

  哪些树的叶子变黄?

  哪些树的叶子变红?

  哪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的?

  三、小制作创意大赛。

  1、教师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进行留住秋天的美工活动。

  ⑴树叶印画:把树叶蘸上颜料,压在白纸上,轻轻拿起树叶后,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树叶画。

  ⑵树叶贴画:利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摆粘贴成各种图案。

  ⑶种子贴画:用瓜子、花生、红豆等制作各种贴画。

  ⑷制作项链:用树叶把各种小红果或树叶穿成一串做成项链。

  ⑸制作小乌龟:用半个核桃和橡皮泥一起做小乌龟。

  ⑹制作小橘灯:把橘子轻轻地捏软,用刀平切带把的一面,利用筷子等工具把橘子瓣掏出来,用线在橘子开口的一面把橘子拴起做提手,放上一小节蜡烛。

  ⑺花生耳环:用花生壳做耳环。做法:沿花生开口的地方轻轻挤开一个口,然后夹在耳朵上做耳环。

秋天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火红的高粱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以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通过想象课文描绘的几种景物的形象,理解有关词语,体会秋景的美丽。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自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再读课文、欣赏秋天,自己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同时,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填空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①教学开始,创设氛围

  ②演示课文内容及相应景色

  2、录音(音乐),学生画画时,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灵感。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生答)。

  是啊,秋姑娘一路欢歌一路笑迎着我们走来了。她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她来到田野,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色。她灵巧的双手把山野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吗?

  2、课件演示:学生欣赏秋天的景色

  3、师: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生答)

  4、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分组读课文及几个词语)

  3、师: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准,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做个游戏。

  (出示布景:一棵树,树叶飘零)

  师:这可是一棵秋天的大树,每一片飘落的叶子多像金黄的蝴蝶,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吗?不过呀,要捉到些美丽的“黄蝴蝶”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只黄蝴蝶身上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黄蝴蝶就会飞到你的手心上来。4、学生捉黄蝴蝶,认字并组词

  5、过渡: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劳动,都有了收获,你们想有更大的收获吗?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欣赏秋天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你那组哪个小朋友读不好的,大家帮帮他。

  2、学习练读

  3、检查、欣赏、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句,课件出示相应句子和画面)

  ①课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理解“山野”的意思。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②课件演示:出示第二句话及梨树、苹果、稻海、高梁画面

  (提示: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指读、范读、齐读、分组读)

  ③课件演示:出示第三句话

  (提示:这是个什么句子?读会读?)

  ④课件演示:出示第四句话和大雁飞行的画面。

  (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4、师生配合读。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看课件上的图和文,师生配合读)

  5、你喜欢这幅美丽的图画吗?为什么?

  (引导从颜色美,动态美的角度说出喜欢的原因。)

  然后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读第一句话

  6、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背出来。(字隐去,学生背诵)

  四、写字指导

  让学生说说该怎么写,针对实际情况老师再行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回家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2、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把它画下来吧? 可以画秋天的田野、小河、校园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检查背课文

  二、扩展课文,歌颂秋天

  1、读背儿歌《秋天到》

  2、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去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把画拿出来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些,你觉得自己画得怎样。也可以评别人的。

  3、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而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想说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还想做些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三、品尝秋天的果实

  1、说说你所熟悉的水果

  2、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们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有了收获,也将得到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品尝一下劳动的果实吧!

  (学生品尝水果),这些果实甜不甜?用劳动换来的果实是最甜的。

  四、说说秋天给你的印象

  1、词语来表达

  2、欣赏关于秋天的儿歌散文等,挑自己喜欢的自由诵读,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秋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2——6自然段

  (一)自由读2——4自然段,说说这几段都写了北大荒哪里的景色?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显示天空图片)

  3、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

  4、练习朗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抬头看见一碧如洗的`天空,低头又看见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们看到了什么?(显示小河图片)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会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5、朗读课文,再填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大豆会笑吗?高粱会演唱吗?这句话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原野的热闹。指导读。

  3比较句子。(课件显示)

  4、练习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获呢?读课文。

  2、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

  3、宝物图片欣赏

  第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你们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吗?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美要大家一起来分享。

  四、作业(显示)

秋天教学设计9

  课时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

  1、学习生字新词。

  2、步认识秋天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观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描绘秋天景色的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准备具有秋天特点的景物。如:树木花草、瓜果庄稼等。

  板书设计

  6 秋天

  天空: 高 蓝

  稻子: 熟 黄

  梧桐叶: 黄 落

  燕子: 飞到南方过冬

  教 学 过 程(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板书课题:秋天。

  二、观察图画,初步感知。

  1、初看。学生自由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2、细看。按顺序说出图画上的景色。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让学生自由地读,要求不加字、不丢字、不读断词,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细读。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图文对照,带着两个问题:

  (1)秋天是什么样的?

  (2)课文主要讲了秋天的什么景色?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相机比较课后两组句子。

  3、熟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4、听录音,配乐朗读。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秋天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生词。

  饥饿的外星人

  1、指导生字的书写。本课生字中有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要重点指导。蓝、金、落、池、当。

  2、分析字形时要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蓝:笔画较多,上边是草字头,中间的左边是两竖,右边是半个竹字头,下边是皿落:上下结构,三点水在草字头的下边。游:左边和中间部分学生是熟悉的,右边是卧人下边一个子字。报:可用熟字服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3、写字教学。学生临写生字之前,教师要有重点地做些指导。然后让学生先观察田字格的范字,再动笔写。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

  四、小测验。A类:填空。

  1、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 )。

  2、小鱼藏在梧桐叶下,把它当作( )。

  3、蚂蚁爬在梧桐叶下,把它当作( )。

  B类:回答问题。

  1、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稻田是什么样的?

  3、稻田边的燕子在干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实物,分别举办金色的秋天的诗歌朗诵会和物品展示会,进行交流、评比。

秋天教学设计10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的第五课,这篇文章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令人向往的“北大荒秋天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就来了。(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那就美美地再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出示词语:

  第一组:

  北大荒转眼间哗啦啦

  锦缎明镜波纹脸庞

  大豆顿时映照抖动

  演唱银灰挺拔赞美

  自由读,指名读(正音),小老师带读。

  第二组:

  山岭摇铃

  fān yùe yǎn dào

  翻山越( )掩耳盗( )

  读后选字填空。齐读。

  第三组: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

  齐读。用这三个词语说说北大荒的秋天具体美在哪儿?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课文的关键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自读二、三、四自然段,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选一处最喜欢的景色多读几遍,找找美的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汇报:

  预设一: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干净。

  (2)欣赏图片,指导朗读。

  2、现在去欣赏只有在傍晚时分天空才会出现的那几缕流云吧。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2)、流云有哪些颜色?“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特点是什么?

  指导读出流云的多彩。

  (3)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学习这种构词方式,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出示图片欣赏后,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的色彩。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5、指导背诵。

  6、小结:听了你们的背诵,我仿佛看到了北大荒那如锦如洗的天空。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美在-----------(板书:流云似锦)

  预设二: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1)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漾)漾在这里指什么?换成“荡”字比较。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我们一起来读:(女生读静静的小河,男生读快乐的小河。)

  4、小结:就在这一静一动中啊,我看到了小河不同的美,作者也看到了,所以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美在---------(板书:清澈见底)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预设三:

  北大荒的原野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要求:这段话围绕那句话来写的,画上“~~~~~~”,分别写了哪些事物,圈出来。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出示图片及句子: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出示图片及句子: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图片及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引导:其实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的并不仅仅是榛树叶子,那还有什么呢?出示丰收图,说感受。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7、北大荒的原野一眼望不到边,作者无法把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的热闹景象一一写出。看!原野上还有哪些热闹景象呢?出示课件,欣赏田野里、草地上、果园里、花园里的各种景象,而后学着写几种景物,做到有拟人、比喻、声音、色彩或动作。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8、小练笔点评。

  四、总结。

  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写字课堂》。

  2、背诵一到四自然段。

  3、课外自由阅读《可爱的草塘》。

  板书设计:

  天空流云似锦

  北大荒的秋天美小河动静相宜

  原野热闹非凡

  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秋天来了、景色真美、物产丰富、赞美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通过对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绘到秋收的喜悦,写尽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然后,结合教学过程,我将北大荒的小河、原野等图片及文字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以此丰富学生对于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二、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欢快的逆水而游。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出现,使我们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时,如果说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是一种宁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要在读中细细品味。首先,我示范读。接着,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我再指名读。最后,全班齐读。这一段,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丰富想象,说写训练

  首先,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北大荒的原野美在哪?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大豆为什么欢笑?高粱为什么唱歌呢?榛树叶子为什么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呢?体会原野之美不止在于风景,更美的是辛勤劳动带来的丰收喜悦之情。然后展示图片,展开想象,你能不能也学着文章中的比喻、拟人方式来说几句呢?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训练了语言表达,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四、段式训练,感知结构

  段式训练是三年级的一个重要的学段目标。而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为段式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我让学生在段中找出中心句,并且围绕这句话写了哪几种事物,就是为了体会总分这种构段方式。

  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导致拖课了。原因有几点:课堂容量大了一些,抓的点过多;复习生字词太细,费的时间太多;有几处细节反应不够机智,例如,在教学2自然段中,指导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学生气氛比较沉闷,没有给足学生朗读的空间。这也导致延误了时间。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比如要求学生用三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课文的内容,在我备课时以为这会是很容易的,结果卡壳了。比如要求学生写写秋天原野上的热闹情景,还要求有拟人、有比喻、有声音、有动作、有色彩,结果发现好多学生无从下笔。是不是该先示范一下呢?毕竟这些孩子课外积累的语言少得可怜。

  3、从课堂反应中看,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还很弱,也许这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强化的一项训练。

秋天教学设计11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带着思考导入主题,给他们逐一看课件和故事,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并边进行提问: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视频中小朋友们为什么喜欢秋天?引发学生学习并回答:作者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钥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

  但是由于准备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单张图片展示,因此,学生在理解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顺利。尤其是“把黄颜色和红颜色给了谁?(银杏、枫树)没有孩子能回答出来,说明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以后在活动之前,我都应该考虑到前期经验的灌输,使活动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说,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视频中学习到比喻手法和欣赏观看的讨论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秋天的美。

秋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等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笔画横撇。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读好轻声和带有“一”的词句,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吗?对这个季节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课件出示秋天美景的配乐视频)是的,这是秋天。秋天来了,天空高远风凉了;秋天来了,大雁排队往南飞;秋天来了,落叶纷纷铺满地;秋天来了,瓜果飘香大丰收。秋天是个美丽、可爱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和观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谈感受,谈体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文学习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看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圈画生字。

  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对照自读情况,相互交流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学习认识3个新偏旁以及“一”字的变调的不同读法。

  4.学生自查学习情况。

  可采用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抽卡片读、点名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在认读生字新词的过程中,可采用生字去拼音读,把生字送回课文读的方式巩固生字的学习。

  5.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做到读准确、

  读流畅。

  (二)指导写字

  1.学习笔画横撇。

  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画,教师提示书写要领,并在黑板上范写易错难写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反馈点评。学生再书写,写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设计意图]

  在识字过程中,通过自读、教师点拨、检测等环节来进行识字教学。写字时,以教师范写、动画演示讲解、学生练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巩固练习

  1.读给同桌听听,把读正确的词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读一读,帮下面的“一”字词语找到家。

  四、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认读课文生字新词和书写生字,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秋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背诵课文。

  2.和家人、同学一起观察和交流秋天的特点。

  [板书设计]

  秋天

  一片片

  一群

  一会儿

  了

秋天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美。

  2.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能主动讲述秋天的各种变化。

  3.能用绘画的方式展现秋天的雨的特点。

  活动准备:秋天景色的图片、散文诗录音、

  活动过程:

  1.“秋之美”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在这个季节?请你说说你在这个季节的故事吧!

  (2)提问: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

  2.欣赏散文诗。

  (1)师: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美丽的花和树叶,美丽的云彩,就连秋天的雨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2)分段散文欣赏,并提问。

  (3)教师在背景音乐下完整朗诵,让幼儿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3.绘画秋天的雨。

  小朋友看到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画一画。

  (1)幼儿自由绘画。

  (2)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活动延伸

  让幼儿仔细观察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可以在班级设立秋天的博物展,培养幼儿关注环境变化的习惯。

秋天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写景的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或诗歌,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应重视朗读和默读。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诗仅三节。内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贯穿起来,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a、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栖息”“寥阔”“枯涸”“清冽”“梦寐”等。

  b、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a、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通过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来感悟全诗所透露出的清远娴静的诗歌意境美;

  b、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只要反复诵读和对诗中语言的品读,是可以感知和把握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a、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娴静的意境美;

  b、赏析一些重点词和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诗歌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但是语言与情感都是含蓄的,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练的表达中体会出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据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秋天的美景图和丰收图,来创设阅读情境,并且通过教师深情范读或者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还会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欣赏和描绘画面。然后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鉴赏,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认知准备状态:

  1、学生已经在学习本单元《理想》这首现代诗时掌握了一定的朗读诗歌的技巧。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朗读环节,采取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这首诗歌的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很容易把握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3、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学生学了《春》和《济南的冬天》已经受到了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就能主动自觉地对本文进行“美”的学习,会从修辞,情感,内容等各方面去进行独特的审美赏析。

  情感准备状态:

  1、学生对于琅琅上口的诗歌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图,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动手能力,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欣赏和描绘画面,可以用语言去扩写诗歌,也可以用画笔展现这幅秋景图。

  学习风格:

  本班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都较强。而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和阅读能力都较弱。为此,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思维活跃的学生能深入思考。同时也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朗读任务和分析比较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能训练其阅读能力,又能开动脑筋思考,并且在简单的问题中获得成就感。

  五、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感知法:品与读是相结合的,这首诗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淡雅清远,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在反复吟咏中进行文本与读者的直接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诗中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而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象法:全诗由三幅画面组合而成,以“秋”为线索,选取了农家秋天中各种代表性的意象,学生通过对各种意象的组合联想,一幅完整的清远娴静的乡村秋景图展现在脑海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情感。

  3、比较阅读法:在预案准备中,可以根据教学时间,酌情安排将课后狄金森的《秋景》和本文就思想情感上进行比较鉴赏。同时,在对本文的鉴赏学习中,也可以运用词语替换法、比较法进行语言的品读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引秋”、“朗读感知——诵秋”“探究精读——品秋”、“课堂小结——忆秋”、“作业设计——绘秋”、“预案设置——赏秋”这六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秋

  在赏读本诗之前,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或自己熟悉的的描写秋天的诗句: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喜悦);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悠闲);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念)。秋天是喜悦,是悠闲,是思念,那么作家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做一个好读者,一起走进他笔下的秋的世界。(板书课题:秋天)

  (设置目的: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用诗歌引入新课可以创设一个品读秋天的艺术氛围。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学生可以补充更多有关秋的诗文。最后我选取了杜牧《山行》王维《山居秋暝》张继《枫桥夜泊》这三首诗中的句子作为情感的引入,是因为里面所透露出的作者情感——喜悦,悠闲,思念,刚好跟何其芳的《秋天》中三段的思想感情吻合,故选取这三句作为导入。)(二)朗读感知——诵秋1、学生小声随意朗读课文。

  (要求:弄清字音,理解重点词的词义。)

  2、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3、齐声朗读。

  (要求:在脑海中勾画诗中的三幅图景)

  4、默读思考:诗歌这三节分别给我们展示了哪几幅图画?(提示: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乡村秋景图少女思恋图

  (设置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探究精读——品秋农家丰收图

  1、徐志摩在他的作品《私语》中写到“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那么这节说秋在农家,那么从哪里看出秋在农家的?(提示抓关键词)

  明确:稻香,镰刀,背篓,竹篱,瓜果……

  大家找的这些词对诗很总要,用诗歌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诗情画意”中的“画意”就是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

  (设置目的:在第一节农家丰收图的精读赏析中,我主要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向学生引入意象这一知识点。意象是赏析一首诗歌的入手点,初一的学生对这一术语并不了解。所以在第一节中设置的环节的目的就是在于引出意象这一概念,并不需要给学生深入讲解,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能够隐约体会到意象指什么就可以了。也同时教会他们,赏析一首诗歌,可以从形成一首诗的“诗情画意”的意象入手。)

  2、词语赏析

  思考:能否将下列这些词句进行替换和修改?

  满披——披满?“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一句换为“秋天我们丰收了”背篓——卡车?去掉“栖息”?

  明确:不能。“满披”一词突出了“满”字。“饱食”一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不用“卡车”是因为卡车破坏了乡村宁静的氛围。“栖息”用了拟人手法,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设置目的:同时,在赏析中,还使用了词语替换法,换一个词语让学生和原诗的词语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原诗用词的贴切精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分析这些精当的词句。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

  霜晨归渔图

  1、最后一句“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实际上这节是在写什么?明确:渔民打鱼

  2、那渔民打捞起了什么?渔民的心情如何?

  明确:“收起青鳊鱼似地乌桕叶的影子”;由“轻轻”可看出心情是轻松闲适。 3、现在能看出是谁在游戏了吗?

  明确:这些写出了渔人在感受秋天的那份闲适,从赏景中获得宁静,体现出他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设置目的:在霜晨归渔图的鉴赏品读中,我设置了三个跟诗文内容相关联的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出诗文的实质内涵。教会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文章,比如说“轻轻”一词体现渔人的悠闲心情。)

  少女思恋图

  1、“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怎么理解,正常语序会怎么说?为什么是眼里,而不是怀里?

  明确: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在眼里说明是少女眼里所看到的秋景台迷人。

  2、最后一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提示:从前面几句的意象入手分析)明确:这句写出了少女心中所思恋的秋天,体现出了一种少女情怀。牧羊女心被秋景所陶醉,在思恋着远方的人。

  (设置目的:在第三节少女思恋图的品读中,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学生质疑为主,以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使用意象分析法,从丰富含蓄的意象中品味出渗透在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整体设置目的:在精读探究的整个环节中都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xx先写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具有清静的氛围;接着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故具有清远的氛围;最后写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情感,所以具有了清甜的氛围。总起来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设置目的: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将全诗中的重点词句提出来,融入小结中,起到回忆全文,将诗歌中的三幅优美恬静的画面再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起到收束全文,回味品读的作用。)

  (五)、作业设计——绘秋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设置目的: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六)预案设置——赏秋

  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置目的:这个环节是考虑时间上如果有剩余的话,可以就课后练习中举出的狄金森的《秋景》与本文做一个对比赏析,也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七、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这首诗的内容较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所以在诵读感知环节,我利用多样化的朗读设置来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培养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供学生参与。比如精读探究环节,重视了诗歌学法的指导,采用想像法、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诗歌阅读能力,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意在体现阅读与口头表达,写作应用相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从书本走向生活和应用。

  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目标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才升入初一的学生理解能力还有限,对一些词句不能理解透彻,在激发学生深入研习的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还存在一些方法问题,学生还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看法“公之于众”,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情绪被压制了,此时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还有,从这篇文章中引发出来的对于学生的写作指导还不够,其实可以设置一个仿写的小环节,让学生当堂就展示自己学到的描写技巧;时间安排不得当,在与学生讨论分析词句时,所花时间太多,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时应该及时给予启发。

秋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简单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课文含义,提炼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秋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设计04-27

《秋天》教学设计06-09

秋天教学设计09-08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08-22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01-15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1-17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9-2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8-29

《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