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19 14:58: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学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探究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一扎长( )厘米。 伸开手臂一庹长( )米,

  我们的脚长( )厘米。

  一步长( )厘米 一肘长( )厘米 一巴掌长( )厘米

  3、拓展性学习包:

  1、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长度,学生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表演。

  15厘米(一扎) 20厘米(一脚) 1米(一庹) 36厘米(一步)

  100厘米(一庹) 1米25厘米(身高)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是本单元的重点,把我学会了吗,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放到第一、二课时中进行补充。

  2、学科间整合:把体育中的立定跳远距离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培养学生的距离感,能够估出物体的长度。

  3、体验式活动:探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让学生借助身体可以解决没有工具带来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4课时

  案例分析:

  《认识厘米》教学片断

  一、初步探究:

  1、自主探索。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福的上衣怎么会小

  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三、合作交流

  1、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2、用尺子量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要测量的物体的左边,看看尺子的右边对这几,就是几厘米。

  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联系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手掌的宽度( )厘米 立定跳远的长度( )厘米

  2、填空:

  1m=( )cm 200cm=( )m

  1米-20厘米=( )厘米 37cm+18cm=( )cm

  10cm+35cm=( )cm 90cm-21cm=( )cm

  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让学生在充分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立定跳远的距离等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估测方法及实际测量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学习内容:

  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软尺。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

  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100个)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9-22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09-22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8-29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9-25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9-29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2-2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3-07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05-16

二年级数学《厘米认识》教学设计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