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4 14:15: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爱家爱国的英雄形象。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2、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其中,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去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1、语文学习重在把握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用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

  2、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会在师生互动学习中,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各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乐学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录音,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借机引出戏里的人物,直接导出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在课前,我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问问别

  人或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上课以后就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再让学生接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准。扫除了生字障碍后,就进入了今天阅读的环节。

  3、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在学生已经能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找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具体说出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悟。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自主探究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这里教师是合作者、倾听者和点拨者, “老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读到哪一段,老师就对哪一段进行点拨。一般学生都会找到第二段和第三段。

  如当学生谈到第二段的时候,教师点拨:当时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当时木兰是怎么想的?如果她的家人劝他不要去,木兰又会怎么说呢?你能表演一下吗?这样设计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交流感悟中,让学生体会到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学生说到第三段时,我想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组短语和其中的四个动词“披、跨、渡、过”,让学生读一读,谈谈体会,让学生感受木兰越马横枪、英勇善战威武形象。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并且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学完课文后,我将以一个句式训练:“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最后,让学生情感充沛地朗读全篇课文,我认为也必不可少。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以升华,让我们的语文走出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说课稿 篇2

  三、说教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2、 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性学力。

  (三)教法设计:归纳为以下四点

  1、 突出前后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形、气候是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利用已有的气候、地形分布的知识,推测(探究)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运用“相邻发展区”的`原则,既是对前知识的复习与综合,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方法,又完成新课教学目标,且印象更深。教师则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加以适当提示、点拨、深入。

  2、 探索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5、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真正体现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理念。恰倒好处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能使课堂增色,效率提高。如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以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土地利用问题,以漫画渲染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认识距离;人均耕地减少问题,以动画强化课堂情绪;全课以多种链接调用各种资源,回顾旧知。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花、果实和种子》。

  一、说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新的生命”,这一单元的学习是从植物入手,通过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开花植物都要产生足够的种子,以延续它们的物种。然后从植物的种子到动物的卵, 获得有关植物和动物繁殖的认识。本课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正确的思维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北方季节来得较晚,所以花还没有开,我试想用课件播放展示。所以教学设计时,我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及思维发展规律,符合季节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理念

  教师要有一种敬畏、珍爱生命的意识来教学本课的内容。 启发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事物,实现“人人学有用的科学”的理念。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一朵完整的花的雄蕊和雌蕊,知道 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探索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的构造和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

  2.难点:了解花粉是如何在雄蕊和雌蕊之间传播,并使雌蕊内的胚珠受精成长。

  六、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将教师的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可以参照学习《各种各样的花》的方法,来教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体会科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说学法

  “教为不教,学为会学”;要“授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观察 、推测、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

  七、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放大镜、镊子、显微镜和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

  学具准备: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

  八、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质疑: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花的结构,也知道开花——结果——孕育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方式。可是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自然界里许多植物(如南瓜、玉米……)有的开花后会结果,有的开花后却不会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 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将注意力 集中到进一步观察研究花的雄蕊和雌蕊上来。(是啊,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雄蕊和雌蕊与植物的繁殖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想不想知道?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花、果实和种子。(教师随机板书课题)首先我们要从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开始。(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出新课。)

  (二) 探究花的雄蕊和雌蕊

  在观察方法上,除了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2.借助工具:放大镜、显微镜、镊子等观察外,还提示孩子们可以3.通过实验帮助我们观察。我引导孩子们根据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观察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粘性,等等。 问:在显微镜下花粉是什么样的?(小组探究,得出:千姿百态,但大多数为球形结构)然后用画图的形式将你观察到的花的雌蕊与雄蕊记录下来,并建议他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认识各部分的名称(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提示学生:观察雄蕊时要选择较大的,花粉容易分离的,花的颜色较鲜艳的花。观察雌蕊时,要选择新鲜的花,否则,柱头上的粘液就不黏了。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上的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后,自然地引发思考构造与繁殖的关系,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教学。)

  (三)、给花传粉

  观察花蕊,孩子们会发现:雄蕊花药上有很多花粉、雌蕊柱头上有很多黏液。 要让学生认识传粉是植物生命延续过程的第一步。

  从以下方面突破难点:

  1.观察图片:关于昆虫传播花粉的研究,我提供了蜜蜂传播花粉的图片。

  2.实验:引导孩子们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亲眼看到花粉是怎样传播的。过程是(见课件)。提示学生:用柱头接触白纸上的花粉时,动作要轻,也不要对着纸呼吸,以免将花粉吹走。用 柱头轻触花粉也要反复多点几次,以保证获取足够的花粉。

  3.动态展示:孩子们初步感知后,我用课件展示油菜花受精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突破难点。这时,让孩子们自己来解答诸如“有的南瓜、玉米开花为什么不结果”等问题,那是很有乐趣的事。

  此外,通过交流经验,教师介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花粉的其他情况,主要是昆虫传粉和人工授粉。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教学难点。)

  (四)、 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小组活动:

  1、“按成长顺序把它们排列在纸上”。

  2、我让学生用画简图、口述等方式表诉研讨结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受精”对于花的发展是何等重要?

  在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3、提醒学生“小心地剥开油菜的果实”。

  4、提示孩子们可以用工具辅助(如放大镜)观察并统计。还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种子的排列,想办法数数角果荚里种子的个数,再数数一株油菜大致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这就可以把数学统计的知识应用到科学上来。这一部分的观察活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第一部分的继续,又是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准备。我鼓励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提出新的问题。

  5、要提醒学生选取的油菜果实是有代表性的。让学生把两种(一种是成熟的,一碰会炸裂;另一种是即将成熟的,能剥开,不会炸裂的)都试一试,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问题?) 因为过于成熟的, 轻轻一碰就会炸裂,里面的种子就会弹出,统计的数字就不准了。我想这也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培养。

  在学生数完一个油菜荚了有多少粒种子后,6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认识植物繁殖的意义方面去思考。)

  7、 比较油菜和豌豆花、果实和种子。(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观察更多的果实和种子,为拓展延伸部分做铺垫。)

  (五)、 拓展与延伸 (任选一项)

  1.调查: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写调查报告

  2.实验:课外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只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看哪一朵花能结果?写实验报告

  3.观察:到花丛中悄悄地观察蜜蜂怎样传播花粉。写观察日记。

  4.试一试:给一些花进行人工授粉,用毛笔头或者海绵轻轻地碰雄蕊,沾上花粉,再轻轻地碰雌蕊,接下来观察子房的变化。写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注重学科整合,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延续到课后。)

  九、说板书设计

  3.花、果实和种子

  一、 雄蕊和雌蕊

  二、 给花传粉

  三、 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十、说教学反思(课前反思)

  设计后我对这节课教学流程做了认真反思

  闪光点有五:

  1、一石激起千层浪式的导入。从农村学生身边的常见植物南瓜、玉米等入手,通过提问:有的植物开花后会结果,有的却不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雄蕊与雌蕊与植物的繁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样不但调整了学生兴趣,而且自然切题。

  2、通过观察和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观察一:探究花的雄蕊和雌蕊;观察二:探索果实和种子。除了用感官外,借助工具,辅以课件展示。用棉签做传粉实验,学生深刻理解。

  3、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如用画图的形式记录雄蕊和雌蕊;用数学统计的知识计算豆荚数及种子数;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用到了语文知识。

  4、注重拓展与延伸。教学流程(五)拓展与延伸目的: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5、注意知识的联系。如用学习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的方法学习本课,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的活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第一部分的继续,又是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准备。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浓,对科学知识掌握也会很好,用的最多的就是观察法,只是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学生实验探索可能还不够到位。但基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激发科学兴趣以及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意识应该是很成功的。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岩石书》是六年制小学S版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话为主,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地质的变化,大陆的沉浮都写在岩石书里。文章充满了童趣,把深奥的科学知识浅显的告诉给孩子们。本节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能正确认读会认字,识记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能互相交流。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读生字、新词,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汉子,能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学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我不仅仅是为了把知识给学生讲明白,而是更加重视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每个孩子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结合本组的小课题“低年级充满情趣的识字教学”,教学想法如下:

  一、以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已有的生活认知,识记会意字“岩”字,展示汉字的'魅力和学字的情趣。

  二、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识字,学词。

  二年级以识字为教学重点,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本节课,我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点拨引导,注重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识字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提高识字的效果。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共1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也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追及问题。虽然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却蕴涵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层次差异较为显著。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能够解方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现实中的问题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对现实问题的抽象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结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作了适当的处理:

  ① 在新课之前,增加了与追击问题有关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关系的讲解。

  ② 在新课的引入方面,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而是引用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拍、自导、自演的一段录象。

  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地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拍摄的一段录象来展开,再加以延伸,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整节课主要就是围绕这段录象来展开,消除了学生对新课、新知识的抵制心理和畏惧情绪,各个环节的过度都非常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本节课。同时也体现出了从生活发现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

  四、教学目标

  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够在现实中运用他们。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这种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抽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抽象、探索、理解与运用,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的模型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探索与交流以及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悉追及问题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我一共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巩固、获得新知

  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个题目,并让学生举手回答:

  ① 兔子每秒跑4,那么它5s跑 。

  ② 兔子4分钟能从比赛的起点跑到终点(全长200米),那么它的速度是 /in。

  ③ 假设比赛全程是1200米,兔子以4/s的速度从起点跑到终点需要 in。

  ④ 以上题目涉及到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以上四题都是关于路程、速度、时间的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前提,只有学生掌握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前面3个小题都是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回答。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是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一个归纳总结。学生可能会出现2种情况:第一种是总结不出来。第二种情况是出现错误结果。那么我会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纠正,讲解,让学生彻底弄懂。

  2、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材的情境性,要求教师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场景、问题情境,将知识、方法纳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形成生态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情境来导入新课。

  一个镜头

  一个问题: 警察要追上小偷,与什么因素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镜头是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拍、自导、自演的一段录象。主要是说小明的妈妈被小偷抢了钱包,后来警察出现了,追及小偷,让同学通过录象思考追上小偷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一看到这段录象就会很兴奋,绝大数学生都可能会说与速度有关,少数学生可能会说与距离有关等等,那么在讨论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激情得到了升华,消除学生对新课、新知识的抵制心理和畏惧情绪,顺利地导入新课。

  3、引申提高、发展深化

  在这里,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录象,在老师的提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问题:

  警察追小偷,假设小偷的速度是4/s,警察的速度是6/s, 开始追时,警察与小偷相距300米(出事点距闹市区1000米)

  (1)警察追上小偷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偷时,距离闹市区还有多远?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基于“数学现实”再创造。在本题中,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思维,重点应该放在对题意的分析过程,以及利用“线段图”再现题目情境。

  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和线段图的建立。其中的等量关系包含2个,一个是路程相等,一个是时间相等。

  1、警察要追上小偷,他们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2、而小偷所走的路程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是警察还没开始追的时间段走的路程,第二个是警察开始追的时间段所走的路程,两段加起来就是总共走的路程。

  也就是说警察跑的路程=小偷先跑的300米+后来跑的路程

  300 4x

  6x

  在这个过程中,蕴涵着数型结合的思想,教学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讲解。

  解:(1)设警察追上小偷用了x秒,由题意得:

  6x=300+4x

  解这个方程得:x=150

  因此,警察追上小偷用了150秒。

  (2)因为1000-6×150=100(米)

  所以,追上小偷时距离闹市区还有100米。

  4、当堂训练、应用强化

  这里我设计了2道练习题:

  (1)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① 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② 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本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较难的问题。

  (2)育红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①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h.②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h。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出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h,

  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而练习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有效途径。所以,选题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练习来内化知识,让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了解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作过多的指导,只是做了适当、及时、必要的点拨和提示。

  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有以下五个:

  ⅰ、后队追上前队要用多长时间?

  ⅱ、后队在追前队时,后队派了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不停地在两队之间来回进行联络,那么这位联络员行驶了多少路程?

  ⅲ、当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后,往回走,当他和后队相遇时,后队离出发点多远?

  ⅳ、联络员跑第一个来回用了多少时间?第二个、第三个、…?

  ⅴ、联络员一共跑了几个来回?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于题目的理解、以及本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中下水平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第一、二、三问,而处在中上水平的学生可能会问最后2个问题。当然前面的问题都不难,很容易就能够解决。对于后面的问题涉及到极限思想,讲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探讨,当然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于他们讨论的过程所掌握的知识。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肯定不会完全掌握,还得留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

  5、小结作业、梳理巩固

  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3)、谈谈你学习了本节课后的感想?

  主要是通过以下3个问题进行小结。

  在这里我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作业:

  必做题: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一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选做题:

  给定方程2.5x+2.5(x+2)=55,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吗?与同学探讨,并负责讲解。

  (其中的必做题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主要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后面的选做题是为了让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6、预案设计

  在当堂训练应用强化中,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

  提其他问题怎么办

  老师通过不断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六、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例题分析、巩固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又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学生兴趣、激情的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是: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知识,成绩好的也有新的收获,做到了各有所得。

  整堂课主要是围绕一个情境来展开,过度自然。在逻辑思路方面非常合理,层次安排得当。适应初一学生现在所处在的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进步,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荷说课稿05-11

跳水说课稿05-12

错过说课稿05-11

说课稿模板04-11

说课稿范文04-14

《北京》说课稿04-27

温度说课稿05-05

《匆匆》说课稿04-28

《童趣》说课稿06-09

《寓言》说课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