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11-06 17:30: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美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

  《绕绕涂涂》

  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 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3. 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评价小结:

  在评价小结时,我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让孩子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十七课《画汽车》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分析学习汽车,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2能力目标: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达到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表现不同汽车。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挂图、彩纸、彩笔、

  二、说教案设计依据:

  1、根据愉快教学原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根据课程理念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于教材中怎样呈现,是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爱这节课,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打好基础。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学习的途径多样,所以我在达成设计、应用这一块时,可采用多种方法,1、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案例学习,使学生知道是什么?了解教材、资料、和怎么样创造出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得主导知识技能以及美术学习的思维方法。并成为举一反三的典型2、将教学内容设计为问题学习,将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中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建构知识。3、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学习,使学生再富情趣的学习情况中学习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画的汽车。(简笔画小型货车)问什么车?想学习画面?引入学习,板书课题。

  2、在讲授新课中

  (1)在图中找不同:

  出示挂图让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在哪?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师小结相同在都有车头、车身、车轮。不同在消防车和油车有梯子,油车是拉油的,而消防车是拉水的

  (2)分析车的组成部分:

  学生总结有车轮、车斗、车把

  教师小结有车头、车身、车轮三大部分组成,但从构造上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有关汽车的知识我们先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再继续学习了解,共同学习。

  (3)欣赏书中作品:

  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中图案,都是什么车?(生回答)欣赏学生作品用了什么颜色,他们都用了什么材料?(生回答)仔细观察哪个是你见过的车,说说他的本领是什么?(学生记忆回答)

  你准备画什么车,他的本领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实在不会可以临摹书中的作品,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评价作品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课下延伸:

  (1)回家查找资料汽车的标志?可以查一种标志。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3

  【说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改革转变了课程的功能,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中媒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不断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媒材。新教材第1册第13课《大家一起画》这课力图让学生在玩玩画画的中初步感受、体验不同媒材的不同效果及个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媒材。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我在本课教学方案中采用三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育的实际与新课标所想提倡的主导思想相协调:

  一、尊重孩子,注重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我通过让学生在预备课中参与选择本课媒材,即参与备课,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他们的兴趣更持久。另外,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制作绘画工具,可获得实践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各种感受,让学生用新的媒材大胆尝试、合作创作后,再从录象中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和同学的绘画行为表现,以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乐趣,加深感受,完善人格。

  二、以美术学科教育为基础自然穿插跨学科教学

  世界音乐大师舒曼曾说:“有修养的音乐家从拉斐尔的圣母像里能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教育也是同样。我在本课中穿插歌曲游戏,对学生乐感、节奏感、动作协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家自制媒材,先试效果,再适当加以改进,这一过程又与科学知识紧密结合。当然,美术教学综合化并不是各学科知识的机械拼盘,而是要根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和知识掌握的综合化。

  三、注重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本课要通过“大家一起画”的作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本册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等课中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合作教学,但严格的说,在第13课才提出学生绘画过程中须分工合作的'具体要求。他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则直接影响创作过程及效果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学生在集体绘画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摩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妥善处理小摩擦,在绘画行为和其它行为上团结协作,成功完成大画。在本课尾声时学生通过观看集体作业过程的录象,能进一步感受自己与集体间的关系,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说教学方案】

  ㈠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㈢课时安排:预备课+1课时

  ㈣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中不同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隐性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㈤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对新的工具、材料的尝试和掌握。

  难点: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㈥教学准备:

  师:摄像机、录音机

  生:自带绘画工具

  ㈦教学流程:

  预备课阶段:(5分钟)

  ⒈探究方法确定媒材

  ⒉欣赏讨论熟悉音乐

  我个人认为美术课的预备课很重要,好些课对学生课前准备的要求挺多,我不知道这时间到底到哪儿抽,我平时都只好在上课学生作画时布置下节课要准备什么。在这里我提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根据我们美术课特点,将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为前节课的最后5分钟加本节课35分钟这样的40分钟,可行性是否强些?

  正课阶段:(35分钟)

  ◆导课—— 一起玩

  1.一起回忆预备课听过的歌曲《碰一碰》

  2.教师有意识地引学生将游戏从教室玩到操场以边唱边跳的游戏方式导课,让学生将歌曲中的轻松快乐情绪和游戏中的协调合作状态带到紧接着的绘画环节中去,使它们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授—— 一起画

  1.尝试

  听老师口令,看谁画得对又好,不会的可以跟着老师画

  师:圆形——方形——三角形——

  远——近——粗——细——轻——重——

  通过用自制画具进行不同形状、不同距离、不同力度的绘画尝试,

  让学生初步掌握新媒材的使用技法,绘画能力、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跟着老师同学玩玩画画,他们感到用新的方法画画并不难。(大家从录象中可以从不同学生画同一个形状时的不同动作、方法、效果,感受到学生的不同个性)

  2.交流

  ①讨论:(回忆预备课预习过的内容)

  书上小朋友的合作作品画了些什么?(学生:蚂蚁的家、火车、海底世界……)

  我们画什么好呢?怎么分工?(学生发言)

  在预备课的讨论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加上后面作画过程中的“采访”环节,旨在分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的难点。

  ②作业要求:

  每个合作组合作画一幅大画,为它取个题目,讲讲这幅大画的故事。

  师用拖把蘸水在地上写“大”字,生齐喊:“大家一起画!”

  迅速散开、各组开始合作大画

  再次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因为我想教师应该时时处处留意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培养。

  3.合作:

  ①始:教师抓紧巡视、关注各组的分工合作状况,给问题组提出建议

  ②中:教师对学生绘画过程进行录象,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采访” ③末:放歌曲《碰一碰》,大家随音乐边唱边做相应动作回到教室。

  再次将学生带到游戏的轻松气氛中,同时学生又能随乐曲主动回教室,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组织教学时间很费的问题。

  ◆ 展示—— 一起看

  观看录象:找找自己在哪里?(在学生兴奋地交流中结束本课) 让学生更清楚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分子,为合作完成的“大画”都做了些什么,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作品比平时单独完成的作业场面更大,气势更好,它必须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成功。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4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想象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三、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四、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的纸块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五、教学过程:

  1。撕纸添画

  1)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跟我学”的游戏,好吗?(音乐同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第一次作业。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里的小纸③撕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是撕?学生跟着撕,然后放好。老师将纸撕成两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块,大家看看像什么(变化位置)?(揭题)

  生:像什么……④帖(强调帖的位置)教师添画(靴子)。老师添画了几笔变出了靴子,你会吗?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其他东西。下面我们想好后贴好,添画!看看谁最聪明。表扬学的快又好的学生,并奖励。(实物投影仪展示)

  2)刚才我们变了一张,还剩下一张像什么呢?

  生:……(教师变化位置的摆放让学生联想)老师这里的收集一些图片,你看看和它有什么联系,哪些比较像。(图片欣赏)你看它像什么?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吗?哪位小朋友刚上台来变一变!

  师:你准备把它变成什么呢?你先怎么做?摆摆,再贴(提醒贴的位置并提示注意胶水怎么贴)画!讲评作品。小朋友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画出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讲评强调创意)总结把撕出的两张纸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

  2。欣赏

  3)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机器猫也带着它的绝活来到我们课堂上了。注意看机器猫是怎么“变”的。(演示课件。)

  ①机器猫拿出其中的一块纸块,把它撕成三张,(手示范怎么撕成三张的)添画成蜻蜓;把另一块纸块也变成了蜻蜓,猜猜猫把最后一张变成什么……。变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张三块纸片变成不同的蜻蜓!

  ②风景(三座小山,山上还有小树小草)(跟山有联系的景物)看着是什么?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山里画了什么,山的外画了什么)

  ③鳄鱼(深色纸上用浅色装饰)(动态、造型夸张,突出它们的凶猛)这是谁啊,为什么用白色呢?你喜欢吗?为什么?你从那里看出他凶狠的?(眼睛爪子嘴巴)鳄鱼的身体是黑色的,能用黑笔画吗?它合起来是一张纸。

  ④汽车(不仅可以在形状的外面装饰,还可以用蜡笔在里面装饰)火车(竖向连接)看什么来东西来了,你最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看汽车画的`多细致阿,它用什么材料画的?

  ⑤亭子(横向连接)

  ⑥车子你发现了什么?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竖

  无论机器猫把纸撕成几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变成同一类东西,你们说它厉害吗?好,刚才机器猫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给它带上几张回去让它欣赏呢?。师:下面你们想和机器猫比比谁聪明吗?屏幕上的图片看看能给你启示吗?

  3。学生作业

  将纸随意撕一撕,将不同的纸块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添画。

  4。评讲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像什么呢》说课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第一册中14课《像什么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属于意愿性,其认知水平属于平面知觉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从撕各种基本形开始,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让他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贴。总之,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永远高与作品的难度。这样,学生才会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教材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教材以三个版块,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将纸随意撕开,选择其中的一块进行想象“像什么呢?”,然后进行添加完成。二是将纸随意撕开,把所有的纸块全部利用起来,想象成同一主题。三是巧妙运用废旧纸张,采用多种撕法,利用所有纸块形状进行多种想象,创新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教学难点是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撕纸过程中会将纸撕得粉碎,这样难以想象成新形象。因此我课前控制好纸的大小,课堂上则要求学生撕几块。有的学生为了求新,在添画过程中会出现以画为主而不考虑纸块形状,所以我会要求学生想象得要合理巧妙。同时,在作业过程中,有的学生做成“撕纸贴画“,这时我会及时纠错,随时点拨。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5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巧用对称形》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构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带给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透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就应到达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明白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潜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潜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就应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必须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就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理解潜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潜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超多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习流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透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透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透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忙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透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透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巧用对称形对称折;

  1、折叠连续对称折;

  2、画线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资料,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巧用对称形》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秋来了》是为一年级美术课准备的课外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的课,课件中的范作以夺目的秋色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美感,用同龄人的范作向学生展示了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感知秋天,表现秋天,变日常生活的体验为手中的作品,它为以后学习《四季歌》和《花儿朵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秋天”,敢于用美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培养学生注意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去感知“秋”表现“秋”是重点,在感知“秋”的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秋”的同时,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视角,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审美核心,创设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发贯穿始终。

  ⑴展示情镜,引导学生感知美。

  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⑶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四、教学程序

  课前教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找一找秋天,“秋天来了,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仔细观察树、花、草、同学、老师都有什么样的变化?”“树叶落了,菊花开了,小草换上黄衣服了,我们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飞了。”

  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在寻找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同时,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找出学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观,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乡的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虽然秋天的景色每个人都见过,但真正去留心观察,记在心中的有太少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是很鲜活的,它丰富了学生的经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习惯,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热情。

  接着在美术教室中教师布置了有关秋天的各种景物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将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课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还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图片,我们看看去。”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幅有关秋天的图片(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

  伴以优美的轻音乐,接着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气韵美,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大大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秋天,表现秋天的欲望。

  欣赏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给出具体的便于回答的并列式的问题:“刚刚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你最美的语言说给大家听,或者用你的歌声和舞蹈表现给大家看”。学生在回答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将感受的秋天变成了自己的经验,留在了心里;赏美景、说美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审美习惯。

  2、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提出“这么美的秋色中,我们可以干什么呢?”此时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赏周围的美景,在湖边钓鱼,打银杏,捡落叶,跳舞等等,课堂气氛出现一个高潮。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时紧接着问“怎样去表现呢?”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笔画,用水墨画表现,剪贴等等。

  教师其实已为学生在桌上准备了彩色卡纸和皱纹纸等材料,同时学生也带来的许多废旧画报,摸一摸这些材质,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利用他们?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判断、联想,进行回答。

  3、了解技法、个性创作

  学生对这些材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我安排了以下环节。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现秋天的作品,首先让学生欣赏汤姆森的油画作品《秋天》感受大师风采,同时教材大量出现了同龄人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欣赏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撕纸贴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大家都会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将创作意愿变为实际行为,刚才欣赏到的图片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怎样将生活中的物象变成作品,这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说其他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那么美术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让学生获取创造性表现才能。学生通过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说一说秋天的故事,评一评秋天的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了解到了秋天此时要学生创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作品来,水到渠成。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动探究,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提供相关图片,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学生也会在素材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我巡回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机遇帮助鼓励。

  4、游戏评价、课后拓展

  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作业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果树”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作业栏,再次创设一个绚烂的“秋天”的情境,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画,再让学生自由欣赏,由学生在欣赏评议的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挖掘真、善、美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幅作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接着给每位学生一枚即时贴制成的“小果实”,告诉小朋友:“在你最喜欢的的画下帖上小果实,老师在喜欢的画下帖上大果实。”由果实的个数最后评出大家喜爱的画,送给小作者秋娃娃的头饰。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7

  一、 教材分析

  《神气的小厨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六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综合造型表现课,教材中针对儿童心理特点,选择儿童喜欢的食物为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把美术和生活有机联系,从不同角度体验美术的乐趣,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

  二、 设计理念:

  这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在实际动手中寻求知识点,找到学习方法,体验学习乐趣。教师只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食物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同时引导学生用丢弃的废旧材料和橡皮泥来进行制作,让他们从中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循环利用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食物的基本形态和制作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入“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

  3、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纸和橡皮泥等)做出多种多样的事物。

  难点:2.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五、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师准备:课件、制作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名 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美术是形象艺术,它的美存在于美术作品的形象中。没有形象的美术就谈不上 美术。用眼睛观察是感知理解美术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真正会观察,让学生有一双懂欣赏的眼睛,使其终身受益,这是美术教学必须重视的任务。所以我通过喜欢 吃的美食激发学生兴趣,在分类大纲里有三张关于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选择,从而了解美食的简单分类通过美食来引出厨师再有视频中的厨师做菜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厨师的神气,从而引出课题神气的小厨师

  二)、了解生活中的食物

  在 欣赏生活中的食物时,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分类还让他们说说的其特点和颜色,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各种的结构特征,教师在这一环节起到引导作用。“好表扬”是小学 生的重要心理特点,表扬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学生找出哪种食物对应哪种类型时我会给于表扬,让学 生一种愉快、自傲的情感体验。

  三)、欣赏演示

  这一步骤我用了示范性欣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欣赏教师做的“食物”,学生看到老师各种食物,自己就有想做食物的冲动。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有时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通过分析、交流、感受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并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所以在本环节让他们欣赏的'同时说说老师做的“食物”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让学生通过观赏了解制作“食物”的选材和制作方法,接下来再让学生看我制作过程的步骤,并通过欣赏比较了解整齐打摆放才是美。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做的像而且要摆放美观。

  四)、学生创作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让他们带上厨师帽来做美食,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制作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 善的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习了树的知识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创作,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学生制作时播放轻松的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五) 、评价

  人类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于学生在比例方面的感知有差别,而且整体把握形态的能力较弱。评价学生的作品应该因人而异,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此环节我用了比 较欣赏,目的是为了找出作品之间相同或相异之处以促进对欣赏对象的理解。比较欣赏由于对欣赏对象相关方面的比较,而使欣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在具 体教学时,假如能充分利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形式、技巧乃至风格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比较,则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更易使学 生得到启发,从而使其加深理解,激发学习主动性。

  六) 、拓展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其实我们除了用彩纸还可以用很多废旧材料来做食物,出示海绵泡沫塑料做的食品让学生观赏,课后同学们可以用其他废旧材料来做些你喜欢的食物。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8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最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大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大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9

  说教材和学生:

  这是一份自选教材,教学内容是每个学生先根据纸张的质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剪贴图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剪贴出一幅有情节的图画。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纸剪贴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三年级同学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在美术课中他们学过徒手撕一些小花、小动物,他们也会用纸折一些简单的花草、动物,会按照图样剪出一些物体的基本轮廓来。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又快又好地剪贴出图画来。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能说出3-4种不同纸的名称,并能区分纸张的不同特点。

  B能根据纸张的颜色和质地合理选择纸张,通过撕、折、剪等方法剪贴出一些图案。

  2.过程和方法目标:

  A知道同学合作可以比较快地剪贴出一幅图画,从而选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B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或图片内容的需要,组建学习小组。

  C在学习小组内学会分工、合作。

  3.情感和态度目标:

  A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的生活,会用自己的剪贴画来美化教室、房间等。

  B在对学习过程及作品的自评和他评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B课后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更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根据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原则,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课后活动三大块。

  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并了解一些纸张的名称、特点等,我还要求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图片。这些工作学生可以通过逛文化用品市场、请教家长、上网找资料等多种方法完成。

  课堂上,我把教学分为3个环节,即:激发兴趣-→互动学习-→展示评价。

  我先出示剪贴画《海底世界》向让学生看,请学生说说看了这幅剪贴画后的想法。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指导点和教学环节。学生看了剪贴画后很喜欢这种制作方法,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做。于是我先请学生看看、摸摸、玩玩自己带来的纸,然后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对纸张的了解,如纸张的名称、颜色、特点等。我还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张纸,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张纸?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用这张纸做出一样漂亮的图案来?并试着做一做。等学生完成后,我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做出这个漂亮的图案来的,同学间可以自由地选择,相互学一学。当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了一些自己想学的'图案后我给了学生一个学习任务:“你们能否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一幅最漂亮的剪贴画来?”同学们跃跃欲试,马上想到合作是最好的办法。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组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因为选择了相似的图片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体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请学生思考了3个问题:

  1.你们组准备做一幅什么画?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2. 画中会出现哪些物体?你们准备怎么布置?说说你们设计的理由。

  3.在小组内,每个人该干些什么?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分工。

  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后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作汇报。教师既要肯定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方法,同时也要提出同学们安排不够合理的地方,如有的小组分工时按画、剪、贴的工序分工,可能会出现一开始的时候剪、贴的同学会没活干。这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让学生想一想在空隙时间里我可以干些什么?要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善于抓住时间、利用时间。当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时,就可以合作完成作品了。当然为了使作品做得更漂亮些,我又不忘提醒同学把以前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起来,如在进行图片组合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分明、色彩鲜艳等。当学生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一幅漂亮的剪贴画后,他们很希望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这时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把自己小组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当然光展示是不够的,我还期望同学能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提高自己的剪贴技能。于是我请同学夸夸最漂亮的作品或作品中最精致的地方。同学们可以评自己组的作品,也可以评他人的作品。除了评价作品以外,我还希望同学们能表扬一下自己的同伴,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让同学在被肯定中得到愉悦和满足,也希望同学的长处能在班中发扬光大。当然除了表扬同学外,我也希望有同学会表扬自己,因为毕竟同学们在课前准备、课间合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人有了自信心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我希望同学们通过互评、自评,评作品、评合作,能在知识上、情感上得到一些升华。

  学生们展示、评价完作品后,我还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主动地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我启发学生:“剪贴画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给他们看了一些用毛线、树叶、花布、瓜子壳制作的剪贴画,希望同学们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同学们看了范作、图片后,他们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出了更美丽的剪贴画。当他们把漂亮的剪贴画拿来让我评分,当他们用自己做的漂亮的、富有创意的剪贴画布置房间、教室等,我们的教学成功了,我们达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

  2.会用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等装饰环境。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认识海洋,想象表现它们。对海洋的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海底的小x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海洋……)

  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

  (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

  (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

  (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

  (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

  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

  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

  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1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透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资料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透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潜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透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潜力、线造型潜力和综合学习潜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透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透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用心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明白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明白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透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

  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哪些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能够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能够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三)质疑再探选取几种植物提出问题。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四)拓展运用

  1.说一说画植物写生应注意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写生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写生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四、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资料,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本课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展开联想;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趣法:采用游戏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如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导入课题。

  2、启发谈话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启发学生学习绘画步骤。

  3、创设情境法:用魔术的形式及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说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引导学生观察手形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作画,学生拓宽思路,互相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范画及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说教学过程

  1、玩一玩

  俗话说“情感产生兴趣”。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运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

  2、说一说

  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对“石头、剪刀、布”这些简单的形体进行联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抓紧住时机更深入地引导“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进而导出课题《小小手》。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看一看

  教师用手影给学生表演一个小故事,在讲故事中做手影表现各种小动物:“早上空气真正好,小动手们起得很早。小白兔,蹦蹦跳跳做早操;梅花鹿,头顶长角来吃草;小猎狗,打着呵欠伸懒腰;突然老鹰飞来了,空中盘旋把食找;猎狗见了汪汪叫,小白兔老鹰来了快点逃。小白兔赶紧往洞里跑,老鹰扑下没抓到,只好无奈地飞走了。”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也在小组内用单手、双手做各种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小朋友的手都很灵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会变的小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种变化多端,形象可爱的手形在他们灵活的手上展现,他们玩得高兴,学得开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热闹、亲切和谐的氛围。

  3、试一试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在实物投影上做手势,然后把手按在纸上画出手形。引导学生试着将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以后再给它涂上颜色。通过欣赏各种形象的手形画,让学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摆手形还可以想象添画,也能用颜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画手形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画法,拓宽思维。

  (三)合作练画,愉快展评

  1、画一画

  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小手,怎样分工?然后小组合作作画。(学生作画时,播放《巧巧手》歌旋律)。通过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创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画出奇趣横生的手形画。

  2、评一评

  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树产自信。在教学中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先让学生说说作品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间相互提议,最后同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我的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后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将学习热潮推向高峰。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学到的本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延伸主题,结合各行各业用手进行蔻创造的情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教师用手语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教师用手语做,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最后,在《巧巧手》歌声中愉快地结束本课。

  本课堂的教学,从“手”的游戏开始到“手语”结束;从教师适时点拨到学生的自主参与;从围绕中心到拓展延伸,无一不体现了“趣”字,这是这堂课设计的中心所在,更是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附:板书设计

  印形

  添画

  小 小 手 变形

  造型 摆形

  涂色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3

  我这天说课的资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也能够使人类蒙受灾难。但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资料能够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能够是真实的回忆,也能够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要应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潜力。

  三、设计思路

  透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取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构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能够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情绪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齐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透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能够到达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潜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明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完美,就应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透过学生作业,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艺术》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的第三个课题,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等,是学生在学习《小贝壳》、《美丽的风帆》后,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海滩、海面走向更为神奇的海底,从而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丰富”,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二、学情分析: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前,我着重调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了基本的学情信息:

  1、闽南是一个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区,学生生活在海边,对于大海本身并不陌生,他们听过、见过、吃过甚至抓过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思维运作以形象为主体,对于“动作”和“形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3、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并且学生也初步学习了用肢体、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事物。

  三、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A、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的奇异景观

  B、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2.能力领域:

  A、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B、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海底生物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领域:

  A、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

  B、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计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确实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是艺术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课外的辅导,只能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和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变小魔术,揭示课题

  好奇之心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拿出一张白色的纸,告诉学生:老师可以五秒钟之内把一张白纸变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这样的引入,来极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课题。

  (二)探索海底的奥秘

  1、让学生模仿潜水员的潜水动作,在感觉中走入海底,产生亲切感。动作表达能力不仅是艺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感受艺术、掌握艺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动作来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动画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让学生说说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课堂资源的交流与互动。

  4、让学生随机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动作,把握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下面的创作打好形象的基础,更为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

  (三)深入认识海底生物的特征

  课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组成的画面,让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组内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海生物进行比较:

  a、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想想它们和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

  b、让学生欣赏海洋动物身上花纹特点。

  c、认知色彩。通过课件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个性的`美;在比较各个生物时,渗透美的鉴赏。

  2、作品欣赏。我特搜集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用点、线、面等表现的海生物,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四)在创作中内化学生的艺术素养

  1、方法渗透。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在讨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创作材料。

  2、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观察和学生个性的独特把握,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合作创作,以丰富的色块、线条等来表现海底生物。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合作训练中,主要做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绘制对象、手法及对象大小。

  b、根据生物的形象考虑装饰的图案。

  c、进行具体的撕、贴、画等。

  3、作品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品评学生作业时,对学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时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美的鉴赏能力。

  (五)扩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海底世界是这么的美丽多彩,你会去破坏它吗?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引发学生反思与交流,进一步认识海洋是人类的朋友,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能破坏的,有责任去保护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与升华。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1-17

高中美术说课稿09-26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02-21

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07-18

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05-06

【精华】美术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06-25

一年级《秋天》说课稿09-17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02-28

一年级《影子》说课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