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31 09:30: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音乐是我们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根据唱歌教学要求幼儿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通过唱歌教学对幼儿进行教育,主要是以歌曲的思想情感影响和感染幼儿,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次活动为孩子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表达空间,引领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和肢体语言能力。歌曲是2/4拍节奏,所以本课知识点是:2/4拍节奏的强弱特点及歌曲中运用的节奏型 ▏X X X ▏、▏X X X X ▏、▏ X X ▏。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方面的以下几个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歌词内容的变化,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

  2、学习问得清楚、听得明白、答得准确。

  3、学唱问答歌,学习用歌唱的形式来交流。

  (二)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为: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会演唱,唱好切分音、休止符。活动难点是:运用肢体动作与同伴交流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为了更好地服务本次的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大象和白兔的毛绒玩具以及其他小动物的玩具。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纲要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用与歌词一致的节奏来读问句和答句,引导幼儿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歌词。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第二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首先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歌词的学习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其次,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遍一遍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集体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在范唱时运用动作、表情和声音将歌词问题表现出来,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由于这首歌曲本身就具有游戏性,所以教学活动始终都会让幼儿沉浸在游戏和肢体表达的快乐之中。在游戏和肢体表达中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主要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整体跟唱的方法。教师整体教唱幼儿整体跟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整体跟唱的学习方法正是幼儿迫切需要的,这样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唱歌教学容易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怎样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呢?

  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始终处在游戏的愉快中,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发表意见与想法。

  2、设计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给幼儿提供讨论的机会。

  3、变换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唱,如请幼儿领唱,分组表演唱,与同伴表演唱等,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可以将“小朋友想一想”替换成×××告诉我等。

  另外,我还特别重视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情感体验去理解学习歌曲的方法。在发展了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引导幼儿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幼儿的自我探索和尝试中突破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程序

  教学分三个部分,活动流程为:游戏,激发兴趣---学唱问答歌---仿编问答歌。第一部分通过游戏:我来问你来答,让幼儿用语言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教师可以出示大象毛绒玩具,边操作边引导幼儿一起回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白兔,边操作边回答: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边唱边引导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并且注意说话的节奏,为学习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教师问:“刚才的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还可以唱出来”,这样,自然过度到第二个环节学唱问答歌,包含着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欣赏歌曲、情感体验:首先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请幼儿说出跟刚才玩的“问答游戏”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和刚才玩的游戏内容一样,只是把说变成了唱。第二环节节奏朗诵歌词,首先请幼儿通过自己探索学习音乐的节奏。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导幼儿,然后根据歌词内容运用语言节奏朗诵歌词。第三环节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跟唱和分组表演唱的形式。第四环节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当发问者,一组当回答者,合作演唱歌曲。第三部分仿编问答歌,教师首先出示部分动物玩具,问:谁来了?能不能把他们也唱到歌里去呢?首先,教师示范仿编:“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蹦又跳,引导幼儿将蹦又跳的动物唱到歌曲里面,如:小兔、小青蛙。然后让幼儿尝试仿编问句,向其他幼儿征集答句。

  当一个问句有多个回答时,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回答比较合适。最后,选择其中大家都很喜欢的问答句,集体学唱。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二类字10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和理解词语。

  2.初步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虫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快乐和自信的生活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小虫子真不错。

  【教学难点】

  学习小虫子乐观、向上、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课件出示:蝴蝶、蜻蜓、蚂蚁、天牛等图片)

  2.板书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齐读课题。

  3.当一只小虫子好还是不好呢?我们来看看一只小虫子是怎么认为的吧!(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pìshǐniàoshǐɡǔjìnɡxìnɡjìn

  屁屎尿使股净幸劲

  hūnhuǎnɡmiǎnfèilièzhuànɡtānpíshěnpào

  昏晃免费列撞贪脾婶泡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注意读准以下读音:“屎、使、撞、婶”是翘舌音,“劲、昏、免、贪、婶”是前鼻音,“净、幸、晃”是后鼻音。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课件出示)

  (1)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2)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一只虫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课件出示)“屁屎尿使股净幸劲”田字格课件。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股”与“没”。“屁屎尿”都是“尸”部,不同的是下面分别是“比、米、水”再联系实物区分记忆。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使”字要注意右边是个“吏”;“劲”字右边是“力”,不是“页”。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幸”字上边是“土”,不是“士”。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屁股一泡尿使劲干净幸运屎壳郎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昆虫:屎壳郎、天牛、螳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它们生活的到底快乐不快乐呢?

  2.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不好的地方。

  1.(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一种说法,当一只小虫子不好。)

  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哪儿不好呢?从文中找出来。

  学生根据问题,读文找答案。

  (1)出示:“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会刺痛的。”

  被苍耳刺到以后,小虫子是什么反应?(很痛,可能会鲜血直流。)

  “蹦蹦跳跳”就是“不停地蹦跳的意思”,结构相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打打闹闹吵吵嚷嚷高高兴兴等)

  指导朗读: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被苍耳刺痛的痛苦。

  (2)“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课件出示)看看小虫子的样子,被淹后是什么感觉?(昏头昏脑)谁来模仿下小虫子的动作?想想他们什么心情?(很沮丧,很难过。)

  理解“昏头昏脑”。(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小虫子被一泡狗尿,淹得昏头昏脑的沮丧之情。

  (3)“孩子们都觉得毛绒绒的小鸟好可爱,但是,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

  他们看到小鸟,心里会想些什么?(快跑,小鸟会吃掉我们的。)

  (4)你觉得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可能还会被大一些的动物一脚踩死,被其他的大些昆虫吃掉。)

  B.学习文章第3-7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好的地方。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思考小虫子的`生活好在哪里?

  1.学习3、4自然段。

  (1)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小虫子感觉怎么样?(一切太美妙了,都是那么的方便,免费的旅店。)

  (2)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好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你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

  (真是太妙了!)

  小虫子会说些什么?(我的免费的特快列车呀!风景太美了!)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享受当小虫子的句子,重读“伸懒腰、一颗、好干净、细长、亮亮得、旅行、免费”等词语。

  2.学习5、6自然段。

  有虫子的的小伙伴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1)(课件出示屎壳郎图片)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螂撞伤,因为它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

  这是什么虫子?(屎壳郎)他在干什么?(推大便)小虫子觉得屎壳郎有趣在哪里?(从来不看路)小虫子是什么表情?(被撞伤的痛苦表情)

  (2)(课件出示螳螂图片)

  “螳螂特别贪吃,它总希望能把我也吃掉,但真幸运,它不会像我一样跳。”

  这是什么虫子?(螳螂)为什么小虫子举得螳螂也觉得有趣呢?(特别贪吃)

  小虫子在干什么呢?(在跳)螳螂能吃到小虫子吗?(不能)为什么?(螳螂不会跳)小虫子现在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边跳边嘲笑螳螂,嘴里在说:“来呀,来呀,来吃我呀!”)谁来学一学?此时螳螂会怎样?(想抓到小虫子,却抓不到,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3)(课件出示天牛图片)

  “有些虫子的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它总是想顶我一下。”

  这是什么虫子?(天牛)你觉得天牛为什么会顶小虫子?(有像牛一样的角)你们知道天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朗读指导:重读“特别有意思,不看路、贪吃、幸运、脾气、”等词语,读出小伙伴的有趣。

  3.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尾。

  出示: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

  这只小虫子为什么喜欢当小虫子?你觉得当虫子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叫)

  (当小虫子确实挺不错,再怎么吵,也不会影响别人,声音总是那么小。)

  朗读指导:要用舒缓,轻松地语气读读我热爱当小虫子的句子。重读“使劲叫哇叫,草地里的歌声”。

  (三)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当一只小虫子有意思吗?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当虫子的好呢?(指名回答)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虫子吧!(生:小虫子你真幽默!小虫子你真乐观、快乐!)

  (四)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当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刺痛、昏头昏脑

  伸懒腰洗脸去免费旅行

  我是一只小虫子当小虫子好小伙伴有意思:不看路、贪吃、脾气不好

  使劲叫哇叫草地里的歌声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同学们充分的讨论、广泛的交流下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发展统计思想,体会德育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以及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进一步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应用多样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指导探索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章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具有统计的基本知识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体现了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活动与探究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家都帮父母做家务活吗?主要做些什么呢?每周大约多长时间呢?

  你们每周干家务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什么?

  教师活动:提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学生活动:全班先分四组进行数据汇总,得到本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进行各小组汇报、交流。

  【通过对这些调查活动的分析,引入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2、介绍新知识

  (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

  (2)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如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为“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的全体”,注意这里“考查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学生干家务活的时间。)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如上述问题中的个体为“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二、范例学习,加深理解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

  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这里所说的“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如对全国人口普查时,考察对象是我国人口的“年龄”。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176页的统计图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知道大概的年龄结构。

  三、问题牵引,发展认知

  讲一个笑话对原有的情境进行变式,引起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儿子,帮妈妈买盒火柴去”“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火柴好多划不着。”………儿子高兴的跑回来。“妈妈,这次的火柴全划得着我每根都试过了”笑过以后,谈谈你的看法】

  议一议

  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鼓励学生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2、我们班上有多少男生?全校呢?全会宁县呢?全白银市呢?全省呢?全国呢?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获得这些数据?(鼓励学生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由于每个人离开某地的方式不同,且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无法对所有的个体进行普查,有说普查的也应该鼓励。举生活中的实例)

  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由于检查日光灯的使用寿命时,对日光灯管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一般用抽样的调查方式)

  【普查的困难】

  1、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太)大,无法一一考查;

  2、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

  3、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

  解决的办法:抽样调查.

  【抽样与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如:

  1、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

  2、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这批灯泡寿命的全体是总体,每个灯泡的寿命是个体,抽取的10个灯泡的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2)为了考察会师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会师园的人数进行统计.

  (这一年中每天进会师园的人数的全体是总体,每天进会师园的人数是个体,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会师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3)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总体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全体的时间。样本是: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个体是:每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什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

  五、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课本177页,数学理解1题。2、“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主题调查

  父母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但是现在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班干部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以“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为主题,设计几个问题,如: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过父母小礼物吗?在家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吗?当父母批评你的时候,你持什么态度呢?等等.开展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星期五周会上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名为《腾飞的中国》,这个单元分为两个主题——《春天的故事》和《国家的主人》。本课题是《春天的故事》中的课题2《按满手印的契约》。它主要呈现了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以按满手印的契约为切入点,通过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巨大变化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原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志向。

  二,说学情:

  1978年发生的事情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很少。所以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询问长辈了解这段历史。我班约大多数的学生家住农村,家里装了电脑并联网的不到5人,能熟练上网的学生也很少。所以我想提前把我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都会安排1-3名上网比较熟练的学生,并组织他们到学校机房去查阅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能力目标: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情感目标: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在这三个目标中,知识目标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力目标对学生来说要稍微难一点,在必要时老师要给学生讲解;情感目标是建立在对能力目标理解的基础上,是内容的升华。

  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品课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学法上,学生主要运用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主要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和询问长辈,在课堂上分小组提出问题,再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法上,老师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时予以指导。在导入时采用谈话法。因为谈话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组织学生围绕着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对问题进行补充升华。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 导入。

  巧妙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导入时我采用谈话法导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常能听到大人们说起改革开放,而究竟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改革开放是什么,学生未必答得上来。但这些知识又是学好本课的基础。所以上课前,我就布置作业,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长辈写一写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上课时老师就提出问题,“你知道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他们的心里对改革开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明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安徽省凤阳的小岗村。

  (二) 激发学生对“按满手印的契约”的兴趣,提出疑问。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小岗村是什么样的呢?书上有一句话形象、具体地概括了——“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货款。”正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三靠村”却因为一张按满手印的契约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这张按满手印的契约)。这样激发起学生对这张契约的兴趣与重视。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提出对于这张契约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三) 汇报交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全班有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搜集到的信息可能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何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与别人交流,分享呢?于是我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提出他们这组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还不明白的问题。老师把重点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这样,就能把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

  我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这些问题:“这张协议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意义、作用?” ,“协议书是由谁制定的?”,“在签了协议书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可对于书上有一个概念“包产到户”也许忽略掉。老师可以用课件相机补充对“包产到户”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这些问题中,“协议书的内容是什么?”,“协议书是由谁制定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回答。当学生回答到协议书是在严宏昌的带领下村民制定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讲述“小岗村实施包产到户的故事”,了解严宏昌这个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打下基础。

  对于“实施了‘包产到户给小岗村带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书上59页有一段话很概括地进行了介绍。可是光有这段文字是很不具体、形象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是模糊、肤浅的。所以当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老师作出引导,用课件出示一组1979年小岗村家业情况的数据来体会小岗村的巨大变化。再结合以前的小山冈村和现在的小岗村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种巨大的变化。

  可对于“为什么‘包产到户’能给小岗村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能从书上找到一句话来作为答案。这句话是“土地承包明确了每一家、每一户的责任,生产的好坏和个人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村里人的积极性。”这句话并不错,它能简单地概括小岗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可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老师应在此基础上作比较具体的讲解,并给学生举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现在有些行业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底薪加提成组成,如卖化妆品,卖保险等。他们的卖的产品越多,提成就越高。

  (四) 了解今日的小岗村。

  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与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但是既然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除了要了解1978年小岗村实行改革开放的史实,还要和社会相联系。于是在学生汇报交流完以后,学习书上59页的最后一段话,知道小岗村大实施“包产到户”给我国其他地方带来的影响。并用课件出示今日小的图片,这些图片呈现出小岗村欣欣向荣、繁荣富强、农民安居乐业的一种景象。通过学生谈感受,萌发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 总结。

  我认为总结是对一课内容的概括与提升。所以,我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用总结性的语言对小岗村的改革及其对全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进行概括,再问学生从小岗村实施“包产到户”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可能会感慨“包产到户”的作用,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严宏昌身上看到,为了改变全村人的命运,他敢想敢做,任劳任怨,为了村民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谈自己可以为家乡,为社会做什么。要想使家乡,使中国变得强大,自己现在应该怎样做。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内容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最后通过“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观察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能从气态变为液态。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的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玻璃杯扣在一个装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说学情、教法和学法

  1.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2.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观察中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3.说学法

  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思考的科学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杯、燃烧匙、热水瓶、酒精灯、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教师以复习前节内容的形式,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冰”。

  2、观察“冰”的现象。

  3、学生举例: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1、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你们猜猜看。板书:水

  2、学生叙述课前实验。(碟子装水自然风干的实验)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是我们刚才很多同学说的蒸发。

  三、探究“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学生讨论、猜测。

  教师归纳板书:加热,风吹,增大表面积……

  2、研究其中一种方法“加热”。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蒸发?板书:加热能加快水蒸发??

  3、教师指导实验方法,并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

  6、小结:水受热以后,获得热量能更快地蒸发,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四、空气中的水。

  1、讨论小河、海里的'水是哪来的(下雨)

  2、雨是什么形成的?

  3、学生讨论,交流。水蒸气遇冷能不能变成水呢?我们用实验证明。

  4、教师口述实验要求并演示。

  5、教师为每组倒热水,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同时教师取一玻璃杯装入一些冰)

  6、汇报:

  7、通过刚才我们的实验观察,证明了水蒸气遇冷能变成水。

  8、讨论“白汽”。

  (1)刚刚实验中有小组提到燃烧匙上方有出现白汽,那白汽就是水蒸气吗?预设:不是。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无色无味,透明,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这白汽是怎样形成的?

  (3)我们还看到哪些地方有类似于白汽的现象?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现象再次证明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

  9、解释上节课的疑问:上节课我们的疑问,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现在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凝结成小水滴。

  10、讨论:雨是怎样形成的?

  雨是水蒸气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组讨论交流。

  12、教师解释下雨的原因。

  我们身边的水一直在蒸发,水蒸气不断上升。红色箭头表示当水蒸气,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从地面上升并遇到上面的冷空气时,就会凝结,变成我们看得见的小水珠,飘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云中的小水珠相互碰撞、吸收,越积越多,越积越重,最后落下来,这就是雨。

  五、总结和揭题,说说你的收获,并板书:水和水蒸气

  六、课外拓展:

  风吹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两块湿手帕,一块用电风扇吹,一块让它自然蒸发,哪块会干得快?课外研究。

【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荷说课稿05-11

跳水说课稿05-12

错过说课稿05-11

说课稿模板04-11

说课稿范文04-14

《北京》说课稿04-27

温度说课稿05-05

《匆匆》说课稿04-28

《童趣》说课稿06-09

《寓言》说课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