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时间:2022-04-07 19:51:4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

  起点文都没这么假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推崇呢?

  当然看看那个时代,普通人束缚可能比较多,这部小说唯一的价值也就剩下那点“为了理想放弃优渥的生活”了。其余的全是糟粕。首先,主人公完全不是高更的性格。高更热爱女人,热爱他的孩子,高更的妻子读过之后说,这不是她丈夫的性格。这种相当冷酷自私的画家,画的东西又恐怖惊人的,我觉得像毕加索多一点。毕加索坑害了很多情妇,死的死残的残,这个剧情是不是很熟?

  其次,毛姆书中夹带了太多仇女言论。人性共同的恶,他让女人承担骂名。其时女子依附男人是社会常态,毛姆对性格菟丝花的女人极尽嘲讽,又不挖掘深层内涵,纯粹把恶意撒在女人身上。

  最后就是人设超级不合理了,杰克苏都没这么苏。起点文的男主至少长得帅又有钱才有女人投怀送抱。看看这个男主,穷困潦倒,长得丑,性格冷漠,这种人居然会有女人扑上来,还为了他自杀?就算穷渣男也要嘴甜的。还有那个他的老婆,年轻漂亮自带房产,做家务赚钱带孩子,非常喜欢被家暴,十七岁看上一个五十岁的.穷丑老头。一开始不喜欢他的女人会爱上他然后自杀,一开始不喜欢他的男人会为他破例而且崇拜他。

  夹带私货的仇女YY文,那么多文青还一个劲自我感动,发那些让人看不下去的感悟。我对国民阅读思考能力不抱希望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深入探讨了永恒的理想和现实问题:有多少人只是抬头胆怯地看了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呢?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放弃政卷经季人的工作,去当画家。有点疯狂,不可理喻,是众人眼中背弃家庭的负心汉,当他一直以来靠工作工资养活太太孩子,大家也理所当然享受在其中。一直生存没有危机感。这种现状一旦被打破,首先是太太的慌乱,紧张。太太对他的爱好一点都不了解,怀疑他是变心和另外一个女人私奔跑了。太太用“耸人听闻”来说丈夫的不可理喻。

  从太太前后的表现,让“我”发现:人的性格有多么复杂,平庸与伟大、狠毒与善良、痛恨和喜爱可以共存在一个人身上。

  太太最后也重新筹划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努力养活自己,还有孩子靠她姐姐的接济。这种苦难使她变得心胸更狭窄、报复心更强。她和所有循规蹈矩的女人一样,完全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生活才是真正体面。

  斯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穷困潦倒,饥不择食享受着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画也卖不出去一张。这种苦难得生活下,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艺术创作。

  迪尔柯·斯特罗伊夫是一个滑稽、蹩脚的画家,可他很能赚钱,又为人大方,性格软弱、善良。被别人伤害。对“我”热情豪迈。不会拒绝别人借钱。

  我想说虽然抬头看到了美丽的月亮,我还得低头去寻找地上的六便士。钱会让我的物质生活更加有保障。现实会很残酷,我害怕在理想生活中更加奄奄一息。我年轻时也尝试着追逐“月亮”,但“月亮”太遥远,永远到达不了。只能偶尔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生存的六便士。钱可以让我快乐,美里的“月亮”让我上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

  每个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不同,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美景和故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都被现实的欲望绑架,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会让自己驻足反思,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太阳][太阳][太阳]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

  “有些人就是生错了地方。造化弄人,他们被抛到某处,却惦念着一个隐约朦胧的故乡。出生地则是异乡,从小熟悉的绿荫小巷、曾经玩耍的拥挤闹市,都只是沿途风景。他们在亲友中也许一辈子都落落寡合,对自己唯一熟悉的环境淡然疏离。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促使他跑遍千山万水寻觅自己永恒的归宿。也许有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欲,促使迷途者返回祖先在鸿蒙初辟时离开的故土。有时一个人偶然来到某地,会有莫名其妙的归属感。这就是他寻找的家园,他将融入自己从未见过的`环境,与从未谋面的人相伴,似乎生来就和这一切相熟,在这里他终得安歇。”

  “他是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圣地,那心魔对他毫不留情。有些人渴望真理,为追求真理,他们宁愿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

  毛姆的笔触极为细腻,对人物、对环境的描写相当出彩,很多段落甚至可以当作散文来读。据说主人公是以高更为原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主人公特立独行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对恶劣环境的超强耐力和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世俗的蔑视和傲然,都极其令人震撼!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5

  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我们世俗的生活。

  人性本恶,欲望无处安放,需要为所欲为。成年人的善是自我救赎,是粉饰。

  难以想象高更拥有这样传奇的故事,在中年为了内心隐秘而蓬勃的创作欲望抛妻弃子,摆脱了一切世俗投身艺术。是不是艺术家都天生为一种欲望所驱使,肩负着表达上帝的使命?不管他们在不在乎,上帝的使者仍需世俗的悲悯,他们在这里经受苦难,也在这里播撒美好与希望;在这里赎罪,也这里在救赎世人。

  或许伟人的境界,是我们普通人永远都达不到的高度。如果是我,不会因为理想而丢下责任,丢下情感,我觉得这太自私,太不负责任。

  所以,我终归只是一个普通人,想和普通人一样,渴望拥有正常普通生活的,普通人。

  世人眼里天才都是疯子,那里是疯,其实只是做了世上大多数人不敢做的.事,放弃世人以为的舒坦日子,世人做不到就认为做到的人是疯子。

  我很佩服疯子,我却做不到,所以我成不了天才。

  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既不在月光下显得鄙陋,也不在六便士面前显得骄横。

  即使是天才,一路走来,也是有过客相助走过,伤害和无视别人的善良是不对的,即使是天才不也还是要吃饭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6

  世人将这本书奉为经典,我不置可否。可能是因为太久不读外国小说了,思维逻辑有些跟不上作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想反驳作者。首先是文体,因为我对这本书除了知道它是名著外,其他方面一无所知,所以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后来发现是和现实有联系,但不是作者,而是以高更为原型的。我对高更也不了解,所以单纯地评价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他是一个毫无人性、任性妄为、孤独的dreamer。为了儿时的梦想——画画,他抛弃妻子;斯特洛伊夫先生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欺朋友妻,而且他只把朋友妻当成模特,厌烦了就弃如敝履,朋友妻以自杀结尾,他毫无愧疚之情,他非常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满脑子都是情情爱爱,是男人的附庸,贱得很,鄙视他。作者视角的主人公也绝非善类,他把一切都当作笑谈,以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他的冷漠和斯特里克兰德如出一辙。这本书夹叙夹议,嬉笑怒骂,其中不乏人生哲理。

  只有诗人或者圣贤才会相信,在沥青路面上浇水,百合花会长出来回报他的辛勤付出。

  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人类骨子里具备编织神话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人们贪婪地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的生涯中捕捉各种让人惊讶或者令人迷惑的事件,杜撰出传奇,随后发疯般地深信不疑。这是浪漫对平淡无奇生活的一种抗议

  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得到的回报应该在创作的乐趣中和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对其他东西都不必介意,无论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在所不计。

  格言还不是愚钝的人用来模仿智者的呆板器具

  “为什么可人的女人要嫁给枯燥的男人呢?” “因为脑子好使的男人都不娶可人的女人啊。”

  有些人是社会机制的一部分,因此他们才能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只能靠社会活着。他们像身体里基本的细胞,而且,只要他们保持健康,就会在那个巨大的整体里被吞没

  女人有种无法摆脱的毛病,就是一心想和愿意倾听她的人絮叨自己的私事

  我告诉你我得画画。我管不住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游泳游得好或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不得不挣扎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死。”

  为什么你会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能像石头一样扔在沙滩上,让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便捡起来?美是奇妙的东西,奇怪的东西,画家经过折磨灵魂才能从这混沌的乱世找出来。画家把美创造出来,可美不是所有人都能辨认出来的。你要想认出美来,就必须重复画家的那种冒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7

  第一部分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朱斯兰的家庭情况,他是一个无趣但是富有的证券交易员,但他的太太是一个热衷于社交活动并且聪明漂亮的人,她通过请客到她们家吃饭等等等方式认识了不少作家,他们有一儿一女,生活过的稳定且富足。

  生活没有这么一直继续下去,有一天朱斯兰突然离开了他老婆,但是他并非是出轨或者移情别恋,而是要去画画,离开他的家,离开他的老婆去学习画画,在块40岁开始学习画画,并且没有和他老婆商量独自离去。

  离开他老婆他先去了巴黎学习画画,他的日子过的也不好,几乎是吃一顿要饿上好几天,最后饿的非常瘦,住的地方也不好。在巴黎有一个很欣赏他才华的朋友经常接待他,借钱给他用并把自己的画室给他用,最后朱斯兰把他老婆给勾引走了,并且表现的毫无内疚的意思,他的这个勾引来的老婆死后,他去了一个小岛上,并和当地的一个小女生结婚了,最后他自己生病死了,他吩咐他老婆把他的画作都付诸一炬。

  不是天才依然可以自由勇敢不负此身,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做不喜欢的事情做不到伟大,只有做喜欢的事情,忘我的沉醉于自己的事业,将事业与生命融为一体,才会取得好的,杰出的'成绩,当然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是职业自由,而不是去讨论理想与事业成功的线性关系。

  每天叫醒你的是梦还是闹钟,是对美好的前方的吸引还是黑暗的背后的恐惧?书中的原型是著名画家高更,如果是我们,能放弃富足的职业,去画画吗,很少有人能做到,理由有一大堆,反正就是做不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

  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疾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最后特别感谢朱老师,能读完此书,多亏了朱老师!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9

  这是一本很多人都看过的书,“月亮”代表着纯洁的理想,“便士”意味着苟且的现实。

  故事有这样一个版本:

  一个年近不惑的大叔,做着收入不菲的证券工作,有一个温柔大方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住着另人羡慕的大房子,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就那么突然的有一天,他放弃了这里的一切一切,带着家人的数落,旁观者的责骂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远方追求他的绘画梦想。他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住在肮脏的孤岛,与世隔绝,没卖出过一副画,终日疾病缠身,最终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满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烧掉,永世不得相传,即便最终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后的事了。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一个怀揣梦想的大叔,终于有一天冲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缚,带上画架去了艺术的国度。在那里,他仿佛到了梦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无旁骛的作画,绘画带来的满足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他一刻不愿停歇的创作,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此生最满意的作品,并将它带到坟墓,实现了灵魂与肉体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后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人。

  其实写一份书评可以有好多出发点,故事的编排,写作的技巧,作者的经历都行,今天我想从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本身,去思考一些关于人的问题。

  很多人并不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一个男人不应该像他这样毫无责任感;但更多人会选择中立,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讨论对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没有天赋和勇气去追梦,又不甘于太过平凡。

  那么什么是梦想,是一个会刺激你荷尔蒙飙升的词?是一个会让你获得快乐的源泉?还是一个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远方?我想都不是,书中没有介绍思特里克兰德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颈,更加没有任何说明他有经历怎样的挣扎、折磨甚至放弃。但我们都曾有过兴趣爱好,健身?读书?画画?弹琴?哪一个坚持过几十年如一日?最初的兴奋都逐渐会被过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弃。

  如果你觉得我在灌鸡汤劝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兴趣讨论什么才是梦想,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资格去拥有。我也没有因为读完这本书而感受到强烈的悲伤或是兴奋的冲动,我最感慨的是拥有梦想这件事带给思特里克兰德的冷静和理智,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兰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为自己的离开使她没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兰德,却在他成名后在家中挂满了他的遗作,并与来访者谈笑风生,虚荣心被彻底的满足。他因为与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离子散也未曾感到一丝内疚,因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而这位朋友刚好是妥协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过去,对于妻子而言,他是自己耻辱过去的鲜活证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实际上是因为我根本不在乎你对我的看法。”中间人劝说思特里克兰德回家的时候,无法忍受其冷漠的态度便气愤的与其争吵,带着世俗所认为的道德,理直气壮。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平静的说出这一句。虽然我们没有明确的.意识到或者我们根本不愿承认,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是否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不理会,我们就会讨厌他。所以当你沉默以对的时候,那些说不喜欢冷暴力而同你不停争吵的人,真的是因为TA嘴上说的越在乎才越生气吗?

  说到这,我停更这么久也多少与此有关。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停的听取着他人的意见,你年纪不小了,你该成家了,你该好好规划人生,你该有个普通女生该有的样子,你也没有那么优秀,你......于是我照着他们的说法不断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学会如何说活,如何闭嘴,写文章也都是想着怎么迎合大众的胃口,怎么写一些老少皆宜的“干货”,然后我什么都没写出来,然后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谁。思特里克兰德对世俗的冷静处理态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实写写字而已嘛,哪有那么复杂,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评头品足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除非是我自己给了他可以影响的机会。抑郁的人大多是因为想不开这一点吧。

  总结

  或许一个人如果想体会到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演员;而要跳出自身之外,则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抱着一种既超然物外又沉浸于其中的兴趣。一直想问上帝一个问题,他是如何看穿了人性后又能对人饱以热情的。其实生命中会面对很多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各有各的正负面,而浪漫的那一面需要你像一个演员一样忘记剧本以外的不美好,安心投入到角色中才能体会到;而你因此付出的代价又需要你跳出自己,以免过度悲喜;可是太冷静又会让你变得很无趣,你必须在跳出自己的同时又对自己的经历悉心照顾,像看待孩子成长一样,平和又喜悦。

  所以,对于大多数平凡的我们,除了吃饭睡觉没有不做就会死的事情的我们,如何饶有兴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

  最后以毛姆本人对本书的理解来结束分享吧。“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却从看不到那六便士。现在我们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们是站在地上仰望到月光。而且当我们的爱情不是憧憬和幻想的时候,却发现被月光照耀的现实也是美好的。只是我们谈起我们的生活曾有那么多的快乐,但在当时却从来都不觉得快乐,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在新的生活里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

  第一次看毛姆的书,很久前就听过,看了一下,觉得吸引力不大,也就放弃了。和一个好友聊过,她也说一开始看不了,后来铺开了,各种爽。亚马逊的畅销书真的好便宜,1块钱,二话不说就买了。

  一本关于梦想(月亮)和现实(六便士)的小说: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有了稳定的工作,一个漂亮的妻子,两个女儿,某一天,突然留下一份简短的书信,然后弃家出走,跑到巴黎,不再回来。没有工作没有积蓄,过着落魄贫穷的'生活,身体和精神饱受煎熬,却丝毫不在乎。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他接下来的人生,如同溺水,只有紧紧的抓住画画这救命草,其他的一切都无从重要。之前没有一点画画的天赋,逃离前也就是在夜校偷偷上了一年,被周围人认为是闹着玩的。最后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据说小说的原型人物是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

  不知道 如果是几年前的我,看到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想法,一腔热血,高歌梦想,为了梦想故,一切皆可抛。

  现在觉得,人还是要现实起来了,梦想虽好,但是也要兼顾着现实,很多时候,现实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梦想上层的坚固程度。这也注定,我就是平平凡凡大众中的一位吧。

  会觉得,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算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理想也好,抛弃了一切,特别是家人,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还好没有了父母,不然怎样去报答其中的养育之恩。

  沉迷上画画,也丝毫不是投机取巧准备被画商看中出画展成名赚钱,对待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展示出来,逝世之前,也命令同居女子在他死后把住房四壁创作的画付之一炬。看来,天才总是内心强大的,儿女私情,道德伦理,才是吾等凡夫俗子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对于整个社会,他留下了艺术的财富,但是对于他个体来说,其实和沉迷游戏不顾一切没啥区别。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梦中,完全脱离了现实,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画画(游戏),丝毫不通人性,比如对待老好人XXX。

  有时就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去同情他,不是他选中了梦想,而是梦想选中了他,成为梦想的俘虏,去放弃了其他的一切。

  月亮和六便士的取舍程度,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秤,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1

  六便士随处可捡,而我只珍惜那片月光。

  ——题记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默然的人,人们只知道他家境殷实、沉默寡言,又有谁能想到他将有一天会离家出走呢?《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便是其中的一个。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在证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经纪人。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爱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个普通的丈夫,有时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称号,有谁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辞别了妻子,抛弃了儿女,一个人栖息在巴黎的破旅馆中。这是怎样一种随性超脱?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巴黎的某个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认为他出轨时,他独自一人固执而古怪地画画。他只上过一年夜校的绘画课,没有人欣赏他的画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来供给他追逐心中的“月亮”。但他丝毫不在意:“我告诉你了,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正是这种常人难以想象与理解的坚定,使他最终来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塔希提,在那儿实现了他的涅槃。

  有些人会如此谴责斯特里克兰德:他粗鲁无礼、蛮横冷血、固执己见,但在这些词的背后,是他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查理斯从来未因绘画能为他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荣华富贵而选择绘画,他仅仅只是热爱罢了。当他栖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时,他过着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更清贫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富有:他热爱自己的绘画事业,他有一个令他痴迷的小岛,他有一个可以令他不断追求的梦想,这便够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当年的伦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却选择仰望天空的月亮。他的仰望不是对自己的满足,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最高礼赞,他来过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赋予他的光荣——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他心中那一轮“明月”,他葬身于大火之中,与其最杰出的作品一起。正如毛姆本人所说的:“他可以说死而无憾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世界多么美好。临了,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他又将它毁掉了。”他执着地追逐着梦想,尽管其带来的物质回报微乎其微,但他所带给后人的勇于追梦,不为世俗流言的示范熠熠闪光。

  人生路上,哪有谁不畏世俗流言?但《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社会的滚滚潮流中前进,一定要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着你,始终不要放弃梦想、放弃初心。并且,无论身处何方,年龄几何,都要记住:我们要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事物,并为其自由而奋斗。当我们有勇气作出决定时,就已经身处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许多时候,我也迷惘过,甚至天真地认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但是毛姆教会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随心所欲,不要让自己为别人所活,那么当你真正热爱一项事业时,你便成功了。其后,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态,生活并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还有诗和远方。当然,还有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所以,大胆追梦吧!当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时,它的清辉是地上的六便士无可比拟的。

  愿每个追逐梦想的人,无意将生活摔得支离破碎,却让灵魂更加伟大。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厄运。

  ——后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2

  发现近期很多人在看这本书,又恰巧在书店看见有卖,便买下了。看完后,有所思考,故作此篇。不太了解毛姆,若有疏漏之处,还请见谅。令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

  故事简单来说,是一个平凡的证券经济人为追求艺术,抛弃他在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孤身前往巴黎,在巴黎生活,寻找他的艺术,最后在一个名为塔希提的岛上实现他的艺术追求,同时也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种为梦想不顾世俗的眼光的故事对于还是个少年人的我来说,应是比较钟意的类型,但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即使其中有些句子我很喜欢。

  本书以一位旁观者的第一人称视角来描写男主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其中夹杂对一些现状的评论,总体来说比较有趣。粗看下来并无不妥之处,但总结书中出现的四个女性形象,竟只有斯特里克兰的最后一位妻子——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每天负责柴米油盐和教子的女性得到了作者的正面称赞。而对于其他三位,作者表面称其好,暗讽其愚蠢。反观男性形象,一个是为艺术的斯特里克兰,另一个是哪怕被戴绿帽依旧老好人的施特罗夫,这样看来,恐怕作者是对女性有些意见:发妻的拘于世俗,女作家的八卦心理,施特罗夫的妻子布兰迪,后来抛弃丈夫,恋上斯特里克兰,最终悲惨死去,可谓这三位占足全书最不好的部分,难说作者不带偏见。

  回到文本,前期的有些语句我还是挺钟意的,例如第二章、第三章中关于对文艺界故作姿态、强行深刻、高高在上的风气的批判,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例如十一章的“人性是多么矛盾,不知道真挚的感情中会有多少矫揉造作,高贵优雅中会有多少卑劣低贱,也不知道罪孽中会有多少良善仁慈。”和二十章的“我不会想起过去,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例如布兰奇与斯特里克兰恋爱时,说“在爱情之中,存在柔弱感、保护欲,陷入爱情的人急于做好事,以便给予对方快乐——这即便不是无私,也是巧妙隐藏起来的自私;爱情会让人缺乏自信。”及后文的“作为情人,男女之间的差距在于,女人可以不停地爱,而男人只会偶尔去爱。”

  例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孤身一人。每个人都被封闭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通过符号与同类进行交流。这些符号没有共同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十分隐晦和不确定。我们痛苦地向别人传递我们心中的珍宝,可他们没有能力接受这些珍宝,于是我们只能孤独前行,虽然我们和别人并肩而行,却并不能彼此相伴,我们不能了解我们的同伴,他们也不了解我们。”

  例如“谁又能彻底了解难以捉摸的人心呢?那些认为人心只是具有高尚情操和正常情绪的人自然做不到。”

  例如“魔鬼为达到目的总是会引用《圣经》。”

  说完词句,再来看一看主题,文中主角追求艺术并无不妥,但这样从世俗中逃离,从安逸逃向未知,这样逃跑的姿态不仅稍显狼狈,也有些不负责任——曾经的责任。若是心怀艺术,不堪浮华的喧闹,寻个寂静处便可;即使要离开,也应体面(对于自己来说)地与过去道别,从容离开;而不是作出受害者的姿态,对世界嘲讽。追逐内心的`热情与理想不止有离开这一条路,热情与梦想的烈火烧掉的应该是无用的道德标准与社会羁绊,而不是内心的良知和感情,但主角的烈火似乎烧了太多。

  只追逐脚下赖以温饱的六便士的人,只追逐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名为梦想的月亮的人,都是傻子。活着是追逐梦想的前提,而梦想是活下去的动力,两者相伴相生,怎可择其一者存活,更不用说踩一捧一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名不副实,让我后悔买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3

  狂热的人格,躁动的灵魂,本心的召唤铺就一条伟大的不归路。卑微无趣的现实与崇高至上的理想,如果二者不可兼得,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我告诉你,我得画画。我身不由己。人掉进水里时,他水性怎样,是好是差,都无关紧要:他只能扑腾出去,不然就会淹死。

  我到巴黎有上百次了,可它总是能令我心旌摇曳,走在街头总是觉得即将遭逢奇遇。斯特里克兰则淡然处之。如今回想起来,我认为当时他对一切都视而不见,心中唯有使其灵魂不得安宁的某种幻象。

  并不是人人都想要想我这般行事呀。绝大多数人都完全满足于做循规蹈矩之事。

  斯特里克兰夫人:我认为,他只要是和一个女人跑掉的,就还有回来的可能。我不相信这种事能成气候。不出三个月他就会对她厌烦死了。但如果他不是因为恋爱而出走,那就完了。

  “但这件事掩盖不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个无情无义之人的事实。”她严厉地看着我,“我可以告诉你他为什么抛弃了妻子——出于纯粹的自私,绝无其它任何原因。”

  这件事过去大约五年之后,我决定到巴黎去闯一闯。我在伦敦待狗了。每天做着大体相同的事,使我深感厌倦。朋友们的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无复引起我的好奇。与之相遇,不待其开口,我就全然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就连他们的风流韵事都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我们宛如沿着轨道在终点站之间行驶的电车,连乘客的数目都能估计得所差无几。生活被安排得太井井有条了。我觉得恐慌之至。我退还小公寓,卖掉为数不多的什物,决心开始新的生活。

  说苦难使人高贵是不正确的,让人高贵的有时是幸福。而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使人们心胸狭隘,一味报复。

  我在罗马认识他的。我至今记得他的画作。他真心实意地钟情于平庸。他的灵魂因对艺术的热爱而悸动。

  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法国画家。他曾说:“画家使用的是颜料,但笔下须注入感情。”

  他坐在那里,专心致志于棋局。给予我一种特别的印象——一种强大力量的印象。

  我的经历乏善可陈。不过是一本流水账,记载着辛勤劳作而没有什么奇闻,记载左突右冲的`摸索尝试,记载着书本知识和人情世故的逐渐积累。

  我得出的总体印象,是这个人与各种困难做了艰苦斗争。而且我发现,许多会令人大多数望而生畏的事情,对他却毫无影响。

  他的微笑来的很慢,始于眼中,有时也消失于眼中。它极为感性,即非冷酷亦非亲切,更多的令人想到森林之神野性的欢乐。

  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天知道人们是怎样地用尽心机折磨自己的。

  在我看来,爱情一旦掺杂了自负,原因只能有一个,即你实际上还是最爱自己。

  我认为她从没真正在意过丈夫。先前我印象中她对斯特勒夫的爱,不过是男人的爱怜和生活的安逸引起的女性反应,而大多数女人将其误认为爱情。这是一种可以被任何对象激起的被动的感情,就像藤蔓可以攀附在任何树木上一样。当它促使姑娘嫁给追求者,一心以为爱情将随婚姻而来,世俗之见也承认了它的力量。它是一种感情,其成不外乎衣食无忧而满足,为拥有财产而得意,为被人需要而快乐。为丈夫孩子而欣喜,只是出于可爱的虚荣,女人们才将视为精神价值。

  女人对单方面爱他的男人所表现的残忍,全天下无以为过。她对他没有友好,甚至没有宽容,有的只是毫无理智的恼怒。

  至于布兰奇的人生,无论以无人知晓何等光明的希望与怎样美妙的梦想开始,都会结束的一如从未发生。它显得毫无意义,完全空虚。(布兰奇:一个死去不久的人)

  我好奇的环顾他的房间。它甚至比我记忆中的更小,家具也更少。我的那些朋友寻求宽慰的画室,郑重声明除非万事俱备称心如意方能作画,不知他们对此会有什么感想。

  “我想我现在明白了,你为什么放任自己对布兰奇.斯特勒夫的感情。”我对他说。

  “为什么”

  “我想你失掉勇气了。肉体的软弱感染了你的灵魂,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无穷渴望主宰着你,促使你只身犯险,寻找某个所在,期望在那里可以使自己摆脱折磨你的精神。我看,你就像个永远的朝圣者,前往某一个也许并不存在的圣地。我不知道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涅槃。可你自己知道吗?也许你寻求的是真理和自由。你一时以为可能在感情中找到解脱。我想,你疲倦的灵魂可能寻求在女人的怀抱里歇息,而在其中找不到时你就恨起她来。你对她没有怜悯。你害死她是出于恐惧,因为你还在为自己的勉强逃脱危险而瑟瑟发抖。”

  他干笑一下,揪了揪胡子。

  “你也太多愁善感了,我可怜的朋友。”

  不幸的是,对于他一路奋力走来,取得如此艺术成就的脚步,我无法描述。要知道,倘若能够展示他屡战屡败,勇于不断努力克服绝境,在深陷艺术家最忌惮的自我怀疑境地时坚持不懈,我大概会为这个必定显得特别乏味的人物(这一点我最清楚不过)产生一些同情。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从没有见过作画时的的斯特里克兰,也没听说有其他任何人见过。他的拼搏是他个人的秘密。如果在画室独处时,他跟上帝的天使展开过激烈的搏斗,他也从未让任何人见过。

  然而爱情的盲目使她相信,自己想要的东西是真实的,况且自己的爱如此伟大,似乎没有理由不唤起同样的爱作为回报。

  对此我并不惊奇。斯特里克兰正是个超然物外的人,即使身陷毫无指望的境地时也是如此。而这是由于心中的宁静还是矛盾对立就难以说清了。

  人们一向如此,恐惧使他们残忍......

  阿塔告诉我,他从没抱怨过自己的命运,他从没丧失过勇气。他的心境直到最后都保持着沉静安详。(病死了,死在画画中)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4

  初识毛姆,在我大四的时候,不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而是他的《面纱》,慢慢才对作者有所了解,包括这本耳熟能详的著作,还是去年加入读书打卡活动才真正读下来。

  毛姆真是一个好啰嗦的人,看到一半仍然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粗鲁、孤傲、自私无情、嘲弄简直让我可恨,而对遭抛弃的热爱艺术的斯特里克兰太太产生好感。不过,越读下去越为他的那股为无以名状的激情追求所打动,尽管他冷酷无情,尽管他摒弃所有道德,然而与之相比,我们都是俗世之人,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看似无关紧要的很多配角人物,画家迪尔柯·斯特曼伊夫、布兰奇·斯特曼伊夫、尼克尔斯船长、鲜花宾馆的约翰逊太太、布鲁诺船长、库特拉斯医生、他的土著妻子爱塔,一个个虽然笔墨不多,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每个人的故事都能成为独立的故事,形象令人深刻。

  一直觉得人生行走于天地间,犹如逆旅。最让人恼恨的是,世界之大,道路万千,但我们只有一个身体,一次只能走一条道路。选择了A,就不能拥有B;选择了B,就得放弃A。就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书名一样,选择了月亮,就捡不到六便士;要想得到六便士,就得低头不见月。也正因为人生的这种妙不可言,才能在每个人的选择上看出人本身的属性。

  有的人选择了月亮,比如斯特里克兰。人到中年放弃优渥的生活,抛弃妻子,跟随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学习画画,矢志不渝,更多的人选择了六便士,以获得金钱和名誉为荣。人不怕做选择,选择从来没有优劣之分,好的选择就是做完选择能坚定走下去的选择。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大部分人的痛苦根源都在于选了A,念念不忘B;选了B,又觉得A更好。读后感·放不下对当下无意义的.质疑,却又舍不得当下生活的稳定和安全,不敢做出实际行动去改变。心态的左右摇摆,对生活的愤愤不平,对眼前人的不珍惜,对未来的空想主义,造就了各种不甘又不敢的拧巴人生。

  人永远只能走一条道路。喜欢月亮,就放下六便士,专心看月亮;低头捡着六便士,便放下对月亮的空想,专心来捡六便士。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感谢这本书给我的勇气让我相信当你下定决心想去做一件事,那么它的价值就无关才能、无关前途、无关一切,只与你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做你想做的事有关,愿我们都能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活出自己的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

  在翻开《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之前,就听过很多关于它的评价。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现实生活等等。看到“月亮”二字就便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会是浪漫的,美丽的,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实际上翻开一看,着实感到很意外。

  这书一点也不浪漫,书中是以一个作家的视角来观察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家和他并没有很长期的正面接触,他大部分是通过与斯特里克兰德接触过的人对谈,从对话中获知这位伟大的画家的故事。作家大人虽是想尽力做到客观,但从他的描述语言中仍然可以感觉得到他的矛盾,一方面是在现实生活和道义观点上对斯特里克兰德的不满,另一方面是对斯特里克兰德追求理想的敬佩。咱都是理智的人,却也都想做个疯狂的人。我的确很难完全认同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因为在道义上他抛家弃子罔顾他人可以说十分自私了,但是,如果用道义世俗来绑架他,又觉得这对他十分不公平。大学毕业那时找工作很迷茫,我跟教授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教授问我,你有没有喜欢到就算死也会去做的事?我说没有,他说,那么你便不是“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你喜欢的事,没有。如果有真正喜欢做的事,那么就算死也会去做。我想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挣扎过吧。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画画就是他真正的存在的意义。人之所以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总是不断地追寻意义二字。人是追寻意义的动物。因为人才总不满足于吃喝拉撒,日常生存,总表现得那么不老实。从大的意义上看,人的短短几十年,也只是时间存在的一个片断而已,使这一段时间赋予意义,不正是人活着的使命吗?

  另一方面,人们惊讶于斯特里克兰德在证券行业已经安安稳稳小有成就,他完全可以按照大多数人的生活那样过下去,可以预见会有一个很不错的结局。但他相当爽快无情地抛弃了,为了画画过上十分穷困潦倒的流浪汉的生活。也许后来因为他成功了他的画可以卖出天价,人们才开始津津乐道起来。如果他一辈子就默默无闻地死去呢?我还是会敬佩他的勇气。相对于“拼命追求什么”的命题而言,我认为“放弃已有的生活”更需要勇气。因为“追求什么”让你显得像个勇士,而“放弃什么”却让你显得像个傻瓜。因为如果失败了,前者的.情况人们会说你已尽力过,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而后者的情况,人们说你真是蠢到家了才会干这种不值得的蠢事。周围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在我自己身上也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意义上,斯特里克兰德是一名伟大的战士。他对外界的所有不在乎,就是最好的反击。我听说毛姆的大学是学哲学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夹叙夹议,黑格尔认为近代的标志之一,是“人”对自我的觉醒,那么斯特里克兰德,也许是神指点了他,40岁突然开窍了。可能真的有那么一种人吧,天生生来带着使命的,就像苏格拉底,他说他受神的旨意,到处转悠拉着人问问题,世人认为他是疯子,可是他自己说了,哲学家王是出到过洞穴外的人,回到洞穴里面后,便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了。

  最后,听说是以高更为原型写的书,所以接下来有点想去看看高更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8-2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1-0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6-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09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4-14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5-2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