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2-07-26 09:59:0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的弊端呼唤探究教学

  主要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中不符合探究式学习的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准备上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新课,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一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师事先确定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没有纳入正式管理的视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布置练习作业题,检查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并且以高考考试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绳,对考纲不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师课内不讲,让学生课外自己看;学生则认为教师不教,高考不考,提不起兴致去看。这样一来,本来是为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的教材内容,被无情地抛弃了。教材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对学生阅读教材指导不力,学生因为缺少对教材的通读、精读,导致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材结构不清楚,对教材布局谋篇的意图更无从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闻所未闻。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时,没有完整地通读一遍教材,精读、钻研更加无从谈起。部分学生尽管做了许多题目,但仅仅一知半解。教材中表格内列举的各种科学技术数据没有引起学生和许多教师的重视。把数据作为证据,利用实际数据进行解释的意识淡薄。由于没有详细的科学技术数据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也没有亲自动手进行探究,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条目,记了忘,忘了再记,时间一长,没忘的又混淆了,迁移能力无从谈起。

  教材中的实验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在相当一部分中学没有得到落实。用黑板、媒体实验代替实际实验以应付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课余小制作、小实验成了一块荒芜的田野,极少有人在那里辛勤耕作。

  教学方式以多轮反复讲授为主,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赶在二年半内上完了,挤出来的时间就是做题目、讲题目,以求得在高考中取得分数上的优势。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被唯一地解释为考上大学,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学。由于过多地迎合了家长的需要,而不顾及国家的需要,学校被社会异化为升学机器,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从结果评价教师,班平均分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不管该平均分取得的综合因素。由于升学率成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费事费时的探究式学习受到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评价、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

  解题一般采用“题型+方法”的训练方法。这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解题训练,缺少实际生活的基础,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强化,但更多的一部分学生则做过的题目会解,没做过的不会做,还有一部分则纯粹是套公式,公式套对了,则对,套错了,则错,根本没有建立依据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用。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只是给学生一堆僵化的知识,而没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没有学以致用,没有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产生了这种学习无用的思想。

  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新的人才要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课程,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在新的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因此必须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进行理论研究。

  2、深化物理探究教学变革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倡科学探究教学,但我们发现在当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⑴缺乏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的系统研究

  较多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模仿和被动理解状态。

  ⑵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和途径的匮乏

  首先,缺少对高中学生的探究技能现状的调查,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技能进行训练;第二,对如何实施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缺乏深度探索,致使探究教学形式化,比较肤浅。第三,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只注重通过新课教学这一途径进行探究,而没有从物理教学其他途径(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习题教学等方面)实施探究教学。同时对教材可以实施探究教学的探究点缺乏系统研究,造成对探究点的把握不准。

  3、我校实施本研究课题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我校的物理实验室条件已经达到市先进水平。我校办公室电脑全部开通局域宽带网,校园内外采用光缆连接,市教育局批准我校为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我们物理组由物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许多年轻同志已掌握了计算机软件Matlab、Excel等的使用方法,以及传感器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技术。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能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

  (2)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物理中施行探究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宏扬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练就获取新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探究技能;鼓励合作学习,具备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熏陶科学精神。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既承担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任务,又承担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双重任务。通过此课题研究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通过对国内外探究教学发展的研究,将构建出适合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过程,来指导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学。

  (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高中生的探究技能现状,探索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探究技能训练项目。

  (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提出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验—理性”探究方法,并提供操作策略与案例。探索出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并能提供操作策略与案例。

  (四)以物理新教材(必修模块物理1、2,选修3-1、3-2)为基本材料,研究其中适宜探究学习的知识点、实验、习题,并且开发设计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

  (五)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水平,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教学案例,发表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论文。

  三、预期创新点

  预期在本课题研究中,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归纳。预期在本课题研究中获得大量的实践性素材,对教学反思中积累的典型案例、课例、反思日记、教学叙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性教学反思报告,同时也可能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理论进行拓展和深化。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的实施概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①在课题组组长邹茂全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确立了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并邀请了教研员对该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②本课题组成员邹茂全老师对该课题作了总体的设计,并对该课题作了申报工作。

  ③课题组组长完成了国内外探究教学发展概述。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对本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高中生探究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学校课务安排上每周有3~5节物理课,1节物理活动课。教学上安排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好一节探究性的评议课。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结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认真分析案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组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4、经验推广阶段对修改课标后的高一年级进行新课程探究教学实践。

  五、成果呈现形式

  结题报告;教师成长记录;教师作品(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论文、教学反思笔记、教学叙事等)

  六、条件保障。

  人员保障: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是芗城中学物理学科教研组成员,其中负责课题研究的组长邹茂全老师是市级研究型名师,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意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可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提供较多的试验素材,本组其他成员均是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和反思。

  时空保障:该课题试验时间为三年,在这三年里,可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思,总结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策略,扩大了校本教研的空间。

  制度保障:以学校教研活动和各级别的校外教研活动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以学校教研制度的建设为保证,使课题顺利实施,同时也需要学校的相应资金支持。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

  一、开题申请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惊人发展使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物质领域空前繁荣。但是,人类却面临道德滑坡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理论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外在环境,有识之士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人格精神。

  所以,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对特色小学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发挥文化对于德育的积极干预性,用地域文化巨大的、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推进德育的深度,增强德育对学生终生成长的影响力。通过这一研究的深入,切实改善学生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生命质量,净化他们道德成长之路上的自由呼吸,使他们在传统与现代问题间拥有自己的价值定位,在他人与自我间追寻道德的理性判断。这一模式的初步建构,可以为面广量大的小学(特别是特色小学)开展长效综合方位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让德育更富“国情”、“乡情”“校情”、“人情”,关注。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有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正完成向实践的转向;二是正走向科学化与人文化的整合;三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其中,德育人文化色彩的加重正表明着德育目标与方式的双重革新。我校作为中国特色学校,“十五”期间在学校建设走向生本,走向校本,走向智慧等方面进行探新,成果在省内外引起关注。“十一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走向文化,以此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为本课题提供了内驱力。

  教育界对小学文化涵育已成共识,但如何去推进文化涵育,提高文化涵育的效率,尤其是探索有效的.涵育模式,一直是理论界与实践领域的薄弱点,我们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发出,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方面研究显得极为急迫。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重在进一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涵育这一新型德育形式的要义,在实践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地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常态文化状况中凸显教育影响功能。

  (2)本课题重在研究模式,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是把握地域文化涵育中的各方面要素,协调各要素的关系,从而使主体性德育更加有效。

  2、研究内容:

  文化涵育,指的是利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影响和教育。涵育的含义可见《辞源》。“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也就是说,涵育意近熏陶,是形成人的品德修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小学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即是要探索小学地域文化涵育的经验型策略,形成一种可供他人参考,借鉴的常规做法。在研究中,要兼顾其它特色小学地域文化共性与个性。

  3、主要观点:

  总体界定:对关于学生与之有关的可能接触到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施加的道德影响及其原因、规律研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主动纳入健康文化滋养的要素研究。

  4、创新之处:

  (1)地域物态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2)地域精神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3)地域制度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4)地域行为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5)其他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小结: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都应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3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4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申请本项目的依据

  (一)微课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发展,经历了cai课件、积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不同阶段。但不论资源如何的呈现形式,都没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微课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二)微课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微课以简便、短小、精致、易操作的特点 ,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而对远程教育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由于微课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3.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内容具体,时间短,有利于学生短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可以起到无形之中为学生减负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和促进课改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

  1.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和微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不断反思中,促进了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

  2. 微课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可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3. 微课便于传播,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优秀的经验和方法。

  4.微课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固化经验和传播方法。

  (四)微课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行新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申请本项目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对教师而言:

  微课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所以,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激活教师教育生命的成长。

  四、概念的界定 “微课”

  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项目研究开发理念

  “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深化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对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设计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怎样做到短小精悍?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针对此问题,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由此,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会随之而解。

  所以,微课虽然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它就不适合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5

  区域教育的主要特征

  多样与整体性

  某一区域内可包含各级各类教育,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等。因此,区域教育若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水平,就必须冲破区域内部门条块界限,综合考虑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劳动有效性和投入有效性,将稀缺(经济学名词,即表示有限和不充足的意思)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如果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各自为政,自我封闭,为本部门局部利益千方百计争取稀缺的教育资源,则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更加稀缺和浪费,从而阻碍区域教育整体、和谐地向前推进。所以应建立区域教育的网络系统,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综合管理,体现协作精神,发挥整体功能。

  特殊性

  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教育的发展起着决策和导向作用。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区域教育更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因此,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本区域内教育的特点,充分认识能反映区域内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各阶段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区域教育实际,使区域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重视区域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本身就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区域教育遵循 因时、因地、因人、因事 原则,量体裁衣,充分运用所有现在的和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争创区域教育特色。

  区域教育

  区域教育在这里是指在地区级行政区划内的教育。譬如上海闸北教育、山东烟台教育、江苏苏州教育等都是区域教育,他们都是在地区级行政区划内的教育。区域内的教育性质、教育内容、教育旨趣、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以及相应外部支持系统具有统一性和相关性。

  根据上述定义,区域教育相对于全国的教育整体而言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子类与类的观系。区域教育一方面体现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又能体现全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区域教育的提出和实践是为了将特定区域内的教育发展更加符合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全国整体性的国民教育从根本上规定了区域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但只有和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内外形成合力,才能发挥该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才能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的质量。区域教育同时也符合 因地制宜 的原则。如果全国教育采取 一刀切 ,不与区域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势必造成教育与实际脱节,阻碍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丰富的区域教育思想①,对研究区域教育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区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无疑会对国民教育的发展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区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也为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的办学目标应当追求与整体国民教育的一致或适度超前,而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应当与区域内的整体教育相吻合,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加充分地提高办学效益。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未来几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②。即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增加人均资源储备,使后代至少有同样多的发展机会③。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发展观,它激发人类的责任感和历史感,增强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强调发展,并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质量、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归根到底是强调发展的质量。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从生产到消费、从工作到休闲等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更趋合理的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是当代人和后代人同样享有正当生态环境权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树立人类不是自然的中心,而只是其中的一员的观念,强调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和个例,它理应为区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区域教育应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自我发展与调节,使区域内的办学效益、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增添区域发展的后劲,促进区域内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1)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办学结构和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整个区域内人口素质。

  (2)区域教育应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地位,区域内政府确保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

  (3)区域教育应具有强大的内在活力。

  (4)形式成区域内大教育网络,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依托性

  区域教育不可能脱离区域社会诸要素独立发展,而要与区域经济、文化等协同发展。这是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依托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依托性的另一方面即是指区域教育的现有基础。即现有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教育者的认识基础。毛泽东同志说过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④。发展区域教育一定要从区域现状出发,不切实际的冒进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到头来可能只是流于形式,陷入空想。

  方向性

  方向是灵魂,只有方向对头才能发展成功。譬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方向正确,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正确把握发展方向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一定要有方向。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服从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适应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

  开放性

  区域之间(包括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也应当互相开放,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独立地去发现一个科学事实、科学规律,或者独立地去发明、去创造一种新技术,经历的时间、耗费的劳动,不知道要多少倍于后人学习和掌握它们的时间。如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不知用了多少时间,而现在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只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学会。教育亦是如此。尽量多地借鉴和吸收适应于区域教育实际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是提高产出投入比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做好教育科技情报收集工作,它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线索,也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得到有益的启发。

  超前性

  区域教育的超前性与我国制定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相一致,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时要适度超前,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有效性,使区域教育朝着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再生性

  所谓再生性是关于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教育的再生性是指政府和社会对教育进行投入,并希望通过教育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大量的各类人才和普通劳动者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道德素质,依此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教育再投入,使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如果每一次反复教育与社会都有新的发展、新的进步,则说明教育具有再生性⑤,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再生性。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性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有其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内在要求。随着区域教育的发展,一是教育经费应稳步增长并更趋合理地运用,以满足区域教育量和质的需要。二是教育思想应不断更新。教育要紧合时代的脉搏,充分研究和熟悉本区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单纯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服务的,要研究区域内各行各业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对教育的要求、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对各类人才规格的要求,解放思想,在遵循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布局,冲破传统办学思想束缚,创办更多适应本地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学校。三是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一切合规律性的、带有本质性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结合区域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运用且不断升华和发展,使其更加切合实际,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四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效益着眼点应放在既要努力找出普适性的、合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努力挖掘各自学校的带有特质性的东西。提高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是一个点的问题,但是区域内每所学校都提高了办学效益却有面上的意义。所以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性决定了既要研究每所学校所呈现出的点上的办学效益,又要研究面上整个区域内的办学效益。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讲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生源还是那些生源,师资还是那些师资,学校还是那所学校,投入还是那些投入,为什么不同的校长就有不同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这就是如何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再生性的问题。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研究目标

  提出适应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一定普适性、合理性的理论模型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方法策略。

  研究内容与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寻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以上海市闸北区的教育为个案,深入探讨影响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分析它们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构划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体系。开题研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学校整体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等,进而扩展成七个子课题,每一子课题的研究都紧扣区域教育实际,凸现其区域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子课题1:学校教育整体水平推进。着重探讨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找出学校之间差异性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提出可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区域内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合格建设者。

  子课题2:教育评价研究。着重于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益,不单纯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应对学生道德精神、文化素养、个性品质、交往合作态度等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馈,最后直接关系到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由此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诸方面的潜力。着重对学生的评价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子课题3:课程改革研究。着重探讨区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和策略以及各类教育的渗透和分化。具体而言,课程改革要研究课程的综合和分立,研究课程三板块的运作体系以及内在联系,研究普通学校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研究职业学校如何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等。

  子课题4: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着重探讨教育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人尽其才的运作机制,譬如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流动机制、储备机制等,使区域教育的师资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子课题5:教育手段现代化研究。着重探讨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教育手段现代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教育信息网络的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校现代管理体系构建、教育信息的收集和开发利用等。

  子课题6: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着重探讨区域内大教育的合理构建,使人力、智力、信息资源、工具、设施、资金、环境实现效益最大化。譬如各级各类学校的合理定位,多模式办学,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终身教育网络的形成,劳动的有效性和投入的有效性等。

  子课题7:区域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着重探讨教育外部、教育内部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要素,阐释总课题与子课题以及子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探讨邓小平教育思想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分析区域人口状况和地理人文环境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教育现代化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

  研究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理论、模糊理论、混沌学、模式识别、非线性理论等技术进行理论建模。

  研究关键

  探讨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区域教育特质性与普适性的关系,关键在于提高区域整体办学效益,为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

  研究特色

  所研究的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立意较新,实效性强。本项目将学校教育整体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并进行探讨。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必将对上海市乃至全国教育发展起借鉴作用。本项目紧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地方负责、分级办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符合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战略思想。

  研究意义

  开展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能够紧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使区域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提高区域内整体办学效益,充分发掘区域内各类教育和各类学校的内在潜能,构建更趋合理的区域教育网络系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担当起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崇高使命。

  开展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必将进一步丰富教育科学理论,既提供区域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又提供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对其它区域起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对推进区域教育发展、对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思想、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基础

  已举办由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 闸北教育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会上,该课题组成员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闸北教育的发展历程着笔,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如何实现闸北教育可持续发展。譬如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发展观,如何构建人才建设运行机制,如何进行教育手段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如何更合理配置等,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研究条件

  目前,全社会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各级政府都将教育放在本地区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大的外部环境。就闸北教育系统而言,广大教育工作者为闸北教育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全区上下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将闸北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领导、干训部、科研室以及广大校长对该课题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本项目由闸北区教育局主要领导负责,共有成员37人,其中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有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11人,其余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经费来源包括课题申请经费和区教育局补充经费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6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

  ----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参加人员的分工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20xx、3~20xx、7准备阶段: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实施阶段:(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的理论成果。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7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DD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默认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同意开题。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8

  一、研究目的

  1.调查分析总结初中英语教学中一线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制作调查表,对我校全体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形成汇总数据,得出教师常用的导入法。

  2. 分析比较常用的不同类型的各种导入方法特点、功能的异同,研究根据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行之有效导入方法的策略,并跟踪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评价。

  3. 借鉴校内外优秀导入案例,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导入方案设计的自主创新实验研究。

  4.加强课堂导入的个案分析,注重研究和推介的灵活巧妙的新方法、新手段总结经验,探索有效课堂导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引领我校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二、研究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因此,本次主要研究:

  1.英语听说课导入方法探究(付宝琴)

  2.英语阅读课导入方法探究(顾相娥)

  3.英语写作课导入方法探究(徐 潇)

  4.英语练习课导入方法探究(徐美琴)

  5.英语复习课导入方法探究(骆云宝)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践法

  通过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问卷调查法

  调查我校英语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学生在不同英语课堂导入情况下的收效及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4.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的经验及结果进行反思梳理,归纳提升积累经验,修改并确定下一步方案,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3)

  理论学习;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确立课题,申报课题;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3 ----20xx.11)

  开展相关的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观摩研讨,总结摸索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撰写阶段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xx.11—20xx.2)

  整理档案,进行分析;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形成成果报告;通过开设研究课,撰写论文以及编定优秀课例、案例集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根据反馈信息,修订下一轮的课题研究。

  五、研究可行性分析

  1.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课堂导入很感兴趣,并从多个方面撰文研究。他们认为,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从而强调了导入的重要性。

  2.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其中有一位省级教学能手和两位县级教学能手,并且四位教师都是一级教师职称,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在充分听评课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与个案分析中学英语课堂导入所遵循的方法,及各种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设计不同课型的导入,最后以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形式形成最终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成果主件: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探究》的结题报告

  二、成果附件:

  相关论文、教学设计、课堂PPT、教师调查表,学生调查卷、课堂实录部分案例等。

  通过研究,掌握基本的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法、让小课题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并积累一些实用高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方法,使我校英语老师的课堂导入水平能再上新台阶,课堂气氛将因导入而活跃。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9

  课题名称:提高科学错题订正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申报人:董建祥

  研究起始时间:**年**月至**年**月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在科学作业中,学生做错习题被称为错题,错题是学生学习过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每天都必将面对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错题会一再出现,学生也会一再做错,于是,在日常教学中,碰到错题时某些教师常常出现这样的态度:回避责任,迁怒于学生。特别是这种错题出现在单元测验卷、试卷中时更是怒火中烧,这些出现错题的学生同时也成为了班级成绩不理想的替罪羔羊。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忽略了对错题的分析和研究,忽视了教师在错题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生活环境在错题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笼统地把原因归咎为学习态度、作业态度、智力因素等,然后进行强化训练,甚至是机械重复的巩固练习,更有甚者以训斥代替教育、以记忆解题模式代替学生内化掌握等等。

  有效的学习应有三个方面: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由做错变成会做乃至不会错的过程,无肄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通过错题订正过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学生条理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错题订正还能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简单的成因分析,学生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更认真地纠正错题。老师通过错题与学生交互式的分析,也更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也增强了对本学科学习的认同,成绩自然也就有所进步。对教师而言,对知识点更为熟悉,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困惑会更加熟悉。那么也要我们老师当一位有心人,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收集和筛选,对的错题进行归类、成因分析(即诊断)后寻找对策,从而用它去诊断和辅导更多的学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错题:科学练习中做错的问题。本次课题中特指易上当,反复做错的一类问题。

  2、订正:对错题进行成因分析,抓住问题关键,构建解题思路,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3、有效性:有效的订正应有三个方面,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由做错变成会做乃至不会错的过程,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提升学生科学成绩。

  2、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障碍,提出解决对策,减负提质,提高科学教与学的质量。

  (二)研究的内容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错题的成因及教师采取的对策。

  ②分类学生的作业错题,针对不同情况,探究教师使用的纠错对策对学生帮助。

  ③探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习惯对错题形成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2、行动研究法。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总结评价)。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12——20xx.1)

  1、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2、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3、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3——20xx.5) 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按单元章节记录、收集学生每日课堂练习、作业本、课外资料、单元练习检测及专题性练习中的错题,记在错题收集诊断本中。

  2、分章节及时梳理学生错题的类型(选择、填空、作图、计算等)。

  3、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将错题分类整理。

  4、诊断错误原因:概念性理解等知识性错误;解题习惯所致(不规范或粗心马虎、审题不清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等。 5、提出解决对策。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xx.5——20xx.6)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

  4、申请结题鉴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0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的老师也尽可能地组织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但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时候这个过程很形式化,有的只是走过场,做做样子,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时漫无目的,夸夸其谈;有时只看到个别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学困生无所事事。看似轰轰烈烈的场面,其实这样的小组学习效率是极其低的,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我校教研组提出了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目前在本校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本学期读四年级和下学期读五年级的学生,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的最大任务。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通过改革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建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帮互助意识。

  3.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并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4.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探索——反思——研讨等渠道,引导教师有理性地开展实验研究,进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1)学会倾听

  (2)学会讨论

  (3)学会表达

  (4)学会组织

  (5)学会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柱。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对比研究法:通过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能力表现比较,得出实验成效信息。

  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4月至5月),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成立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

  (3)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课题组成员之间每月相互听评课一次,课题组每学期推出一节研讨课。

  (3)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两次交流研讨。

  (4)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做好阶段小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

  (2)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1.形成独特的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积累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资料。

  3.成果的推广、应用。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顾问:林运招副校长(指导课题组开展工作)

  组长:曾敏(负责课题研究的主持工作,撰写课题方案、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副组长:叶伟琼(负责问卷调查工作,做好每次听评课的记录和阶段小结工作。)

  成员:叶玉田、谢先桃、颜映春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向学校申请一定的活动经费,在使用上一是保证研究组成员外出学习与培训,二是保证研究资料的购置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1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目标:希望在本次调查中,树立节水意识,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内容: 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水的用途, 水的性质极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与意义:我们通过及时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同学没有形成节水观念,对于水污染这一问题没有高度重视。经小组讨论确定以我们身边的水为课题进行学习性研究。

  任务分工:论文撰写: 设计调查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 访 谈:

  资料查询:

  活动计划:

  1月29日-1月3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2月1日-2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员分工

  2月6日-2月11日:开展研究课题

  方 法:

  1:对校内学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师询问采访,向校外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并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可开展网络问卷)。

  2: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3:将网络书籍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加以分析整理。

  4:根据整理内容设立相关报告。

  5:修改、整理报告与论文

  可行性:分工明确,组员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关事务,将报告完成。

  预期的成果:论文

  (结合实际,附操作点,将调查结果反思等加入其中,运用一些名言,提倡同学们节水)

  总结:同学们实践能力增强,加强学生节水保护水的.意识。

  体会:在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锻炼了实践组织能力,不仅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也对节水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次调查让自己有节约的意识行动,从节约每一滴做起,更增强了工作能力,责任感。

  教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实践能力,强化了节水意识。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2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1,课题来源: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

  开题报告

  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主要介绍一下你写的论文的背景、概况等

  开题报告 (第二部分)

  一、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四、采取的研究办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

  五、研究计划进度表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3

  时间:20xx年5月

  立项号:XKT2013597

  课题名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研究

  负责人:杜三妮

  所在单位:岚皋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化,在近几届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1) 一些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定义等,不能准确表述,甚至连平时学生成绩不错的学生也不例外;

  (2) 一些学生虽然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遇到题目,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3) 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完成的习题量也不少,但是仍然没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和考试中仍然经常出错。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态度十分端正,但成绩却不能有效地提高,更有甚者逐渐沦为“差生”。对于以上这些现象,往往会笼统的认为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不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我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研究学生的解题过程后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就是数学阅读能力较弱,这是目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数学阅读能力的障碍造就了一批数学学习的”差生”。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所以确定开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有相同之处,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载体吸纳加工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理解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结论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之获得明确意义的能力。

  2、语言转换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进行转换的能力。

  3、语言表述能力。是指学生能正确地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4、概况联想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解、组合、交换、编码和加工处理,通过联想、归纳、类比和转化,从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进而辨认出其对应的数学模式。

  5、有效猜测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不被问题的类型、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识去推测、判断和发掘有关的结论,从而做出有效猜测的能力。

  6、直觉创新能力。指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觉的.认知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搜集整理高中学生有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语言应用水平和数学阅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学习研究国内外文献,学习与数学阅读相关的文章,理解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准、衡量方法;

  2.学习研究文献,搞清楚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针对所带学生学习中的学习状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成因,采用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学习文献心得体会,结合自己所带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初步制定一系列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5.在所带学生中进行初步尝试,落实自己所制定的方案,及时反馈,进行分析调整,改进完善自己设想;

  6.改进后的方案实施,跟踪分析,反馈调整,积累数据资料,形成成熟方案;

  7.对比与分析:进行与同层次学生与受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测量对比,进行分析,检验方案的效果;进行测试前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测试与分析。

  8.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反思总结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教训,顺利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立项书复印件。

  2、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打印成册。

  3、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报告。

  4、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访谈实录。

  5、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文本及电子文档)

  6、研究论文汇编

  7、教育叙事,随笔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隆重召开红光学校“小学数学‘易错题’诊断研究”市级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这是我们学校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师训中心的各位领导、专家们参加此项活动。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专家组的到来。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我们的来宾:师训中心理论室主任王才春老师、理论室副主任陈忠扬老师、小学室主任彭念平老师、中学室主任李万林老师。

  各位领导、专家能亲临开题报告会,这是对我们红光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对学校课题组成员的鼓励和鞭策,为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红光学校科研课题开题仪式正式开始:

  会议第一项:掌声欢迎师训中心小学室主任彭念平宣读红光学校市级科研课题立项批文并宣布开题。 (我们一方面祝贺新课题开题,一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新的思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研究,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措施,是每一个课题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下面进行第二项:请古校长讲话。

  (感谢校长。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专家的引领,更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只有老师们参与了,课题的价值才得以体现,课题的目标才可望达成。)

  会议第三项:请我们的主研人员施红代表学校向师训中心专家组作开题报告。

  (施红老师在报告中给我们详细阐述了课题的重要意义,科学界定了课题的基本含义,诠释了课题的理论价值,规划了课题实施的基本步骤,建议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制定了研究措施,可以说是给我校设计了一幅教育科研效果图,如果不付诸实施,将是我校教育科研的一件憾事。)

  会议进行第四项:有请我们的科研课题组成员代表刘夏老师发言

  (值得说明的是课题组成员既要牵头,也要研究,真正的研究任务还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努力完成研究任务,不枉我们开题的梦想。会议进行到这里,我校的课题方案已全面、完整地介绍完了,可能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更需要各专家的建议,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会议进行第五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师训中心专家组的领导和专家提问:

  (有请王才春主任、陈忠扬主任、李万林主任、彭念平主任、)

  我们师培中心的.教育科研专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教育科研的形式,结合我校教育科研重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为我们传授了经验,让我们感受到课题研究其实并不难,并不高深。就是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令人困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科研,是切合我们教学实际的课题。相信,专家们今天的讲话一定会给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专家组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顺利结题!

  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给予更多的过程指导。开题仪式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课题开题会!

  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合影留念!

  (与会全体教师留影,课题组成员留影)

  谢谢大家!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5

  研究课题:

  酸奶的制作

  引言: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不仅保留了鲜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营养易被吸收。酸奶还有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作用。特别是治腹泻很有效。因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能产生许多乳酸,它可以降低肠道内的PH值,抑制菌的生长,减轻毒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

  酸奶是使用有益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在牛奶中发酵制成的。酸奶发酵过程产生的乳酸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活性乳酸菌可抑止菌的生长,排除体内残留的毒素。

  酸奶不但具备了牛奶中的全部营养成分,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酸奶中的`乳酸菌在人体消化道内能抑制肠道内菌的生长繁殖,抵御各种病源菌的侵害;此外由于乳酸菌的生长所产生的有机酸具有刺激作用,还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通便。

  制作的基本原理:

  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在发酵过程中,鲜牛奶中的酪蛋白遇酸凝固,成为有弹性的凝块,颜色乳白、气味清香、酸甜可口,别具一番风味。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大致了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用具,所用的方法。实践及体验如何制作酸奶。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不仅要勤动脑,还要勤动手。在研究的过程中,各个组员还要相互合作,表达与交流。这样既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又锻炼了我们的学习,动手实践和交往的能力,在丰富我们知识,素质的同时,我们还需学会如何制作酸奶这一门技能。

  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大致了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用具,所用的方法。实践及体验如何制作腐乳

  研究方法:实验法,查阅文献资料法,上网搜索法,访问调查法,实地参观考察法,讨论,交流以及总结和归纳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

  2、讨论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关于酸奶的制作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共享。

  2、进行相关调查,访问制作员工和有关专家。

  3、实地参观和考察。

  4、制作酸奶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与共享。

  第三阶段:)

  1、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总结和归纳,交流研究成果。

  2、撰写个人结题报告和小组报告。

  实验方案:

  原料:

  纯牛奶500ml

  原味酸奶125ml

  工具:

  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做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8、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人员分工:

  指导老师兼负责人:唐利英

  第三小组组长兼最后整理:陈光鑫

  收集资料人员:黄娟。 金玲。 陈敏。 黄诗颖。 李秋月。 林曾嘉欣。 符颖。

  整理资料人员:黄舒婷。 柯学文。 李艾倩。 符芳妮

  制作人员:陈光鑫。 黄舒婷。 柯学文。 李艾倩 、黄娟。 金玲。 陈敏。 黄诗颖。 李秋月。 林曾嘉欣。 符颖。符芳妮。《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学区级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学教

【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课题06-29

课题开题报告11-28

课题的开题报告11-03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06-09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26

最新课题开题报告02-17

大学课题的开题报告12-01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12-07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