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1 08:19: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1

  中师地理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七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这一堂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平台(M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中地理学科自主与协作课。

  本课教与学的设计思想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参与和协作讨论学习,力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依据自身的发现学习和探索学习行动及其协作交流和讨论学习,形成对客观地理事物的认知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中学地理教与学的深化改革。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与学的设计中,深入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摸清五年专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交往情况,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结合问题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初步建构基于多媒体网络平台(M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中探索性学习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地理问题探究——学习资源利用——分组协作讨论——综合能力提高。下面就“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这堂网络教学研究课的设计、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能够较为深入客观地分析的学生特征并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课程开发平台的学习环境,必须进行学习者情况分析和学习任务界定。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五年专一年级(中师)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尤其是对地理学科的文字和图像媒体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阅读量有限,知识面较狭隘,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综合能力较低。因而,教学应当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灾害问题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抓住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在Mdle课程开发平台上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和制定清晰的探究性问题

  学习情境创设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多样的学习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学习情境中,发现与总结出探究性的学习问题成为学习任务完成的关键。“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研究课,创设图文结合的四种气象灾害危害性的真实性情境,提出四种气象灾害形成、发生季节、受灾区、危害、防御措施的问题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究活动。

  三、特别注重媒体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的合理选择与利用

  网络教学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教师和学生对媒体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的合理选择与利用至关重要。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存在着对资源和知识信息的选取、加工、处理能力较差,加上Internet网站上新鲜的多样化的资源吸引力很大。因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依次为:Mdle平台上的.教材电子文本及参考文本——媒体资源(图片、视频)——其它网站的气象科普;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站的检索功能进行学习资源的索取与收集,成为学习任务完成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处。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自主和协作探究学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教学设计上必须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学(利用资源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过程;同时,创设交流学习思想的学习讨论区,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习兴趣与欲望,营造出崭新的学习氛围,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充分利用网络Mdle课程开发平台功能,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开发平台(Mdle平台)功能进行分组协作论学习

  网络课程开发平台(Mdle平台)具备网络师生互动功能、分组讨论功能、在线测评功能等。本节课充分利用讨论区进行协作讨论的方法:采用班级分四7大组分别进行四大气象灾害的重点知识专题讨论学习,结合两位学生为小组的协商讨论学习;协作讨论的方式:师生问答交流、生生语言交流、生机互动交流等;协作讨论的内容:选择四大气象灾害的重点内容为主题(防御台风的措施、暴雨的成因、抗旱措施、如何预防寒潮),结合媒体资源学习、所学知识和技能,展开建设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意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拓展与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查看浏览Internet上“中国气象局网站”的视频点播X月XX日至XX日午间天气预报(中央电视台);指导学生下载使用泉州市1999年14号台风移动路径的操作软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本课所学知识,通过网络媒体学习资源获取灾害天气信息,加工整理,提交发布一则我国的灾害天气预报或警报,培养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加工信息能力、整理信息能力;查、看、讲、写结合,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想文化素质。在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本节课从总体上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的监控似乎不到位,个别学生撇开学习内容,自行上网浏览不相关的内容;二是小组讨论时一些同学参与度不高或跑题了,出现同组学生只顾着研究该组学习任务,以别组的学习关注较少,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全堂知识。三是本节课学习任务较多,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时间较少;四、是学生对Mdle学习平台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时间浪费较多;五是对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较为欠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2

  中师地理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七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这一堂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平台(Moo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中地理学科自主与协作课。本课教与学的设计思想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参与和协作讨论学习,力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依据自身的'发现学习和探索学习行动及其协作交流和讨论学习,形成对客观地理事物的认知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中学地理教与学的深化改革。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与学的设计中,深入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摸清五年专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交往情况,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结合问题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初步建构基于多媒体网络平台(Moo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中探索性学习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3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最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的说最关注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是大雨还是小雨;有的则说最关心风大不大等等。我接着问:“你为什么最关心这项指标?你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或气象灾害)吗?”这时多数学生沉默了,有个男生说:“气温太高或太低,风力太大,降水太大或很长时间都不降水,这些都是灾害性天气。”我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他实际上是把天气要素出现异常极端值的现象概括为气象灾害,分析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晴雨冷热,说明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当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应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即这些天气要素异常极端值的出现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什么是气象灾害?它们有何危害?人们应如何防御?

  开始学习台风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形式与形成的天气现象等方面比较气旋与台风,再结合99年14级台风下面袭击厦门时自己的所见所闻讨论台风的危害,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出台风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大约七八分钟后,开始小组汇报,各组对“台风从本质上讲就是气旋,它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个结论没有异议,但对台风的危害的归纳却有不同说法,多数小组汇报时即将课文中的相关叙述加以要点化,如,“拔树倒屋、掀翻巨轮、破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村镇、破坏海堤等”,也有的小组谈到“破坏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摧毁路桥,摧毁渔船,造成停水停电,海上航运被迫停止,刮倒广告牌伤人”等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当年厦门市政府指导市民采取的措施。我这样启发:我们能否将台风的危害先粗略地概括为风灾、洪灾及其引发的瘟疫等三个方面,再将三个方面的灾害加以细化,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的框架。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一是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每位同学改写或补充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二是书面回答1。“台风能发源于赤道洋面吗?为什么?”2。“温带地区会受台风的影响吗?”

  由于降水形成的原因在前面已经学过,这里我只是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一是除了台风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暴雨?二是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措施对减缓旱灾和台风灾害有何作用?(用电子幻灯展示)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暴雨洪涝”和“干旱”。同学们很快看出“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对减轻台风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旱灾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有学生回答:“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塞,对于防涝防旱都很重要”。“非常好,这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同学们可把它补充到课文中去”我兴奋地加以肯定。这时,我发表了自己对教材关于“如何应对干旱”的论述的“不満”:对于干旱,我认为应从水源的“供”与“求”两方面考虑。从“供”的方面看,由于长期不降水,表土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严重抽水,因此必须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水源的季节性调配或跨流域调水,以解燃眉之急;从“求”的方面看,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设法减少农业的需水量,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灌溉技术,以缓解水源的“供求矛盾”。此外,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也是重要措施。

  我的这番分析旨在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的示范,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而且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结构,不能简单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

  关于寒潮,我先复习了冷锋系统,强调强冷锋之后往往形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冻害现象。再要求学生仿照台风危害的归纳方法,边读教材边归类整理寒潮的危害,并思考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可分别采取哪些防寒措施。

  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本节课内未完成的整理归纳工作。

  2、上网查找还有哪些教材中未介绍的气象灾害。

  3、上网查找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切入气象灾害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设计了一个发动全体同学共同修善教科书的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挑战权威,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上去。

  本节课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讨论的主题,但在实际讨论中,仍有一些同学在谈到厦门那次强台风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时,大谈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甚至跑题了。自由发言阶段,由于是不须举手的自由发言,有几个同学一直说,有些想说的同学没机会说。另外,尽管我已经强调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但却无济于事,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整理归类阶段,也有一些同学不会归类或不动手整理,只是在书上划线。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只要将来背住划线部分就可应付考试了。可见学生对学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看来下次要结合考试来说明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试题的答案是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且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化和表述问题的规范化,在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中,除了知识点占分值外,知识要点的结构逻辑性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反思10-28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10

教学的反思12-21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衔接教学教学反思08-03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