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03 10:00:1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篇1

  要点:这不仅仅是一堂极为常见的激发美术教学课,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之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竟会完全不同于以往。

  对待这样的学习内容,以往的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呢?该教师告诉我们:“习惯于利用大量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总是显得十分拘谨,将一切交代得非常具体,惟恐学生犯错误,指望学生能够掌握技法,创作(或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在教市的'严格要求下,以及教师提供的各种直观范图和演示活动的作用下,学生可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从教育的意义看,学生在完成这种行为的过程中,却很少能够获得情趣和思维的激活,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一项工作而已。

  通过对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领会,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主动地改变了自身的角色,同时相应地导致了学生角色的变化,简单地说,教师将自己放在了课堂“导演”的位置,而将学生当作“演员”了,让他们尽情地表演。在这一课中,老师改变了过去教师“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是将结论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动脑筋思维,主动地探索结论,由此在课堂中形成学生互相启发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演绎,一种是归纳。该老师采用的正是第二种方法。原本他可以简单而省事地提供示范作品,并将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件作品,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他的教学是由完成的对称性作品开始的,由此让学生思考完成这件作品的方法。其中一个女学生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方法,但是学生又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因为他知道学生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些担忧,到底会不会出现,尚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这一课应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对称。在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以后,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将对称的知识象其他事物演绎,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教师始终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能够让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答。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思维,学会了学习。当然,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对问题的适宜性和难易程度保持着敏感,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策略地帮助他们解决。

  2、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

美术教案 篇2

  目标:

  1.能用泥制作自己喜欢的水果。

  2.有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准备:

  1.油泥、泥工板。

  2.剪好的小树叶等。

  过程:

  1.激发幼儿泥塑的愿望。

  提问:幼儿园里养了哪些动物?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们愿意请小动物吃水果吗?

  2.谈谈自己想做什么给小动物吃。

  3.幼儿制作水果。

  ?观察幼儿搓圆技能,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搓圆。(在手心中)

  ?可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参考。

  4.给小动物送水果。

  作品完成后,送给小动物,并说:“XX小动物,我请你吃XX水果。”

  建议:

  1.美工区提供泥工材料和工具给幼儿自由参与塑造。

  2.可用沙盘做果园,用树枝插在沙盘里做果树,幼儿用泥捏出其他水果的形象。

  评价:

  1.能用搓圆的`技能搓出圆形的水果。

  2.会用语言和“小动物”交流。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头部

  B、身躯

  C、腿部

  D、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教学后记:

  现在学生在电视、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恐龙的内容,所以,对于恐龙的种类、外形与生活习性了解得很多,在这一点上,老师也不如他们。看着课堂上学生那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样子,我深深地感到:这堂课与其说是我在教学生,还不如说是学生当了我一回老师。

美术教案 篇4

  目标:

  1.与同伴交流,共同讨论如何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绪变化。

  3.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制作活动。

  准备:

  1.有制作连环画的经验。

  2.幼儿有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3.《小猫钓鱼》故事磁带、录音机。

  4.白纸、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过程:

  一、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小猫钓鱼》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二、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你认为制作一本《小猫钓鱼》的连环画需要几幅图呢?每一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猫妈妈和猫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让别人分清它们?

  教师:猫宝宝钓到大鱼前后的表情一样吗?你认为可以怎么画?故事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怎么来表现?

  教师:制作一本连环画,还需要有些什么?(封面、封底、页码)你想和谁一起制作连环画?

  三、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现主要角色和情节。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合作的?

  四、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看一看、哪一组的连环画做的最漂亮,最能表现故事情节。

美术教案 篇5

  课题: 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掌握对比技巧。

  2操作:运用补色对比的特性来配置图案完成一幅马勺脸谱。

  3情感:感受对比色强烈跳跃的情感特征。体验运用补色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创作之中。

  教学准备:

  教师:资料图片、课件、画笔、颜料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英国画家用补色对比配置的作品《尼克尔斯峡谷》。请说说你对这幅画的色彩感受。

  师:同学们,这是英国的尼克尔斯大峡谷,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在画家笔下会怎样去表现呢?看 画家运用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

  2、多媒体演示导入色环,师:色彩的选择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色彩怎样搭配才最具相互衬托的效果,使画面艳丽醒目呢?(运用对比色)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让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色彩在画面上跳跃。

  二、新授

  1、师提问:怎样能找到对比色呢?老师有个好办法,只要你说出色轮中任何一个颜色老师马上就能找到它的对比色。谁来考考老师?你知道老师用什么方法找到对比色的吗?

  2、师提问:对,互为对比色的色彩还有很多,要想找到它们需要一个色彩更多的'大色轮,谁有办法做一个大色轮呢?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用油画棒排列成一个色轮,然后找出其中的对比色。

  3、师:对于运用对比色的突出效果,我国民间艺术家们早有掌握,比如在这组马勺脸谱中就有生动运用。多媒体欣赏。

  4、师提问:马勺脸谱距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仔细欣赏你觉得马勺脸谱有哪些特色呀?它从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征出发,以夸张的手法描画五官的部位和肤色,强调色彩对比,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比如:红为忠,白为奸,黑色为 正,黄为残暴,兰为草莽,绿为仪侠、恶野,金银为神妖。用日月 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

  5、师:马勺是用来喂马的器具,马勺上的图案是人们祈求驱灾避祸生活美满而刻画的神灵符咒,也有些是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而来的,谁能猜出这是谁?(多媒体课件演示)

  6、(师出示范画)那谁能猜出老师设计的脸谱是谁?

  猜对了 老师是分三个步骤完成作品的(出示范画步骤),学生说说哪

  三步。教师分别出示板书步骤。(1、五官定位。2、添画纹饰。3、色彩对比,美化脸谱。)

  7、师:想不想把你喜欢的人物设计成马勺脸谱呀,你会怎样配色呢? 出示作业要求:用对比色配置的方法设计一幅马勺脸谱。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评“个性鲜明、色彩对比、构思巧妙”之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和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识中的冷暖色摆色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美术教案 篇6

  第1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探究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对边折成双正方的方法。

  2、学习看2―3步折叠图。

  3、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折叠图、猪头的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猪头。观察猪的长嘴巴和大耳朵,引起幼儿叠猪头的兴趣。

  2、出示折叠图带领幼儿学看图纸折叠。

  3、教幼儿捏住猪耳朵拉开猪头,小猪就张开嘴巴笑了。

  4、用折好的猪头配合说儿歌:小猪小猪哼哼叫,胖胖的身体鼻子翘。使儿童愉悦,或表演动作。

  活动建议:

  配合折猪头活动,听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于是我就让孩子先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发现折纸的奥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加于辅导、加深。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教师拿出拼图玩具

  提问:

  a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玩过拼图吗?

  b谁来给大家拼一拼?

  c教师评价。

  2.师小结。

  三、学习活动一

  1.教师出示收集的拼图图片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练笔:试一试你的眼力(书38页图)

  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图片以及被分割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

  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谁能快速的把已分割的图片拼完整?

  b学生思考填写,教师巡视以便掌握学生情况。

  C学生汇报,教师评议。

  3.展示台展示书中两幅图片

  思考:上面两幅图,哪一张制作拼图更容易拼接?为什么?a学生交流

  b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

  4.学生实践:请在卡纸上分别绘制一个简单的形象和一幅较复杂的画面,然后剪成几块拼图,和同学一起玩玩。比一比谁拼得更快。

  教师要求:

  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a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b小组游戏。

  C欣赏评议:谁做得最好?谁拼得最快?

  d教师小结: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活动二

  1.课件出示一些用废旧物品摆拼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

  2.欣赏书中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实践:请你利用废弃的画报、挂历或旧照片等,摆拼一个你心中最喜欢的形象。

  a分组,收集材料。

  b学生进行创作,教师相机指导。

  C欣赏评析:在组与组之间评价,比比那组拼摆的造型最有趣。d教师小结。

  三、课外实践:

  请同学没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想一想:还能用那些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并试着做一做。

  四、教师总结。

美术教案 篇9

  课 题

  第11课 留住秋天

  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组合拼贴、涂色拓印等制作方法,能认识、能调配处间色,并在绘画活动中加以运用,体验色彩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秋天的落叶组合拼贴、涂色拓印出新形象,并能在观察与记忆的基础上以绘画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景物或秋游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与变化,表现出对秋色与自然美的喜爱,同时乐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的再创作,陶冶生活情操。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难点: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教法学法

  欣赏感悟、学习新知、尝试练习、自主创作、综合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二、分析画法

  1、欣赏图片,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三、画法介绍

  1、画树,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有以下几种方法: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

  4、展示课本图片。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秋景图。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五、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

  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自主回答:摘茶,摘叶,野餐等。

  2、欣赏陈述自己看法。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

  2、学生尝试练习。

  3、分析教材范图了解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自评、相互评价。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8-06

美术教案(实用)12-27

大班美术教案03-26

大班美术教案11-04

美术教案范文06-06

小学美术教案01-02

小班美术教案01-09

美术妈妈教案11-20

美术优秀教案07-27

中班美术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