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3-15 10:16: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但所说明的对象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文章内容并不深奥。授课过程中,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弄清“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

  ⑵收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通过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能够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⑶揣摩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情感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读和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20xx年11月份,我国多家媒体曾转载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当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选自20xx.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板书文题)

  设计(二):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3、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阅读,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发言,以历时最短、概括较准确的小组为优胜组。

  明确:

  1、nánɡ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3、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5、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学生精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

  多媒体显示: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明确:

  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四、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生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生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生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生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

  选两位同学谈体会。

  五、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

  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观点看法。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发展性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性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板 书

  ( )的白鹅 ( )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提和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生字并练习朗读。

  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一条丝绸围巾

  3、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感受阳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一幅阳光铺照大地图)播放《七色光》歌曲]

  请同学们闭

  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块去寻找阳光。(板书课题)让我们出发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8页,(磁带)老师想给大家读读课文,好吗?(师配乐朗读)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和你的同桌共同解决,想办法认识它。

  3、生字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块去寻找阳光,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呀?

  出示课件:阳、像、金、野、更、面、长、早、晨、拉、进、谁

  ⑴请同学逐个拼读,师及时正音。

  ⑵开火车拼读,其他同学跟读。

  ⑶全班同学齐读。

  三、读悟课文

  1、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阳光来到了哪?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么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话?(想读的同学都让他们展示读)

  2、太阳出来了,它给大地都带来了什么呢?请小组的同学共同学习第二自然段:想想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合作学习后汇报,师相机引导理解并指导朗读)

  ⑴禾苗更绿了,谁来读读这句话?禾苗为什么会变得更绿了?你能读出绿吗?

  ⑵小树更高了,请男同学读读看,请女同学也来试一试,请全班同学一块来读读。

  ⑶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你见过锦缎?(结合实物和插图来理)。

  河面闪闪的、亮亮的、显得更美了,所以作者说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谁能用像来说一句话?谁还想说?

  谁能试试看,读出小河的美,老师也想读一读,也请想读的小朋友一块读一读吧!

  3、练读第二自然段

  请全班同学一块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4、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阳光的脚步,知道阳光来到田野、高山、小河,使得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小河更美了,阳光还来到哪儿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寻找吧!

  四,指导书写也、长

  1、今天,我们还要写写生字,它们是也,长。

  2、让我们一块看看生字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来说老师来写,可要认真看噢,先写也,第一笔是横折钩,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竖弯钩,跟老师书空一遍。

  4、看看长,认识新笔画竖提,看看怎么写,第一笔丿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是

  撇第四笔是捺

  ,请书空。

  5、跟老师做做写字操:抬头、挺胸、肩放平、脚放好,身子离桌一拳。(配乐)

  6、学生描红书写,师巡视。

  7、展示评议。

  五、结束:

  小朋友,下课后,让我们一块走出教室去找找阳光的脚步!

  【板书设计】

  8、阳光

  禾苗

  更绿了

  小树

  更高了

  小河

  更美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5、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展示收集的谚语,学生朗读。问:这些谚语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谚语)。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好段序,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2、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辨别字形,读准字音: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ào 纬度 wěi 销声匿迹 xiāo 蓑衣 suō 阻挠 náo 忌讳 huì 悄然无声 qiāo

  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次第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四、摩拳檫掌

  通读全文,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学生课堂交流,师简评并指出:物候学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五、各抒己见

  (出示小黑板)对这篇课文的层次划分,有四种不同的意见。选出你所赞成的一种分法并说明理由。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学生发表意见。师明确,A、B两种分法都是可以的。但同学们发现没有,不论哪一种分法当中,6至10段始终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否可以探究一下这几段之间的关系呢?

  六、细嚼慢咽

  学生齐读6至10段,提问: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

  七、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布置作业: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熟读课文,把文中的雅词美句摘录下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2、初步认识近义词。

  3、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

  4、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义词识字。

  【教学难点】

  认识近义词,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1、收集风景名胜地区的资料。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师范读,生注意听老师的读音。

  3、师生互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认记生字,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字,检验认字情况。

  6、给生字找朋友:

  退──腿险──脸读──卖反──饭间──简

  7、“我说你说”──师生对说反义词:

  ⑴说教材里的词:

  补充:好──坏新──旧上──下高──矮

  明──暗开──关来──去前──后

  多──少重──轻

  ⑵生生对说反义词。

  二、学习“日积月累”──我会选

  1、学生自读词语,看能否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

  ⑴老师站在脚室的`中央。

  ⑵老师站在教室的中心。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

  (中心与中央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3、选词配对,在读一读。

  4、扩展:你还能说出一些近义词吗?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对反义词比赛:师与生对。比一比看谁对得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连线:

  ①找近义词②找反义词

  美丽著名正简单

  特别漂亮复杂反

  中心非常买关

  有名中央安全卖

  愉快快乐开危险

  二、学习“读读说说”

  1、出示“!”与“。”,讲解感叹句与陈述句。

  2、读句子,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

  ⑴前是感叹句,后是陈述句。

  ⑵因为“花坛真漂亮“,所以“我要把他拍下来”。

  4、方照例句说句子:

  北京真__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

  5、 仿照例句完成第三句。

  6、 同桌互相仿说句子。

  三、学习“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诗歌。

  2、小组互读,比一比看谁最先背诵。

  3、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展示台(交流课外识字的途迳)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第三课时

  一、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展示自己收集的风景名胜资料,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

  2、在展示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组成“旅游团”。

  二、分组交流

  学生自由选择下列交流方式:

  1、 “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

  2、各小组推选出来的“导游”互相交换到别组带队。

  四、总结

  1、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

  2、评出“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注意转变角度,思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 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⒎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 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数的意义

  1/4? 3/4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挨 超 陆 铅 措 窘 陈 眶 彼 歉 秒 凑 谅 束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4、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1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