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饼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9 11:39: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饼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饼教学设计

分饼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运算律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在一些计算过程中,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律?

  生: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

  师:想一想,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有关的运算律。

  (板书课题:运算律)

  ⊙回顾与整理

  1、运算律。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展示)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你能举例验证这些运算律吗?

  预设

  生1:加法交换律:18+17=17+18。

  生2:加法结合律:(5+3)+7=5+(3+7)。

  生3:乘法交换律:5×9=9×5。

  生4:乘法结合律:(7×8)×5=7×(8×5)。

  生5:乘法分配律:(5+4)×6=5×6+4×6。

  (3)除了用算式,你还能用哪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

  (课件出示下图,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预设

  生1:我通过实物计数来验证。

  生2:我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来验证。

  2、运算性质。

  (1)减法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预设

  生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生2:a-(b-c)=a-b+c。

  生3:a-(b-c)=a+c-b。

分饼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7-P3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具学具: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看幻灯图片,并配上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沿着西天取经之路一直行进,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人家较少的村庄,猪八戒出去化缘,但整个上午,他只化得3张饼,这下可难坏了猪八戒,急得他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解决。“3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呢?”猪八戒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分饼”这个问题,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板书课题:分饼)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

  1、请同学们拿出3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代替3张饼,帮猪八戒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分法及分的结果。

  2、汇报成果。

  ①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一张饼的一份,即张,然后再分第二张和第三张,这样每个人共分得3个,就是张。(学生边说边演示。)

  ②把3张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一份,一份就是3个张,合在一起就是张。(学生边说边演示。)

  鼓励刚才没有想到这两种方法的.学生,动手尝试一下这两种方法。

  活动二:

  1、继续讲故事:同学们,你们为猪八戒解决了难题,猪八戒高兴极了,因为他掌握了,分饼的方法,以后不用再为分饼的问题而忧愁了。由于心情好,下午化缘的时候,猪八戒更卖力了,到了傍晚时分,猪八戒已化缘了9张饼,他高兴地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又分到多少张饼呢?”八戒想了想,用刚才你们教他的方法,不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猪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片,通过剪、拼、画等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和验证的结果。

  2、汇报交流。

  ①按照第一种分法,一张一张地分,分得9个,是张。

  ②按照第一种分法,9张饼叠在一起分,分得9张的,就是张。

  ③、先分8张,每人分得2张,再分1张,每人再分得张,合起来就是2张和张。

  教师示范讲解:2张和张,用分数怎么表示呢?先写整数2,再写分数,分数紧挨着整数,分数线要对齐整数中间。写作:,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请同学们齐读两遍,然后再写一写,看谁写得又快又美观。

  提出疑问:(指着两组圆片)与相等吗?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

  3、通过观察下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特点,试着进行分类。进而引导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要问题如下: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和它们同1比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举例说出真假分数。

  (3)假分数还可以写成什么数?你能举几个带分数的例子吗?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书38页练一练1题)

  (2)写出分母是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找出分母是7的最小真分数和最大真分数,分母是7的最小假分数,让学生发现分母为7的真分数是有限的、假分数是无限的。

  (3)在直线上面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下面填上带分数。(38页练一练2题)

  (4)真假分数分类。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题略)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理解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

  分饼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分饼教学设计3

  说课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开课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

  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展。

  3、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

  三、说课堂练习

  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习那是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饼教学设计4

  教学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认识大部分的真分数,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直观了解,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从而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分数可以分为3类的错觉,应在学生总结“真、假分数”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加以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能力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德育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懂得知错就改,公平、公正、同学之间合作共进,使自已的生命之花有价值地绽放;教育养成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心育目标: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习有浓浓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提纲:

  1、自学数学书第37—38页内容。

  2、记下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

  3、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4、创编习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1、出示课件:在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村口,感到很饿。这时八戒主动提出为大家化些斋饭。由于猪八戒礼貌待人,得到村民的同情就给了他4张大饼,他乐巅巅地往回走,边走边闻那饼散发出来的诱人的香味,实在忍不住就吃了一张,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化作飞鸟跟踪他的悟空看得一清二楚。猪八戒回到师傅跟前,还没开口,悟空揭发到,呆子你在路上已经吃过饭了,剩下的东西没你份了。唐僧一听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和颜悦色地说,悟空原谅他吧,八戒饭量大再让他吃些吧!这时八戒低着头羞愧地拿出饼,悟空大吵着这回可得平均分!猪八戒面对这3张大小一样的饼,要分给四人吃,四个人该怎么分才公平呢?他摸了摸头,想了很久也不知所措,这可难住了猪八戒。同学们,我们快来帮帮已经认识错误的八戒想个办法好吗?

  2、提出问题:3张大饼怎样能够平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呢?每人得到大饼的多少张呢?3、揭示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讲学生听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与思考。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3分钟)

  活动操作一: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0分钟)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是张饼,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3、演示学生两种分法的图片:

  4、请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比分母小,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的能力。)

  故事:同学们帮助八戒解决了这一难题,八戒打心眼里感谢同学们,同学们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猪八戒你要知错就改,别再贪吃,要多孝敬师傅,团结师兄。)猪八戒一定会牢记同学们的忠告的。就请大家看他的行动吧。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十分,这次八戒去化斋,牢牢接受教训,把化到的饼紧紧抱在怀里,把鼻子撅老高老高,生怕闻到香味又控制不了自己贪吃,他这次有很强的抑制力,把化到的饼原数不动地拿了回来。师傅看到八戒有这么大的进步非要奖励八戒,让他多吃一张饼,可八戒坚持要做到平均分。于是八戒一数共有9张饼,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脑子里不停地想应该怎么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呢?这个问题又难住了可爱的八戒,大家愿意再伸出友爱之手助他一臂之力吗?

  活动操作二、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3分钟)

  1、提出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2、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9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9张饼的,就是张。

  师: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跟刚才我们认识的真分数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所以像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然后板书:假分数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2张饼,再把另1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张,每人共得2张加上张饼。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然后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4、提出跟2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

  5、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两个概念。让学生自己对真假分数的加以区别,总结各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小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像2,1,…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地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练一练。(11分钟)

  1、课堂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谜语:根据所给词语猜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属于哪一类。

  七上八下百发百中 九九归一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也可以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会的回答积极性。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的整合。)

  5、创编习题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编空间,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学习所思设计习题,通过此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的朋友,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介绍你新朋友的特点吗?

  2、交流体会。

  五、家庭作业

  任选其一:

  1、请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下今天的收获。

  2、设计一份自留作业,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分饼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渗透变与不变)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三、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设计过程:

  (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

  1、回忆旧知

  猜信封:老师手上的信封里有一个数、一道算式,我抽出其中一张,谁能猜出另一张是什么?出示:2÷3

  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谁能说一道与2÷3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算式的商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性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可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汇报后投影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验证猜想,建构新知

  a、看图分类

  下面是一组相等的正方形,请写出每个图形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把相同的分数分在一起。

  b、讨论方法

  师:你是怎么判断它们相等的?

  师:它们相等,用算式可以怎么表示?

  1/2=2/4=4/8

  c、研究规律

  师:这些相等的式子,除了我们从图上看到的大小相等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呢?

  利用研究卡进行研究。

  确定的研究对象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

  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得到的分数

  研究对象与得到的分数相等吗?

  相等()不相等()

  猜想是否成立?

  成立()不成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师:为什么要0除外?

  师: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说明。)

  练习:2/3=()/18、6/21=2/()、3/5=21/()、27/39=()/13

  师:这里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生:分子和分母变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分子与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

  d、质疑完善

  3/4=3×()/4×()

  师:括号中可以填哪些数?

  预设:可以填无数个数

  师:如果只用一个数来表示,填什么数好?

  预设:字母

  师:这个字母有什么特殊要求吗?(0除外)

  得到一个初级的数学模型。3/4=3×x/4×x(x≠0)

  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阅读、内化,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练习升华

  1、5/7=()/35、3/4=9/()、3/()=12/20、16/24=()/3

  2、把5/6和1/4都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把2/3和3/4都化为分子为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2/5的分子加上2以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5、和哪一个分数大,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

  师:如果一个分数为a/b,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a/b=a×x/b×x(x≠0)或a/b=a÷x/b÷x(x≠0)(板书)

  六、作业p87—1、2

  板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a/b=a×x/b×x(x≠0)或a/b=a÷x/b÷x(x≠0)

  6÷8

  3÷4

  12÷16

分饼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教材p56~58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算律”。

  2、看:(运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律”指什么?那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3、想想,今天会研究哪一种运算的规律?为什么先研究加法?(一年级先认识加法)从几步计算研究?(一步)

  4、好,我们就从简单的入手,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好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仔细看图,你能提一个最简单的用加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吗?

  预设:跳绳的有多少人?

  女生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怎样列式?

  28+17=45(人)17+28=45(人)

  17+23=40(人)23+17=40(人)

  观察第一组两个算式,你发现什么?引导板书:28+17=17+28

  那第二组两个算式呢?板书:17+23=23+17

  3、引发猜想,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

  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学生写等式。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4、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

  汇报:

  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

  2:我们用符号表示

  3:我们用字母表示

  ②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

  出示板书:a+b=b+a

  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

  想一想,以前学习中什么地方用过它?

  引入:简单的研究过了,下面我们要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1、再次出现主题图。

  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

  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

  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

  问: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确认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三)比较两种运算律的异同。

  说说两种运算律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

  3、比一比,谁算得快。完成第三题。

  4、拓展560+(140+70)=(□+□)+□

  (64+□)+27=64+(□+27)

  71+68+□

  你认为□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5、游戏:找朋友。

  (1)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

  (2)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

  四、全课总结,引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律》这一节课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对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中学会学习。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做得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现实的问题情境、有趣的数学游戏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上课伊始,我以学生身边熟悉的: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来选择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分析、计算,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二、注重策略方法,指导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一开始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得出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去学习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去探究加法的结合律,合理地构建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猜测中产生举例验证的心理需求。在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得28+17=45、17+28=45之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等。我适时提出这样的'猜想:“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都相等呢?”学生不敢肯定,有了举例验证的内在需求。二是注意让学生在交流共享中充实学习材料,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课上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共同举例,达到资源共享,丰富了学习材料和数学事实,知识的归纳顺理成章。三是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学生思维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文字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也有的用字母表示:a+b=b+a。这样的思维方式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发展符号感。

  三、及时评价、鼓励。

  在课堂上我及时评价总结,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捕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闪光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少遗憾。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孩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整节课,由于新授部份花的时间较多,显得有些拖沓,有些细节引导还不是很到位,还需要加强,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挖掘,不断学习。

分饼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结合趣味故事经历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性质。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编了一个唐僧师徒4人分西瓜的故事,利用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和猪八戒贪吃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猪八戒吃了一块,再把这西瓜平均分成8块,猪八戒吃了2块。最后把西瓜分16块,猪八戒吃了4块,设计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分数知识的背景下,了解猪八戒没有多吃到饼的事实,为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实践经验。在看完故事后向学生提问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讨论并用自己的方法说明八戒没有多吃到饼。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通过课件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三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可分数却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从而来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讨论图中分数的涂色部分是多少?

  a、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的纸,你能先对折,并涂出它的1/4吗?

  b、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每次找一个和1/4相等的其他分数吗?

  c、学生操作,并组织交流:每次对折后,正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有几份。并思考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得到的分数与1/4是否相等。交流时让不同对折方法的学生充分展示。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2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3)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4)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这四个正方形同样大,虽然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四个分数也相等。课件出示连等式子。

  通过展示不同的对折方法,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3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观察思考后。在课文上填空,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再集中指导观察:

  先从左往右看:1/4是怎样变为与它相等的`2/8的?由2/8到4/16,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谁用一句话说出它的变化规律?再从右往左看:4/16是怎样变化成与之相等的2/8的?2/8、1/4呢?用一句话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4、归纳规律

  提问: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交流归纳,最后全班反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6、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很出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通过小结,既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四、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多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游戏找朋友。

  六、布置作业:

  在上这课之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思路,准备好教具。课前,活跃气氛。开始可能是由于农村吧,基本上,上课都是用黑板,难得一次上课时利用多媒体上课的。学生对此也是很有兴趣的,特别是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很开心的投入课堂气氛来。紧接着动手操作等步骤都很好。唯一不足是学生没感大胆发言。对于问题,答得不是很清晰。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规律,最后也都一一的解答并归纳分数的性质。对于从左到右的变化,分子分母都变大了,但分数大小不变。从右到左,分子分母都变小,分数大小不变。从而得出规律。对于这分数的性质要让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重点让学生熟记分数的性质。多层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能运用分数的性质完成作业。最后,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应用着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分饼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用具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教师:纸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说一说: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填空。

  1÷2=(1×2)÷(2×2)==。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大胆猜测: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索研究

  1、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1)让学生拿出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并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2)观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

  (3)从左往右看:==

  由变成,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什么变化?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2,就得到,即==(板书)。

  把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3,就得到,即:==(板书)。

  引导学生初步小结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同理,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3,也可以得到。

  板书:====

  让学生再次归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6)提问: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补充板书:零除外)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3、学习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出示例2,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启发:要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该怎样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3)让学生在书上填空,请一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练习。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实践。

  练习二十三的1、3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后记:

【分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一分》教学设计09-19

《分苹果》教学设计06-28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04-25

《一分钟》教学设计07-23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19

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设计08-19

《一分钟》教学设计(15篇)04-08

《百分数的应用——利率》教学设计01-28

《一分钟》教学设计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