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5-24 16:31: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五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水的浮力》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自然常识》第四册第4课。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三维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水中浮着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浮在水面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橡皮、铁钉、钥匙、积木、弹簧秤、皮筋、空塑料瓶、铁块、橡皮泥等。

  2.ppt动画出示各种水的浮力应用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3、教师演示浮、沉的图片 引出:浮 沉

  4、学会手语“浮、沉”。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1、引导做实验1,研究物体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1)请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材料,并介绍。

  (2)实验前要求: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添在实验记录表里,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3)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下沉?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做实验2,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研究泡沫塑料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a、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中,反复轻按,感受手有什么感觉?

  b、将泡沫塑料等压到水底,手一松,有什么现象发生?

  (3)汇报实验结果。

  (4)交流讨论:手的感觉及泡沫塑料等被压入水底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板书课题:水的浮力)

  三、作业P13的学说话。

  1、课件显示。

  2、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四、小结

  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在水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收到水的浮力。

  五、拓展思考

  用弹簧秤分别称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重量,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水的浮力

  浮

  沉

  浮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 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 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 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 ……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